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20分)汉六年,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帝以问诸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又问陈平。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信知之乎?”曰:“

文言文阅读(20分)汉六年,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帝以问诸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又问陈平。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信知之乎?”曰:“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文言文阅读(20分)
汉六年,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帝以问诸将,皆曰:“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又问陈平。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诸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有巡狩,会诸侯。陛下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意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曰:“吾将南游云梦。”上遂行。
十二月,上会诸侯于陈,信谒上;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以归,因赦天下。
上还,至洛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多称病,不朝从。
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豨,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傥不就;乃与萧相国谋,令人诈言,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
注释:①趣:同“促”,督促,催促。②豨(xī):陈豨,刘邦征战时的将领,夺得天下后掌管要塞之地,后谋反,被樊哙军队消灭。③通:勾结。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发兵,坑竖子耳亟:赶紧
B.陛下出,伪游云梦第:只管
C.部署已定,待豨报:回复
D.相国信曰绐:劝说
小题2:下列都属于韩信“称病”原因的一项是(2分)
①发使告诸侯会陈           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③信知汉王畏恶其能
④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     ⑤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   ⑥从上所来,言豨已得
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组是(2分)
A.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陈平向刘邦献计不可攻打,只能活捉。
B.刘邦听从了陈平的意见,假装出游,召见韩信,从而将他抓获。
C.刘邦到洛阳后赦免了韩信,但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
D.韩信密谋袭击吕后和太子,但因舍人弟弟的告发而招致杀身亡族之祸。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4分)
(1)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3分)
                                                                           
(2)令人诈言,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4分)
                                                                           
(3)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3分)
                                                                           
(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韩信前来拜见,皇上您趁机捉住他,这是只需一个力士就能做的事。
(评分标准:3分,“谒”“因”“特”各1分。)
(2)令人假装说是刚刚从高祖那里回来,说陈豨已经被逮住,并被处死了。
(评分标准:4分,“诈”“所”“得”“死”各1分。)
(3)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倒尽壶中的酒,喝得大醉了,喝醉了就又互相枕靠着躺下。
(评分标准:3分,“披”“倾”“枕”各1分。)
(4)精神专一,身体解除束缚,与大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评分标准:4分,“凝”“释”“万化”“冥合”各1分。“形释”翻译为“忘却形骸”也正确。)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绐:欺骗。根据该词所处的具体语境来看,其下文说,“信方斩,曰:‘吾悔,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意思是说,韩信正将被斩首,慨叹道:“我真后悔,被小人和妇人欺骗,这怎么能说不是天意呢?”可见“绐“不应是”劝说“的意思。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筛选的是韩信称病的原因,对此可先明确所给各句的陈述对象,然后了解各句的意思,并依据这些来作出判断。①句是汉高祖派使者通知诸侯到陈地聚会,不合乎要求,应排除BD 两项;⑤句是说韩信的门客得罪了韩信被韩信关了起来,不合乎筛选要求,应排除CD两项,这样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小题3:试题分析:B项“召见韩信”错,原文中说汉高祖刘邦接受了陈平“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意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的建议,后“上会诸侯于陈,信谒上”,可见不是召见,而是主动迎谒。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量比较大,有14分。这几句文言文的考查重点考查关键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思:(1)“谒”,拜见;“因”,趁机;“特”,副词,只。(2)令“诈”,假装,欺骗;“所”,名词,处所;“得”,被逮住;“死”,动词,被处死。(3)“披”,拨开;“倾”,倾倒;“枕”,名词活用作动词,枕着。(4)“凝”,聚集,“心凝”;“释”,放弃,解除;“形释”也可翻译为“忘却形骸”;“万化”,指大自然万物;“冥合”融为一体。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汉高帝六年,冬天十月份,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想要谋反。汉高祖刘邦把这事拿来询问众位将领,大家都说:“赶紧调集军队,活埋了这家伙!”高祖默不做声。他又征询陈平,陈平说:“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韩信知道这件事吗?”高祖说:“不知道。”陈平又说:“陛下的精兵和楚王的相比,哪一个更强大?”高祖说道:“我的不能超过他。”陈平说:“那陛下手下的那些将领,军事谋略有能超过韩信的吗?”皇上说道:“没有比得上的。”陈平说:“现在陛下的军队比不上楚王的精锐,将领又比不上韩信的,却要兴师讨伐他,这是在催促他起兵谋反呀!我私下里很为陛下担心。”高祖道:“那要怎么办才好呢?”陈平说:“古代天子有时会巡游诸侯镇守的地方,会见诸侯。陛下只管出来巡游,装作巡游云梦这个地方,然后在陈地会见各诸侯。而陈地正好在楚国的西部边界,韩信听说天子怀着友好会见诸侯的心情巡游,料想那情势肯定是国家安稳,因此,必然会到郊外迎接、拜见陛下;他拜见陛下时,您就趁机将他拿下,这件事只需一个力士就可以办到了。”高祖觉得陈平说得正确,就派使者去通知诸侯到陈地聚会,交代道:“我将南巡云梦。”高祖随即开始南行。
到了十二月,高祖在陈地会见诸侯,韩信前来拜见。高祖立刻命令武士将韩信捆绑起来,囚在随皇帝出行的副车上。韩信说:“果然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狡猾的兔子死了,奔跑的猎狗就会被烹煮;高飞的鸟儿没了,优良的弓箭就会被收藏起来;敌对的国家被攻破了,谋臣就要遭灭亡。’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我韩信就应当被烹煮了!”高祖说道:“有人告发你想谋反。”随即用枷锁锁住韩信押回京城,于是,下诏大赦天下。
高祖归来,一回到洛阳,便赦免了韩信,封他为淮阴侯。韩信深知刘邦惧怕并厌恶他的才能,就屡次称病,不上朝也不随侍出行。
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韩信称说有病,不跟随高祖去讨伐陈豨,却暗地里派人到陈豨住处,跟他勾结谋反。韩信策划与家臣在夜间伪造诏书赦免官府的有罪功臣、奴仆,并企图发动他们前去袭击吕后、太子。安排准备就绪,就等着陈豨的消息了。韩信的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关了起来,想要杀了他。到了春季,正月,那个门客的弟弟上书向吕后告发了韩信想要谋反的具体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恐怕他出乎意外不肯前来,便与相国萧何谋划,令人假装说是刚刚从高祖那里回来,说陈豨已经被逮住,处死了。列侯和群臣都前去祝贺。萧何也欺骗韩信道:“您虽然生病了,也应该强撑着前去道贺。”韩信一到朝廷,吕后马上派武士将他捆了起来,在长乐宫钟室内将其斩首。韩信正将被斩首,慨叹道:“我真后悔,被小人和妇人欺骗,这怎么能说不是天意呢?”吕后于是下令诛灭了韩信的三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非能也(游泳)    其圣人也远矣(低于)
B 而闻者(清楚)    士大夫之(类)
C 而学于师(以……为耻)  而江河(横渡)
D 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巫医乐师百工人    欲人无惑也难矣
B 非能水也,绝江河  耻学于师
C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今智乃反不能及
其身也       而耻学
小题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蔑。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作用上来说,前者比后者小。
C.《劝学》选段中用比喻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小题4:把下列句子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分)
                                                                     
                                                                     
(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子妻之市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
C.妻适市反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
小题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小题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椿,字寿翁,父升,靖康之难,与长子俱卒。椿年尚幼,奉继母南走,艰苦备尝,竭力以养。以父泽,补迪功郎。
浚辟为制司准备差遣,诸将有以北讨之议上闻者,事下督府,椿方奉檄至巢,亟奏记浚曰:“复雠伐敌,天下大义,不出督府而出诸将,况藩篱不固,储备不丰,将多而非才,兵弱而未练,议论不定,纵得其地,未易守也。”既而师出无功。
浚尝叹实才之难,椿日:“岂可厚诬天下无人,唯不恶逆耳而甘逊态,则庶其肯来耳。”浚复除右相,椿知事不可为,劝之去。明年春,浚出视师,椿曰:“小人之党已胜,公无故去朝廷,肆进始危。”复中前说甚苦。浚心是之,而自以宗臣任天下之重,不忍决去,未几果罢。
移广西提点刑狱,狱未竟者,一以平决之,释所疑数十百人。移湖北漕,适岁大侵,官强民振粜,且下其价,米不至,益艰食。椿损所强粜数而不遏其直,未几米舟凑集,价减十暑心。
除枢密院检详。小吏持南丹州莫酋表,求自宜州市马者,因签书张说以闻。椿谓:“邕运宜近,故迁之,岂无意?今莫氏方横,奈何道之以中国地里之近?小吏妄作,将启边衅,请论如法。"说怒,椿因求去,上慰谕令安职。
遂兼临安府,视事三月,竞解去。椿在朝,遇事辄言,执政故不悦。及是转对,又言:“君以刚健为体而虚中为用,臣以柔顺为体而刚健为用。陛下得虚中之道,以行刚健之德矣。在廷之臣,未见其能以刚中守柔顺而事陛下者也。”执政滋不悦,出知婺州。诏市牛筋,凡五千斤。椿奏:“一牛之筋才四两,是欲屠二万牛也。”上悟,为收前诏。
除吏部侍郎,曰:“自古宦官之盛衰,系国家兴亡。其盛也,始则人畏之,甚则人恶之,极则群起而攻之。汉、唐勿论,靖康、明受之祸未远,必有以裁制之,不使至极,则国家免予前日之患,宦官亦保其富贵。门禁宫戒之外,勿得预外事,严禁士大夫兵将官与之交通。”上曰:“幼亦闻此。”因纳疏袖中以入。
(选白《宋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浚为制司准备差遣辟:征召。
B.米不至,艰食益:增加
C.小吏妄作,将启边衅,请论法如:依照
D.执政滋不悦,出婺州知:管理。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椿有见识的一组是(3分) 
①椿年尚幼,奉继母南走,艰苦备尝,竭力以养
②议论不定,纵得其地,未易守也   
③小人之党已胜,公无故去朝廷,踪迹必危
④狱未竞者,一以平决之,释所疑数十百人
⑤椿损所强粜数而不遏其直,未几米舟凑集,价减十三 
⑥靖康、明受之祸未远,必有以裁制之,不使至极  
A.①④⑥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椿的父兄都在靖康年间的国难当中战死沙场,年幼的他侍奉着继母南逃,吃了不少苦头,因父亲的恩泽,补任迪功郎。
B.很多将领请求北伐中原,而李椿认为边疆不稳定,战备不充足分;将士久没操炼,即使攻取了城池,也守不住,因此不同意草率北伐中原,可见他眼光远大。
C.张浚感慨当时天下缺少有真才实学的人,李椿不同意他的看法。认为只要统治者能够倾听逆耳之言,能够虚心听取建议,人才大概就会不请自来。
D.李椿遇事敢于直言相谏,让皇上不高兴,因此曾被调离出京。但在买牛筋一事上,他的劝谏通俗简明,让皇上醒悟后收回了发出的诏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9分)
(1)浚心是之,而自以宗臣任天下之重,不忍决去,未几果罢。(3分)
译文:                                                                       
(2)小吏持南丹州莫酋表,求自宜州市马者,因签书张说以闻。(3分)
译文:                                                                       
(3)遂兼临安府,视事三月,竟解去。(3分)
译文:                                                                       
小题5:请用斜线(/)力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选自清·方孝孺《深虑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予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颜渊、子路的性格特点。(2分)
颜渊:
子路:
(2)请简要评析孔子的志向.(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旅未息,庶务繁剧     庶:希望
B.于是编氓籍             氓:百姓
C.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   怙:依仗,凭借
D.素孚于人               孚:信任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黄福才干出众的一组是(3分)
①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②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③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④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
⑤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
⑥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福才干深受各位皇帝倚重。明太祖破格提拔他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帝时深受重用。索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指摘,恢复了他的官职。
B.黄福做事符合实际,都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鼓励交通运输,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C.黄福在交阯为官不畏豪强,多次抑制马骐仗着自己受宠爱就虐待民众的行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离开交阯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D.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4分)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分)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3分)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4分)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