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9分)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文言文阅读(19分)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①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其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注释:①骫(wěi):歪曲、枉曲。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士,调叶县尉举:推荐 | B.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才:认为……有才干 | C.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弥:满 | D.与其党论《实录》多诬诬:言语不真实 | 小题2:下列六句话分为四组,都能体现黄庭坚“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和“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一组是( ) (3分) ①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 ③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④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⑤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⑥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黄庭坚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来做了太和县令,征收分摊盐筴时不争多,使得百姓安定,引起县吏的不悦。 | B.知宣州,编写《神宗实录》。后来章敦、蔡卞与其党徒诬陷《实录》,摘千余条,谓为无验证。其中有黄庭坚写的“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接受质询时,黄庭坚冰:“我当时官任北都,曾亲眼所见,真如儿戏一般。”只要有问,皆实话相答。 | C.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 | D.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黄庭坚自称是山谷道人。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3分) (2)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3分) (3)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4分)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等到母亲死后,他在墓旁筑室(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2) 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听到的人都认为他胆气豪壮。 (3)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表现出淡泊的样子,毫不因为贬谪而介意。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举:考中、考取。类似句子课本中较为常见,不难理解是考中的意思。揣摩实词意义,一定要回到语境中。 小题2: 试题分析:①黄在《实录》中的话;③说黄的书法;⑥言者认为是好地方,说他枉法。类似题目一定要审清题干要求,另外要善于运用排除法。 小题3: 试题分析:知宣州,是在写《神宗实录》之后。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句注意“及、庐、几殆”的准确解释,“及”解释为“等到”,“庐”为名词用作动词,筑室,“几殆”解释为“几乎丧命”;第二句注意“直辞、壮”的解释,“直辞”解释为“照实际”,“壮”为意动用法;第三句注意“遂、以”的准确解释,“遂”解释为“于是”,“以”为介词,因为。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是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考四京学官,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留他再任教。苏轼曾看到他的诗文,以为在当代绝尘,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上,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名声开始震响。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当时征收分摊盐筴,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唯独不,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老百姓安定。 哲宗即位,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兼任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满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分别居于京城附近以备盘问,摘录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院吏考察审阅,都有根据,所剩下的只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写“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用他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自号为山谷道人。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剧辛。后七年,秦破***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 | B.边不得田畜 田畜:土地和牲畜 | C.辄入收保 保:同“堡”,营垒 | D.详北不胜 详:同“佯”,假装 |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反映李牧“用兵得法、戍边有道”的一组是(3分) ⑴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⑵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⑶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⑷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 ⑸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论是匈奴还是赵国守边的官兵,都认为李牧胆小怯战,赵王也生气发怒,就召回李牧,派他人替代李牧领兵。 | B.李牧不在任期间,匈奴每次出兵,赵国都屡次失利,损失伤亡很多,所以赵王只好请李牧再次出任。在赵王的请求下,李牧虽然生病,但还是答应领兵。 | C.李牧精选了战车、战马、勇士等,全都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并且让放牧的牧民布满山头,等到小股匈奴入侵时,假装战败,最终使得匈奴中计而大败。 | D.赵王迁七年,赵王中了秦人的离间之计,让赵葱和颜聚接替了李牧,而李牧不接受命令,因而被赵王派人暗中***掉。后来,王翦大败赵国,赵国终于灭亡。 |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⑴常居代雁门,备匈奴(3分) ⑵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3分) ⑶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节选自《明史·曹端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画地以质之父质:问 | B.年荒劝振劝:勉励 | C.修明圣学修:研究,钻研 | D.端亦高其行谊行:行动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曹端“至孝”的一组是( )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②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③既葬,庐墓六年 ④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⑤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端读谢应芳《辨惑编》后,对关于佛教的、巫术的、阴阳风水、时日吉凶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了他开始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 B.曹端为百姓“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 C.与曹端同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表明李德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先生。 | D.曹端去世,诸生服心丧三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不仅是他的为政公廉,更主要的是他作为人师,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 |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2分) (2)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9分)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引壶觞以自酌引:取过来,端起 |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已经 | C.时矫首而遐观矫首:抬起头 | D.云无心以出岫岫:泛指山峰 |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 B.良乃入,具告沛公 | C.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小题3:下列各项对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大约因为心情急切,诗人的归程画面转换得也快。他刚才还在轻飏的舟上迎风伫立,转眼间又出现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为了告诉每个人,明知却偏还要“问征夫以前路”;待到“乃瞻衡宇”,这位已届中年的汉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样“载欣载奔”,写得真实而动人。 |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和菊还是原样。这里“松菊”既是天性爱好又是言志和寄托。 | C.“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从这两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质的拮据,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压倒优势。 | 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触景感怀,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 |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5分) (2)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5分) |
文言文阅读(16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yuxu抚慰)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徙:迁移 | C.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 小题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2分)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 |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 D.文帝认为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蒋济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5分) (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楚怀王拘张仪① 楚怀王拘张仪,将欲***之。靳尚②为仪谓楚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之无秦也,楚必轻矣。”又谓夫人王之幸者郑袖曰:“子亦自知且贱于王乎?”郑袖曰:“何也?”尚曰:“张仪者,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丽习音者,以欢从之;资之以金玉宝器,奉以上庸六县为汤沐邑③,欲因张仪遗之于楚王。楚王必爱,秦女依强秦以为重,挟宝地以为资,势为王妻以临于楚。王惑于虞乐,必厚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郑袖曰:“愿委之于公,为之奈何?”曰:“子何不急言王,出张子。张子得出,必德子,秦女亦必不来,而秦必重子。子内擅楚之贵④,外结秦之交。畜⑤张子以为用,子之子孙必为楚太子矣,此非布衣之利也。”郑袖是之,遽说楚王出张子。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楚怀王拘张仪:张仪曾以赠给六百里土地于楚国为诱饵游说怀王与齐国绝交,但是楚与齐绝交后,张仪却声称割地是六里,于是怀王大怒攻秦,又遭受大败。因此张仪再次出使楚国时,怀王拘禁了他。②靳尚:怀王的佞臣,和张仪关系亲近。③汤沐邑:享乐的地方。④擅楚之贵:在楚国拥有高贵的地位。⑤畜:收留 小题1:对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又谓夫人王之幸者郑袖曰幸:宠爱 | B.欲因张仪遗之于楚王遗:赠送 | C.张子得出,必德子德:感激 | D.郑袖是之是:对的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天下见楚之无秦也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 | B.奉以上庸六县势为王妻以临于楚 | C.子亦自知且贱于王乎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D.挟宝地以为资资之以金玉宝器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靳尚想方设法救张仪,是出于对楚国的国家利益和郑袖的宠妃地位考虑的。 | B.战国纵横家张仪为了秦国,得罪了不少国家,所以经常有生命危险。这次险些在楚国丧命,幸好有靳尚搭救。 | C.靳尚说服郑袖,拐弯抹角地说了许多理由,其辞令令人叹服。 | D.郑袖从自身利益出发,听信了靳尚的话,马上去说服楚王释放张仪。 |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⑴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2分) ⑵又简择宫中佳丽习音者,以欢从之;(3分) ⑶王惑于虞乐,必厚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4分) ⑷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2分)(《劝学》) ⑸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赤壁赋》)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