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节选自《宋书•陶潜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性酒,而家贫不能常得嗜:喜欢,爱好。
B.环萧然,不蔽风日堵:墙。
C.县吏应束带见之白:姓白的官吏。
D.短穿结,箪瓢屡空褐:粗布衣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使二顷五十亩种秫良入,具告沛公
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秦王还柱
C.因为号焉夫夷
D.其自序如此,时人谓实录胡为乎遑遑欲何
小题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亲老家贫”和“幼稚盈室”正是陶渊明决定到彭泽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B.“公田悉令吏种秫稻”一事,从侧面证实了陶渊明的确是“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C.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陶潜写《五柳先生传》旨在表现自己追慕五柳先生,写文章自寻乐趣,忘却名利得失的志向。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4分)
(2)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4分)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选自《游褒禅山记》)(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曾经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得分点:自娱、颇、忘怀、终)(4分)
(2)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得分点:折腰、拳拳、去、乃)(4分)
(3)出来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些想要出来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因而不能穷尽游洞的快乐。(得分点:既、或、其、极)(4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C中的白,应该是“禀告,告诉”的意思。故答案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B都是副词,于是。A.乃:副词,于是,就。B.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C.以:介词,用;连词,表并列关系。D.之:代词,它;动词,去。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D“自己追慕五柳先生”说法错。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经常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
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等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意译)。”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 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 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写了《归去来兮辞》。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学长安,显名太学。
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避乱江南者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史曰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义,有原宪、伯夷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大夫争往焉。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光武引见,赐马杂缯,令妻子留洛阳。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之礼。延乃移书属县,皆以年齿相匹,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左转睢阳令,九真吏人生为立祠。
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亲见之,戒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弟子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安息。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河西旧少雨泽,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皆蒙其利。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后汉书·循吏列传》)
[注]①功曹:官名。②修书记:写好书信。③议曹祭酒:官名。④交趾:地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卒,令耕公田省:裁减
B.苌病卒,延自临殡寻:招致
C.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焉宦:做官
D.龙丘先生躬德义履:实行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延令铸作田器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B.①年十二学长安,显名太学②乃设九宾礼
C.①敬待师友之礼②作《师说》贻之
D.①有原宪、伯夷节②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任延尊重、任用、培养人才的一组是(     )
①会稽颇称多士                 ②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
③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  ④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⑤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⑥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⑥
小题4: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4分)
(2)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4分)
(3)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月夜泛舟记
吴敏树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①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②。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③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馀。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碕④,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
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嘴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馀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转南出沙嘴,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明日记。
注释 ① 君山,在湖南岳阳洞庭湖中。传说舜帝二妃娥皇、女英葬于此,称湘妃。
② 费甥、坡孙:吴敏树的外甥名费,孙子名坡。
③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开”是僧人之名。“超上人”同。
④ 湾碕(qí):弯曲的岸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平生以为胜期胜期:美好的愿望
B.偕者二僧一客偕者:同游的人
C.因诵苏赋十数句举:全,一起
D.又北入后湖,而东旋:回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月下舟中仰视仰观宇宙
B.举诵苏赋十数句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余舟行缓,似不啻也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既泊,命酒肴事所以不成者,欲以生劫之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B.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C.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D.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小题4:翻译上文有关句子。(12分)
⑴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景文,字梦章,吴桥人。景文幼负器识,登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东昌推官。以名节自励,苞苴无敢及其门。岁大饥,尽心振救,阖郡赖之。用治行高等,擢吏部稽勋主事,历文选员外郎,署选事。泰昌时,群贤登进,景文力为多,寻乞假去。天启五年二月,起文选郎中,魏忠贤暨魏广微中外用事,景文同乡,不一诣其门,亦不附东林,孤立行意而已。视事未弥月,谢病去。崇祯初,用荐召为太常少卿。二年七月,擢右全都御史,巡抚河南。京师戒严,率所部八千人勤王,饷皆自赍。抵涿州,四方援兵多剽掠,独河南军无所犯。移驻都门,再移昌平,远近恃以无恐。明年三月,擢兵部添注左侍郎,练兵通州。
通镇初设,兵皆召募,景文综理有法,军特精。尝请有司实行一条鞭法,徭役归之官,民稍助其费,供应平买,不立官价名。帝令永著为例。七年冬,起南京右都御史。未几,就拜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十一年冬,京师戒严,遣兵入卫。杨嗣昌夺情②辅政,廷臣力争多被谪,景文倡同列合词论救。帝不悦,诘首谋,则自引罪,且以众论佥同为言。帝益怒,削籍为民。十五年秋,用荐召拜刑部尚书,未上,改工部。入对,帝迎劳日:“不见卿久,何癯也?”景文谢。十七年二月,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未几,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有请帝南幸者,命集议阁中。景文日:“固结人心,坚守待援而已,此外非臣所知。”及都城陷,趋至宫门,宫人日:“驾出矣。"复趋朝房,贼已塞道。从者请易服还邸,景文日:“驾出安归?”就道旁庙草遗疏,复大书日:“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遂至演象所拜辞阙墓,赴双塔寺旁古井死。景文死时,犹谓帝南幸也。赠太傅,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范景文传》,有删改)
【注】①苞苴:贿赂。②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③佥同:一致赞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治行高等用:因为。
B.署选事署:代理。
C.饷皆自赍赍:携带。
D.不见卿久,何癯也癯:生病。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范景文重名节的言行的一组是(3分)
①苞苴无敢及其门                 ②魏忠贤暨麴广微中外用事,景文同乡,不—诣其门
③景文倡同列合词论救             ④固结人心,坚守待援而已,此外非臣所知
⑤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⑥至演象所拜辞阙墓,赴双塔寺旁古井死
A①③④       B 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景文一心为民。在东昌任职期间,他全力赈济灾民。崇祯年间,他又请求实行一条鞭法,由官府负责徭役,人民只需稍加资助一些徭役的费用;供应采取平价买卖,不立官价的名目。
B.范景文治军有方。崇祯年间,京师戒严,他所率的八干人马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练兵通州期间,他对新招募的士兵也管理有方,因此部队精锐强干。
C.范景文勇担罪责。为解救因杨嗣昌夺情而引发力谏而遭贬谪的大臣,他发动同僚联合上言论理。皇帝震怒追查,他又一人担当,终被削职为民。
D.范景文忠烈殉国。当李自成军队兵临北京城下时,他力主坚守;当城破之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想人宫护驾;当得知皇帝已出官之时,他以皇帝南逃为羞,故最终辞阙投井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
(1)帝不悦,诘首谋,则自引罪,且以众论佥同为言。
(2)从者请易服还邸,景文日:“驾出安归?”就道旁庙草遗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状,一一皆达于诗。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也。间以其余,旁溢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诸幕客:幕客B.文长作表属:下属
C.穷朔漠览:观看D.血流面被:棉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山阴诸生旁溢花鸟
B.数奇,屡试辄蹶竟不偶
C.一切可惊可愕状一一皆达于诗
D.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也余所见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B.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C.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D.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长在山阴县声名狼藉,但被薛蕙、胡宗宪等官员所赏识。
B.徐文长在仕途上不得志,于是就放浪形骸,纵情山水,到处游历。
C.徐文长的书法用笔奔放,在苍劲豪迈中另有一种妩媚的姿态。
D.徐文长晚年行为更为癫狂,曾经拿斧头敲击自己的头颅,用锥子刺入自己的耳朵。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3分)
②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徐文长在待人接物上“不与时调合”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是之谓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寤生,姜氏惊:使……受了惊吓
B.请于武公亟:急切
C.缮甲兵,卒乘具:准备
D.公之故,且告之悔语:告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先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夫天地者,万物逆旅也
B.大叔又收贰为己邑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
C.公入赋太山崩于前不见
D.是之谓乎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C.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D.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出生时难产,惊吓过其母姜氏,因此姜氏不喜欢他,而喜欢另一个儿子共叔段,并企图篡位未遂,但最后庄公包容了姜氏的过错,母子和好。
B.共叔段身为“京城大叔”,贪得无厌,修治城郭,集结兵力,修守战备,企图偷袭郑都,多行不义,结果众叛亲离,落荒而逃。
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
D.庄公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3分)
②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庄公有孝心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况,也可引用原文(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