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光颜,字光远。葛旃少教以骑射,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长从河东郡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战有功。随高崇文平剑南,数搴旗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光颜,字光远。葛旃少教以骑射,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长从河东郡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战有功。随高崇文平剑南,数搴旗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光颜,字光远。葛旃少教以骑射,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长从河东郡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战有功。随高崇文平剑南,数搴旗蹈军,出入如神,益知名。进兼御史大夫,历代、洺二州刺史。
元和九年讨蔡,陈州刺史充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始逾月,本军节度使,诏以本军独当一面。光颜乃溵水。明年,大破贼时曲。初,贼晨压其营以阵,众不得出,光颜毁其栅,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蝟。子揽马鞅谏死深入。光颜挺刃叱之,于是士争奋,贼乃溃北。当是时,诸镇兵环蔡十余屯,相顾不敢前,独光颜先败贼。始,裴度宣慰诸军还,为宪宗言:“光颜勇义,必立功。”
十二年四月,光颜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军。”郾城守将邓怀金大恐,其令董昌龄因是劝怀金降,且来请曰:“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请公攻城,我举火求援,援至,公迎破之,我以城下。”光颜许之。贼已北,昌龄奉伪印,怀金率诸将素服开门侍。
都统韩弘素蹇纵,阴挟贼自重,且恶光颜忠力,思有以挠衊之。名姝,教歌舞、六博,举止光丽,费百钜万,遣使以遗光颜,曰:“公以君暴露于外,恭进侍者,慰君征行之勤。”光颜约旦日纳。乃大合将校置酒,引使者以侍姝至,秀曼都雅,一军惊视。光颜徐曰:“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为我谢公:天子于光颜恩厚,誓不与贼同生!”指心曰:“虽死不贰。”因呜咽泣下,将卒数万皆感激流涕,乃厚赂使者还之,于是士气益励。光颜性忠义,善抚士,其下乐用。许师劲悍,常为诸军锋,故数立勋。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抓住
B.始逾月,本军节度使擢:提拔
C.光颜乃溵水壁:构筑营垒驻守
D.名姝,教歌舞饬:整治,训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陈州刺史充忠武军都知兵马使乃遣武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
B.光颜勇义,必立功蟹六跪二螯
C.光颜约旦日纳犹且从师而问
D.善抚士,其下乐用向身死而不受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
B.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
C.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
D.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颜天资敏捷矫健,平定剑南时屡次出入敌营,拔取旗帜,神出鬼没,名声很响,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刺史等。
B.讨伐蔡州时,敌军用阵势压制住李光颜的阵营,李光颜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营,往返冲突,于是士气大振,击溃了敌军。
C.李光颜命人在缴获的铠甲上全都涂上雷公符、斗星,署名“破城北军”,使郾城守将邓怀金、县令董昌龄非常恐惧,最终不战而降。
D.都统韩弘恭谨地进献一些美女慰劳李光颜部队征战的勤苦,李光颜借机激励部队的士气,并让使者将这些美女带回去了。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始,裴度宣慰诸军还,为宪宗言。(3分)
                                                                                
(2)光颜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3分)
                                                                                
(3)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1)当初,裴度宣谕抚慰各路藩镇的部队回朝复命,对唐宪宗说。(“始”“宣慰”“为”各1分)
(2)李光颜在郾城击败敌军,打死百分之三十的敌军,估计(算)他们的铠甲共有三万。(“十三”“数”“凡”各1分)
(3)城中士兵的父母妻子儿女都抵押在贼人手里,如有不经战斗就投降的,将诛灭全族。(“质”“屈”“且”“赤族”各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逮:及,达到,比得上
小题2:
试题分析: A均为“凭借……的身份”。B均表并列。C均为第三人称代词。D介词,表被动;介词,为了。
小题3:
试题分析:我离开家室已久,是为国家分忧,实在没有什么报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但是,我们的将士都抛妻别子,上刀山,下火海,怎么唯独把女色作为快乐?
小题4:
试题分析: “恭谨地进献”有误。韩弘平时厌恶李光颜忠勇有力,想用美人计瓦解李光颜的斗志,扰乱他。
小题5:
试题分析: 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始:当初。宣慰:宣谕抚慰。为:对。(2)十三:百分之三十。数:估计(算)。凡:共。(3)质:抵押。屈:投降。且:将。赤族:诛灭全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①;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释】①颡(sāng):额头。
小题1:孟子在这段话中围绕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3分)
小题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这一观点的理解。(9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许。公命柏遽巡国,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敝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日夜饮酒,今国致乐不。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狗马室妾,不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幸存寡人。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而。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手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 ②数量:艰难的样子 ③乐:喜欢、乐意 ④康:大路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能歌者致:使……到来B.行见公曰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赶上D.之百姓委:任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三请,不笑于大方之家
B.令国致乐不成舟
C.钟鼓不陈陈规陋习
D.晏子返失败成功之母
小题3:下列四组句子,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3分)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屈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耗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①,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
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省功:减免劳役。
小题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2分)
景 公 自 为 而 小 国 不 与 为 人 而 诸 侯 为 役 则 道 在 为 人 而 行
在 反 己 矣 。
小题2:全都属于晏子提出的古之圣王治国之道的一组是(2分)(   )
①其行公正而无邪                ②不阿党,不私色
③诸侯皆欲其尊                  ④慈爱利泽加于百姓
⑤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        ⑥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
A.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②④
小题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齐景公轻视诸侯和百姓,好勇纵嗜,导致国家内外交困。当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便向晏子求教。
B.晏子以古之圣君和今之昏君的治国之道作对比,目的在于让齐景公知道“宽厚爱人”的重要性。
C.齐景公依晏子的开导行事,其结果虽然违背了个人的利益,但却获得了“诸侯附”,“百姓亲”的好处。
D.墨子听说此事后,称赞晏子懂得治国之道,明白为人者必受人尊重、为己者将被人轻视的道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孔子对从政的基本态度是:政治清明时,应积极贡献心力;若执政者失道,则暂时退出权力结构。下列《论语》文句,表现这种态度的一项是(     )
A.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B.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C.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D.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强调要举一反三,说明他重视启发教育。
B.“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孔鲤接受“庭训”,说明母亲育我辛劳,要施行孝悌。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主张推恩,这有助于实现人和。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主张教化百姓,目的是使百姓依礼而行。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