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少习《三礼》,以讲学自给。(后)周显德初,太祖(赵匡胤)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少习《三礼》,以讲学自给。(后)周显德初,太祖(赵匡胤)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后财货,以廉闻。及受周禅,召为户部郎中。 奉使吴越归,奏便宜十数事,皆从之。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太祖即命发廪贷民。 建隆三年,迁给事中。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伦独居佛寺,饭蔬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东归,箧中所有,才图书数卷而已。 先是,伦第庳陋,处之晏如。时权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上前。伦亦尝为母市木营佛舍,因奏其事。太祖笑谓曰:“尔非逾矩者。”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 伦清介醇谨,好释氏,信因果。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囋其肤,童予秉箑(扇子)至,辄叱之,冀以徼福。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焚其券。微时娶阎氏,无子,妾田氏生继宗。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赠侍中。 (选自《宋史·沈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赵匡胤)领同州节度 领:担任职务 | B.皆署从事署:委任,交给 | C.奏便宜十数事便宜:利于治国、合乎 时宜的办法或建议 | D.愿得制度狭小制度:规章,办法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沈伦“清廉爱民”的一组是( ) ①奉使吴越归,奏便宜十数事,皆从之 ②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 ③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 ④伦独居佛寺,饭蔬食 ⑤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 ⑥岁余尽焚其券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伦年轻时学习《周礼》《仪礼》《礼记》,以讲学谋生,后因人举荐为官,最终官至宰相。 | B.沈伦来自社会底层,对人民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当他发现百姓闹饥荒时,便采纳了他人的意见,请求皇上动用军粮,开仓济民,并且力排众议,拯救了天下苍生。 | C.沈伦年少好学,后随军作战期间,仍爱惜图书,因此他日后信奉佛教,拒绝童子的热情服务,希望以此积德求福。 | D.沈伦对住宅低矮毫不在意,但为了母亲也曾购买木材建造佛舍,皇帝并未因此责备他,反而派人为他修建住宅,皇帝对他的恩遇由此可见一斑。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如今用军队的储粮赈济灾民,如果连年歉收,军粮收不回来,谁来担当这个责任? (2)他在担任宰相的时候,适逢饥荒,(对)乡里来借粮食的人他都借给他们,差不多借出去一千斛。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制度:规模。 试题分析: 小题2:①表明沈伦受皇帝信任,③这是郡长吏的语言。 试题分析: 小题3:强加因果关系。 试题分析: 小题4:略 |
举一反三
(2014·安徽示范高中联考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8题。 黄山游记 钱谦益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 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一松高三尺许,广一亩,曲干撑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为中裂,纠结攫拿,所谓扰龙松也。石笋矼、炼丹台峰石特出离立,无支陇,无赘阜,一石一松,如首之有笄,如车之有盖,参差入云,遥望如荠,奇矣,诡矣,不可以名言矣。松无土,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也。滋云雨,***霜雪,勾乔元气,甲坼太古,殆亦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之属,非凡草木也。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囷,蔚为奇观也。吴人卖花者,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实其腹 实:充满 | B.陟老人峰陟:登上 | C.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夸:赞美 | D.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征:验证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 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B.①泉之奇,莫奇于汤泉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①有幢幢如羽葆者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D.①其身与皮、干皆石也 |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山有三奇:泉奇、云奇、松奇。泉之奇,就奇在山下有泉,山上无泉;而云之奇,奇在云海漫漫,奇在变幻莫测,奇在山上山下两重天。 | B.黄山松奇,首先就奇在千姿百态。它们大小、高矮不一,形态各异,各具特点,生长在黄山的不同位置,和悬崖、险峰相互映衬,风光无限。 | C.黄山松奇,更奇在其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扎根在陡峭的悬崖和坚硬的石头之上,风雨雷电、霜雪严寒,造就了它们坚硬的质地和坚贞的品格。 | D.作者以饱蘸的浓墨、饱满的热情,描绘黄山松的奇特,讴歌它的壮美,也暗含了对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传统精神人格的高度赞美。 |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3·全国课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 |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3·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日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磬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所导火灭 会:适逢 | B.意其穴竟于是意:料想 | C.亦阳慑为殆慑:害怕 | 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虞:欺骗 | 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 ) 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中 ③心骇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额者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焉,若高阔可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3·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29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遂以著令 著:显著。 | B.以释天下之疑释:消除。 | C.多格不行格:搁置。 | 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 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 ⑥公为之亦自若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阙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召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召公对曰:“有罪者***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召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小题1: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有罪者***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