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昭)帝相配,桀帝姊鄂邑盖主[注],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后桀党与有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光威震海内。
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
(《汉书•霍光传》有删节)
[注]鄂邑盖主:汉武帝女,封鄂邑长公主,因嫁盖侯为妻,又称盖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郎仆射窃视之识:做标记
B.光甚之谊:通“义”,认为……忠义
C.安女后宫为倢伃内:内室
D.后桀党与有光者谮:诬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桀帝姊鄂邑盖主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德长公主吾尝终日思矣
C.又外人求光禄大夫吾属今之虏矣
D.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霍光为人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每次出入,下殿门,停止、前进都有固定的地方;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很仰慕他的风采。
B.宫中曾出现怪异现象,大臣们一夜间惊扰不安。霍光召来尚符玺郎,想夺取郎官的玉玺,郎官誓死拒绝。第二天,皇上下诏提升这位郎官官阶两级。
C.长公主私生活不太检点,近来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父子为了感谢长公主的帮助,想替丁外人求个封爵,被霍光拒绝。上官桀父子因此怨恨霍光。
D.霍光深得昭帝的信任,上官桀等人计划让盖主宴请霍光,埋伏兵士击***霍光,废昭帝,阴谋败露后,有的被***,有的自***。霍光自此威震海内。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4分)
(2)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3分)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
(1)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诽谤就办他的罪。(所属,辅,毁,坐,句意各一分)
(2)(上官桀、上官安)希望按照国家以列侯匹配公主的惯例,(封丁外人为列侯,)霍光不同意。
(3)我实在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内:送进去。
小题2:
试题分析:A因:介词,通过。B均为连词,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修饰。C均为介词,第一个“为”,替,给;第二个“为”,表被动。D均为副词,第一个“乃”,于是,就;第二个“乃”,竟然。
小题3:
试题分析:C不是“近来宠幸”,“近”应理解为“亲近”;霍光拒绝上官桀父子为外人求封爵,是长公主怨恨霍光,上官父子感到惭愧。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 《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仍岭南采访使充:代理
B.庆礼至其境躬:亲自
C.遂镇兵五千人罢:撤去
D.都督赵文翙政理方乖:背离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  )3 分
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②独庆礼甚陈其利
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④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A.① ② ④ B.① ⑤ ⑥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10 分)
(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译文: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
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也。贵少颖悟,有节概。魏孝昌中,天下兵起,贵率乡里避难南迁。属葛荣陷中山,遂被拘逼。荣败,尔朱荣以贵为别将。从讨元颢有功,赐爵燕乐县子,授伏波将军、武贲中郎将。从贺拔岳平关中,赐爵魏平县伯,邑五百户。累迁镇北将军、光禄大夫、都督。
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将吏奔散,莫有守者。贵谓其党曰:“吾等荷贺拔公国士之遇,宁可自同众人乎?”涕泣歔欷。于是从之者五十人。乃诣悦诈降,悦信之。因请收葬岳,言辞慷慨,悦壮而许之。贵乃收岳尸还,与寇洛等纠合其众,奔平凉,共图拒悦。贵首议迎太祖,语在《太祖纪》。太祖至,以贵为大都督,领府司马。悦平,以本将军、持节,行秦州事、当州大都督。为政清静,民吏怀之。
齐神武举兵向洛,使其都督韩轨,进据蒲坂。太祖以贵为行台,与梁御等讨之。未济河而魏孝武已西入关。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兼右卫将军。时曹泥据灵州拒守。以贵为大都督,与李弼等率众讨之。进爵为侯、增邑五百户。又以预立魏文帝勋,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户。寻授岐州刺史。时以军国多务,藉贵力用,遂不之部。仍领大丞相府左长史,加散骑常侍。梁仚定称乱河右。以贵为陇西行台,率众讨破之。从太祖复弘农,战沙苑,拜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中山郡公,除雍州刺史。从战河桥,贵与怡峰为左军,战不利,先还。又从援玉壁,齐神武遁去。高仲密以北豫州降,太祖率师迎之,与东魏人战于邙山。贵为左军,失律,诸军因此并溃。坐免官,以骠骑、大都督领本军。寻复官爵,拜御史中尉,加大将军。寻拜柱国大将军,赐姓乙弗氏。茹茹寇广武,贵击破之,斩首数千级,收其辎重,振旅而还。六官建,以贵为太保、大宗伯,改封南阳郡公。孝闵帝践阼,迁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邑万户。
初,贵与独孤信等皆与太祖等夷。及孝闵帝即位,晋公护摄政,贵自以元勋佐命,每怀怏怏,有不平之色,乃与信谋***护。及期,贵欲发,信止之。寻为开府宇文盛所告,被诛。
(选处《周书•列传第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免官坐:因……而获罪
B.茹茹广武寇:侵犯
C.贵与独孤信等皆与太祖等夷:平等
D.贵欲,信止之发:出发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赵贵建立战功的一组是 (   )
①尔朱荣以贵为别将,从讨元颢有功   ②为政清静,民吏怀之
③以贵为陇西行台率众讨破之         ④从战河桥,贵与怡峰为左军
⑤贵击破之,斩首数千级             ⑥有不平之色,乃与信谋***护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贵一生先后被赐封燕乐县子、魏平县伯、侯、中山郡公、南阳郡公、楚国公等爵位。
B.贺拔岳对赵贵有恩,后来贺拔岳被陈悦***死,赵贵发誓要为死者报仇,最后如愿以偿。
C.赵贵为北周政权的建立曾经立下汗马功劳,在太祖麾下鞍前马后疆场拼搏,曾获赐姓。
D.一个人功劳再大,也不可居功自傲。赵贵就是因心中不平及蓄意谋***晋公护而被***。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贵谓其党曰:“吾等荷贺拔公国士之遇,宁可自同众人乎?”(5分)
(2)乃诣悦作降,悦信之。因请收葬岳,言辞慷慨,悦壮而许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许逵,字汝登,固始人。正德三年进士。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沈静有谋略。授乐陵知县。六年春,流贼刘七等屠城邑,***长吏。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县初无城,督民版筑,不逾月,城成。令民屋外筑墙,墙高过帘,启圭窦①,才容人。家选一壮者执刃伺窦内,余皆入队伍,日视旗为号,违者军法从事。又募死士伏巷中,洞开城门。贼果至,旗举伏发,窦中人皆出,贼大惊窜,斩获无遗。后数犯,数却之,遂相戒不敢近。事闻,进秩二等。时知县能抗贼者,益都则牛鸾,郯城则唐龙,汶上则左经,浚则陈滞,亦所当贼少。而逵屡御大贼有功,遂与鸾俱超擢兵备佥事。逵驻武定州,州城圮濠平,不能限牛马。逵筑城凿池,设楼橹,置巡卒。明年五月,贼杨寡妇以千骑犯濰县,指挥乔刚御之,贼少却。逵追败之高苑,令指挥张勋邀之沧州,先后俘斩二百七十余人。未几,贼别部掠德平,逵尽歼之,成名大著。十二年迁江西副使。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尝言于孙燧日:“宁王敢为暴者,恃权臣也;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重贿由于盗薮④,今惟翦盗则贿息,贿息则党孤。”燧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及宸濠缚燧,逵争之。宸濠素忌逵,问许副使何言,逵日:“副使惟赤心耳!”宸濠怒日:“我不能***汝邪?”逵骂日:“汝能***我,天子能***汝。汝反贼,万段磔汝,汝悔何及!”宸濠大怒,并缚之,曳出斫其颈,屹不动。贼众共推抑令跪,卒不能,遂死,年三十六。初,逵以文天祥集贻其友给事中张汉卿而无书。汉卿语人日:“宁邸必反,汝登其为文山⑤乎?”逵父家居,闻江西有变,***都御史及副使,即为位,易服哭。张汉卿对人说:“宁王府是必然要叛乱的,汝登恐怕也要成为文天祥了吧?”许逵的父亲住家里,听说江西发生事变,都御使和副使被***害,马上就立了牌位,换了丧服,为许逵哭悼。嘉靖元年诏逵死事尤烈,改赠逵礼部尚书,进荫指挥佥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忠义》)
【注】①圭窭:在墙上开的“圭”字形门洞,便于堵上亦便于打开,较隐秘。②宸濠:即时任宁王的朱宸濠,后作乱被诛。③孙燧:时任都御史兼江西巡抚,因反对朱宸濠叛乱,与许奎一同遇害。④薮:聚集。⑤文山:文天祥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遗之粟弓马刍:喂牲畜的草料
B.县初无城,督民版筑版筑:筑土墙
C.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左右:支配,操纵
D.贼众共推令跪抑:按,压
小题2:许奎死后谥号“忠节”。以下各组句子巾,全都体现的一组是:
①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沈静有谋略   ②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
③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   ④燧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
⑤逵日:“副使惟赤心耳!”   ⑥即为位,易服哭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逵忠于职守且有谋略。任乐陵知县和任兵备佥事驻守武定州时,他都率领当地军民,采取积极措施备战,打败了前来侵扰的贼寇。
B.在针对宁王朱宸濠的斗争中,许逵有胆有识。他对暴横的宁王党徒严厉制裁,并向巡抚孙燧提议:对付宁王为暴,关键是打击贿赂。
C.当朱宸濠发动叛乱并绑缚孙燧时,许逵挺身而出作抗争。朱宸濠威胁许逵,许逵非但不屈服,还斥骂宸濠是反贼,将受严惩。因而许逵与孙燧一同遇害。
D.知子莫若父。许逵父亲一听闻江西发生事变、都御使和副使均被***的消息,就知道儿子许逵一定由于不肯苟且、坚贞不屈而殒命了。
小题4: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后数犯,数却之,遂相戒不敢近。事闻,进秩二等。
(2)汉卿语人日:“宁邸必反,汝登其为文山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韩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人。父梦殷,累官蓟、儒、顺三州刺史。延徽少英,燕帅刘仁恭奇之,召为幽都府文学、平州录事参军,同冯道祗候院,授幽州观察度支使。后守光为帅,延徽来聘,太祖怒其不屈,留之。述律后谏曰:“彼秉节弗挠,贤者也,奈何困辱之?”太祖召与语,合上意,立命参军事。攻党项、室韦,服诸部落,延徽之筹居多。乃请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以故逃亡者少。
居久之,慨然怀其乡里,赋诗见意,遂亡归唐。已而与他将王缄有隙,惧及难,乃省亲幽州,匿故人王德明舍。德明问所适,延徽曰:“吾将复走契丹。”德明不以为然。延徽笑曰:“彼失我如失左右手,其见我必喜。”既至,太祖问故。延徽曰:“忘亲非孝,弃君非忠。臣虽挺身逃,臣心在陛下。臣是以复来。”上大悦,赐名曰匣列。“匣列”,辽言复来也。即命为守政事令、崇文馆大学士,中外事悉令参决。
天赞四年,从征渤海,大諲歙乞降。既而复叛,与诸将破其城,以功拜左仆射。又与康默记攻长岭府,拔之。师还,太祖崩,哀动左右。太宗朝,封鲁国公,仍为政事令。使晋还,改南京三司使。世宗朝,迁南府宰相,建政事省,设张理具,称尽力吏。天禄五年六月,河东使请行册礼,帝诏延徽定其制,延徽奏一遵太宗册晋帝礼,从之。应历中,致仕。子德枢镇东平,诏许每岁东归省。九年卒,年七十八。上闻震悼,赠尚书令,葬幽州之鲁郭,世为崇文令公。——(《辽史·韩延徽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帅刘仁恭之奇:认为……不同凡响
B.后守光为帅,延徽来聘:聘请
C.已而与他将王缄有隙:嫌隙、矛盾
D.德明问所适:去哪里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延徽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攻党项、室韦,服诸部落           ②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
③天赞四年,从征渤海,大諲歙乞降   ④又与康默记攻长岭府
⑤建政事省,设张理具,称尽力吏     ⑥诏许每岁东归省
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④⑥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来刘守光担任统帅,韩延徽奉命出使契丹,辽太祖恼怒他不屈服,扣留了他,不让他返回,后因述律后的知人和太祖的善任才逐渐被重用。
B.韩延徽在辽朝居住了很长时间,感慨地怀念起自己的家乡,赋诗来表达这种心情,于是,逃回后唐,因与另一个将领王缄有矛盾,在老友王德明的劝说下又逃回契丹。
C.韩延徽又一次来到辽朝,辽太祖给韩延徽赐名为“匣列”。随即任命为守政事令、崇文馆大学士,朝廷内外的事情都让他参与决断,足见对其非常信任。
D.韩延徽又与康默记一起攻打长岭府,占领了这座城池。队伍返回,太祖逝世,韩延徽哀恸欲绝,把左右部属都感动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彼秉节弗挠,贤者也,奈何困辱之?(5分)
(2)乃请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廷麟,字伯祥,清江人。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勤学嗜古,有声馆阁间,与黄道周善。十年冬,皇太子将出阁,充讲官兼直经筵。延麟具疏让道周,不许。明年二月,帝御经筵,问保举考选何者为得人。廷麟言:“保举当严举主,如唐世济、王维章乃温体仁、王应熊所荐。今二臣皆败,而举主不问。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帝为动色。
其冬,京师戒严。时兵部尚书杨嗣昌意主和议,冀纾外患,而廷麟痛诋之。嗣昌大恚,诡荐廷麟知兵。帝改廷麟兵部职方主事,赞画象升军。象升喜,即令廷麟往真定转饷济师。无何,象升战死贾庄。嗣昌意廷麟亦死,及闻其奉使在外,则为不怿者久之。
初,张若麒、沈迅官刑曹,谋改兵部,御史涂必泓沮之。必泓,廷麟同里也。两人疑疏出廷麟指,因与嗣昌比而构廷麟。会廷麟报军中曲折,嗣昌拟旨责以欺罔。事平,贬廷麟秩,调之外。黄道周狱起,词连廷麟,当逮。未至而道周已释,言者多荐廷麟。十六年秋,复授职方主事,未赴,都城失守,廷麟恸哭,募兵勤王。福王立,用御史祁彪佳荐,召为左庶子,辞不就。宗室朱统翷诬劾廷麟召健儿有不轨谋,以姜曰广为内应。王不问,而廷麟所募兵亦散。
顺治二年,南都破,江西诸郡惟赣州存。唐王手书加廷麟吏部右侍郎,刘同升国子祭酒。同升自雩都至赣,与廷麟谋大举。乃偕巡抚李永茂集绅士于明伦堂,劝输兵饷。九月,大兵屯泰和,副将徐必达战败,廷麟、同升乘虚复吉安、临江。加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赐剑,便宜从事。十月,大兵攻吉安,必达战败,赴水死。会广东援兵至,大兵退屯峡江。已而万元吉至赣。十二月,同升卒。
三年正月,廷麟赴赣,招峒蛮张安等四营降之,号龙武新军。廷麟闻王将由汀赴赣,将往迎王,而以元吉代守吉安。无何,吉安复失,元吉退保赣州。八月,水师战败,援师悉溃。及汀州告变,赣围已半年,守陴者皆懈。十月四日,大兵登城。廷麟督战,久之,力不支,走西城,投水死。
小题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杨廷麟为人磊落、忠心为国的一组是(3分)
①勤学嗜古,有声馆阁间  ②时兵部尚书杨嗣昌意主和议,冀纾外患,而廷麟痛诋之  ③都城失守,廷麟恸哭,募兵勤王 ④用御史祁彪佳荐,召为左庶子,辞不就  ⑤王不问,而廷麟所募兵亦散  ⑥廷麟督战,久之,力不支,走西城,投水死
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③④D.④⑤⑥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崇祯皇帝向杨廷麟征询保举和考试选举哪一个更能得到人才的时候,杨廷麟直言进谏,皇帝听了也为之动容。
B.受黄道周一案的牵连,杨廷麟也应当被追究,抓捕他的人还没来,黄道周已被释放了,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他进行了诋毁。
C.朱统翷上书诬陷廷麟征招一批勇猛的青年,想以姜曰广作为内应,图谋不轨,福王却未加追究。
D.顺治二年,杨廷麟到江西,与巡抚李永茂一起在绅士中募集军饷。九月,明军副将徐必达战败,而杨廷麟却和刘同升乘虚收复了吉安、临江。
小题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3分)
(2)嗣昌意廷麟亦死,及闻其奉使在外,则为不怿者久之。(3分)
(3)因与嗣昌比而构廷麟。(3分)
小题4: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