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先母邹孺人灵表汪 中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绝,故亡其谱系。父处士君鼐,母张孺人。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先母邹孺人灵表汪 中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绝,故亡其谱系。父处士君鼐,母张孺人。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先母邹孺人灵表
汪 中
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绝,故亡其谱系。父处士君鼐,母张孺人。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屏后听之,由是塾中诸书皆成诵。张孺人蚤没,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抚二弟有恩,家事以治。
及归于汪,汪故贫。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已而世叔父数人皆来同爨,先君子羸病不治生。母生子女各二,室无童婢,饮食衣屦,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寝者过半。
先君子下世,世叔父益贫,久之散去。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犹思与子女相保。直岁大饥,乃荡然无所托命矣。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覆之以苫。日常使姊守舍,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归则藉藁於地,每冬夜号寒,母子相拥,不自意全济,比见晨光,则欣然有生望焉。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母百病交攻,绵历岁月,竟致不起。呜呼痛哉!
母忠质慈祥,生平无妄言,接下以恩,多所顾念。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母九死流离,抚其遗孤,至于成立。母禀气素强,不近医药。计母生七十有六年,少苦操劳,中苦饥乏,老苦疾疢;重以天属之乖,人事之湮郁,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故吾母虽以中寿告终,不得谓其天年之止于是也。呜呼!生我之恩,送死之戚,人所同也;家获再造,而积苦以陨身,行路伤之,况在人子,呜呼痛哉! 以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朔卒,明年三月戊寅合葬于先君子之墓,其哀子中泣血为之表曰:
呜呼!汪氏节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后,后之人尚保其封树。
【注】①汪中(1745--1794)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 ②疾疢(chèn):恶病。③天属:父子、兄弟、姊妹等有血缘关系之亲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屦以为食缉:缝
B.稍致甘旨之养甘旨:美好的食物,后特指奉养父母的食品
C.人事之郁湮:堵塞
D.岁大饥直:一直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先母辛勤操劳的一组是(3分)
①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           ②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③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   ④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
⑤母百病交攻,历岁月,竟致不起   ⑥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
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祖母祖籍无锡,明朝末年迁到江都,出生于书香门第,小时聪慧,空闲时偷听她父亲讲课,能背私塾中的书。
B.因为伯父要卖掉祖屋,汪中的祖父无处居住,先母非常不忍心,就请求自己的父亲另安排房子奉养他。
C.先母由于年轻时操劳辛苦,中年饱受饥困,晚年遭遇疾病,在作者稍有成就时,母亲却饱受疾病折磨。
D.先母虽然过世,但作者一想到母亲一生的辛劳,悲痛不已,写下这篇灵表希望汪氏后人能够永远记住母亲。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常使姐守舍,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5分)
(2)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5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白天常常叫姐姐看守房屋,先母带领我和妹妹,颓丧(疲困)地到亲戚故旧处乞讨,大抵(一般)整天得不到一顿饭食。(“傫”、“匄”、“率”、介词结构,各1分,句意1分)
(2)说到她受的挫折和伤害,就是金石也可以被销毁,更何况对于血肉之躯(生命)呢?(“论”、“摧剥”、“销”、“血气”各1分,被动句式1分,句意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文意,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字音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结构成分分析法等。“一直”放入句中“直岁大饥,乃荡然无所托命矣。”语意不通,它相当于“正值”的“值”,遇到、面对。
小题2:
试题分析:筛选信息首先要读准题干,此题要求筛选出先母辛勤操劳的事例,然后再根据选项给出的事例到文章相应区间进行比对,检查选项是否有误。第②句是指母亲识大体,懂孝顺。第⑤句写母亲疾病缠身。第⑥句感慨母亲悲苦一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④句省略的主语,切不可将其主语误以为是其姐姐。
小题3:
试题分析: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常用方法步骤就是,先到文本中找到原句与选项对照比较,再推断关键词语。B项对应文中句子“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先主”一词应当理解为“祖宗神主”,而不是汪中的祖父。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一般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翻译前,可有意识地去找该句的采分点,采分点一般为重要的常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1)实词:“傫”、“匄”分别为“颓丧”、“乞讨(古同丐)”。虚词:“率”为大抵、大概之意。句式:介词结构后置,“于亲故”放在动词“匄”的前面。(2)实词:论,说起;摧剥,挫折和伤害;销,被销毁;血气,血肉之躯(生命)。被动句式:被销毁。
【参考译文】
先母名维贞,祖先是无锡县人,明末迁居江都县,同宗共七支,其中六支都绝了后代,因此家谱亡失。外祖父名鼐,是个不曾作官的儒生,外祖母姓张。外祖父当年在家中设私塾教学生,先母空暇时就在屏风后听课,因此私塾中所教的书都能背诵。外祖母早死,外祖父衰老虚弱,母亲尽心奉养,抚育两个弟弟有恩,家事料理得很有条理。
等到嫁给汪家,汪家本就贫穷。先父原是入赘的。伯父要卖掉住宅,祖宗神主没地方安置,先母说:“哪有做媳妇而不奉祀公婆的?”就请求外祖父拨另外的房间供奉。后来伯父、叔父几人,都来一起生活,先父体弱多病,无力谋生。先母生了两男两女,家中没有男仆婢女,喝的吃的穿的,都由先母一人供应,一个月里有大半日子不能安睡。
先君子过世,伯叔父们更贫困,日子久了就离开各自谋生去了。先母教几个女学生,同时帮人做鞋子维持生计,还希望保得住孩子们。碰上大饥荒,穷到一无所有无凭藉可活命。 迁移到北城,住的只有三席地方,左面没墙壁,用草席来遮蔽。白天叫姊姊看著家,先母带领我和妹妹,颓丧地到亲戚家乞讨,常整天吃不到一顿饭。回来就在地上铺著稻秆睡觉,冬天夜里冷得叫出声来,母子相拥,想不到能安全度过,等到看见早晨阳光,就高兴地有活下去的指望。到我中了秀才,到各处游学讲艺,稍能准备些鲜美食物奉养母亲,而母亲已得了各种疾病,缠绵岁年,竟然去世。唉,真是悲痛啊!
先母天性忠诚、质朴、慈爱、祥和,一生没有诳言妄语,对待晚辈有恩惠,多方照顾体念。当我小时,同族亲戚没有怜恤的。母亲九死一生,流离转徙,抚养孤儿,以至於成家立业。先母体质本来强健,一向不看病吃药。总计先母活了七十六岁,少时苦於操作劳累,中年饱受饥荒贫乏之苦,老年苦於疾病缠绵折磨。加上天伦的乖离,人事的不顺利,她的一生,很少有过一天的欢乐。说到她受的挫折和伤害,就是金石也可以被销毁,更何况血肉之躯呢?所以母亲虽是中等之寿去世,绝不能说她天赋的寿数就只有这些。唉!母亲生养我的恩情,初丧母亲的哀痛,本是人人一样的;家庭得以重新兴起,可是母亲却被累积的劳苦折磨死了,不相识的路人都会伤感,何况儿女呢?真是悲痛啊!先母在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初一日逝世,合葬在先父墓里,她的哀子汪中泣血立此石碑,写此墓表,说:
唉!这是汪氏节母的坟墓。她经历千辛万苦抚育后嗣,希望后人保护这坟墓与树木。 
举一反三
下列文言文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信誓旦旦,不其反②今我来,雨雪霏霏
B.①枝枝相覆盖,叶叶交通②不久当还归,誓天不
C.①哀吾生须臾②唯江上清风
D.①以故其后之曰“褒禅”②后人以贯休诗之也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冯虚御风②悟言一室之内两句都有通假字
B.①何以解忧②俯察品类之盛两句都是定语后置句
C.①歌窈窕之章②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两句都有古今异义词
D.①顺流而东也②渔樵于江渚之上两句都有词类活用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许多有才能的人都来了,年轻的年老的聚集在了一起。
B.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寿命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终将归结于消灭。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让深潭中潜伏的蛟龙起舞,让船上被抛弃的妇女哭泣。
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知道这些终究不能突然得以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
游龙井记   秦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②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注】 ①靡曼:美丽。②咒:祷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而望之乘:凭借。
B.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两次。
C.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错误。
D.自天竺讲事谢:辞去。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在讲龙井品德的一组是(    )
①阴晴之中,各有奇态        ②龙井其尤者也
③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④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
⑤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⑥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A.③⑤⑥B.①②⑥C.①③④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记游龙井,兼有议论和描写。作者并不着力描绘其美景,而刻意宣扬其品德。描写部分用长短错落的对句,富有诗意和美感。
B.作者认为西湖岸边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诱,而不值得产生泉水;浙江地处吴越之间,浪涛从海上而来,猛烈拍击江岸并迅速远上,两岸的山多被海浪威胁,没有空产生泉水。
C.作者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经过钱塘,到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拄着拐杖送他到风篁岭上并指责他不为龙井写些文字。作者有所触动所以才写了此文。
D.有辩论才能的法师元静,从印度回到寿圣院里休养。并在此建了一座亭子,又带领他的徒弟们围着亭子念诵浮屠法,希望能够安抚人们所说的龙。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课内知识点考查(12分,每题3分)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斗折蛇行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整顿衣裳起敛容B.暮去朝来颜色
C.老大嫁作商人妇D.猿猱欲度愁攀援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蒙故业,遗策B.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利乘便,宰割天下宽厚而人,尊贤而重士
C.秦有余力而其弊D.秦人开关
履至尊而六合                   及孝文王、庄襄王
小题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则移其民于河东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