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知长洲县。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知长洲县。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端拱二年,太宗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①,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四年,召拜左正言,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太祖)孝章皇后崩,迁梓宫②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 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继迁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移知扬州。真宗即位,迁秩刑部,会诏求直言,禹偁上疏言五事,疏奏,召还,复知制诰。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后知黄州。咸平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③劳问,醮禳④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 (节选自《宋史•王禹偁传》) 【注】①反坐:对诬告者处以刑罚。 ②梓宫:皇帝或皇后的棺材。 ③驲(rì):古代驿站用的马车。 ④醮禳(jiào 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毕士安见而器之器:器重 | B.禹偁上表谢 谢:推辞 | C.尝作《三黜赋》以见志见:表现,表明 | D.召禹偁,赋诗立就就:完成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禹偁“直躬行道”性格的一组是( )(2分) ①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 ②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③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 ④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 ⑤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⑥守土者当其咎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王禹偁在文学上很有才华。他与罗处约互相赋诗唱和,诗文被很多人传诵;皇帝召禹偁赋诗,也对他的诗大加赞美,认为不出一个月此诗即可传遍天下。 | B.王禹偁性格刚直。庐州妖尼道安诬告徐铉,道安应当反坐治罪,但有诏令不对其治罪。王禹偁上疏直言,为徐铉洗刷冤屈,请求判道安的罪,因此被贬。 | C.王禹偁遇事敢于发言。宋太祖的孝章皇后去世后,棺材被移放在燕国长公主的府第里,大臣们也衣衫不整,穿着随便。王禹偁对客人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D.王禹偁勇于承担责任。在出任黄州知州时,境内有灾异之事,王禹偁亲笔写奏章,引用《洪范传》来自警,并检举自己的过失。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4分) (2)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4分)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 (1)有人说王禹偁买马时少给了卖马人钱,太宗说:“他能拒绝李继迁送的五十匹马,岂肯亏欠一匹马的价钱呢?” (2)跟他交游的必定是儒雅之人,对有文学才能的年轻晚辈,他总是极力称赞褒扬他们。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谢:感谢,谢恩。 小题2: 试题分析:“直躬行道”是“以直道立身、履行道义”的意思,④体现王禹偁喜爱与儒雅之士交往,⑥是日官所说的话,不能表现王禹偁性格,不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小题3: 试题分析:C“群臣不成服”的意思是“大臣们也不穿丧服”,不是“衣衫不整,穿着随便”,也不是“对客人们”。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王禹偁字元之,是济州钜野(今山东钜野)人。世代务农,九岁就能写文章,毕士安见到后对他非常器重。(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考取进士,任长洲知县。与他同榜考中进士的罗处约当时正做吴县知县,每天和他互相赋诗唱和,很多人传诵他们的诗文。端拱二年,太宗皇帝亲自对贡士进行考试,召试王禹偁赋诗,他一挥而就,皇上高兴地说:“这首诗不出一个月就可传遍天下了。”随即任命他为左司谏、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的官员,为清要之职)。没过多久,署理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告徐铉(南唐旧臣,因道安诬告被贬),道安应当反坐治罪,有诏令不对其治罪。王禹偁上疏直言,为徐铉洗刷冤屈,请求判道安的罪,因此犯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淳化四年 (993),被召回京城,任左正言(正言:官名。唐有左右拾遗,宋初改为左右正言,掌规谏),皇上因为王禹偁性情刚直,不能容人,命宰相劝诫他。 (宋太宗)至道元年(995),被召入翰林院做翰林学士,主持审官院。对皇上诏令中不适当的地方,他多有议论上奏。(宋太祖)孝章皇后去世,棺材被移放在已故(太祖同母妹)燕国长公主的府第里,大臣们也不穿丧服。王禹偁对门客说:皇后曾是天下人母的仪范,应该遵用旧礼(予以安葬服丧),因此被认为有议论讥刺朝廷之罪,降职为工部郎中、滁州知州。 起初,王禹偁曾经起草《李继迁制》。李继迁(党项夏州政权统治者,夏国创建人)送他五十匹马当作酬劳,他推却不受。等到出任滁州知州,闽人郑褒徒步前来拜谒他。王禹偁喜欢他温文尔雅的风度,给他买了一匹马。有人说王禹偁买马时少给了卖马人钱,太宗说:“他能拒绝李继迁送的五十匹马,岂肯亏欠一匹马的价钱呢?”后调任扬州知州。真宗即位后,迁升为刑部郎中。恰逢皇帝下诏征求正直之言,王禹偁上疏谈论朝廷的五件政事。奏疏呈送之后,王禹偁被召回京城,又担任知制诰。他曾写了一篇《三黜赋》来表明白己的志向,其中最后一章写道:“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何亏 (身体上受到委屈,道义上却不受委屈,即使被贬谪一百次,又有什么损失呢)!” 出任黄州知州。咸平四年,黄州境内有两只老虎争斗,其中一只死了,被吃了将近一半;群鸡夜晚鸣叫,过了一个月还不停止;冬季里突然响起了雷声。王禹偁亲笔写下奏章,引用《尚书•洪范传》陈述警戒,并且检举自己的过失。皇上派遣宦官乘坐驿站的专车前往慰问,并且举行祭神消灾的祭祀仪式。皇上又就这些灾异之事询问掌管天象历数的官员,该官员说:“治理当地的官员将承受这一灾祸。”皇上爱惜王禹偁的才能,当天下令让他调任蕲州知州。王禹偁上表谢恩,表文中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的语句。皇上感到奇怪,果然王禹偁到达蕲州后不到一个月就死了,享年四十八岁。 王禹偁作文章敏捷迅速,词采富丽渊博,遇事敢于发言,喜欢品评人物,以直道立身、履行道义为己任。他作文著书,多涉及规劝讽谏,因此很不被流俗所容,所以屡次被贬斥。跟他交游的必定是儒雅之人,对有文学才能的年轻晚辈,他总是极力称赞褒扬他们。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才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定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雅已知朴雅:向来、平日 | B.非独当世之务独:只,仅仅 | C.数顾大臣问治道顾:顾虑 | D.过故相李谷第过:拜访 |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才智”的一组是( )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③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 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 B.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历法等,还善于搞城市建设,将京师改造得大路通畅, 壮伟宏阔。 | C.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世宗征伐并州回 来后,王朴最终被提拔为枢密副使。 | D.王朴视察汴河口,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 | 死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3分) (2)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3分) |
下列句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三秋桂子三秋:秋季 | 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状况 | C.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 | D.无人会,登临意会:理解,明了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谤誉 柳宗元 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亦各有道。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何也?君子宜于上不宜于下,小人宜于下不宜于上。得其宜则誉至,不得其宜则谤至。此其凡也。 然而君子遭乱世,不得已而在于上位,则道必咈于君,而利必及于人,由是谤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可辱,而人犹誉之。小人遭乱世,而后得居于上位,则道必合于君,而害必及于人,由是誉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宠可富,而人犹谤之。君子之誉,非所谓誉也,其善显焉尔;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 然则在下而多谤者,岂尽愚而狡也哉?在上而多誉者,岂尽仁而智也哉?其谤且誉者,岂尽明而善褒贬也哉?然而世之人,闻而大惑,出一庸人之口,则群而邮之,且置于远迩,莫不以为信也。岂惟不能褒贬而已,则又蔽于好恶,夺于利害,吾又何从而得之耶? 孔子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善人者之难见也,则其谤君子者为不少矣,其谤孔子者亦为不少矣。传之记者,叔孙武叔,时之贵显者也。其不可记者,又不少矣。是以在下而必困也。及乎遭时得君而处乎人上,功利及于天下,天下之人皆欢而戴之,向之谤之者,今从而誉之矣。是以在上而必彰也。 或曰:“然则闻谤誉于上者,反而求之,可乎?”曰:“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如有谤誉乎人者,吾必征其所自,未敢以其言之多而举且信之也。其有及乎我者,未敢以其言之多而荣且惧也。苟不知我而谓我盗跖,吾又安取惧焉?苟不知我而谓我仲尼,吾又安取荣焉?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各有道道:道理,原因 | B.则道必合于君合:适合,合乎 | C.夺于利害夺:强行改变。 | D.吾必征其所自征:考察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故燕王欲结于君 | B.而人犹誉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则群而邮之则耻师焉,惑矣 | D.时之贵显者也与山间之明月 | 小题3: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短文针对“谤誉”的不同性质作了具体的辨析,不过对于“不善人”的恶意中伤,应当毫不怀疑地予以有力的回击,绝不能退缩让步。 | B.文章从谤誉的一般规律入手,继而以犀利之笔,深入剖析谤、誉产生的根由,在于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各自谤、誉的尺度是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 | C.作者深刻地认识到,谤、誉的失信和错位,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个人因素,并由此对谤、誉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质疑,这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胆力和卓识。 | D.文章虽短,却写得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对比、转折、因果、假设等多种关系复句的交互运用,更加强了行文的曲折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3分) (2)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4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文中四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将将兵救魏。公子□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注]信陵君是战国时魏安釐王同父异母弟,平原君是赵国国相,信陵君姐姐是平原君夫人。秦兵围邯郸,赵向魏求救,但魏安釐王畏秦,信陵君盗取了魏王兵符,矫诏进军打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事后信陵君遣将带魏兵返魏,而自己带着门客留在赵国。 小题1:文中“□”处依次应填入的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3分)A.使 遣 率 将 | B.使 率 遣 将 | C.将 使 遣 率 | D.将 率 使 遣 | 小题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公子乃谢夫人去/今平原君乃以为羞 | B.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宾客皆背魏之赵 | C.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 | D.夫人以告公子/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 | 小题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A.公子乃谢夫人去 谢:道歉 | B.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求:寻求 | C.乃装为去 装:收拾行装 | D.天下士复往归公子 归:归附 | 小题4:从词语活用的角度看,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 B.日夜出兵东伐魏 | C.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 | D.公子皆名之 | 小题5: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3分)A.信陵君听说毛公藏身于赌博的人中间,薛公藏身于卖酒的人家里,就想见这两个人,可这两人不愿见他,他就亲自去找他俩。 | B.平原君看到信陵君竟然跟身份低微的人交游,就认为信陵君不是贤良之人,他夫人把这看法告诉了信陵君,信陵君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 | C.魏王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抗秦,信陵君怕魏王还恨自己,就严诫门客们说:“有敢与魏王使者私下交往的,就处死。”门客们都不敢劝信陵君。 | D.信陵君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大破秦军,将秦军赶进函谷关里不敢出来应战。这时,信陵君声威震动天下。 | 小题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 B.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 C.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 D.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 小题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3分) ②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3分) ③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一少北而东 少:稍 | B.有积石横当其垠 垠:边,界 | C.环之可上 环:盘旋攀登 | D.其疏数偃仰 数:数字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类智者所施设也 | B.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 C.环之可上 | D.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益奇而坚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 B.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 C.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 D.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 小题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凝练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抒发了对永州山水的无比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作者对皇帝的反叛之心,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B.“永州八记”生动表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C.文章第二段以议论为主,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聩不明的强烈讥讽。 | D.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即景议论,将个人的身世之感放入山水景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3分) ②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4分) 小题6: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了山石的瑰玮?(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