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阎典史者,名应元,浙江绍兴人也。 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而会县令摄篆旁邑,丞簿选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阎典史者,名应元,浙江绍兴人也。 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而会县令摄篆旁邑,丞簿选愞①怖急,男女奔窜。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贼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直取诸我。”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贼连毙者三,气慑,扬帆去。巡抚状闻,以钦依都司掌徼巡县尉,得张黄盖,拥纛,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邑人以为荣。久之,仅循资迁广东英德县主簿。应元以母病未行,亦会国变,挈家侨居邑东之砂山。 当是时,豫王大军渡江②,金陵降,君臣出走。守士吏或降或走,或闭门旅拒,攻之辄拔。速者功在漏刻,迟不过旬日。自京口以南,一月间下名城大县以百数。而江阴以弹丸下邑,死守八十余日而后下,盖应元之谋居多。 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百数,四面围数十重,引弓仰射,颇伤城上人。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人竿一灯,立陴郳①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又遣壮士夜缒城入营,顺风纵火;军乱,自蹂践相***死者数千。大军却,离城三里止营。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曰:“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应元立城上与语,曰:“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胙土分茅,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民乎?”良佐惭退。 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城俄陷,大军从烟焰雾雨中,蜂拥而上。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伤以千数;再夺门,门闭不出出,遂被缚。 (选自[清]郡长蘅《阎典史传》,有删节。) 注:①选愞 : 怯懦。②豫王大军渡江:豫新王在顺治二年五月率清军渡过长江。 ③陴郳 :城上女墙。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薄:逼近。 | B.而会县令摄篆旁邑摄:通“慑”,害怕。 | C.非故事,邑人以为荣故事:先例。
20080927 | D.豫王大军渡江,金陵降,君臣出走出走:出逃。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应元以母病未行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 B.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C.自蹂践相***死者数千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D.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无乃尔是过与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阎应元是明末一个官卑职微的小吏,他英勇善战,初任江阴典史,江盗入侵,男女 奔窜,他临危不惧,聚集众人,击退了江盗。 | B.清军大举南下时,敌强我弱,众寡悬殊,形势危急,江阴以一弹丸小邑仍死守八十 多天,这多是仰仗了阎应元的智谋。 | C.阎应元谋略过人,长于谋划,江阴守城战中,城中缺少弓箭,阎应元巧设计谋,先派人潜入敌营,鼓噪扰乱,然后趁机束藁为人,获箭无数。 | D.阎应元精忠为国,清军南下,大局糜烂,他仍率众坚持抗敌;面对刘良佐的劝降,他慷慨陈词,令叛将刘良佐惭愧而退,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译文: (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3分) 译文: (3)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3分) 译文: 小题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3分)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吕氏春秋--察传》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3分。“庠序”1分,状语后置1分,颁白1分。(2)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秋气的余威。 (3分。“所以”1分,判断句1分,句子大意1分。)(3)我和阎君素来是老朋友,替我告诉阎君,我想要见他。(3分。“雅”“语”各1分,句子大意1分。) 小题5: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之晋”和 “则曰 ”后边可断可不断。)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摄”是“代理”“兼管”的意思。文言文中“摄”的前后若与官职有关,一般情况下都是“代理”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乃:前者为“却,竟”;后者与“无”构成“无乃…与”译为“恐怕…吧”。A项“以”,因为。B项“若”,好像。C项“相”,互相。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 试题分析:“先派人潜入敌营”错。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庠序”解释为学校,“颁白”解释为须发花白,“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均为状语后置,翻译时要注意调整;第二句注意“所以”解释为“……原因”,翻译时要体现现判断句;第三句注意“雅”解释为素来,“语”解释为告诉。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小题5: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中的断句。解答时要先回到上下文语境中,心中默译一遍,翻译时要关注句中的名词、动词,本句中的“曰、也”是标志性词语,这些地方有可能就是应该断开的地方,再根据翻译用斜线断开。 参考译文: 阎典史,名应无,字丽亨,祖上是浙江绍兴人。崇祯十四年,调任江阴县典史。刚到任,正碰上江上的强盗驾着数百艘船,张挂着旗帜乘涨潮侵入内地,将要迫近江阴县城。恰巧又逢本县县令到别的县里去代理政事,县丞、主簿既胆怯又无决断,束手无策,居民四处奔逃。阎应元带着刀箭赶出来,在街上策马飞驰,大声呼喊:“是好汉的,跟我一起去***强盗,保卫亲人!”不一会,身边就集聚了上千人。但苦于没有兵器。阎应元又飞驰到竹行前高喊:“情况十分紧急,每人先借一根毛竹,货款将来由我统付!”这一千人排列在江岸,手持毛竹如刀枪林立,人靠人像一道长墙。阎应元来回地飞马射击,发一箭,便射死一个强盗,一连射死三人。强盗的气焰被压了下去,扯上帆逃走了。巡抚写文状向上报告退江盗的情况,用皇帝的名义让阎应元参同都司的官衔,执掌巡回检查的县尉职权,外出可以乘车加黄盖,打大旗,由引路士卒清除道路而后通过。这是惯例中所没有的待遇,当地人都引以为荣。长久以后,他却还是只按照资历转升为广东英德县主簿,陈明选代替了他的县尉职务。阎应元因为母亲生病没能赶去赴新任,又逢国家发生变故,便带着家人寄居在江阴城东的砂山 那时,豫王多铎的大军渡过长江,金陵城投降归顺,南明君臣出逃。各地的南明守将有的投降,有的逃走。有的关闭城门聚众抵抗,也是一攻即破,快的就在当天,慢的也不过十日。自京口以南地区,一个月内被攻占的名城大县数以百计。而江阴这座偏僻小县城,坚守了八十多天才被攻下,这主要是靠阎应元的谋略。 这时迫近城下的清军已达十万,扎下营盘上百,四面包围了数十层。清军拉弓向城上发射,伤了不少守城的人。碰上城中缺箭,阎应元乘着无月的黑夜,用禾秆扎成人形,每个草人竹竿上挂一盏灯,竖立在女墙之间,环城围绕。让士兵伏在城上矮墙后,击鼓呼喊,佯装要缒下城去偷袭的样子。清军十分惊慌,向城上发射如雨点般的密箭。到拂晓,得到的箭不计其数。他又派壮士夜里缒下城潜入清营,顺风放火,清军乱作一团,自相践踏残***,死了好几千。清军后退,离城三里停下安营。攻城主帅刘良佐由骑兵簇拥着来到城下,向城上守军呼喊:“我和阎君是老朋友,替我告诉阎君,我想要见他。”阎应元站在城上和他说话,说:“我不过是明一个小典史,还能明晓大义。将军你受土封侯,身为国家的重镇,不能守住江淮,却甘做敌人的马前卒,有什么脸来见我们城里深明大义的士民呢?”刘良佐惭愧地转身走了。 贝勒已经察城中无投降之意,攻城更加紧急。不一会,城墙倒塌,清军从烟火雾气中冒雨蜂拥而上。阎应元率领百名敢死队,四处出击进行了八次巷战,与他们遭遇的清兵被***伤上千人。再要夺取城门,城门紧闭,冲不出去,于是阎君被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甲】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①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注]①练实:竹子开花后结的果实。②鸱chī,猫头鹰一类的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 B.宋荣子犹然笑之辩乎荣辱之境 | 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圣人不凝滞于物 | D.旬有五日而后反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 小题2: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比:合乎 |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恐吓 | C.彼且恶乎待哉恶:何 | D.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致:给予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A.流俗之所轻也 | B.衣赭衣,关三木 | C.臣具以表闻 |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小题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御六气之辩 | B.虽趣舍万殊 |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D.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小题5:下列对选文有关的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提到宋荣子是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 高,十分可笑。 | B.列子御风而行,轻妙飘然,他超然脱俗,但还没达到逍遥的境界。 | C.“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属于灵性的、充满无限自由和谐的广大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绝对心灵自由的要求。 | D.乙文中,庄子用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鄙视功名利禄,追求高洁和自由的态度。形象生动,尖锐痛快,余味无穷。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使他的人格魅力和文章魅力融为一体。 |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共9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分) (2)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2分) (3)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沈复① 余自粤东归来,有吴云客偕毛忆香、王星灿邀余游西山小静室,余适腕底无闲,嘱其先往。吴曰:“子能出城,明午当在山前水踏桥之来鹤庵相候。”余诺之。 越日,余独步出阊门,至山前,过水踏桥,循田睦而西。见一庵南向,门带清流,剥啄②问之。应曰: “客何来?”余告之。笑曰:“此‘得云’也,客不见匾额乎?‘来鹤’己过矣!”余日:“自桥至此,未见有庵。”其人回指曰:“客不见土墙中森森多竹者,即是也。”余乃返,至墙下。小门深闭,门隙窥之,短篱曲径,绿竹猗猗,寂不闻人语声,叩之,亦无应者。一人过,曰:“墙穴有石,敲门具也.”余试连击,果有小沙弥出应。余即循径入,过小石桥,向西一折,始见山门,悬黑漆额,粉书“来鹤”二字,后有长跋,不暇细观。入门经韦陀殿,上下光洁,纤尘不染,知为好静室。忽见左廊又一小沙弥奉壶出,余大声呼问,即闻室内星灿笑曰:“何如?我谓三白决不失信也!”旋见云客出迎,曰“候君早膳,何来之迟?”一僧继其后,向余稽首,问知为竹逸和尚。入其室,仅小屋三椽,额曰“桂轩”,庭中双桂盛开。星灿、忆香群起嚷曰:“来迟罚三杯!”席上荤素精洁,酒则黄白俱备.余问曰:“公等游几处矣?”云客曰:“昨来已晚,今晨仅到得云、河亭耳。”欢饮良久。饭毕,仍自得云、河亭共游八九处,至华山而止。各有佳处,不能尽述。华山之顶有莲花峰,以时欲暮,期以后游。桂花之盛至此为最,就花下饮清茗一瓯。即乘山舆,径回来鹤。 桂轩之东,另有临洁小阁,己杯盘罗列。竹逸寡言静坐而好客善饮。始则折桂催花,继则每人一令,二鼓始罢。余曰:“今夜月色甚佳,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高旷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夜也?”竹逸曰,“放鹤亭可登也。”云客曰:“星灿抱得琴来,未闻绝调,到彼一弹何如?”乃偕往。但见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星灿弹《梅花三弄》,飘飘欲仙。忆香兴发,袖出铁笛,呜呜而吹之。云客曰:“今夜石湖看月者.谁能如吾辈之乐哉?”盖吾苏八月十八日石湖行春桥下,有看串月胜会,游船排挤,彻夜笙歌,名虽看月,实则挟伎哄饮而己。未几,月落霜寒,兴阑归卧。(有删节) 〔注释〕①沈复,字三白,江苏苏州人。②剥啄,象声词,敲门声.此处意为“敲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适腕底无闲适: 恰逢 | B.门带清流带:环绕 | C.袖出铁笛 袖:衣袖 | D.兴阑归卧阑:残尽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循田膛而西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B.何来之迟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 C.叩之,亦无应者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 D.实则挟伎哄饮而己位卑则足羞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应友人之约去来鹤庵相聚,因路途不熟,误以得云庵为来鹤庵,在得云庵居者的指点下,最终得以与友人欢聚。 | B.来鹤庵墙内多竹,环境清幽,深闭的小门须用墙穴中的石头敲击方能使院内的人听见,此小门门额上粉书“来鹤”。 | C.竹逸和尚居处雅洁,其好客善饮,沉静少言,又与众人赏月听曲,可见其不拘泥于佛门的清规戒律,颇有生活情趣。 | D.众人同登放鹤亭,长空映月,从林披霜,万籁俱寂。星灿弹琴,忆香吹笛,这与作者家乡苏州的串月胜会其乐迥异。 |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时欲暮,期以后游。桂花之盛至此为最,就花下饮清茗一瓯。(3分) (2)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高旷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夜也?(3分)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8分)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里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 B.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 C.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 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 B.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C.则仆偿前辱之责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 |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藏之名山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B.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 C.①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②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 D.①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刑赏忠厚之至论 (宋)苏 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人,皋陶曰“***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从而哀矜惩创之矜:怜悯 | B.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 戚:忧伤 | C.皋陶曰“***之”三,尧曰“宥之”三宥:宽容 | D.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劝:劝说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然犹命其臣吕侯②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 | B.①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②何为其然也 | C.①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也乎吾 | D.①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小题3:以下6句话分别编为4组,全部直接体现“刑赏忠厚”的一组是 ①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②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③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人,皋陶曰“***之”三,尧曰“宥之”三 ④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⑤疑则举而归之于仁 ⑥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以忠厚为本施行刑赏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说理透彻,结构严谨。 | B.《书》认为有疑问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有疑问的功德可以从重奖赏,这个观点表现出了刑赏忠厚之意。 | C.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一个残忍的人了。所以,在作者看来,仁慈是可以多一些的,但义法是不可以多施加的。 | D.作者在文中列举“尧之不听皋陶之***人,而从四岳之用鲧”这个事例,是为了证明尧是一个仁慈的人。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4分) ②与其***不辜,宁失不经。(4分) ③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一)读《江南录》 王安石 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忠臣。国君无道,不***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及闻其***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忠臣之罪。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现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注】①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②《春秋》之义:臣子为君亲讳,礼也。③箕子之说:周武王灭商后,问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讲韶山的恶,只讲存亡之理。④晋国向虞国借道讨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君不听,为晋回军时所灭。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氏录为得焉得:感恩 | B.然则忠臣国之与也与:同盟 | C.数以***忠臣之罪数:列举 | D.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徒:仅仅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B.①一举而胜焉②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 C.①当时京师因举兵来找②因为之力而敝 ,不仁 | D.①吾以情得之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小题3:下面六句话中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批评《江南录》创作“失实”的一组是( ) ①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 ②其于《春秋》之义,箕子之说,徐氏录为得焉 ③国君无道,不***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④今观徐氏录音佑死,颇以妖妄 ⑤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若之耳 ⑥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小题4:下列有关原文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徐铉的《江南录》在评论李煜亡国这件事时,并没有言及李煜的过错,这有悖于历史创作的“实录”原则。 | B.作者直言国君的最大恶行是***害忠臣,有此恶行必然会导致国破家亡,作者列举历史上的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很有说服力。 | C.作者以小时候听到过的潘佑直言被***的相关事实,来说明李氏亡国与***害忠臣不无关系。 | D.作者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徐铉的《江南录》歪曲史实,诬陷忠良,欺瞒君主,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