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经。  
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之请,仇家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治丧越式,判寺王洙命吏印纸行文书,不令同僚知。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出知高邮军。神宗谕以任用意,知谏院。  
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列置郡县,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数十人。光亦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行,中外汹汹。民困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捕安持及亲戚、官属考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他。及确预政,充与议变法前,数所诎。安南师出无功,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
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对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一)
小题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相率设席经接受,学习
B.仇家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诬陷
C.无庸列置郡县,财屈力竭尽,耗尽
D.帝独明其他无,没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判铨欧阳修之请君子不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B.判寺王洙命吏印纸行文书愿夫子辅吾志,明教我
C.民困烦苛繁启、蕃长春夏,畜积、收藏秋冬
D.自新法行天下无道也久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做吴王宫教授时,得到宠爱。在与皇帝宗室亲密交往的同事中,要数吴充最年轻。
B.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使得欧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吴充虽然是王安石的亲家,但却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太相同;在王安石离开朝廷后,吴充也曾想改变他的一些做法,所以请求皇上召回司马光等人。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正直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1)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4分)
                                                                         
(2)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4分)
                                                                         
(3)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
(1)欧阳修忠直,不应该因为谗言而被贬逐(外放,放逐)。若认为我有私心(偏私),那我甘愿和欧阳修一同受贬。(3分。大意1分,“用谗逐”、“ 若以为私”各1分。)
(2)吴充不赞成(认可)安石的做法,多次向皇上说政事不利(顺利)。皇帝明察他中立不结党营私(或答无偏向亦可),想任命他为相。(4分。大意1分;“不善所为” 、“中立无与”、“欲相之”译对各1分。)
(3)吴充多次遭到同朝官员围攻诋毁,忧畏交集,病更重。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受:接受。
小题2:
试题分析:D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 介词,为、替/因为; B介词,用/表修饰连词,C介词,表被动/介词,在)
小题3:
试题分析:A(吴充并非 “得到宠爱”也不是“与皇帝宗室亲密交往的同事中”的人)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吴充,字冲卿,是建州浦城人。未到二十岁就考中进士,入超担任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同事大多和皇族亲密往来,充年纪最小,却独以严肃受到敬畏,相继设讲席传授经义。  
候选官员选胡宗尧,是翰林学士胡宿的儿子,因小事牵连获罪,不得改任京官。担任判铨的欧阳修为他求情,仇家诬陷欧阳修认为他偏袒同党,朝廷下诏外放欧阳修到同州。吴充说:“欧阳修因为忠直提拔做侍从之臣,不应该因为谗言而被贬逐(外放,放逐)。若认为我有私心(偏私),那我甘愿和欧阳修一同受贬。”于是修再留任,而吴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去世,办丧事超过规格,判寺王洙命官吏用印纸批行文书,不让同僚知道。吴充批文到开封治该管吏的罪,触犯当权者的意旨,离京知高邮军。神宗把任用他的意图告诉他,知同谏院。  
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吴充的子吴安持,是安石的女婿,吴充为避嫌解除谏官的职务,担任翰林学士。过了三年,被任命为枢密副使。王韶攻取洮州,蕃地的首领木征逃离,无充请求招揽他回故地,用爵位和官俸笼络他,使他统领属下,永做番臣,朝廷也不用再设置郡县,耗财费力。当时朝廷正把开拓疆土的任务交给王韶,所以吴充的话不被采纳。
  过了八年,吴充升为枢密使。吴充不赞成(认可)安石的做法,多次向皇上说政事不顺利。皇帝明察他中立无偏向,想任命他为相。王安石离开后,他就代理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吴充想改革政事,请求朝廷召回司马光等几十人。司马光也认为吴充是可以讲真话的,写信给他说:“自从新法实行,朝廷内外纷扰不安。百姓被烦杂苛政所困,日夜翘首,盼望朝廷醒悟,全改敝法。”吴充深入地思考后,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王珪和充一同担任丞相,妒忌吴充,暗地牵制他。而吴充向来厌恶蔡确,蔡确审理相州案件,逮捕吴安持及亲戚、属官拷问治罪,欲牵连罗致到关于吴充的事情,唯独帝明察他没有什么事。到蔡确参与主政,吴充与他在皇上面前讨论变法,多次被他折斥。征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说吴充给郭逵写信,阻止他进军,又立罪案。吴充多次遭到同朝官员围攻诋毁,忧畏交集,病更重。元丰三年,被罢免相职做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岁。
  吴充注重品德修养,对待兄长十分周到。处理政事追求安定。性格沉稳周密,对家人说话,从未提及国家的事情,对皇上所说的话,也没有人能知道。临终时,他告诫妻子不要那私事要求朝廷,皇上更为之悲伤。世人说他心正而力不足,批评他知道无能为力却不懂得激流勇退。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氏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公讳益,字舜良。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
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去,知新繁县。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父卫尉府君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
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四十六。
吾尝闻乡里长老言,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吾所书是也,其大可知。则家行最笃已,先人尝从公游,其言亦然。而吾又与其子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详。其将葬也,遂为之铭。
(取材于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
[注] ①干没:侵吞他人财物。②服除: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县人颇易之        易:轻视
B.以财力自肆肆:放纵
C.若五人者系狱狱:案件
D.表坊市道巷表:做上标记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
他督查赋税,不曾因贫苦百姓(不及时交税)而着急。
B.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
(诸豪大吏)最终无可奈何,采用其他办法将他排挤出了临江军。
C.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
王公让他们把老虎抬回去,说:“为政之道在于德行而不在于歪门邪道。”
D.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王公却镇定自若,只逮捕了那五个首领,当天就判决流放了他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益做建安主簿时,体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他生病了,全县都为他祭神祈福。
B.王益凭借自己的才能,将素来难治的韶州治理好了,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C.王益在家时谦恭平和,对父母孝顺,对族人友爱。父亲去世时,他曾回家守丧。
D.作者有感于王益的才德,又与其子王安石有交情,所以写下了这篇墓志铭以表敬意。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说王益“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意思是王益为官果敢决断,英武不屈。文中哪些内容能表现王益这一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劲质,凌厉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艰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取材于元代戴良《爱菊说》)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齿:并列
B.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咎:过失
C.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错:指责,批评
D.菊有贤友朋之象象:这里指特征
小题2:下面各组语句全都能够表现骆先生“气节刚正”的一组是(  )
①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
②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
③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
④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⑤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④⑤D.②③⑤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骆先生相貌威严,为人正直,性情刚烈,说话直率,爱憎分明,因此遭人嫌弃。
B.骆先生以菊为友,从菊的不同特点联想到人格修养,并经常对照菊花自我反省。
C.在骆先生看来,菊花品高性介,洁身自好,而黄茅白苇则平凡庸常,随俗从众。
D.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与渴求之心。
小题4:文中“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句表现了骆先生的处世之道。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处世之道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古之所谓公无私者,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惟其宜可焉。其下之视上也,亦惟视其举黜之当否,不以亲疏远迩疑乎其上之人。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是故为君不劳,而为臣甚易:见一善焉,可得详而举也;见一不善焉,可得明而去也。
及道之衰,上下交疑,于是乎举仇、举子之事,载之传中而称美之,而谓之忠。见一善焉,若亲与迩,不敢举也;见一不善焉,若疏与远,不敢去也。众之所同好焉,矫而黜之乃公也;众之所同恶焉,激而举之乃忠也。于是乎有违心之行,有怫志之言,有内愧之名。若然者,俗所谓良有司也。
呜呼!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为有司者,不亦难乎!为人向道者,不亦勤乎!是故端居而念焉,非君人者之过也;则曰有司焉,则非有司之过也;则曰今举天下人焉,则非今举天下人之过也。盖其渐有因,其本有根,生于私其亲,成于私其身。以己之不直,而谓人皆然。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已矣乎,其终能复古乎!
若高阳齐生者,其起予者乎?齐生之兄,为时名相,出藩于南,朝之硕臣皆其旧交。齐生举进士,有司用是连枉齐生,齐生不以云,乃曰:“我之未至也,有司其枉我哉?我将利吾器而俟其时耳。”抱负其业,东归于家。吾观于人,有不得志则非其上者众矣,亦莫计其身之短长也。若齐生者,既至矣,而曰“我未也”,不以闵于有司,其不亦鲜乎哉!吾用是知齐生后日诚良有司也,能复古者也,公无私者也,知命不惑者也。
(韩愈《送高阳齐皥下第序》)
[注] ①举仇、举子之事:指《吕氏春秋》记载的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仇人解狐做南阳县令、推荐儿子午做国家军尉的事。②世:三十年。③齐生:指齐皥,其兄齐映为当朝宰相。④起:启发。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一不善焉,可得明而去也 去:离开
B.有怫志之言怫:同“悖”,违反
C.其植之也固久植:确立
D.亦莫计其身之短长也计:考虑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
所以上司选择合理的标准实施自己的想法,内心坦荡不用担心下属猜疑。
B.众之所同恶焉,激而举之乃忠也。
大家共同讨厌的人,要激励他并且举荐他才显得自己忠诚。
C.是故端居而念焉,非君人者之过也。
因此坐下来好好地想一想这种情况,然后就去指责统治天下的人所犯的过错。
D.不以闵于有司,其不亦鲜乎哉!
(齐生)不因为自己受委屈而向官员博取同情,这不也太少见了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肯定古时用人不分关系亲疏远近、唯“宜”是举的原则,批评当今之世为避嫌,唯“亲迩”不举的做法。
B.选文第三段深入一层,进一步探究上文中“俗所谓良有司”所作所为的原因,指出其根源在于一个“私”字。
C.在作者眼中,齐生是一个能改变时风、复兴古风的人,但因为他的哥哥到南方去做官了,所以官员就没有录用他。
D.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纵论古今在用人问题上的公私之别,以古衬今,是一篇内涵丰富、说理透彻的佳作。
小题4:齐生科举落第后说:“我之未至也,有司其枉我哉?我将利吾器而俟其时耳。”意思是说:“我的学问还没有达到标准,官员怎么会委屈我?我将精进我的学业来等待时机。”请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齐生说法的认识与思考。(不少于200字)(1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僧虔,琅琊临沂人也。年数岁,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僧虔独正坐采蜡烛珠为凤凰。弘曰:“此儿终当为长者。”
僧虔善隶书。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掘笔书,以此见容。泰始中,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王献之善书,为吴兴郡,及僧虔工书,又为郡,论者称之。
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与僧虔赌书毕,谓僧虔曰:“谁为第一?”僧虔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上笑曰:“卿可谓善自为谋矣。”示僧虔古迹十一帙,就求能书人名。僧虔上羊欣所撰《能书人名》一卷。
僧虔《论书》曰: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亡曾祖领军书,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王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张翼写效,一毫无异,乃题后答,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张翼小人,几欲乱真”。张芝、二卫并得名前代,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异耳。羊欣书见重一时,亲受子敬,行书尤善,正乃不称名。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谢综书,恨少媚好。谢灵运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庾昕学右军,亦欲乱真矣。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 ①掘笔:秃笔。②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③右军:右军将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曾任此职,世称“王右军”。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儿终当为长者     长者:年长的人
B.右军后进后进:后来长进
C.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放纵:不受约束
D.亦得入流入流:列入流品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
(他的)伯父王弘把孩子们聚在一起,王弘的儿子王僧达在地上蹦跳玩耍。
B.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
太祖擅长书法,等到即位,(对书法还是)深爱不止。
C.卿可谓善自为谋矣。
你可以说是善于替自己谋虑了。
D.亡曾祖领军书,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
(我)逝去的曾祖父王领军写信,王羲之说“老弟写信就没有丢掉我”。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僧虔在孝武帝面前为求自保,不惜用秃笔写字来掩饰书法水平。
B.王献之和王僧虔都擅长书法,又都做过吴兴郡守,因此传为美谈。
C.征西将军庾翼与王羲之在书法上齐名,很多小字辈都来向庾翼学习。
D.张翼和庾昕二人模仿王羲之的书法,都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小题4:文中说“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意思是“宋文帝的书法,自己说可以和王献之相比,但当时评议的人说‘(宋文帝的)天资高于羊欣,书法艺术所达到的程度不如羊欣’”。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对“天然”和“功夫”二者关系的理解。(不少于200字)(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吴与弼,字子传,崇仁人。与弼年十九,见《伊洛渊源录》,慨然响慕,遂罢举子业,尽读四书、五经、洛闽诸录,不下楼者数年。中岁家益贫,躬亲耕稼,非其义,一介不取。四方来学者,约己分少饮食,教诲不倦。
正统十一年,山西佥事何自学荐于朝,请授以文学高职。后御史涂谦复荐之,俱不出。尝叹曰:“宦官、释氏不除,而欲天下治平,难矣。”天顺元年,石亨欲引贤者为己重,谋于大学士李贤,属草疏荐之。帝乃命贤草敕加束帛,遣行人曹隆,赐玺书,赍礼币,征与弼赴阙。比至,帝问贤曰:“与弼宜何官?”对曰:“宜以宫僚,侍太子讲学。”遂授左春坊左谕德,与弼疏辞。贤请赐召问,且与馆次供具。于是召见文华殿,顾语曰:“闻处士义高,特行征聘,奚辞职为?”对曰:“臣草茅贱士,本无高行,陛下垂听虚声,又不幸有狗马疾。束帛造门,臣惭被异数,匍匐京师,今年且六十八矣,实不能官也。”帝曰:“宫僚优闲,不必辞。”赐文绮酒牢,遣中使送馆次。顾谓贤曰:“此老非迂阔者,务令就职。”时帝眷遇良厚,而与弼辞益力。又疏称:“学术荒陋,苟冒昧徇禄,必且旷官。”诏不许。乃请以白衣就邸舍,假读秘阁书。帝曰:“欲观秘书,勉受职耳。”命贤为谕意。与弼留京师二月,以疾笃请。贤请曲从放还,始终恩礼,以光旷举。帝然之,赐敕慰劳,赍银币,复遣行人送还,命有司月给米二石。与弼归,上表谢,陈崇圣志、广圣学等十事。
成化五年卒,年七十九。所著《日录》,悉自言生平所得。
[注] ①洛闽:洛学和闽学,代表人物分别为程颢兄弟和朱熹。②宫僚:太子属官。③异数:这里指皇帝给予的特殊优待。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乃命贤草敕加束帛    草敕:起草诏书
B.征与弼赴阙赴阙:到朝廷来
C.束帛造门造门:装点门面
D.乃请以白衣就邸舍     白衣:无官职的士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非其义,一介不取。
译文:凡是他认为不正当的利益,丝毫不取。
B.宦官、释氏不除,而欲天下治平,难矣。
译文:宦官、佛教不除掉,却想要天下安定,难啊。
C.闻处士义高,特行征聘,推辞这个职位为?
译文:听说您正直清高,特地征召聘请,推辞这个职位有什么作为?
D.帝曰:“欲观秘书,勉受职耳。”
译文:皇帝说:“(吴与弼)想要看宫廷珍藏的图书,就劝他就职吧。”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吴与弼19岁时,受《伊洛渊源图》的影响,曾苦读数年不下书楼。
B.皇帝应何自学、涂谦的推荐,召吴与弼入京为官并对其礼遇甚厚。
C.吴与弼不止一次以自己身体有病为由向皇帝提出辞官不做的请求。
D.在吴与弼的来去问题上,李贤曾经多次向皇帝提出建议并被采纳。
小题4:在文中,皇帝评价吴与弼“非迂阔者”,意思是(这个人)并非迂腐而不切合实际的人。综观全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吴与弼是个“切合实际”的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