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任青传张耒任青,寿春人。少无赖,为盗,以智数雄其党,有声群盗中。然青为盗不多***害,为济所欲不多求,稍有以贤其类矣。里僧有善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任青传张耒任青,寿春人。少无赖,为盗,以智数雄其党,有声群盗中。然青为盗不多***害,为济所欲不多求,稍有以贤其类矣。里僧有善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任青传
张耒
任青,寿春人。少无赖,为盗,以智数雄其党,有声群盗中。然青为盗不多***害,为济所欲不多求,稍有以贤其类矣。里僧有善驴,其值数万钱,僧爱之,所以圉①备之甚固,盗数取之不得。于是里少年聚数万钱邀青,曰:“子能得驴,则请以钱为君寿。不能得,君妄得名也。”青笑谢少年,辞不能。少年固强之,青曰:“具饮,夜半吾乘驴来诣君矣。虽然,愿以是为戏,卒事请以驴还僧。”少年曰:“诺。”夜半,青怀刀超其垣入。僧系驴房外,锁驴前足无可解理。青即解刀,微刺驴足间见血,以刀击地跑者。久之,僧闻,使童疾走烛视驴。青疾起匿。童即语锁啮驴足流血矣。僧即取钥,命童解锁。童去,寝熟。青即牵驴自其门出,疾驰而至少年所,一座大惊。明日,乃使谢僧还驴,曰:“吾以为戏,愿勿罪也。”其多智数率如此。
后稍聚党,罪过数发。吏捕逐不得,闻朝廷,诏使招出之。青即自诣寿春,诏以补卒。太守使捕部中盗,往辄得,境为无盗,以劳稍迁等。后数得尤贼,诏授官至右侍禁。元丰三年,河南伊阳贼张晏,聚党抄掠,伤吏士,朝廷选青为伊阳巡检。五年,盗劫伊阳之小水,青追盗至福昌,予因见之。青长六尺余,慷慨敢勇,持刀入山独行二百余里,以一时往返。然貌恂恂谦恭,事士大夫甚谨,惟恐不当其意,居官小心,畏法廉洁,御下有恩,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先是朝廷兴师取灵州,陕西转运使李察当领徒从大将军高遵裕军出塞,察与青有旧恩,奏辟青从行。遵裕军疾驱入塞,察数危窘矣,青卫之,夜则被甲守其寝,抚左右得其欢心。察卒赖以全者,青之力也。
张子曰:“青始强暴,为盗贼,后乃折节,士大夫或愧焉,其始盖无有教之者故也。夫中道为善,犹不失为士,况始终于善者哉!然青才有过人者,彼虽为盗,固有以自异也。”
(《柯山集》卷四十三《任青传》)
注:①圉:通“御”,防御。
小题1:选出下列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青笑少年乃使僧还驴B.少年强之有以自异也
C.愿勿过数发D.以智雄其党察危窘矣
小题2:以下六句,全都表现任青“多智数”的是(3分)
① 卒事请以驴还僧        ② 吏捕逐不得               ③ 青怀刀超其垣入
④ 往辄得,境为无盗      ⑤ 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       ⑥ 抚左右得其欢心
A.①③⑥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任青年轻时强悍无理,做过强盗,因很有心计,在同伙中名气很大。不过他为盗时尚有怜悯之心。
B.任青在家乡结党犯罪,官府追捕不到,只得上报朝廷。朝廷后下诏招抚,任青受诏抚,为官府抓捕强盗。
C.同乡年轻人偷僧人的驴子而不得,所以请任青出马。任青起先不肯,后来要求年轻人为他准备好宴席请他吃饭才答应,不过他要求事后归还驴子。
D.任青为人豪爽,勇敢无畏,但他身处官场时,为人处事小心翼翼,待人谦恭,廉洁自律,对上级官员则恭谨有礼,表现了他性格的另一面。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3分)
虽然,愿以是为戏,卒事请以驴还僧。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即使这样(做),也希望你们把这件事当作一场游戏,事情完了请把驴子还给僧人。(得分点:虽然、愿、是、戏、卒、请,各各0.5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一词多义。D多次。(A谢:前句为推辞,后句为道歉。B固:前句为坚持,后句为本来。C:罪:前句为怪罪,后句为名词,罪过。)对于多义词,平时学习要积累整合。
小题2:
试题分析:①写其“贤(于)其类”;③写其如何进入,未突出其“智”;⑥写其御下有恩。做此类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①排除AD,再比较②③选出B。
小题3:
试题分析:后来禁不起他们的再三请求,只得答应,要求年轻人备办酒席等他盗取回来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虽然”解释为即使这样,“愿”解释为希望,“是”解释为这件事,“戏”解释为游戏,“卒”解释为完了,“请”表敬词。翻译时要注意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任青,是(安徽)寿春县人。年青时较蛮横无理,做过强盗,凭着他的智慧在同伙中称雄,在强盗团伙中享有声望。但任青做强盗却不常***人伤人,满足自己需求的事情不多做,跟他的同类相比稍好些。乡里的僧人有一匹健壮的驴子,价值数万钱。这僧人很爱惜它,所以对它防备得很紧,强盗多次偷取不得。于是乡里的年青人凑了几万钱邀请任青来,说:“你如果能偷得驴子,我们就用这些钱给你祝寿。如不能偷得,那么你是徒有虚名。”任青笑着谢绝了年青人,说没这能力。那些少年坚持要他干,任青说:“备好酒席,半夜我会骑着驴来找你们。即使这样(做),也希望你们把这件事当作一场游戏,事情完了请把驴子还给僧人。”少年说:“好的。”半夜,任青带着刀跳进墙内。僧人把驴系在房间外,锁着驴的前脚,任青没办法解开。任青马上拿出刀,轻微刺驴的脚至流血,用刀敲了一下地面就跑了。许久,僧人闻到声音,叫童子拿蜡烛快跑去看驴子。任青马上躲藏起来。童子马上告诉(僧人)是锁弄伤了驴脚流血了。僧人马上去取钥匙,叫童子解开锁头。童子离开,(回到房间)睡熟了。任青马上牵着驴从僧人的门出去,快骑到青年住所,满座的人非常吃惊。第二天,任青叫人去给僧人道歉并还了驴子,说:“我只是把这事当作游戏,希望不要怪罪我。”他谋略很多,大概多像这样。
后来任青慢慢地聚众结党,罪过多被揭发。官吏捕捉不到,报告朝廷,朝廷下令派人招抚他。任青就自己到寿春官府,官府下令把他补为役卒。太守派他捕捉地方的强盗,任青一去就捉到了,境内就没有强盗了,他凭借功劳,职务逐渐提升。以后多次捕捉大盗,朝廷下诏授予他右侍禁。元丰三年,河南伊阳盗贼张晏,聚合同伙抢劫,伤了官吏,朝廷选派任青出任伊阳巡检。元丰五年,张晏在伊阳的小水抢劫,任青追捕盗人到福昌,我因此见到他。任青身高六尺多,性格豪爽为人勇敢,他独自一人持刀进山二百多里,在很短时间内往返。但他外表谦恭谨慎,对待上级官吏非常谨慎,惟恐有什么不符合他们心意的,为官小心谨慎,惧怕犯法,廉洁奉公,对待下属讲恩义,说起捕捉盗贼的事显得很有谋略。之前,朝廷兴师攻取灵州,陕西转运使李察要领兵跟从大将军高遵裕军队出塞,李察与任青以往有恩情,上报朝廷征召任青从行。高遵裕的军队快速进入塞内,李察多次陷入危险境地,任青护卫他,夜里披着盔甲守卫他的卧处,并照料他身旁的人博得他们的好感。李察最终赖以保全性命的,是因任青的帮助啊。
我说:“任青开始为人野蛮,做强盗,后来却改变平日的行为,士大夫们或许对此感到惭愧,他从一开始并没有人教他这样做。中途做善事,尚且不失为一个士人,更何况始终为善呢。然而任青有过人之才干,他虽然做强盗,本来有不同于别人的地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戆 子 记   
【清】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
未几,奉命戍边,出狱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 ①戆:迂愚而刚直,憨直。 ②侑:劝人饮酒进食。 ③酡:饮酒脸红。④媒蘖:酝酿,此处比喻定计陷害。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瓶已罄:尽
B.烛酌酒校书然:通“燃”
C.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实现
D.出狱装治:管理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他故遣之出/景翳翳将入
B.遭戆者道/俨骖騑上路
C.主能言不能行/定内外之分
D.戆者攘臂前曰/刘夙婴疾病
小题3: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迁谪以如归
A.宁许以秦曲B.赢粮而
C.三江而带五湖D.园涉以成趣
小题4:以下各组能直接表现戆者“忠直”的一组是(     ) (3分)
①召未至,戆者已归                    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
③夺瓶还,谏曰                        ④多酤伤费,多饮伤生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                    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
A.②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①④⑥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1) 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
                                                                                            
(2) 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化经典阅读(5分)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
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小题1:翻译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则是泽也                ②天下之民           
小题2:孟子要离开齐国,却又在昼地停留三天。由这件事可见孟子怎样的思想品性?(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5分)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至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 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损伤
B.岂将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强:强迫
C.为一切之计而已偷:苟且
D.然后以禁,则齐:一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谋诈之术”观点的一组是(3分)
A.①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
②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B.①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②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C.①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②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
D.①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②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二段可以看出,刘向认识到了“谋诈”之害,但是他又为战国时的谋士们开脱,认为在当时形势下,他们不能不那么做。而作者不同意刘向的后一观点。
B.第三段以孔孟为例,有力地否定了刘向“不得不然”的观点。孔孟与策士们生活于相同的年代,却能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看来并不是非用“谋诈”之术不可。
C.作者认为《战国策》宣扬“谋诈”之术,而邪说会危害正道,所以应该把它废弃禁绝;但考虑到它的史料非常丰富,又认为不能毁掉。
D.作者尽管与刘向意见相左,但依然能客观地肯定刘向的长处,遗词十分委婉,充分表现了对前代学者的尊重。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译文:                                                                                      
(2)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译文: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化经典(6分)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张与子夏,一个张扬,一个内敛;一个做事常有过分之处,一个做事常有不及之处。孔子认为他们都不道。
B.子路问孔子,听到了道理,能不能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告诉他,要先请教父亲或兄长的意见,然后才能去行动。
C.冉求向孔子问起了子路问的问题,却得到不同的答案,这使公西华纳闷,他认为孔子对不同的学生可能有偏心。
D.孔子告诉公西华,冉求做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前进;子路好勇逞强,所以要约束他,让他懂得后退。
小题2:请根据上面的选段,简要谈谈你对因材施教与中庸思想关系的理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
袁宏道
庐山之面,在南康,数十里皆壁。水从壁罅出,万仞直落,势不得不森竖跃舞,故飞瀑多,而开先为绝胜。登望瀑搂,见飞瀑之半,不甚畅。沿崖而折,得青玉峡,峡苍壁立,汇为潭,巨石当其下,横偃侧布,瀑水掠潭行,与石遇,啮而斗。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
良久月上,枕涧声而卧。一客以文相质,余曰:“试扣诸泉。”又问,余曰:“试扣诸涧。”客以为戏。余告之曰:“夫文以蓄入,以气出者也。今夫泉,渊然黛,泓然静者,其蓄也。及其触石而行,则虹飞龙矫,曳而为练,汇而为轮,络而为绅,激而为霆。故夫水之变,至于幻怪翕忽,无所不有者,气为之也。”客起而谢。
次日晨起,复至峡,观香炉紫烟,心动。僧曰:“至黄岩之文殊塔,瀑势乃极。”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少进,石愈嵚。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微闻诸客皆有嗟叹声。既至半,力皆惫,游者昏昏愁堕,一客眩思返。余曰:“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笫,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客大笑,勇百倍。顷之,跻其巅,入黄岩寺。少定,折而至前岭,席文殊塔观瀑。瀑注青壁下,雷奔海立,孤搴万仞,峡风逆之,帘卷而上,忽焉横曳,东披西带。
诸客请貌其似。或曰:“此鲛人输绡图也。”余曰:“得其色,然死水也。”客曰:“青莲诗比苏公《白水佛迹》孰胜?”余曰:“太白得其势,其貌肤;子瞻得其怒,其貌骨,然皆未及其趣也。今与客从开先来,欹削十余里,上烁下蒸,病势已作,一旦见瀑,形开神彻,目增而明,天增而朗,浊虑之纵横,凡吾与子数年淘汰而不肯净者,一旦皆逃匿去,是岂文字所得诠也。”山僧曰:“崖径多虎,宜早发。”乃下。夜宿归宗寺。(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命巾车,或孤舟棹:船桨 《归去来兮辞》
B.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再次 《滕王阁序》
C.一客以文相质:质证,对证
D.诸客请其似貌:描绘
小题2:下列直接描写瀑布形态的一组是(   )(3分)
①万仞直落,势不得不森竖跃舞       ②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  
③今夫泉,渊然黛泓然静者,其蓄也。 ④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 
⑤雷奔海立,孤搴万仞               ⑥一旦见瀑,形开神彻,目增而明
A.②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⑤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内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叙述庐山南康有许多瀑布,万仞直落,很有气势,而开先寺那里的瀑布为最美。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瀑水与石头相咬相斗的情状。
B.有人问袁宏道有关文章之道,他认为文章要蓄势,要有内涵,如同又深又静的泉水;文章又要凭气而出,要有气势,如同瀑布。
C.作者一行人去黄岩峰的文殊塔观瀑,山路难走,又热又累,有客人想要往回走。袁宏道用言语激励他们,使客人勇气倍增,顺利到达文殊塔。
D.有人描绘文殊塔那里的瀑布,说像是鲛人织出的白色丝绸,袁宏道认为这个比喻很妙,但此比喻只描绘出了瀑布的颜色,未描绘出瀑布奔涌的动态情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3分)
                                                                                           
②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2分)
                                                                                           
③且而与其死于床笫,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