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莫能名斋记杨简①四明杨简,得屋于宝莲山之巅。简思所以名之,东望大江,巨涛际天,越山对揖,衮衮如画,风帆飞鸟,夕阳烟芜,朝暮晦明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莫能名斋记杨简①四明杨简,得屋于宝莲山之巅。简思所以名之,东望大江,巨涛际天,越山对揖,衮衮如画,风帆飞鸟,夕阳烟芜,朝暮晦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莫能名斋记
杨简
①四明杨简,得屋于宝莲山之巅。简思所以名之,东望大江,巨涛际天,越山对揖,衮衮如画,风帆飞鸟,夕阳烟芜,朝暮晦明,变态百出,于是间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谓真识江山。西望钱水,玉洁如镜,茂林奇峰,楼观辉月,烟霭翠蒙,模写不可,于是间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谓真识湖山。
②反而即诸本真,敛其放情,落其外慕,穷理窟之幽微,探元珠之杳冥,不则事理两融,曲畅旁通,百川会同,归宿于中;又不则悠然无事,惟意所之,无所造为,乐亦熙熙,于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俱不可谓实识本真。周思天下古今名言,无一可以称此,又岂惟简莫能名,正恐尽万古明智绝识之士,竭意悉虑,穷日夜之力,终莫能名。于是榜曰莫能名斋。
③然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曰有能名之者:是斋之南,高松抚疏,微风过之,萧然有声,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东,洪涛驾风,怒号翻空,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西,湖光翠迷,云飞鸟啼,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北与其麓,鳞比万屋,人物往复,啾啾碌碌,是能名吾斋矣。有嘲曰:既曰莫能名,又曰能名,何其立说之无常?简曰:常。
小题1:第②段加点的“是”指代哪三方面内容,请用文中三个字概括                 。(3分)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得屋宝莲山之巅是榜曰莫能名斋
B.穷理窟幽微何其立说无常
C.不事理两融然终不可得而名之乎
D.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萧有声
小题3:对第①段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定不能说真正认识了江山。
B.关键是不能说真正懂得了江山。
C.一定不能说认识了真正的江山。
D.关键是不能说认识了真正的江山。
小题4:从整句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5:联系全文分析文末“常”的道理。(3分)
                                                                            
答案

小题1:(3分)理 事 意
小题2:(2分)D
小题3:(2分)B
小题4:(3分)用整句形式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是斋东西南北都可用来命名的事实,与前文“终莫能名”形成强烈反差,突出立说矛盾,引人深入思考。
小题5:(3分)杨简认为自己立说并非无常,能名或不能名,因立场、角度不同,各有道理;说不能名,主要是担心对用来命名的江山美景、事物及其理、意等不能真正懂得、理解。作者借此看似矛盾的立说,旨在提倡为学要探究事物本真,不轻率、不流于表象。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答案就在“于是名之乎”前面,从原文“反而即诸本真,敛其放情,落其外慕,穷理窟之幽微,探元珠之杳冥,不则事理两融,曲畅旁通,百川会同,归宿于中;又不则悠然无事,惟意所之,无所造为,乐亦熙熙”中,可以依次推断出是“穷理窟之幽微”之“理”,“不则事理两融”之“事”和“惟意所之”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D项,前为代词,译为“既然这样”;后为助词,用作词尾,译为“……的样子”。A项,均为介词,可译为“在”。B项,均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C项,均为连词,表顺承,可译为“那么”。故答案为D。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找出关键字和句式,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借代的词语外),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语句通畅才行。“要不可谓真识江山”这句话的关键字:“要”译为“关键”;“真识”译为“真正懂得”;“不可谓”译为“不能说”。句式:判断句,注意有“是”。故答案为B。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中的排比修辞格。从整句运用的角度赏析表达效果,一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形式上的,加强了语言的气势;二是内容上的,强调这个书斋东西南北都可用来命名的事实,与前文“终莫能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了立说矛盾,引人进行深入思考。
小题5:
试题分析:“简曰:常”前面的“既曰莫能名,又曰能名”是回答本题的思路,前两段是“莫能名”是原因,第三段是“能名”的原因,分两块说就可以解释清楚了。杨简认为“常”,是因为立场、角度不同,看法就会不同,都有道理;说不能名,主要是担心对用来命名的江山美景、事物及其理、意等不能真正懂得、理解。说能名,是因为四个方向的景色都能体现自己的理趣、意趣。作者借这看似矛盾的立说,是提倡为学要探究事物本真,不轻率、不流于表象的主旨。
参考译文:
四明人杨简,在宝莲山的山顶得到一屋。杨简考虑如何为这屋命名,他向东面眺望大江,巨大的波浪滔滔滚滚,(东流而去)与天边相连,高耸的山峰拱手对峙,白云缭绕壮美如画,风帆飞鸟,夕阳伴着傍晚的雾霭。山中白昼和黄昏的景色一明一暗,变化百出。从这方面来为这屋命名吗?这样命名,先不说是游乐闲适颠迷,沉溺于外在美景,重要的不能说是真正懂得了江山。他向西遥望钱塘之水,似玉如镜,树林丰茂,山峰奇异,楼宇辉映明月,雾霭映衬翠色,简直不可名状,从这方面来为这屋命名吗?这样命名,不只是游乐闲适颠迷,沉溺外景,重要的不能说是真正懂得了湖山。
反过来尝试以探究这屋的本真来为其命名,收敛那放纵之情,摒弃向外的慕求,穷尽义理聚集之处的隐微,探究明亮大珠的阴暗,否则就把事和理两方面融合起来,通达无阻,如百川会合,归宿到一个地方;再不然就悠然无事的样子,只顺着思想所到之处,没有任何作为,平和快乐,像这样命名倒不只是游乐闲适颠迷,沉溺外景了,但都不能说是真正地懂得了这屋的本真。广泛思考天下古今名言,没有一句可以来为这屋命名的,又岂止是我杨简一人不能为这屋命名,正恐怕是穷尽万古智慧明达见识独绝之人,日夜不停地穷尽他们全部的思考,最终还是不能命名。于是我只好宣告此屋名为莫能名斋。
既然这样,那么终究不能来为这屋命名了吗?回答是有能为这屋命名的:这屋的南面,有高大的松树,松枝散开,庇护有加,微风吹过,发出萧瑟的声响,这是可用来给我的屋子命名的;这屋的东面,江上巨涛随风怒号翻滚,扑击长空,这是可用来给它命名的;这屋的西面,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白云飘飞,鸟雀啼叫,这是可用来给它命名的;这屋的北面,在靠近它的山脚下,万座房屋鳞次栉比,人来人往,热闹忙碌,这也是可用来给它命名的。有人讥笑道:既说不能命名,又说能命名,立说怎么能这样反复无常?杨简回答道:我立说是固定不变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甘霖亭记  韩日缵
甘霖亭,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戚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月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槁,槁则无岁,无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不勤民,实弃守也!”
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市,损膳恶服。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其衷疚,其词伤,其足疻,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尔乃润风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祁,自原野达畎亩,无不优渥霑足者。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郡人平越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之能言和之。
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望岁焉,奈何夺我公?”群走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行。业裹三月粮,叩阍乞还我良守,不许。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里外。时余偕诸荐绅饯公州中,挥涕而别。诗云:“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郡人乃鸠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亭成,父老数十辈韩子之庭请焉,曰:“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矣。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漉闾阎,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
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不雨谓之亢再:二,两个
B.无是无民也岁:岁月
C.行之不辍:停止
D.父老数十辈韩子之庭请焉造:前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甘霖亭,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绅衿之能言和之。
B.荆公守惠明年不日成
C.太守不勤民形容憔悴。
D.自原野达畎亩渗漉闾阎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B.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C.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D.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甘霖亭是太守荆之琦为求雨所建,亭子建成十多天后雨就落下,十分灵验。
B.求雨得雨,平越太守张孟奇写诗赞美,当地的士绅都说写得好。
C.在惠州老百姓的盛情挽留和向朝廷申诉下,荆太守终于暂时留了下来。
D.亭子建成,人们在一块石碑上刻下了韩日缵对荆太守的歌颂之辞。
小题5: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3分)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
②(4分)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
小题6:请指出百姓尊敬爱戴荆太守的两个事例(可摘录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苟余情其芳 自可断来
B、留待作施  采之欲
C、家来贵门  多后世人
D、始还家门  少无俗韵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划线字的意义与例句“慕君之高义也”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以吾两人在也
B.见欺
C.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白者多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 / ③⑤⑥
B.①③⑤ ∕ ②④⑥
C.①②③ ∕ ④⑤⑥
D.①③④ ∕ ②⑤⑥
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
②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④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戍卒叫,函谷***人如不能
B.人君当神器之背愈,虽困剧不止也
C.卬其首人或怜之,为去其
D.缦立远视,而望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未尝离 ②是以区区不能远 ③不名节 ④愿陛下悯愚诚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