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钜万,瑰单身薄被自将。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谏曰:“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惑为乱。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文贞(博学坚贞)。
(选自《新唐书•苏瑰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俊臣未至追还,之恨怨恨B.瑰使普思者按审问
C.流普思于儋州,余党死论判处D.削相王辅政事卒突然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苏瑰“文贞”的一组是(  )(3分)
①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  ②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             ③立庙塔,役无虚岁   
④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  ⑤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 ⑥卒削相王辅政事
A.②④⑤B.①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瑰躬行孝悌之道:他的母亲去世,悲伤过度,感染到他人,因此左庶子张大安上表举荐他。
B.苏瑰为官清廉爱民:他严格要求自己,生活简朴。他劝谏武后为民着想,希望她少建庙宇。
C.苏瑰嫉恶如仇:郑普思的党羽遍布岐、陇,他们煽动诱骗百姓作乱。苏瑰逮捕郑普思,将其处以极刑。
D.苏瑰直言敢谏:他不按照当时的习惯给天子献食,在宴会上自我辩解时还讽谏皇上要体恤民情。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5分)
⑵ 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5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⑴郑普思的妻子以鬼道为韦后所宠,能随意出入禁中。因此中宗特下敕要苏瑰不要再追究。⑵仆射魏元忠叩头说“:苏瑰是忠厚长者,用刑不会错,郑普思依法该当判处死罪。”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卒”,最终。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此题的答案B即为词类活用。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D项对应的原文是“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宗楚客等人不同意,而苏瑰说这是遗诏,不能更改,此时文中“卒削相王辅政事”结合古代的文化常识,臣子突然削掉某人的职务是不和逻辑的, 应译为“最终”。而“卒”译为“最终”在课本中也是常见的,如《赤壁赋》中的“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也可作为印证。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苏瑰”性格特征是“文贞”(博学坚贞),①官职变迁,和“文贞”没有关系,③是“武后”的行为,⑥是“宗楚客等”的行为,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C项对应的原文是“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选项“处以极刑”事件错误。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1)以——凭借,幸——宠爱,治——追究、治罪。(2)枉——错误,法——依照法律(名词作状语)。
【参考译文】
苏瑰,字昌容,是雍州武功人,隋朝时尚书仆射苏威的曾孙。科试得中进士,补为恒州参军。母丧期间极度悲哀。左庶子张大安上表荐举他孝悌,提拔为豫王府录事参军,历任朗、歙二州刺史。那时,来俊臣因贪淫罪贬为同州参军。人们担心来俊臣会再被起用,很多人写信给苏瑰,苏瑰将这些使者叱退说:“不才我任职州官,高下自然遵照一定规格,怎会错待一个小人呢?”来俊臣还未到达所贬州就被召回,对苏瑰心中怀恨。因此,苏瑰连连外徙,不得入京。很久以后,转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理位置很重要,且多产珠翠珍怪。前任长史张潜、于辩机都收取了好多万,而苏瑰只单身及简单行装,自我约束很严,武后建佛寺、立庙塔,没一年不派劳役。苏瑰认为“:浪费严重,虽然不要国库拿钱出来,但重要的是百姓的生产日见困难。百姓不足,君王怎能富足?天下的僧人尼姑有一多半是假的。恳请合并寺庙,定出僧人尼姑的数目,缺了再补。”武后觉得他说得很好。神龙初年,入京任尚书右丞,封爵怀县男。苏瑰明晓法令,十分了解台省的旧章。当时的律、令、格、式均特命他删正。中宗复位,郑普思以妖幻之术任秘书员外监。他的党羽分布在岐州与陇州之间,到处煽动诱骗作乱。苏瑰将郑普思逮捕入狱,穷追到底。郑普思的妻子以鬼道为韦后所宠,能随意出入禁中。因此中宗特下敕要苏瑰不要再追究。苏瑰在朝廷力争郑普思不可赦,皇帝仍旧犹豫。司直范献忠———苏瑰让他审讯郑普思的人———进言“:苏瑰身为大臣不能诛杀叛逆小人而报答天子,犯了大罪,请让臣先诛杀苏瑰。”那时,仆射魏元忠叩头说“:苏瑰是忠厚长者,用刑不会错,郑普思依法该当死罪。”皇帝不得已,将郑普思流放到儋州,其余党徒都处死。苏瑰后来升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晋封爵许国公。那时,公卿大臣初次为官者,照例要献食天子,称之为“烧尾”,苏瑰初任仆射,独不进献。到侍宴时,宗晋卿嘲讽苏瑰,皇帝听了默不做声,苏瑰对皇帝解释说:“宰相一职,主管调和阴阳,代天治理万物。现在粮价暴涨,百姓穷困,宿卫兵中还有三天都没吃饭的,臣实在愚蠢不能称职,所以不敢烧尾。”皇帝驾崩,遗诏让皇太后临朝,相王任太尉辅政。韦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及苏瑰等人在禁中议事。宗楚客讨好说:“太后临朝,应该停止相王辅政。皇太后与相王有叔嫂不通问之礼。”苏瑰严肃地说:“遗制,是先帝的意思,怎能更改?”宗楚客等人生气了,终于削除相王辅政的事。苏瑰称病不入朝。景云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大都督赐谥为“文贞”。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横甚,来数之抑:抑制、控制
B.蚕桑可裨本业者,其规画听:听命
C.侍郎于谦抚山西,称其才,可置近侍亟:屡次
D.惟平越、都匀等四卫饷乏:缺乏
小题2:下列各项都属于王来进谏内容并被采纳的一项是(   )
①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          ②帝为改敕赐之
③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          ④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
⑤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              ⑥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
A.②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5分)
(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 (10分)
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 逊 春 秋 方 壮 威 名 未 著 摧 而 克 之 罔 不 如 志 予 既 奇 逊 之 谋 略 又 叹 权 之 识 才 所 以 济 大 事 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节选自《三国志》)
小题1: 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小题2: 写出《三国志》的作者名称 (1分)
                                                                                
小题3:作者认为陆逊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不超过15个字。)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鲍出字文才,京兆新丰人也。少游侠。兴平中,三辅乱,出与老母兄弟五人家居本县,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合得数升,使其二兄初、雅及其弟成持归,为母作食,独与小弟在后采蓬。初等到家,而啖人贼数十人已略其母,以绳贯其手掌,驱去。
初等怖恐,不敢追逐。须臾,出从后到,知母为贼所略,欲追贼。兄弟皆云:“贼众,当如何?”出怒曰:“有母而使贼贯其手,将去煮啖之,用活何为?”乃攘臂结衽独追之,行数里及贼。贼望见出,乃共布列待之。出到,从一头斫贼四五人。贼走,复合聚围出,出跳越围斫之,又杀十馀人。时贼分布,驱出母前去。贼连击出,不胜,乃走与前辈合。出复追击之,还见其母与比舍妪同贯相连,出遂复奋击贼。贼问出曰:“卿欲何得?”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比舍妪独不解,遥望出求哀。出复斫贼,贼谓出曰:“已还卿母,何为不止?”出又指求哀妪:“此我嫂也。”贼复解还之。出得母还,遂相扶侍,客南阳。
建安五年,关中始开,出来北归,而其母不能步行,兄弟欲共舆之。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乡里士大夫嘉其孝烈,欲荐州郡,郡辟召出,出曰:“田民不堪冠带。”至青龙中,母年百馀岁乃终,出时年七十馀,行丧如礼,於今年八九十,才若五六十者。
鱼豢曰:昔孔子叹颜回,以为三月不违仁者,盖观其心耳。夫濮阳周氏不敢匿迹,鲁之朱家不问情实,是何也?惧祸之及,且心不安也。而太史公犹贵其竟脱季布,岂若二贤,厥义多乎?至於鲍出,不染礼教,起於自然,迹虽在编户,与笃烈君子何以异乎?
《三国志•魏书十八•阎温传》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3分)
A.以绳贯其手掌,驱去。贯:绑着
B.还见其母与比舍妪同贯相连。比:靠近
C.欲荐州郡,郡辟召出辟:回避
D.岂若二贤,厥义多乎厥:他们的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鲍出“孝”的一组是              (   )(3分)
①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
②母年百馀岁乃终,出时年七十馀,行丧如礼。
③出又指求哀妪:“此我嫂也。”贼复解还之。
④乃攘臂结衽独追之,行数里及贼。
⑤乃以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
⑥而太史公犹贵其竟脱季布,岂若二贤,厥义多乎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兴平年间,三辅之地发生动乱,因为饥饿,鲍出兄弟几个让老母亲在家看门,他们一同出去采莲子,为老母亲做饭。
B.鲍出得知母亲被贼人掠走后,明知贼人众多,寡不敌众,仍然和兄弟一同追赶贼人,并且接连杀了十几个贼寇,最后迫使贼人放回他的母亲。
C.鲍出以笼负母的做法,被乡里士大夫传为佳话。为彰显鲍出的孝义,乡里士大夫举荐他到州郡为官,但鲍出以平民百姓不能做官为由推辞,表现他淡泊名利高尚节操。
D.文章认为鲍出出生于平民百姓之间,虽然没有受到礼教的教化,但他的为人举止与那些情深义笃的君子没有什么不同。真是“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3分)
(2)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笼盛其母,独自负之。(4分)
(3) 至於鲍出,不染礼教,起於自然,迹虽在编户,与笃烈君子何以异乎?(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10分)
耆卿词,善于铺叙,羁旅行役,尤属擅长。然意境不高,思路微左,全失温韦忠厚之意。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己。”此论陋极。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选自[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小题1: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小题2:耆卿,即北宋词人        ;温韦,是       和韦庄的合称。(2分)
小题3:“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 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①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取,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玄宗在东都,酺②五风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 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秩满,笥③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识锦绣,未尝求足、苟辞、佚色,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窭(jù)困:穷困。②酺(pú):合聚饮食。③笥(sì):盛衣物的竹器。④饫:yù,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秀自之乳:哺乳,喂奶。
B.是时颇言且胜负第:科第。
C.即有累,吾当坐:获罪。
D.子哭过哀,欤礼:符合礼节。
小题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元德仁爱之心的是( )(3分)
①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②无资得乳媪,德秀自
③盗请格虎自赎,许之
④秩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⑤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⑥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德秀对母亲十分孝顺。考进士时,不忍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去京城入试。母亲去世,服丧期间,他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
B.元德秀年轻时未趁父母健在时娶妻,母亲去世后,不肯结婚,打算抚育侄子作子嗣。后来年龄大了,他又准备娶妻,因家里贫穷,不得已求任鲁山县令。
C.元德秀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为官清廉,性淡泊,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华,能够弹琴、写歌、作赋。
D.元德秀去世后没有留下像样的遗产,族弟元结对他十分尊崇,认为他不求富足,不苟言辞,不贪女色,品行足以警戒那些纨绔子弟和荒淫贪佞之徒。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5分)
(2)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