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 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兵下令军中曰勒:约束B.杀晋鄙     矫:假托
C.高祖始少时微:卑贱D.赵王扫自迎除:清除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公子贤”的一组是(  ) (3分)
①公子遂将晋鄙军                         
②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③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④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⑤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⑥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晋鄙是一位持重谨慎的将军,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怀疑公子的命令,想不听从,从而被杀。魏王对此非常生气,取消了公子的封地。
B.公子礼贤下士,士人竭尽智慧与忠诚。退秦救赵后,公子有骄傲之色,门客竭诚劝谏;侯生也用诀别后北向自杀的方式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C.赵王亲自到边界迎接魏公子,与平原君计议用五城封公子,并把鄗封给公子作汤沐邑,足见他非常感激公子。
D.高祖非常尊重公子,命令五户百姓世代为公子守墓。司马迁也亲自探访大梁夷门旧址,感慨公子礼贤下士并非虚名。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3分)
                                                                                          
(2)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1)朱亥袖藏四十斤的铁椎,用铁椎椎杀了晋鄙(3分。“袖”“椎(杀)”各1分,语句通顺 1分)(2)但只有信陵君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各个角落的人物,不以交结下层人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4分。“接”“耻”“有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除:台阶。根据后句“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可确定此处用的“除”的本义,也可想到“清晨即起,洒扫庭除”。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①客观叙述,与“贤”无关;③侧面写公子下士之贤;④是门客劝诫公子的话。解答本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①可排除AB,再根据③④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取消了公子的封地”错。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袖”为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袖藏,“椎”为名词作状语,解释为用铁椎;第二句时注意“接”解释为交结,“耻”为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耻”,“有以”为固定结构,根据语境解释为很有道理。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到了邺城,公子拿出兵符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怀疑这件事,就举着手盯着公子说:“如今我统帅着十万之众的大军, 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任,今天你只身一人来代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正要拒绝接受命令。这时朱亥取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铁椎,一椎击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帅了晋鄙的军队。然后整顿部队,向军中下令说:“父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队里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经过整顿选拔,得到精兵八万人。开跋前线攻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到郊界来迎接公子。平原君替公子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赵王连着两次拜谢说:“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一个赶上公子的。”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再拿自己跟别人相比了。公子与侯先生诀别之后,在到达邺城军营的那一天,侯先生果然面向北刎颈而死。
魏王恼怒公子盗出了他的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这一点公子也是明知的。所以在打退秦军拯救赵国之后,就让部将带着部队返回魏国去,而公子自己和他的门客就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住了赵国这一义举,就与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赏给公子。公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情绪,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门客中有个人劝说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公子听后,立刻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赵国召开盛大欢迎宴会,赵王打扫了殿堂台阶,亲自到门口迎接贵客,并执行主人的礼节,领着公子走进殿堂的西边台阶。公子则侧着身子走一再推辞谦让,并主动从东边的台阶升堂。宴会上,公子称说自己有罪,对不起魏国,于赵国也无功劳可言。赵王陪着公子饮酒直到傍晚,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谈封献五座城邑的事,因为公子总是在谦让自责。公子终于留在了赵国。赵王把鄗(hao,耗)邑封赏给公子,这时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还给公子。公子仍留在赵国。 
汉高祖当初地位低贱时,就多次听别人说魏公子贤德有才。等到他即位做了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汉高祖十二年(前195),他从击败叛将黥布的前线归来,经过大梁时为公子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他的坟墓,让他们世世代代每年按四季祭祀公子。 
太史公说:我经过大梁废墟时,曾寻访那个所谓的夷门。原来夷门就是大梁城的东门。天下诸多公子中也确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结下层贱民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他的名声远远超过诸侯,的确不是虚传。因此,高祖每次经过大梁便命令百姓祭祀他不能断绝。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②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小题1:以上文段,哪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仁爱”思想。(2分)
                                                                                           
小题2:结合文段概括,孔子“仁爱”思想有哪些重要的特点?(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酌,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 ,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 劣:仅仅,才。③磬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山有龛屋即:靠近B.其穴竟于是意:料想
C.亦阳力殆慑:害怕D.虽不酒雅:文雅
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3分)
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中       ③心骇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初焉,若高阔可步。 (3分)      
译: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
②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注释】①韫椟:收藏物件的柜子。
小题1:第①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愿望?请概括。(2分)
                                                                                          
小题2:第②则中的“我待贾者”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佣儿为证啖:唆使
B.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之德:恩情,恩德
C.杀人至死,罪自我之当:承担
D.不易辞,卒死狱中竟:始终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3分)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③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④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①②⑥B.①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廷福私下带佣儿饮酒,又将其带出城外,将其灌醉,使佣人族人想要让佣儿做伪证的计划落空。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借饮酒之名将关廷福请来,并将其困在了家中,不让他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县官有意帮他减轻罪责,但关廷福不改供词,县官只好如律宣判。
D.乡人认为关廷福只是个囚犯,不值得称道。作者对这种说法感到不平,认为关廷福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3分)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回答问题。(6分)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小题1:“以德报怨”的含义是             ;“以直报怨”的含义是                 。(2分)
小题2:面对他人带来的“怨”,有人“匿怨”,有人主张“以德报怨”,而孔子不同意这两种做法,主张“以直报怨”,为什么?请结合选文简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