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白云先生传〔清〕方苞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荣,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白云先生传〔清〕方苞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荣,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荣,毛文龙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①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山②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④,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革⑤,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至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⑥,弗能也,吾忍乎?”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⑦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
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沉没也。  
(选自《望溪文集》,有删改)
【注】①流贼: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②摄山: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③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④贰之:重抄一本成为两份。⑤革:危急。⑥亲身之椑:贴身之棺。⑦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文龙卒反将:率领
B.先生则躬汲樵:木柴
C.亲身之椑,弗能也易:改换
D.视从孙某,趣易棺顾:回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当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女郎
B.其从孙某书诣郡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C.定附身衾衣,卒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惧其无传也久矣图穷匕首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龙反叛一事;白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
B.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口不谈《诗》《书》。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D.文章选材详略得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书数百卷,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则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小题5: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摘自《鸿门宴》)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学士、词人从他那里什么也得不到,四方的达官贵人往来此地,每天到这座山,而不知道山中有这个人。(采分点:无所求取、冠盖、日,句意2分)
小题5: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采分点:所以、非常、判断句式,句意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樵,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砍柴”解。
小题2:
试题分析:C项“乃”都解释为“才”。A项两个“是”分别为代词“这”和判断动词“是”; B项两个“以”分别解释为“拿着”和“因为”;D项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和承接。
小题3:
试题分析:“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无中生有,朝廷是因为他父亲的忠诚才任命他为千户长。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无所求取”:从他那里什么也得不到;“冠盖”: 达官贵人;“日”:每天。(2) “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变故;判断句式:……者,……也。
【参考译文】
张怡,字瑶星,起初叫做张鹿徵,上元(今南京)人。他的父亲张可大,明末担任登莱总兵。毛文龙率部下反叛,诱捉了巡抚孙元化,张可大为孙元化而死。事情传开以后,张怡以书生的身份被任命为锦衣卫千户。甲申年,贼寇攻陷了京城,张怡遭遇了敌人将领,誓死不屈,敌人把他锁起来,带着他到处抢掠,贼寇中有人因为佩服他的义举把他放走了。很长时间,才回到故里,他的妻子已经死了,他独自寄居在摄山寺庙中。不进入城市,乡里人称他为白云先生。
在这时,三楚、吴越一带的有名望的老人,大多追求名声,以文章经术标榜自己。只有吴中的徐昭发、宣城的沈眉生,在乡下躬耕,即使贤士大夫都不能见他们一面,但是依然有作品流传到世间。白云先生则亲自打柴挑水,闭口不谈《诗》《书》,学士、词人从他那里什么也得不到,四方的达官贵人往来此地,每天到这座山,却不知道山中有这个人。我父亲和处士余公佩,有一年去拜访他,进入他的房子,书架上有几十上百卷书,都是他著作的经说及史事评论。我父亲他们请求翻抄,他不答应,说:“我已经到了岁数了,已经买了两个瓮,下葬的时候就一并埋葬了。”他死时八十八岁。他平生的亲戚朋友,早前买来好的木材,为他准备棺椁。病重将死的时候,他听到这件事哭着说:“从前我父亲在危难的城里效忠而死,没有亲属主持收殓,后来虽然改葬了,但他当初的贴身棺材也不能改换。我怎么能忍心用这么好的棺木呢?”回头注视他叔伯孙子某人,催促他改换棺材,选定贴身的寿衣,才去世。当时我父亲正好回到安徽桐城,赶回来后已经提前下葬了。有人说:他的书已经埋葬了;有人说,经书有副本,还保存在他的家里。
乾隆三年,下诏修《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寻求他的遗书,他的一个叔伯孙子,拿着他的书献到地方官府,太守命令学官召集学生抄写,很久都没有抄完。 
白云先生的书,我非常想读,却担心它们没有流传下来很长时间了,幸好他的家人自己拿了出来,但是我始终没有看到一眼。所以写下此篇,使乡里的后辈有所感发,守护、珍藏并传布它,不要让它们湮没失传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郦生食其(yī jī)者,陈留高最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肥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了其将皆握,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若见沛公,谓曰‘臣里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日“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诸侯相率而攻秦。沛公喜,赐郦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从,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广野君。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 徇:巡行。
B.溲溺其中 溲溺:撒尿。
C.夫陈留,天下之冲。 冲:交通要道。
D.于是沛公辍洗,超摄衣。 摄:整理。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
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
B.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
不宜倨见长者
C.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故诸侯相率而攻秦
D.使人召郦生
请得使之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份,有误的一项是(  )
A.(某)未可以儒生说(之)也
B.(若)弟言之
C.足下……欲以(之)径入强秦
D.(陈留令)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
小题4:下列评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郦食其作为谋士,选择人主很有眼光,对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的诸将,态度是“深自藏匿”,不屑与交;而对“慢而易人”但“多大略”的刘邦,却认为“此真吾所愿从游”,主动要求去见他。
B.郦食其有才干,很自信,明知刘邦“不好儒”,并且常以无礼的态度羞辱儒生,仍然请人传言要见刘邦。因为他相信,“多大略”、“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的刘邦是不可能不需要有才***人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
C.郦食其初次谒见刘邦就表现出过人的胆略和善于说服人的口才。面对傲慢的刘邦,他“长揖不拜”,并故意提出了足以激怒刘邦的问题,然后顺着刘邦的回答提醒他,要成就大业就“不宜倨见长者”,从而折服了刘邦。
D.郦食其在和刘邦谈了昔日“六国从横”的时势,博得刘邦高兴以后,又提出先攻取和怎样攻取陈留的建议。这反映了他胸有韬略,具有远见卓识,但也表现出他有好发号施令、自以为能的弱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曾祖父子健,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健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道既乖矣,请从此辞。”遂归,终于家。
僖与篆孙骃复相友善,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者。”骃曰:“然。昔孝武皇帝始为天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之为善。”僖曰:“书传若此多矣!”邻房生梁郁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邪?”僖、骃默然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讽讥当世。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僖以吏捕方至,恐诛,乃上书肃宗自讼:“臣之愚,意以为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焉;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诛于人也。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自今以后,苟见不可之事,终莫复言者矣。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诚为陛下深惜此大业。陛下若不自惜,则臣何赖焉?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岂不与桓公异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谨诣阙伏待重诛。”帝始亦无罪僖等意,及书奏,立诏勿问,拜僖兰台令史。
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命儒者讲《论语》。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
冬,拜临晋令,崔骃以《家林》筮之,谓为不吉,止僖曰:“子盍辞乎?”僖曰:“学不为人,仕不择官,凶吉由己,而由卜乎?”在县三年,卒官,遗令即葬。
(节选自 《后汉书》 )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焉萃:聚集
B.臣之所以不其死,犹敢极言者爱:害怕
C.以太牢孔子及七十二弟子祠:祭祀
D.崔骃以《家林》之,谓为不吉筮:用蓍草占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郁怒恨
知将军宽至此也
B.恐诛,上书肃宗自讼
度我至军中,公
C.夫帝者为善,则天下之善咸归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D.今日之会,宁卿宗有光荣乎
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僖和崔篆的孙子崔骃友善,同游太学,在读到吴王夫差那段历史时,发表了评论,被人上书告他诽谤先帝,因而被要求前去狱吏那接受审讯。
B.孔僖上书为自己和崔骃申诉,理由是实际上没有事实捏造诬蔑才能称为诽谤,而孝武帝的所作所为在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这并不能算是诽谤。
C.元和二年春天,皇上巡视东方,回来路过鲁地。孔僖回答皇上的问题后,得到了皇上的赞许,被授为郎中。
D.孔僖被任命为临晋令,好友认为不吉利。但他认为学习应为了天下人,他不听好友的劝告,前往就任临晋令。在职三年,并且死在任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④,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革⑤,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至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⑥,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⑦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选自《望溪文集》)
【注】①流贼: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②摄山: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③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④贰之:重抄一本成为两份。⑤革:危急。⑥亲身之?: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好几层,棺为最里层的棺。⑦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小题1:以下句子分别编成为四组,全部表现张怡遁世隐居的一组是(   )
①久之,始归故里 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
③学士词人无所取求 ④请贰之,弗许
⑤吾以尽吾年耳 ⑥定附身衾衣
A.①②④B.③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⑥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龙反叛一事;白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长。
B.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口不谈《诗》《书》,以致来到山中的显贵都不知道山中有这么个人。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D.文章选材详略得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书数百卷,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则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数十百人,贼退走。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汝。”夜二鼓,吹角鸣炮,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进指挥使。诸蛮隶普定者悉平。十七年,平阿黑、螺蛳等十余寨。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六长官司。进贵州都指挥同知。有告其受赇及僭用玉器等物者,以久劳不问。二十九年,迁右军都督佥事,佩征南将军印。会何福讨水西蛮,斩其酋居宗必登。明年,西堡、沧浪诸寨蛮乱,成遣指挥陆秉与其子统分道讨平之。成在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永乐元年,上书,请严备西北诸边,及早建东宫。帝褒答之。六年三月召至京,赐金帛遣还。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构兵,诏成以兵五万压其境,琛等就擒。于是分思州、思南地,更置州县,遂设贵州布政司。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
小题1:对下 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克普定克:攻下
B.有告其受赇赇:贿赂
C.以久劳不问问:询问
D.战真定,被执执:捉拿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顾成作战英勇的一项是(  )
①文其身以自异
②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
③手***数十百人,贼退走
④夜二鼓,吹角鸣炮,贼闻悉走
⑤从耿炳文御 燕师,战真定
⑥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
A.②③④B.①⑤⑥C.②④⑤D.②④⑥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成少时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善于骑马使槊,太祖渡过长江,前来归顺,被选为帐前亲兵,为太祖出入撑举华盖。
B.攻打镇江的时候,顾成和十名勇士转战入城,被俘,十人都被***死,只有顾成挣断绑绳,***死持刀的仆人,逃脱回来。
C.有一次,顾成故意放走了一个俘虏,告诉他夜晚二更去***死他们,二更时,只吹号角放炮,就把贼人全都吓得逃走了。
D.顾成镇守贵州十几年,恩威并用,屡次平定诸蛮叛乱,他善用兵,屡平叛乱,以至当地人还为他建立生祠来祭祀。
小题4:把原文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
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
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温叟既受命,归为母寿,候立堂下。须臾闻乐声,两青衣举箱出庭,奉紫袍、缣衣,母命卷帘见温叟,曰:“此即尔父在禁中日内库所赐者。”温叟拜受泣下,退开影堂列祭,以文告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
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成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温叟事继母以孝闻,虽盛暑非冠带不敢见。五代以来,言执礼者惟温叟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奏为巡官,命文翰典:掌管
B.有于帝者,帝怒谮:诬陷
C.开宝四年疾被:遭受
D.太祖知其贫,赐器币 就:于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母老乞归就养不赂者赂者丧
B.归母寿,候立堂下谁大王为此计者
C.被黜者相继登第间旦暮闻何物
D.令府吏封署去吾尝跂望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温叟年少即表现出多才多艺,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
B.温叟很孝顺,在他接任官职后,就“归为母寿”,在堂下站着等候母亲。
C.温叟曾因进士一事而被贬官,后又因被废除的进士相继考中而官复原职。
D.温叟任职于几个朝代,因为官清明被当时的君王重用,且几次受君王赏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