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杏花书屋记归有光①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杏花书屋记归有光①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①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吾梦云。”
②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③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④今去公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官宪使陟:官名
B.以吾梦云志:记下、记录
C.周环以花果竹木艺:种植、栽种
D.犹其世世享德冀:期望、希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孺允自言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②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①公言事忤天子②具沛公言报项王
C.①今去公殁,曾几何时②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①富贵之念,灰灭尽矣②不能喻之怀
小题3:把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4分)
(2)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4分)
小题4:用简要的文字概括文言文阅读材料的行文思路。(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1)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辱,家庭不免有风雨飘摇的祸患。(得分点:数、见、患、大意,共4分)
(2)孺允修补玉岩公住过的屋子,趁机在院中建造了五间房屋,收藏了上万卷书。(得分点:葺、因、大意,共4分)
小题4: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子孙的美好祝愿。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起官陟宪使”意思是(玉岩公)被重新起用提升为宪使,“陟”在这里是动词,“提拔”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C项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①代词,他的;②代词,自己。B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D①介词,对于;②介词,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数”,多次;“见”,被;“患”,祸患。(2)句中“葺”,修补;“因”,趁机。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考生要通读全文,理清结构,然后按照题干要求组织答案。第一自然段写了玉岩公打算建杏花书屋,交代了杏花书屋的由来。第二自然段写孺允修补玉岩公住过的屋子,趁机在园中建造杏花书屋。第三自然段围绕唐代杏花之宴展开议论。第四段表达对周家子孙的美好祝愿。考生把上述内容按先后顺序整理成答案即可。
【附文言文译文】
杏花书屋,是我的朋友周孺允建造的读书的房子。孺允自己说他的已故的父亲大人玉岩公担任御史之职,被贬谪到沅水、湘水一带时,曾经梦见自己住在一间房子里,房屋旁边杏花烂漫,孩子们在屋里读书,琅琅的读书声传到屋外。嘉靖初年,(玉岩公)被重新起用提升为宪使,就从故居迁到县城的东门,这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指着房子后面的空地对孺允说:“今后应当修建一间房子,给它命名为杏花书屋,来记下我做的梦。”
玉岩公后来调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没来得及回家就死在南京。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辱,家族不免有风雨飘摇的祸患。像这样过了几年,才找到一个安定的居所。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补玉岩公住过的屋子,趁机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收藏了上万卷书,用玉岩公曾经命的名,(写好)悬挂在门楣上,周围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杏花开得鲜艳灿烂,恍惚间就像玉岩公往年在梦中见到的情景一样。回想玉岩公被贬谪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醒来时所看到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进入房间,想到玉岩公,能不感慨吗?
从前唐朝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要登第时,正是长安杏花盛开的时候,因此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之宴当作大事。现在考进士,也正当杏花盛开的时候。读书人考中进士,大多以梦见杏花为先兆,这是世俗对荣誉和名声没有忘记才这样的缘故:玉岩公因为直谏之事触怒了天子,辗转岭南十多年,(历尽艰险,)玉岩公心性刚毅,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灰飞烟灭了。把通过考科举获取功名的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大概古代的君子,热爱自己的国家,不只是自己鞠躬尽瘁。对他的后代,还希望他们世代享受祖宗的德泽,永无止境的为朝廷效劳。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就是这样的。
现在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以前与玉岩公一起考中进士做官的人,富贵显赫一时,可他们的后代不知道沦落在何地。孺允兄弟目前虽然不得志,但人们希望他们能得以重用。且玉岩公的孙辈们都才华出众,可以凭这知道是受了《诗》《书》传家的恩泽啊。《诗经》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这里看到《诗经》中所说的情形了。
举一反三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划线处断句。(限划10处)(5分)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取材于《孔子家语》)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让者,颎川人;赵忠者,安平人也。少给事者中,桓帝时为小黄门。忠以与诛梁冀功封都乡侯。延熹八年,黜为关内侯,食本县租千斛。
灵帝时,让、忠并迁中常侍,封列侯,与曹节、王甫等相为表里。节死后,忠领西园。让有监奴典任家事,交通货赂,威形喧赫。扶风人孟佗,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谒馈问,无所遗爱。奴咸之   ,问佗曰:“君何所欲?力能办也。”曰:“吾望汝曹为我一拜耳。”时宾客求谒让者,车恒数百千两,佗时诣让,后至,不得进,监奴乃率诸仓头迎拜于路,遂共轝车入门。宾客咸惊,谓佗善于让,争以珍玩赂之。佗分以遗让,让大喜,遂以佗为凉州刺史
明年,南宫灾。让、忠等说帝令敛天下田亩税十钱,以修宫室。发太原、河东、狄道诸郡材木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师,黄门常侍辄令谴呵不中者,强折贱买,十分雇一,因复货之于宦官。复不为即受,材木遂至腐积,宫室连年不成。刺史、太守复增私调,百姓呼嗟。凡诏所征求,皆令西园驺密约敕,号曰“中使”。恐动州郡,多受赇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迁除,皆责助军修宫钱,大郡至二三千万,余各有差。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有钱不毕者,或至自***。其守清者,乞不之官,皆迫遣之。
时,钜鹿太守河内司马直新有清名,减责三百万。直被诏,怅然曰:“民父母,而反割剥百姓,以称时求。吾不忍也。”辞疾,不听,上书极陈当世之失,古今祸败之戒。即吞药自***。书奏,帝暂绝修宫钱。
六年,帝崩。中军校尉袁绍说大将军何进,令诛中官以悦天下。谋泄,让、忠等因进入省,遂共***进。而绍勒兵斩忠,捕宦官无少长悉斩之。让等数十人劫质天子走河上。追急,让等悲哭辞曰:“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皆投河而死。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钜鹿太守河内司马直新除:被除掉
B.奴咸之德:感激
C.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谐价:商定价格
D.交通货赂,威形喧赫交通:结交
小题2:下列每组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强折贱买/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少给事者中/争以珍玩赂之
C.帝暂绝修宫钱/民父母
D.钜鹿太守河内司马直新除,有清名/让、忠等说帝令敛天下田亩税十钱,修宫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绍为安抚天下,劝说何进清除宦官,张让、赵忠利用何进外出的机会***死了他;后张让劫持献帝欲自保,最终事败身死。
B.张让、赵忠加官进爵之后,与曹节、王甫等人互相勾结;曹节死后,赵忠更是进一步掌握了西园大权。
C.张让等人蛊惑君王增收税赋修建受灾的南宫,各级官员趁机谋取私利,百姓怨声载道,朝中卖官之风盛行。
D.孟佗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倾尽家产结交张让的家奴,最终得到机会攀附张让,通过贿赂获得了刺史之职。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佗分以遗让,让大喜,遂以佗为凉州刺史。(3分)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梦 一 道 士 羽 衣 蹁 跹 过 临 皋 之 下 揖 予 而 言 曰 赤 壁 之 游 乐 乎 问 其 姓 名 俯 而 不 答 (《后赤壁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西寇乱,鼎乡兵自守结:聚合
B.邓愈镇江西,数见延:招聘
C.乃留愈幕府军事赞:辅佐
D.元末举于乡,龙溪书院长:执掌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④⑥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B.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C.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
D.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小题4:将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分)
(2)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的划线部分断句。(4分)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延传
陈寿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出亮营十里,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直诈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欲案亮成规,使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节选自《三国志》)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咸其言壮:以……为壮,钦佩
B.唯杨仪不假借延假借:容忍
C.祎延曰绐:告诉
D.延士众知在延曲:理亏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先主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②羝乳得归
B.①退告人曰②毕礼归之
C.①且魏延何人,当杨仪所部勒②常能汉伏弩射***之
D.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②于是相如前进缶,跪请秦王
小题3:把第I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3分)
(2)延遣人觇仪等,欲案亮成规,使诸营相次引军还。(3分)
小题4:简要概括传主魏延被追斩的原因。(答出三点即可)(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