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傅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县人有因斗相殴而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傅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县人有因斗相殴而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傅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久之,复除始新令。县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咎。郡乃移狱于县,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
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北)魏。二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北魏)高澄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若许通好,正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魏果举兵入寇。
三年,迁中领军,舍人如故。二月,(北魏)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循吏传》,列传第六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服阕后疾久之废:中止。
B.郡其仇人录:记录。
C.终不咎引:承认。
D.其若信负:违背。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傅岐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
①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     ②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
③和不可许                 ④求遣召宣城王出送
⑤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     ⑥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傅岐讲孝道并以诚信待人。母亲去世而离职,居丧期间备尽丧礼;有个囚犯按刑法应抵命,傅岐放他回去探家,那人竟然也能守信按期限返回。
B.傅岐在做地方官时深得百姓爱戴。他离开始新县时,人们不分老少都走出县境跪拜送别,哭喊声几十里外都能听到;傅岐回到都城后得到升迁。
C.傅岐做事勤勉并有见识。他在禁省内十多年,处理机要事务十分勤勉;在萧明派使者回来陈述魏国想要互通友好一事的看法上,更是与众不同。
D.傅岐在原则问题上敢于坚持己见。北魏的侯景要和梁订立盟约,请宣城王出城送行,傅岐坚决制止要宣城王出城送行的做法,主张派石城公送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乃移狱于县,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5分)
(2)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5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郡署就把案件移送到县衙,傅岐立即下令解脱犯人的刑具,用温和的话问犯人,犯人便立即坦白认罪。(译出大意给2分;“狱”、“即”、“首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左卫朱异说:“边境上如果能使寇乱平静下来,使人民得到休息,将对国事大为便利。”议论这件事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译出大意给2分;“且”、““静”、“息”、“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录,逮捕。
小题2:
试题分析:①是萧明的做法;④是侯景的要求;⑥是写傅岐带病突围的。
小题3:
试题分析:“傅岐坚决制止宣城王要出城送行的做法”一句概括不准确。原文“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送之”的意思是傅岐一再坚持宣城王作为嫡传后嗣的重要性,不应当答应出城送行。“主张派石城公送行”的说法也不当,原文“乃遣石城公送之”的主语是梁武帝,不是傅岐。
小题4: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狱”案件 “即” 立即 “首服” 低头认罪,坦白认罪(2) “且”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 “静”平静、“息”休息、“然” 认为......对 。
【参考译文】
傅岐字景平,出仕梁朝,从家中征召出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兼任尚书金部郎,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备尽丧礼。服丧期满后因病旷职很久,又重新授任始新县令。县里有人因争斗相互殴打而死去,死方家人上诉到郡署,郡署逮捕了他的仇人,百般拷打,那人始终不肯自动承认罪过。郡署就把案件移送到县衙,傅岐立即下令解脱犯人的刑具,用温和的话问犯人,犯人便立即坦白认罪。按刑法应当抵偿死者人命,恰逢冬季来到,傅岐就放他回家。狱曹掾一再争辩说:“古时候有这种做法,现在不可这样做。”傅岐说:“他如果违背信诺,我作为县令应当判罪。”那人竟然能按期限返回。太守深深惊叹他的不凡,赶快把情况报上去让朝廷知道。傅岐后来离开此县时,人不分老少都走出县境跪拜送别,哭喊声几十里外都能听到。到了都城,授予廷尉正之职,入朝兼中书通事舍人,连续升迁为安西中记室,兼舍人职仍如以前。
傅岐姿容举止优美,涉猎广博且能占卦应对。梁大同年间与北魏和好亲善,魏国使者在年内两次来到,朝廷常常派傅岐接待应答。太清元年,连续升任太仆,司农卿,仍然担任舍人之职。傅岐在禁省内十多年,处理机要事务勤勉努力,但比朱异要略差一些。这年冬天,贞阳侯萧明征伐彭城,军队打了败仗,他被魏国囚禁。太清二年,萧明派使者回来,陈述魏国想要互通友好之意,皇上敕令官员和近臣议决。左卫朱异说:“边境上如果能使寇乱平静下来,人民得到休息,将对国事大为便利。”议论这件事的人都认为说得对。只有傅岐说:“北魏的高澄既然刚刚得志,什么事需要和好?必定是设的计谋,故意让贞阳侯派使者来。如果同意互通友好,正是落入敌人奸计中。况且去年在彭城军队打了败仗,损失了军队,现在派使者前往议和,更显出国家的衰弱。不可答应议和。”朱异等人一再坚持其主张,武帝便依从了。等到派了使者去,魏国果然兴兵入境侵掠。
太清三年,傅岐升任中领军,仍然担任舍人之职。二月,北魏的侯景到宫阙前通报表章,乞求割让江右四州以安置其部下,定当解除包围,撤回到镇守地。敕令同意了他,便到城西订立盟约。侯景请求派人召宣城王出城送行。傅岐一再坚持说宣城王作为嫡传后嗣的重要,不应当答应。梁武帝于是派石城公送侯景。当与侯景订盟完毕,城中文武官员欢喜雀跃,希望得以解围。惟独傅岐对众人说:“贼党兴兵作乱,难道有求和之意?”待到侯景背叛盟约时,没有谁不惊叹而佩服傅岐的。不久有诏令,因为傅岐勤奋劳苦,封为南丰县侯。他一再推辞不肯接受。后来宫城没有守住,傅岐带病冲出包围,在家中去世。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萧惠开,南兰陵人,征西将军思话子也。初名慧开,后改慧为惠。少有风气,涉猎文史,家虽贵戚,而居服简素。惠开意趣与人多不同,比肩或三年不共语。
孝建元年,自太子中庶子转黄门侍郎,与侍中何偃争积射将军徐冲之事。偃任遇甚隆,惠开不为之屈,偃怒,使门下推弹之。惠开乃上表解职。时偃宠方隆,由此忤旨,别敕有司以属疾多,免惠开官。思话素恭谨,操行与惠开不同,常以其峻异,每加嫌责。及见惠开自解表,自叹曰:“儿子不幸与周朗周旋,理应如此。”杖之二百。寻重除中庶子。
初,惠开府录事参军到希微负蜀人债将百万,为责主所制,未得俱还。惠开与希微共事不厚,以为随其同上,不能携接得还,意耻之。厩中凡有马六十匹,悉以乞希微偿责,其意趣不常皆如是。先刘瑀为益州,张悦代之,瑀去任,凡所携将佐有不乐反者,必逼制将还。语人曰:“随我上,岂可为张悦作西门客邪!”惠开自蜀还,资财二千余万,悉散施道路,一无所留。
五年,又除桂阳王休范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其年,会稽太守蔡兴宗之郡,而惠开自京口请假还都,相逢于曲阿。惠开先与兴宗名位略同,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得答。”惠开素严,自下莫敢违犯。兴宗见惠开舟力甚盛,不知为谁,遣人历舫讯,惠开有舫十余,事力二三百人,皆低头直去,无一人答者。复为晋平王休祐骠骑长史,太守如故。六年,除少府,加给事中。惠开素刚,至是益不得志,寺内所住斋前,有向种花草甚美,惠开悉刬除,列种白杨树。每谓人曰:“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也。”发病欧血,吐如肝肺者甚多。除巴陵王休若征西长史、宁朔将军、南郡太守,未拜。七年,卒,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偃任遇甚隆:高
B.寻重中庶子除:免除
C.惠开与希微共事不厚:关系友好
D.惠开严,自下莫敢违犯素:一向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萧惠开“意趣与人多不同”的一组是(3分)
①惠开不为之屈 ②常以其峻异,每加嫌责 ③不能携接得还,意耻之
④厩中凡有马六十匹,悉以乞希微偿责 ⑤事力二三百人,皆低头直去 ⑥惠开悉刬除,列种白杨树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惠开不吝钱财,他从蜀地归来,获得两千多万的资财,但在离开时,全都沿途散发,一文不剩。
B.萧惠开为人刚强,不屈权贵,在为黄门侍郎时,与权高位重、深受皇帝恩宠的何偃意见不合,但他一点都不屈服。
C.萧惠开治下严厉,手下从不敢违犯,有一次他和会稽太守蔡兴宗邂逅,蔡兴宗派人向萧惠开手下打听,手下却无一人回答。
D.萧惠开和他父亲性格非常不一样,父亲谨慎,惠开鲁莽;父亲圆滑,惠开刚正。因而惠开常遭父亲的责罚,甚至曾被鞭打两百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偃怒,使门下推弹之。惠开乃上表解职。(5分)
(2)每谓人曰:“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梅圃君家传
[清]姚 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巨,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于是调杭嘉湖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云: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甚严。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辞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任烦剧剧:繁重。
B.君力督工修复旧制制:式样。
C.力争无少逊逊:谦逊。
D.为相知之家作家传知:交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周梅圃悉心为民的一组是(    )
①民失其利,君修复之  ②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  ③君素闻,疾之  ④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⑤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  ⑥君卒后,家贫甚
A.①④⑥B.②③⑥
C.①③⑤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唐延渠“多沙易漫”的特点,深谙治水之道的周梅圃采用深挖水道、改变水道走向、修复暗洞泄洪等方法,有效整治了唐延渠。
B.周梅圃廉洁正直,作者虽未明说百姓因此如何感激、爱戴他,但从文中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就可见一斑。
C.周梅圃就任浙江粮储道后,因为极力反对“毒民”恶政,成为贪官王亶望的眼中钉;调任杭嘉湖海防道后,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
D.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意在以家传的形式彰显传主周 梅圃的政绩、人品,同时,期待以后有优秀的史官能将本文收录到正史列传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运甓斋记
[明]贝琼
昔长沙公陶侃刺广州,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对曰:“吾方致力中原,故习劳耳。”呜呼!晋自渡江而南,上下俱偷,弃中原而不恤,侃独有志于此,固非一时坐谈老庄者所及也。及都督荆湘等州,检摄军府从事,未尝少闲。又尝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其聪敏恭勤,于此见之,非特运甓一事而已。
吾意其拥强兵,据重地,畜威养锐之久,当率诸郡请命北伐,拔黔首于膻腥,以雪宗庙之耻。而即安一方,凡四十余年,所谓平日习劳欲致力中原者,直虚语耳
且诸胡迭兴,未易剪也。苏峻之变,国破君辱,正臣子灰身之日。大兵云集,乃欲违众西还,纵虎自害,亦独何心哉?侃以桓文自任,而所以勤王者如此,又岂果能践其言如运甓时邪?他日且欲正卞敦之罪,敦固可诛矣。侃之夷大难,立大功,亦由温峤辈激以天下之大义,不相异同,故侥幸石头之捷,如其中为进退,事几败于垂成,则何异于敦乎?梅陶称其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亦过论也。
虽然,晋之危而复安,亡而复存,实资其力,此为诸臣之冠,而著之于史焉,予故反覆论之。其行事虽有未至,而所言则可为万世法。何者?人情好逸而恶劳,天下之事,恒成于勤而败于逸。运甓之喻,岂不善邪!
剡山单阳原以名其斋,盖能志乎勤已。初,阳原读书山中,既老不仕。洪武四年,诏征诸儒,郡侯强起之。既至京师,又辞,吏部乃授汉阳湖泊使。然官无崇卑,能志于勤,则所施必有过人,而不虚生虚死矣。因其驰书三千里外,求文为记,故书以复之。若侃之为政,汉阳父老固能道之。而破陈敏于武昌,平杜弢于湘州,求其遗迹,可想见其风流于千载之下乎!
(选自《清江贝先生文集》卷十五)
【注】  ①运甓(pì):搬运砖块。②黔首:古称老百姓。③膻腥:这里是以羊的气味指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④苏峻:原为东晋将领,后发动叛乱,攻陷建康(今南京),被温峤、陶侃联军击败而死。⑤桓文:齐桓公和晋文公。⑥卞敦:时任湘州刺史,当时他既不出兵平叛苏峻,也不向其他军队支援军粮。⑦石头:指石头城,即建康(今南京)。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自渡江而南:到南边。
B.非运甓一事而已特:特别。
C.侃之大难,立大功夷:平定。
D.亡而复存,实其力资:凭借、借助。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陶侃“聪敏恭勤”的一组是(    )
①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②上下俱偷,弃中原而不恤 ③检摄军府从事,未尝少闲 ④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 ⑤当率诸郡请命北伐,拔黔首于膻腥  ⑥欲违众西还,纵虎自害
A.①③④B.②③⑤
C.①⑤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侃为人勤奋惜时,他统领荆湘等州时勤于军务,还告诉人们要珍惜光阴,不能虚度时光。
B.作者充分肯定了陶侃的运甓之说及历史功绩,认为他可与魏武、孔明相提并论。
C.剡山单阳原将书斋命名为“运甓斋”,请作者作序,作者认为为官者如果勤政,那么无论官职大小,一定能有所作为。
D.本文从陶侃运甓一事说起,兼带议论其生平,更阐发“天下之事,恒成于勤而败于逸”的观点,夹叙夹议,见解精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韩 愈
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公之父政,卒雒县丞,赠虢州刺史。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举明经第,选授峡州远安令。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
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征还入议蜀事。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拜晋、慈、隰等州现察防御使。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上以为忠。
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其赋之半;逃未复者,官与为之;贫不能者畀之财,载食与浆,亲往劝之。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臣,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垢,诏罢官留江西待辨。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诏笞卒百,流岭南。公能益明。
(选自《韩愈文集》,有删改)
【注】  ①高崇文: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明经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
B.因以东川节度使高崇文让:移让。
C.为屋四千七百重:重要。
D.不辨则受垢:污秽,耻辱。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韦丹“治功”的一组是(    )
①征还入议蜀事  ②罢八州无事之食者  ③为瓦屋万三千七百  ④筑堤捍江  ⑤得田万二千顷  ⑥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④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辟造反围困梓州,韦公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管理梓州,他认为此时梓州正处在包围之下,尽力守卫都很困难了,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就回绝了。
B.韦公被任命为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这三州都不是要害的地方,不如让它们归属河东,皇帝认为他很忠心。
C.韦公担任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后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并在集市上供应建屋的原料,不获取利润。
D.一名受到韦公惩罚的士卒诬告韦公违法,韦公因此被朝廷免职,但事后朝廷派人来调查,发现士卒是诬告,而这件事使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万木图》序
[明]杨士奇
《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可也。
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释老之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既皆失于兵。而其子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佩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大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识其姓名籍:登记、记录。
B.木郁然崇茂,悉于材中:中意、满意。
C.欲为棺而不得材者没:通“殁”,死去。
D.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之际虞:忧患、祸患。
小题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杨达卿先生“为善施义”言行的一组是(    )
①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  ②既悉饭之,乃如所言  ③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  ④所活不可胜计矣  ⑤其毋苟自为利  ⑥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朝末年,战乱和灾荒让老百姓生活极其悲惨痛苦,以致发生了父子夫妇相食的惨剧,杨达卿先生的善举救活了不计其数的饥民。
B.杨达卿先生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赈济饥民,可谓是考虑周全,既无偿供给了饥民粮食,又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接受施舍的羞愧耻辱之感。
C.元末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为表彰杨达卿先生的善举,绘制了一幅《万木图》,但可惜后来在战争中遗失了;后来杨荣为了彰显其祖父的善举,又重新绘制了这幅画。
D.对于在赈灾中饥民种植的林木,杨达卿先生并未据为己有,而是告诫子孙后代要用来做公益事业,用来救助贫穷的人。至作者写作时,他的子孙一直没有违背他的教导。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