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6分,选择题每题3分)沧浪亭记(明)归有光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6分,选择题每题3分) 沧浪亭记 (明)归有光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②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 ①浮图:即浮屠,梵语音译,指佛。这里是指信奉佛事的僧人,也叫和尚。 ②释子:佛教徒的通称。因出家修行的人,都舍弃了俗姓,以佛释迦为姓,又取其弟子之意,故称为释子。 小题1:下列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急忙) | B.治园于子城之西南(修建) | C.迨淮南纳土(到、等到) | D.乘时奢僭(超越本分)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锲而舍之 | B.亦治园于其偏徘徊于斗牛之间 | C.而子美之亭则施施而行 | D.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故为之文以志 |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沧浪亭,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五代末被广陵王的外甥吴军节度使孙承佑建成别墅,北宋时为诗人苏子美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来僧人住在这里,沧浪亭就成了大云庵。 | B.本文语言朴素简洁,而又明畅自然,并于议论中见出深意,这也是此文很重要的特点。 | C.文章用了反衬的手法,以自太伯、虞仲以来的遗迹荡然无存,钱镠等以权势购筑的宫馆苑囿也成陈迹来衬托苏子美的沧浪亭长留天地间,由此感叹了读书人垂名于千载的特有原因。 | D.本文从沧浪亭的变迁和古迹的兴衰中,得出一个结论:使人永垂不朽的东西不是经不起时代风雨的纪念物,而是人的品德文章。 | 小题4: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2分)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2分) ②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3分)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小题5:①过去苏子美写过一篇记,记载亭子的美景,请你记下我修建这个亭子的缘由吧。②自从有大云庵以来,至今已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当年遗迹,在荒芜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原有的建筑,于是大云庵就又变成了沧浪亭。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 “亟”有两个读音,一个是“jí”急迫的、迫切的意思;一个是“qì”屡次的意思,“亟求余作《沧浪亭记》”结合上文应翻译为“文瑛多次请我为沧浪亭写记”,所以此处应为“屡次、多次”的意思。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小题2: 试题分析:A之:的,结构助词代词,代镌刻之物 B于:在,介词 C 而:然而,表转折连词表示承接 D 为:被,介词为了,介词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小题3: 试题分析:A 原文中说“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外戚,指帝王的母族或妻族,不是外甥。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小题4: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看“姑苏之台”“五湖”“群山”都是名词, “太伯” “虞仲” “阖闾” “夫差”“子胥” “种”“蠡”都是人名, “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对称句式,根据这些信息这个句子的断句就容易完成了。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第一个“记”名词,指文章,第二个“记”动词,译为“记载”;“胜”名词,译为“美景”;“所以”表原因,可译为“……原因”“……缘由”;“为”动词,译为“建造”。②句中“遗事”古今异义词,译为“遗迹”或“遗址”;“复”动词“修复”; “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状语后置句,“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判断句。 【参考译文】 僧人文瑛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周环水,就是苏子美所造的沧浪亭旧地。文瑛多次请我为沧浪亭写记,说:“过去苏子美写过一篇记,记载亭子的美景,请你记下我修建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写到:从前吴越立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在子城的西南面修建了一座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园子旁边修了一座园子。到了淮南之地归于宋朝时,吴越的园子还没有荒废。这最初苏子美在园中修建了沧浪亭,后来一些佛教徒住在这里。于是沧浪亭就变成大云庵了。自从有大云庵以来,至今已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当年遗迹,在荒芜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原有的建筑,于是大云庵就又变成了沧浪亭。 时代变化了,朝廷和社会也都发生了变化。我曾登上姑苏台,眺望浩淼的五湖和苍翠的群山,太伯、虞仲曾经在这里建国,阖闾、夫差曾经在这里争雄,子胥、文种和范蠡曾经在这里经营他们的事业,如今都不存在了,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废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这样,钱镠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窃夺了权位,占有了吴越,国富兵强,下传了四代。他的子孙和姻戚乘机奢侈享乐,超越名位,修造的宫殿和园圃盛极一时。这些都无人纪念,只有苏子美的沧浪亭才被一个僧人钦佩重视到这般地步。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想要流传美名到千年之后,不想像冰块那样一下就完全消失,那是有另有原因的呀。” 文瑛爱读书,喜欢作诗,跟我们这些人交往,大家称他为沧浪僧。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卒:通“猝”,突然。 | B.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二千石:太守。 | C.问遗无所受问:问候。 | D.临江王独非忠臣邪独:难道。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1)以郎事孝文帝(2)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 B.(1)至则族灭瞷氏首恶(2)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 C.(1)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2)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 D.(1)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2)因击沛公于坐 | 小题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郅都直言敢谏,正气凛然,甚至在朝堂上敢打当权奸臣的耳光。 | B.郅都虽然是个文弱书生,但执法严酷,不避贵戚,列侯宗室都对他很有看法。 | C.郅都执法不避权贵,最后被以太后为首的当权者处死,临江王之死只是他们向郅都发难的一个导火线而已。 | D.匈奴人对郅都很敬重,听说他做雁门太守,就主动撤兵而走,在郅都死之前都不敢侵扰雁门。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3分) (2)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见《论语·先进》) 【材料二】 孔子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材料三】 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见《礼记·大学》) 小题1:“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其语重矣。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简要分析孔子为何要生那么大的气。(2分) 小题2:你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反映出来的孔子的思想倾向。(3分) |
阅读《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缘:沿着 | B.小学而大遗小学:小方面学习穷山之高而止穷:穷尽 | C.不耻相师耻: 以…为耻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界,边际。 | D.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一提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是岁,元和四年也 | B.则群聚而笑之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 小题3: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 B.《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风气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 C.《始得西山宴游记》以“始”字贯穿全文,将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为 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作者由初游西山之抑郁转而再游西山之愉悦,将西山之怪特美和自己受挫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照应,以此寄托真情。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9分,每小题3分) 齐州泺源石桥记 (宋)苏辙 泺水之源,发于城之西南山下,北流为瑝,其浅可揭。城之西门,跨而为桥。自京师走海上者,皆道于其上。每岁霖雨,南山水潦暴作,汇于城下,桥不能支,辄败。熙宁六年,七月不雨,明年夏六月乃雨,淫潦继作,桥遂大坏。知历城施君辩言于府曰:“水岁为桥害,请为石桥,以纾其役。距城之东十五里,有废河败堰焉,其弃石铁可取以为用。”府用其言,以告转运使,得钱二十七万以具工廪之费。取石于山,取铁于府,取力于兵。自九月至十一月而桥成,民不知焉。三跌二门,安如丘陵,惊流循道,不复为虐。 方其未成也,太守李公日至于城上,视其工之良窳与其役之劳佚,而劝相之。知历城施君实具其材,兵马都监张君用晦实董其事。桥之南五里,有大沟焉,属于四涧,以***暴水之怒,久废不治,于是疏其堙塞,筑其缺而完之。桥之西二十步有沟焉,居民裴氏以石壅之,而屋于其上,水不得泄,则桥受其害,亦使去之,皆如其旧而止。又明年,水复至,桥遂无患。 从事苏辙言曰:桥之役虽小也,然异时郡县之役,其利与民共者,其费得量取于民,法令宽简,故其功易成。今法严于恤民,一切仰给于官,官不能尽办,郡县欲有所建,其功比旧实难。非李公之老于为政,与二君之敏于临事,桥将不就。夫桥之役虽小,然其劳且难成于旧则倍,不可不记也。遂为之记。 小题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北流为瑝,其浅可揭揭:提衣涉过浅水。 | B.桥不能支,辄败败:失败。 | C.视其工之良窳与其役之劳佚佚:通“逸”,逸乐。 | D.桥之南五里,有大沟焉,属于四涧属:zhǔ接连。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①知历城施君辩言于府曰 / ②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 | B.①自九月至十一月而桥成,民不知焉 /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C.①其利与民共者 / ②其可怪也欤 | D.①非李公之老于为政,……桥将不就 /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对建桥的起因、过程和桥建成后良好的效果,均依次作了交代,周详简明,有条不紊。 | B.文中议论由小及大,对“今法严于恤民,一切仰给于官”死板做法,提出了批评。 | C.本文见解深刻,切中时弊,说明作者本人亦是一个卓有见识精于吏道,脚踏实地的政治家。 | D.本文先议论,后记叙,文笔工巧华丽,铺排叙述,长于概括。 |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文语句。(7分)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 |
文言文阅读(32分)课内部分 小题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 | 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3分)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 | B.约为婚姻 人不敢与忤视 |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⑴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3分) ⑵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⑶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