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魏延传陈寿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魏延传陈寿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延传
陈寿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出亮营十里,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直诈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欲案亮成规,使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节选自《三国志》)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咸其言壮:以……为壮,钦佩
B.唯杨仪不假借延假借:容忍
C.祎延曰绐:告诉
D.延士众知在延曲:理亏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先主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②羝乳得归
B.①退告人曰②毕礼归之
C.①且魏延何人,当杨仪所部勒②常能汉伏弩射***之
D.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②于是相如前进缶,跪请秦王
小题3:把第I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3分)
(2)延遣人觇仪等,欲案亮成规,使诸营相次引军还。(3分)
小题4:简要概括传主魏延被追斩的原因。(答出三点即可)(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1)(魏延)率领私人部队跟随刘备入蜀,多次立下战功,升迁为牙门将军。(“以”“数”“迁”各1分,共3分。)(2)魏延派人去观察杨仪等人的动静,(发现杨仪)打算按照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计划,命令各营依次率领军队撤退。(“觇”“案”“次”各1分,共3分。)
小题4:①魏延“性矜高”;②“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③诸葛亮临终前,令魏延断后,魏延不从命;④蒋琬、董允“保仪疑延”;⑤在南谷口,魏延“遣兵逆击仪等”。(每点1分,可用原文,也可自己概括,意思基本一致即可,答对任意3点满分,共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绐:欺骗。根据前句“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的意思“于是同费祎一起作出留下的行动安排,让费祎写出文告与自己一起署名,告诉手下各位将领”可以推测“绐”的意思为“欺骗”。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A.①副词,却,竟然;②副词,才。B.①②连词,表承接。C.①介词,表被动;②介词,替。D.①副词,于是;②副词,趁机。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以”译为率领、带领,“数”译为多次、屡次,“迁”译为升迁、被任命等均可;第二句时注意“觇”译为侦察、观察,“案”通“按”,译为按照,“次”译为依次。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第2段“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这些关键句子加以筛选整合即可。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称筛选、整合,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参考译文: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他率领私人部队跟随刘备入蜀,多次立下战功,升迁为牙门将军。刘备担任汉中王时,把治所迁往成都,需要一位重要将领来镇守汉川,大家都议论认为一定是张飞,张飞也心想必定是自己。刘备却提拔魏延担任督汉中镇远将军,兼任汉中太守,全军都感到惊讶。刘备大宴群臣,问魏延:“现在把重任委托给你,承担后打算怎么办?”魏延回答说:“如果曹操带领天下兵马前来,请允许我替大王抵抗他们;如果是副将带领十万人马前来,请让我替大王吞并他们。”刘备闻言叫好,众人都认为他的言语豪壮。刘备称帝后,又升魏延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又被封为都亭侯。建兴五年,诸葛亮在汉中驻军,又任命魏延为督前部,兼任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八年,派遣魏延西进羌中,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魏延在阳溪交战,魏延大败郭淮等,被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赐予假节的称号,晋封为南郑侯。
魏延每次跟随诸葛亮出兵,总想请求单独率领一万人马,与诸葛亮分兵两路在潼关会和,像韩信的旧例,诸葛亮制止不答应。魏延常认为诸葛亮胆小,慨叹遗憾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魏延既善于养兵,勇猛过人,性格又自大高傲,当时大家都对他避而远之。只有杨仪不宽容他。魏延对杨义十分仇恨,两人关系如同水火。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从北谷口出兵,任命魏延为先锋。魏延在距离诸葛亮营地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晚上梦见自己头上生角,于是问善于占梦的赵直,赵直骗他说:“麟麒有角但它不用角,这是不战而敌人自破的征兆。”赵直退下后告诉别人说:“角这个字,刀下加用;头上用刀,这是很可怕的凶象!”
当年秋,诸葛亮病重,秘密地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筹划他死后退军的安排,让魏延断后,姜维在魏延前面;假如魏延不服从军令,军队就自己行动。诸葛亮刚去世时,暂时不向外宣布死讯,杨仪令费祎去探听魏延的意图。魏延说:“丞相虽然死了,我还在,府中的亲属和官员可把尸体运回埋葬,我自然应当率领各军去进击敌人,为什么要因为一个人的死而耽搁国家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什么人,能被杨仪约束,作断后的将军么!”于是同费祎一起作出留下的行动安排,让费祎写出文告与自己一起署名,告诉手下各位将领。费祎欺骗魏延说:“我应当为你回去向杨长史解释说明,杨长史是文官,很少经历战事,一定不会反对您的意见。”费祎一出营门就骑快马而去,魏延随即就后悔了,追费祎却已经来不及了。魏延派人去观察杨仪等人的动静,(发现杨仪)打算按照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计划,命令各营依次率领军队撤退。魏延大怒,趁杨仪尚未发令撤军,自己率领所属部队直接先行南归,烧毁所过地方所有的栈道。魏延、杨仪各自上表控告对方叛变,一日之内,文书交替传递到朝廷。刘禅拿这件事询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蒋、董二人都为杨仪担保而怀疑魏延。杨仪等人率军劈山开道,昼夜兼行,也随魏延之后到达。魏延先期到达后,就占据了南谷口,派兵阻击杨仪等,杨仪等让何平在前抵御魏延。何平斥责魏延先行南归,说道:“丞相归天,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竟敢如此!”魏延的兵士知道魏延理亏,没有谁替他效命,部队全都散去。魏延只与他的儿子等几个人逃跑,奔往汉中。杨仪派马岱追***魏延,马岱砍下魏延的脑袋交给杨仪,杨仪起身用脚踏踩魏延的头说:“庸奴!还能干坏事吗?”于是诛***魏延三族。起初,蒋琬率领宿卫各营扶丧北行,走了几十里,魏延被***的消息传来,他就返回了(成都)。推究魏延不向北投降魏国而向南返蜀的原因,只不过想要***掉杨仪等人。平日各将领之间一向不和睦,魏延希望当时(的将领们)一定支持由他接替诸葛亮。魏延的本意是这样,(他其实并)不想背叛蜀国。
举一反三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3分)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
(《韩非子•说林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课内古文阅读(14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众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进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A.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明也。
D.吾还也!
小题2:对本段文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正面阐发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B.反面批判了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C.正面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途径。
D.反面批评古人从师的途径和择师标准。
小题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8分,每句4分)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客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消忧。农人告余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
B.三径荒就:就要
C.或孤舟棹:用桨划
D.聊乘以归尽化:造化,自然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木欣欣向荣
A.既自心为形役
B.舟遥遥轻飏
C.乐琴书消忧
D.农人告余春及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心为形役”,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更因为家里“田园将芜”,陶渊明决定辞官归隐。
B.刚看到自家的房子,陶渊明就显得特别高兴,因为很快就能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了。
C.或弹弹琴,或读读书,或聊聊天,或种种田,这些都给了陶渊明很多的快乐。
D.顺随自然,回归田园,乐天安命,陶渊明的心灵获得了自由。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四十七年,杨镐既丧师,廷议以廷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代镐经略。未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沈阳及诸城堡军民一时尽窜,辽阳汹汹。廷弼兼程进,遇逃者,谕令归。斩逃将刘遇节、王捷,以祭死节士。诛贪将陈伦,劾罢总兵官李如桢,以李怀信代。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浚濠缮城,为守御计。令严法行,数月守备大固乃上方略请集兵十八万分布清河抚顺诸要口首尾相应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   
廷弼之初抵辽也,令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惮不肯行。继命佥事阎鸣泰,至虎皮驿恸哭而返。廷弼乃躬自巡历,自虎皮驿抵沈阳,复乘雪夜赴抚顺。总兵贺世贤以近敌沮之,廷弼曰:“冰雪满地,敌不料我来。”鼓吹入。时兵燹后,数百里无人迹,廷弼祭诸死事者而哭之。遂耀兵奉集,相度形势而还,所至招流移,缮守具,分置士马,由是人心复固。
当是时,光宗崩,熹宗初立,朝端方多事,而封疆议起。御史冯三元劾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诏下廷议。廷弼愤,抗疏极辨,且求罢。而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及辽阳破,河西军民尽奔,自塔山至闾阳二百馀里,烟火断绝,京师大震。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而擢王化贞为巡抚。
化贞素不习兵,轻视大敌。文武将吏进谏悉不入,与廷弼尤牴牾。是时,廷弼主守,谓辽人不可用,西部不可恃。化贞一切反之,绝口不言守,谓我一渡河,河东人必内应,且腾书,言仲秋之月,可高枕而听捷音。无何,西平围急。化贞信中军孙得功计,尽发广宁兵,二十二日,遇大清兵平阳桥。锋始交 ,大溃,大清兵追逐化贞等二百里,不得食,乃还。报至,京师大震。大理寺卿周应秋等奏上狱词,廷弼、化贞并论死。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燹:xiǎn。野火,多指兵乱中纵火焚烧。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关,铁岭复失刚刚
B.与廷弼尤抵牾矛盾
C.李怀信代用
D.相度形势还然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明熊廷弼“治军严”和“有胆略”的一项是
①廷弼祭诸死者而哭之      ②斩逃将刘遇节、王捷以祭死节士
③可高枕而听捷音          ④廷弼乃躬自巡历
⑤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    ⑥廷弼愤,抗疏极辨
A.②④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镐战败以后,熊廷弼代杨镐为辽东经略,其时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军民纷纷逃奔。熊廷弼到任后斩***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
B.熊廷弼驻守辽阳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
C.王化贞对清兵的军事力量估计不足,主张主动出击,熊廷弼却主张固守,二人一主战,一主守。
D.熊廷弼在边疆屡屡取得胜利,势力大增,朝廷内部的一些官员害怕熊廷弼的实力过于强大,朝廷不好驾驭,因此上疏弹劾他。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廷弼之初抵辽也,令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惮不肯行。(5分)
译文:                                                                    
(2)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而擢王化贞为巡抚。(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9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翻译下列语句。(共4分)
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②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2:节选语段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2分)
小题3:第二段文字主要在写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