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小题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           原则。(2分)
小题2: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 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

小题1:适度交往、中庸
小题2:同意。(1分)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是认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味追名逐利。(1分)这个观点与现代社会的竞争要求不仅不矛盾,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良性竞争。(1分)(若不同意,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君子周而不比”“君子矜而不争”“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就可揣摩出。
小题2:
试题分析:类似题目选择同意是最好选择。因为这样的观点符合儒家的思想,也和当今提倡的和谐社会的理念相契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
余建中辛巳,始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后二年,出仕宦,日就月将,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数日。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金人陷青州,已皆为煨烬矣。建炎己酉夏五月,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弃。余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复赴越,又赴杭。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常在卧榻下。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卷部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邪!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节)
注:①半千钱:五百铜钱。②铅椠(qiàn):校订古书。③簏(lù):竹箱。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凡:总共B.始赵氏归:出嫁
C.亦复脱衣市易:交换D.遂尽弃委:委托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夫妇相向惋怅数日假舆马,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竭其俸入事铅椠臣供养无主
C.以中否角胜负,饮茶先后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之声义
D.葬毕,余无所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书籍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
B.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会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至于茶倾怀中,更见夫唱妇随融洽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
C.丈夫遗物遇乱丧失殆尽,给作者沉重打击,但她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
D.本文的语言疏秀淡雅,任凭胸中的一腔真情勃涌流淌,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酌“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4分)
                                                                                          
②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小题1:第②则文字除了“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一个四字成语,它是        。(1分)
小题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中的“是”实质上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子这样说的理由。(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默默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③,多以决定嫌疑。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
注: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②悫:诚实、谨慎。
③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图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而陈后终废,子夫立。竟:最终B.夫士以才智君要:要挟
C.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于谭善:交好D.不如遣门徒,务执廉悫谢:谢绝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女媚道求主乡里为荣B.诏狱,无所得,解良久得解
C.此修己正家避祸道也说以辅国保身D.闻谭名,欲之交。贤不能用,遂不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桓谭博学多才,著有《新论》《琴道》,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重仪表,好发表意见指责他人,所以常受排挤。
B.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遣散门客,廉洁谨慎,多加提防董贤。傅氏一家在哀帝时期终于能保全性命。
C.桓谭不善谄媚,在董贤结交他之前,他写信给董贤,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但董贤并未采纳他的意见,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D.桓谭敢于批评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险遭***身之祸,经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难,最后被贬出京城。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臣 闻 国 之 废 兴 在 于 政 事 政 事 得 失 由 乎 辅 佐 辅 佐 贤 明 则 俊 士 充 朝 而 理 合 世 务 辅 佐 不 明 则 论 失 时 宜 而 举 多 过 事 夫 有 国 之 君 俱 欲 兴 化 建 善 然 而 政 道 未 理 者 其 所 谓 贤 者 异 也。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3分)
                                                                                            
(2)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 “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延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饁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碑铭。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
【注】 这篇散文是奉明太祖朱元璋的旨意而作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声教所暨,间朔、南罔:无。
B.以夫一统之君俟:等待。
C.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也致:取得。
D.皆而不陈略:忽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必悠然动遐思木遭之叶脱
B.今南北为一家位卑足羞,官盛则近谀
C.无不寓其致治思不知东方既白
D.而登衽席者也中丞匿溷藩以免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江楼位于狮子山上,因这里地势雄伟,景色壮丽,皇帝下诏令而建造,目的是与百姓共同分享游览的乐趣,作者奉命为其写记,并给它取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做“阅江楼”。
B.那临春楼、结绮楼,不是不华美;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欣赏管弦发出的淫靡之音,藏匿燕赵美女的,转瞬之间人们就会为之感慨。这些内容从反面议论,对明太祖暗含劝勉意,写得含蓄而隽永。
C.本文充满了大量的对明王朝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但在盛赞朱元璋文治武功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劝勉皇帝励精图治,以国计民生为重,这在应制文章中是难能可贵的。
D.本文写景、叙事与议论三者紧密结合,穿插自然,语言简洁精当。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材上也取舍得当,至于其他那些如流连风光景色的言辞,都略去不写,以免对皇上旨意有所亵渎。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3分)
                                                                                            
(2)“此朕德绥威服,延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①,然男子受贺,女子***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②乎?(《韩非子》)
【注】①怀衽:怀抱。②泽:恩惠。
小题1: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2分)
                                                                                           
小题2:对这两种“义利观”作简要评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