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史,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秉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南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皆拒不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①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深文周纳: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诛兵部尚书陈新甲论:判罪B.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讽:讽谏
C.因朗内通之罪发:揭发D.中贪田成辈纳赂请属:通“嘱”请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石麒尽力/皆陛下所成就
B.皆拒不应,疏劾之/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C.石麒益愤,力请罢斥/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石麒例出之/斧斤时入山林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徐石麒“刚方清介”的一组是(   )
①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 ②石麒多所平反 ③石麒以祖宗之法裁之 ④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⑤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 ⑥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4分)
译文:                                                                                 
⑵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4分)
译文:                                                                                 
⑶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4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⑴(徐石麒)两次上疏坚决推辞,并举荐郑三俊代替自己,没有被允许。
⑵马士英憎恨他,凡是他所上奏的官吏考核成绩,很少有被称赞认可的。
⑶张衡年少就擅长写文章。在三辅一带游学。虽然才华比世人高,但是没有骄傲自大的性情。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B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句内容“士英欲得侯封”大意可知,讽:暗示。所以选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介词,替,给;表被动。B连词,并且;连词,即使,表假设兼让步关系。C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D。都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按照。所以选D。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①是说魏忠贤忌恨徐石麒而诬陷他,剥夺了他的官职,不能直接表现徐石麒为官“刚正清介”;⑥是说徐石麒离任后被加封官职,也与“刚正清介”无关。所以选C。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再”“举”“自代”“不允”、“恶”“所上”“称”“可”、“属”,“虽……而”,高于世,“骄尚”。
参考译文: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年进士,被授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因为触犯魏忠贤,被关进监狱。徐石麒为他出力奔走,魏忠贤非常生气,用贪污的罪名诬陷他,剥夺了他的官职。崇祯年间,被重新起用到南京任职,经过了十二年,才进京任通政司。以后升迁为刑部侍郎,掌管刑部事务。当时皇帝用刑法威权统治臣下,法官引用刑法时大都很严刻。徐石麒经常重新审核纠正使用法律过于严苛的地方。不久升迁做了刑部尚书,判决诛***了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来发生了熊、姜的案件,最终因为公正执法而被免去官职。
在江南建国后,被起用任右都御史,还没有到任就被改任吏部尚书。徐石麒两次上疏坚决推辞,并举荐郑三俊代替自己,没有被允许。于是就入朝,当即上奏陈请“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度”、“明保举”、“交堂廉”等七件事,都被皇上褒奖采纳了。徐石麒正要以推举贤臣、清退奸佞为己任,而马士英、阮大铖培植党羽,结成私人集团,公然行贿受贿,权倾朝廷内外。徐石麒经常用祖宗的法律制裁他们。马士英想得到侯爵的封赏,就暗示司礼监韩赞周到内廷对皇帝说这件事,请求施加恩惠,颁布圣旨,封赐自己爵位一直延续下去。徐石麒上奏说:“世宗以外藩的身份继承帝位,将要封辅佐自己的大臣为伯爵,而杨廷和、蒋冕却谦辞不接受。现在国耻未雪,大臣们却请求封官赐爵增加自己的荣耀,难道不愧对杨廷和等人吗?况且,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再讨论这件事也不晚。”马士英就憎恨他,凡是他所上奏的官吏考核成绩,很少有被称赞认可的。
之前,御史刘宗周秉公考核筛选,打算定庄元辰等十三个人为科道,马士英庇护他的党羽,改换了近一半人员。御史黄耳鼎、陆朗被众人指责,徐石麒按照旧例将他们调离京城。陆朗急忙贿赂内廷太监,得以在京留用。徐石麒非常气愤,于是就揭发陆朗外官私通内廷之罪,陆朗恼羞成怒,诋毁徐石麒,徐石麒就称有病请求离任。不久,黄耳鼎也连上两封奏章弹劾徐石麒,马士英也帮着他们说话。徐石麒更加气愤,就坚决请求卸任,最终托病辞官。离任后获得最大的恩典,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第二年,南都被攻陷,徐石麒移居嘉兴城外,驾船在水上居住。等到城池快要被攻破,到城下喊着说:“我是国家的大臣,不能死在城外,应当与城池共存亡。”又到城中居住。城池被攻破时,徐石麒身着朝服上吊自***,当时是闰六月十七日。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戴在柜子中,超过二十天才入敛,他的脸色还像活着一样。仆人祖敏、李升跟从他一块自***。闽中唐王被立后,赐他谥号“忠襄”。
徐石麒在朝中明正端方清廉耿介,正遇到奸佞掌权,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等人收取贿赂,替人求他帮忙,都被拒绝,并且徐石麒还上疏弹劾他们。他博闻强识,尤其熟悉国家的典章制度。徐石麒性情乐观随和关爱他人,和人交谈整天也不厌倦。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低级官吏和贫寒之士,他都不遗余力地加以引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 迪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卒群城邑抢劫
B.擒贼,斩以巡行
C.谓败,河南府担任……知府
D.诏不许,然甚其意认为……豪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示迪文之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B.陛下有几子,欲为此计舌举而不下,逸而走
C.周怀政诛,帝怒甚。”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D.祈祷非迪所宜,毋令往狗不知而吠之
小题3: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
B.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
C.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
D.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②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④俞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敌人的耳朵。③阃寄:kǔn,指边将领。④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⑤裒:póu,聚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诋:痛斥
B.以恣寇之出没恣:任凭
C.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遗:留存
D.而作之忾也固矣忾:愤怒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而父哭其子②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①而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②不赂者赂者丧
C.①能遗之也乎②孰能讥之乎
D.①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传之②茅子受读题之
小题3:下列六句话,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  )(3分)
①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②数鸣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③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
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A.①③⑤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③⑥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译文:                                          (4分)
(2)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译文:                                          (4分)
(3)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
译文: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祐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掌天下衡铨:选拔官吏
B.无镛者 加:超过
C.俊秀入学宫 俾:强迫
D.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励劝:勉励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韩镛优于治郡的一项是(3分)(  )
①所至郡县,为之肃然 ②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 
③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 ④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  
⑤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⑥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3分)
(2)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3分)
(3)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颂一篇奏:进献
B.尝大醉,前草诏上:走上
C.至庭下 引:带
D.妃辄之 沮:通“阻”,阻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遂荐玄宗
②青,取之
B.①激怒贵妃
②君臣固守窥周室
C.①以命之
利乘便,宰割天下
D.①今墓在
②积水成渊,蛟龙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星而生下来的,因而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 李白一出生便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贯六艺,诗笔生花,为人称道。
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后来靠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李白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堂上,“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在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著锦袍而坐,旁若无人。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当他受永王李磷事牵连人狱时,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醉酒捉月.沉水而死。
小题4:翻译。(15分)
(1)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12分,每小题3分)
白 居 易 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 ①勋庸:这里指被刺***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集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权贵有嫌出位既其出则或咎欲出者
B.放纵诗酒今其智反不能及
C.鸡林国行贾售其国相是余有叹焉
D.为游赏乐下有冲波逆折回川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览(其)诗卷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3分)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