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三国论苏 辙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三国论苏 辙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三国论
苏 辙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
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悲夫!世之英雄,其处于世,亦有幸不幸邪!
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咤,奋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得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门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败矣。
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世之言者曰:“孙不如曹,而刘不如孙。”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信、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嗟夫!方其奔走于二袁之间,困于吕布而狼狈于荆州,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者项籍百战百胜之威, 乘:趁着
B.西向以高祖 逆:违背
C.而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 卒:最终
D.以自辅其所不 逮: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智攻智,以勇击勇 余船次俱进
B.夫唯智勇不足以定天下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C.昏暗而独智,智者胜 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
D.困吕布而狼狈于荆州 得复见将军
小题3: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引用了很多历史人物,实际上是以刘备和刘邦为主要论证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的结论。
B.作者立论的目的在于针对当时北宋王朝的现实,虽没有直指朝政,但不是无为而发,而是借古喻今,与其父的《六国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文章旨在阐明为君之道不一定要有过人的智勇,而要能以他人的智勇为己所用,这样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
D.文章虽重在说理,但也很讲究形象性。如形象地描写了项羽“咄嗟叱咤”的英雄气概,刘邦“百败而志不折”的顽强毅力,读来动情入理,使文章情理兼备。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3分)
(2)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4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句处不超过6处)。(3分)
梁 丘 据 谓 晏 子 曰 :“吾 至 死 不 及 夫 子 矣 !”晏 子 曰 :婴 闻 之 为 者 常 成 行 者 常 至 婴 非 有 异 于 人 也 常 为 而 不 置 常 行 而 不 休 者 胡 难 及 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聪明的人如果遇到聪明的人,那么智慧也不足以依靠。(2)刘备只是谋略缺乏并且勇猛不足,所以有比不上两人的地方,但他不知道用自己的不足去取得胜利,那就够糊涂的了。
小题5:梁 丘 据 谓 晏 子 曰 :“吾 至 死 不 及 夫 子 矣 !”晏 子 曰 :婴 闻 之 /为 者 常 成 /行 者 常 至 /婴 非 有 异 于 人 也/ 常 为 而 不 置 /常 行 而 不 休 者 /胡 难 及 也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逆:迎战,抗击。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此题选项A既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原文“奋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翻译为“发泄其本身的怒气,向西反(   )刘邦,其势就像狂风暴雨即将来临了一般”,把“违背”代入显然不通顺,应为“迎击”“攻打”。
小题2:
试题分析:C  连词,那么、就;A  介词,用/介词,按着;B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标志;D 介词,表被动/介词,在。文言虚词的题目心中一定要明确词性的区分,比如本题中的“以”要区分是作介词、连词、还是动词;“之”要区分是代词、助词、还是动词,代词要区分是人称代词还是指示代词,助词要区分是结构助词还是语气助词,结构助词还要区分是“的”,还是“主谓取独”,是“宾语前置”,还是“定语后置”;“则”要区分是副词还是连词或名词;“于”要区分不同的翻译方式。试题的组成由一句文中句子和一句课本句子组成,文中句子还可以推断,课本如果不熟那简直是灭顶之灾,所以文言文基本要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D “刘邦”应为“刘备”,人物混淆。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1)
智——聪明,(词类活用)用——依靠。(2)唯——只是,短——缺乏,故——所以,不若——比不上,因——用,凭借,惑——糊涂。
小题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也”“者”后面断开,“婴”“为者”“行者”人称变化断开。
【参考译文】
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恐怕)也赶不上先生您啊!”晏子说:“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地。我并没有比别人特殊的才能,只是经常做事不放弃,经常行动而不休息,你怎么能赶上我呢。”
【参考译文】
如果天下的人都胆怯而只有一人勇猛,那么这位勇猛的人将获胜;如果天下的人都糊涂而只有一人拥有智慧,那么这位智者将获胜。但当勇猛的人碰到同样勇猛的人,那勇猛就不能依靠了;同样,聪明的人碰到同样聪明的人,那么光是智慧也不足以依靠。单单依靠智慧和勇气是不能够平定天下的,所以天下之难才会蜂拥而起且难以平定。
我曾经听说过:古代那些英雄的君主,在遇到那些有智慧和勇气之人时,总是用他们看似不智慧不勇猛的方法去战胜对方,后来真正的勇气和智慧才能体现出来。可悲啊!世间的英雄,他们处在世上,也有幸运和不幸的区别呀!
汉高祖、唐太宗是凭他们超过世上其他人的智勇而得天下;而曹操、刘备、孙权则是智勇相当的人相遇,从而失去了得到整个天下的机会。用智谋对付智谋,用勇力来攻击勇力,这就好比两只老虎相互争斗,爪牙、气力相当,谁也赢不了谁,他们的势力足以相互***扰对方,却不能把对方一举消灭。在这个时候,可惜没有人以汉高祖那样的办法来制服对方。
当年项羽凭着百战百胜的威信,成为诸侯的盟主,叱咤风云,发泄其本身的怒气,向西反攻刘邦,其势就像狂风暴雨即将来临了一般,天下的人都以为汉即将灭亡了。然而刘邦凭借着不是十分智慧和十分勇敢的本领,挡住了项羽的进攻,使项羽徘徊而不能前进。项羽的愚鲁迟钝足以被天下人嘲笑。刘邦最后能够击败项羽而后等待项羽自***,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个人的勇敢和力量,如果不停地使用,就必然有耗竭之时。其智谋用久了而未成功,必然有所疲惫而不能成功。对方以长处制我一时,我只要将他挡住,使他达不到他所要达到的目的,徘徊不能,走又走不掉,那么项羽已经必败无疑了。现在曹操、孙权、刘备这三个人,人人都知道其才能可取的一面,不知道不可取的一面。世上人说,孙权比不上曹操,而刘备比不上孙权,刘备缺少智慧且勇气不足,所以有比不上两人的地方。但是如果不知自己的不足还要去求胜,那也就够糊涂的了。刘备的才能近似刘邦,却不知刘邦所用的方法。当年刘邦的才能表现在三方面:先占据有利地势,以体现出取天下的趋势;招揽韩信、彭越等出奇制胜的将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有果锐刚猛之气却不用,以深折项羽猖狂之势。这三方面,三国君主的才智都比不上。只有刘备接近却未能达到,却还有洋洋自得之心,若比作一个锥子,则太迟钝而不够锋利,若比作一个圆锤又太过锋利了而不能用来打击。这两种方法在实战中,还没有肯定用哪一种,所以总是想有所为却不成功,想做的又总是达不到目的。弃天下入巴蜀,不是好地方;用诸葛亮治理国家的才能,却处于纷乱的争战之中,自身又不是将领,不能忍住一时愤恨之心,亲自率兵去打别人,是气度还不够。悲哀啊!当他奔走于二袁之间,困于吕布,狼狈地跑到荆州,百折不挠,不能说不像高祖的风范,但最终不知自己能干些什么。自古以来的英雄,只有汉高祖是没人比得上吧。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曰:“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遇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深之衔:怀恨
B.乃宣言于众曰宣言:宣布
C.开仓以赈穷乏穷乏:贫困的百姓
D.宗正属籍预:预留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3分)
①然任气纵暴                  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④因执之陈兵
⑤艺无故殴击之                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洺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针对赵十住等人的疑忌,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镇泾州。(3分)
②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3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天 下 不 诉 而 无 冤 不 谒 而 得 其 所 欲 此 尧 舜 之 盛 也 其 次 不 能 无 诉 诉 而 必 见 察 不 能 无 谒 谒 而 必 见 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及善以父死事死:使…死
B.太子谢之谢:道歉,谢罪
C.密赞其谋赞:辅助
D.时二张怙宠怙:依仗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节的一组  (3分)   (     )
①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      ②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
③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④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
⑤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 ⑥及善数裁抑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 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
C.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滥***无辜,是祸乱的元凶,必须予以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D.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便罢了他的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5分)
                                                                  
(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伍被,楚人也。或言其先伍子胥后也。被以材能称,为淮南中郎。是时淮南王安好术学,折节下士,招致英隽以百数,被为冠首。
久之,淮南王阴有邪谋,被数谏。后王坐东宫,召被欲与计事。被曰:“昔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于是王怒,被父母,囚之三月。
王复召被曰:“将军寡人乎?”被曰:“不,臣将为大王画计耳。臣闻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故圣人万举而万全。文王壹动而功显万世,列为三王,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王曰:“方今汉庭治乎?乱乎?”被曰:“天下治。”王不说,曰:“公何言治也?”被对曰:“被窃观朝廷,诸序皆得其理,风俗纪纲未有所缺。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交易之道行。南越北匈皆宾服有加,虽未及古太平时,然犹为治。”王怒,被死罪。
后王复召问被:“苟如公言,不可以侥幸邪?”被曰:“必不得已,被有愚计。”王曰:“奈何?”被曰:“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朔方之郡土地广美,地方数千里,民徙者不足以实其地。可伪丞相、御史请书,徙郡国豪桀及耐罪以上,以赦令除。家产五十万以上者,皆徙其家属朔方之郡,益发甲卒,急其会日。又伪为左右都司空、上林中都官诏狱书,逮诸侯太子及幸臣。其如是,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士随而说诸侯为乱,或可以侥幸。”王曰:“此可也。虽然,吾以不至若此,专发而已。”后事发觉,被诣吏自告与淮南王谋反踪迹如此。天子以伍被雅辞多引汉美,欲勿诛。张汤进曰:“被首为王画反计,罪无赦。”遂诛被。
节选自《汉书·伍被传》
【注】①“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②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淮南王阴有邪谋,被数谏微:略微
B.将军寡人乎许:答应
C.于是王怒,被父母系:囚禁
D.王怒,被死罪谢:道歉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伍被正言不阿的一组是(    )(3分)
①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②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     
③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      ④被曰:“天下治。”
⑤被诣吏自告与淮南王谋反踪迹如此  ⑥被窃观朝廷,诸序皆得其理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伍被其人很有才能,在当时以屈身礼贤而闻名的淮南王府,伍被就列居招集的上百英俊博学士人之首。
B.淮南王心存反意而与伍被画计之时,伍被冒着危险劝谏,用“麋鹿游姑苏台”的典故影射其不接受谏言的后果,欲打消其叛反念头。
C.因为淮南王系伍被父母,所以伍被迫不得已而为其画反计,意欲将太平之景搅为乱世之象,从而为刘安谋反创造机会。
D.谋反事泄后,虽伍被到官府自首,供出与淮南王谋反的情况,且汉天子认为伍被平时的话多对汉朝有溢美之辞,欲不诛,但终因张汤坚持进言未能被赦免。
小题4:请将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朔方之郡土地广美,地方数千里,民徙者不足以实其地。(5分)
(2)其如是,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士随而说诸侯为乱,或可以侥幸。(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①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注】①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B.乃令群臣习肄:学习,练习
C.九行,谒者言“罢酒”觞:斟酒,劝饮
D.朝置酒竟:竟然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汉王败而西,竟从汉②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臣愿征鲁诸生,臣弟子共起朝仪②我点也
C.①谒者治礼,引次入殿门②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①度吾能行为之②数十年,竟为秦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仪仗,并竖起旗帜
D.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于是拜谢叔孙通,并任命其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的文言文断句(5分)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