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游丰台记[清]方 苞丰台去京城十里而近,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花时,都人士群往游焉。余六至京师,未得一造观。戊戌夏四月,将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游丰台记[清]方 苞丰台去京城十里而近,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花时,都人士群往游焉。余六至京师,未得一造观。戊戌夏四月,将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游丰台记
[清]方 苞
丰台去京城十里而近,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花时,都人士群往游焉。余六至京师,未得一造观。戊戌夏四月,将赴塞门,而寓安之上党,过其寓为别。曰:“盍为丰台之游?”遂告嘉定张朴村、金坛王篛林、余宗弟文辀、门生刘师向,共载以行。
其地最盛者称王氏园,扃闭不得入。周览旁舍,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从者曰:“止此矣!”问之土人,始知初植时,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所以为异观也。其后居人渐多,各为垣墙篱落以限隔之。树木丛生,花虽繁,隐而不见。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久之始得圃者宅后小亭而憩休焉。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盖余数年中未有醼游若此之适者。
余平生钝直寡谐,相知深者,二十年来凋零过半;其存者,诸君子居其半矣。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多者数年,少亦历岁移时,岂非事之难期而可幸者乎?然寓安之行也,以旬日为期矣。其官罢而将归者,则文辀也;事毕而欲归者,朴村也;守选而将出者,刘生也;惟篛林当官,而行且告归。计明年花时滞留于此者,惟余独耳。岂惟余之衰疾羁孤,此乐难再?即诸君子踪迹乖分,栖托异向,虽山川景物之胜什百于斯,而耆艾故人,天涯群聚、欢然握手如兹游者,恐亦未可多遘也。因各述以诗,而余为之记。
(选自《方苞文选》,有修改)
【注】 ①醼:同“宴”。 ②遘:遭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未得一观          造:到,往
B.五色间厕:同“侧”,旁边
C.盖余数年中未有醼游若此之者适:适意
D.即诸君子踪迹分乖:分离
小题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属于直接表现“丰台之游”的一组是(3分)(  )
①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 ②扃闭不得入 ③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 ④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 ⑤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 ⑥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A.①②③B.①④⑥
C.③⑤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交代丰台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出游时间与同游者姓名,并以寓安之问引出丰台之游。
B.作者与朋友先是一起赏花,然后在道旁老树下饮酒为乐,自由自在,直至傍晚依然流连忘返。
C.在写丰台游乐之后,第三段表达了人生聚少离多,良辰美景难常有的感慨,感情真挚动人。
D.本文语言古雅、精练,无华丽的辞藻,句式参差错落;叙写真事,抒发真情,朴质无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游玩的人只是羡慕他们往日听到的美景,于是(因此、因而)纷纷赶来聚集在这里罢了。(句意正确、表达通顺,1分;“特”译为“只是”,1分;“艳”意为“羡慕”,1分)(2)诸位君子或为官或归隐或游学,各有不同的志趣,可是陆续来到这里相会。(句意正确、表达通顺,1分;“趋”通“趣”,意为“志趣、志向”,1分;“会于此”,状语后置,即“于此会”,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与上一句的“千亩相连”的对称看,“厕”对应“连”字,其词性应为动词,为“混杂”“间杂”之意。
试题分析:
小题2:①只是说明丰台的居民以种花草为生,④句是当地人介绍丰台以前的种植情况,都不能表现“游”。
试题分析:
小题3:在道旁老树下只是席地而坐而已,饮酒是到了花圃主人住所后面的小亭子后才做的事。
试题分析:
小题4: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广德湖记
[宋]曾 巩
鄞县张侯图其县广德湖,而以书遗予曰:愿有记。
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鄞之西十二里。其源出于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鄞之乡十有四,其东七乡之田,钱湖溉之;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舟之通越者皆由此湖,而湖之产,有凫雁鱼鳖、茭蒲葭菼、葵莼莲茨之饶。淳化二年,民始与州县强吏盗湖为田,久不能正。至道二年,知州事丘崇元躬按治之,而湖始复。咸平中,赐官吏职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既而务益取湖以自广。天禧二年,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起堤十有八里以限之。
至张侯之为鄞,则湖久不治,西七乡之农以旱告。张侯为出营度,民田湖旁者皆喜,愿致其力。张侯计工赋材,择民之为人信服有知计者,使督役而自主之,一不以属吏,人以不扰,而咸劝趋。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鄞人累石堙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谓之碶。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碶九,为埭二十。堤之上植榆柳,益旧总为三万一百。又因其余材为二亭于堤上以休,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因以其山名。山之上为庙,一以祠神之主此湖者,一以祠吏之有功于此湖者。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既成,而田不旱,舟不病涸,鱼雁茭苇、果蔬水产之良皆复其旧,而其余及于县旁州,张侯于是可谓有劳矣。
是年,予通判越州事。越之南湖,久废不治,盖出于吏之因循,而至于不知所以为力,予方患之。观广德之兴,以数百年,危于废者数矣,由屡有人,故益以治。盖大历之间,溉田四百顷,大中八百顷,而今二千顷矣。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故为之书,尚俾来者知毋废前人之功,以永为此邦之利,而又将与越之人图其废也。
(节选自《曾巩文集》,有改动)
【注】 ①张侯:名峋。“侯”是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相当于“君”。②茭蒲葭菼、葵莼莲茨:均为水生植物,可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鄞之乡十有四      凡:一共
B.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面对
C.既成,而田不旱病:缺点
D.而其余及于县旁州比:相邻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治理广德湖的措施的一项是(3分)(  )
①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 ②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 ③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 ④鄞人累石堙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 ⑤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碶九,为埭二十 ⑥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
A.①②④B.①③⑥
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记湖记人并行,始终围绕湖的兴废展开叙述,条理清晰,显示了作者的叙事功力。
B.张峋安排使用人力的方式独特:让百姓自己决断施工进程,并命令属下参与监督管理。
C.广德湖经过张峋的治理,物产恢复了原有的状况,灌溉田地的面积也超过了从前。
D.作者赞赏张峋创新益旧的举措,仰慕其勤政爱民的美德,表达了有志兴废除弊的意愿。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游君山记
袁中道
万历辛亥暮春,汉阳王子以吊中郎至。予感其意,送至岳阳,同游君山。以风逆,泊舟南津港。
质明,东风细细,波平如掌。初日出,与王子方舟进发。顷之,抵山足,见乔木蓊郁,亏蔽天日,黯黯含雪霰气。两掖之山,如垂长袖。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上巢白鹤数百,远视之,如玉兰花。正殿亦壮伟,后为藏经楼。西去,穿乔木中,新篁绿色照人,盖远视此山,直似长眉一抹,入其中,求所谓十二螺者,亦不得,都为老树寿藤所遮,仿佛见污隆耳。然曲径中竹翠茶香,杂花芬馥,极迂回,有幽致,宛似江南佳丽名园。过轩辕台,此处可览湖中之胜,惜以文昌阁封之。复行竹石中,登酒香亭。
还至寺左掖髻上,得朗吟亭。望长沙、湘潭,去帆如阵。共坐其上看水,大约天水一色光景,乃此山寻常受用,然亦不能于此外觅一奇语,能模写其澄鲜也。步至湘妃庙,穿林中,忽得旷野平田,有野趣。入庙中,了无一人。
晚复至山口,觅石踞坐,看水上云变。予谓王子曰:“天下惟夏云最奇,而湖上之夏云尤奇。盖八百里之水气,上蒸空界,淋淋漓漓,生生动动,极百物之态,雕镂之巧。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盖谓湖上云物异也。吾又安得一椽,竹中听水观云,以娱余生耶?”是夜,王子大有卜筑之意。水气清冷,不成寐。
辰起,猛风乍作,别山灵,一帆走岳阳楼下。
(节选自《珂雪斋集》,有改动)
【注】 ①王子:指王章甫。中郎:袁中道之兄袁宏道。②鸭脚:银杏。③螺:指像螺髻一样的山峰。④污隆:高低不平。⑤米老:米芾。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初日出     甫:才
B.有野趣极:非常
C.雕镂之巧穷:穷尽
D.别山灵趣:趣味
小题2:下列全部属于作者与王章甫同登君山所见之景的一组是(3分)(  )
①东风细细,波平如掌 ②乔木蓊郁,亏蔽天日 ③新篁绿色照人 ④长沙、湘潭,去帆如阵 ⑤旷野平田,极有野趣 ⑥湖上之夏云尤奇
A.①②⑥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说明了作者游览君山的缘由:因感激王章甫的情谊,所以陪他游览。
B.因为树藤遮蔽、道路崎岖,作者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只好登上酒香亭远眺。
C.按照作者的游踪,文章依次主要记叙了“看山”“看水”“看水上云变”之景。
D.作者和王章甫一起游览君山,观山览水之后,两人都产生了栖身君山的想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饮泉亭记
[明]刘 基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
(选自《诚愈伯文集》,有改动)
【注】 ①司马氏:代指西晋。②征士:不赴朝廷征聘之士。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与利史相先后       卒:最终
B.夫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幻:惑乱
C.而不乎外假:借助
D.贪相承习为故:缘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3分)(  )
①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②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③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④明而自信,笃也 ⑤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⑥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A.②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下文议论张本。
B.第二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君子树立廉洁的榜样,有利于匡正世风。
C.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
D.末段指出以“贪”给泉水命名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并照应上文,点明写这篇记的缘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万夫雄打虎传
泾川有万姓字夫雄者,少负膂力,以拳勇称,初亦未尝事猎也。一日,与夙所莫逆尔汝昆季范姓友,早行深山中。忽林莽出巨虎,范以去。范号曰:“万夫雄救我!救我!”万亦茫然不知所措,遂撼大树拔之,怒持树往追。经里许,震天一呼,虎为逡巡退步者三范得以脱。因挺击虎,中其项。虎负狰狞欲迎斗,然项痛,竟不能举。万乘势一再击之,虎毙矣。母虎暨虎子相寻至。万不能中止,且却且前,又奋鼓生平之勇,纵送格扑,而二虎复相继而毙于其手。
嗟乎!万夫雄一乡野鄙人耳,素不识《诗》《书》为何物,亦不识交道为何事,而仓卒间不忍异姓兄弟之意,卒毙三虎以救其友,其义岂不甚伟?万夫雄亦诚烈丈夫哉!余尝见世之聚首而处者,交同手足之亲,谊比金石之固,设有缓急,即蜂虿微毒,不致贻祸***人,当其纷纷未定之时,虽夙昔周旋,密迩徒辈,靡不潜迹匿形,鸟飞云散,悄然而不一顾焉。其视万夫雄为何如也?
或云:“一人而毙三虎,颇似不经,殆属乌有子虚之谈。”嗯!诚有之矣!家九宣从泾川来,为余述其事最奇。亦曾亲见其人,短小精悍。与之语,意气慷慨,须眉状貌,殊磊砢【注】不凡,飞扬跋扈,犹可想望其打虎时英风至今飒飒云。盖义愤所激,至勇生焉;即后亦不自知其何以至此也。从古忠孝节义,蹈水赴火,为人之所不能为,并为人之所不敢为,往往以蚩愚诚朴而得之。万夫雄有焉。
南村野史曰,余友苍略氏,闻其事而异之,太息曰:“士亦视所托身为贵耳!得交万夫雄,其人虽陷入虎口,猛虎不能害也。甚矣,人固不可无义烈男子以为之友哉!”
(选自《虞初新志》,有改动)
【注】 磊砢:形容仪态豪放洒脱。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初亦未尝事猎也       田:耕作
B.忽林莽出巨虎,范以去搏:捕捉
C.万不能中止,且却且前度:估计
D.仓卒间不忍异姓兄弟之意负:辜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万夫雄“义愤所激,至勇生焉”的一组是(3分)(  )
①少负膂力,以拳勇称 ②遂撼大树拔之,怒持树往追 ③虎负狰狞欲迎斗,然项痛,竟不能举 ④卒毙三虎以救其友 ⑤万夫雄亦诚烈丈夫哉 ⑥人固不可无义烈男子以为之友哉
A.①③⑤B.①③④
C.②④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面对朋友身陷虎口的危急情况,万夫雄一时也不知所措,但最终还是勇敢地冲上前去,连毙三虎,使朋友虎口脱身。
B.作者对万夫雄救朋友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世人对手足之情、金石之谊的珍惜,同时也批判了那些不能急朋友之难的人。
C.作者讲到家九宣曾向他描述过万夫雄打虎的事迹,同时家九宣还与万夫雄有过直接接触,这有助于证实万夫雄打虎事迹的真实性。
D.从古到今,忠孝节义之人,赴汤蹈火,做别人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常常因为愚拙朴实而能达成,万夫雄就有这样的秉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虎为逡巡退步者三,范得以脱。(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视万夫雄为何如也?(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飙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卒时,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
注:①脱粟:糙米饭。②飙发凌厉:气势猛然。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老仆蔬自给艺:种植
B.会高拱掌吏部,素瑞衔:怀恨
C.执政阴之沮:沮丧
D.而哭者百里不绝酹:祭奠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3分) (   )
①发橐金数千,纳之库        ②属吏惮其威            ③力摧豪强,抚穷弱 
④瑞遂谢病归                ⑤瑞以身矫之            ⑥有寒士所不堪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海瑞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他穿布袍吃粗粮糙米,即使为母亲祝寿也才买了两斤肉。他死时挂的还是葛布帷帐,用的也是破烂竹器。
B.海瑞巡视应天十府时,很多贪污的人自动离职,显赫权贵人家把大门漆成黑色,任江南织造的宦官也减少了车马随从。
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又加上奸民多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因此士大夫的怨言越来越多。
D.海瑞抚吴才半年就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当老百姓听说海瑞解职离开时,不仅一路呼号哭泣,还画像来祭祀他。
小题4: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5分)
(2)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