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曰:“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遇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深之衔:怀恨
B.乃宣言于众曰宣言:宣布
C.开仓以赈穷乏穷乏:贫困的百姓
D.宗正属籍预:预留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3分)
①然任气纵暴                  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④因执之陈兵
⑤艺无故殴击之                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洺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针对赵十住等人的疑忌,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镇泾州。(3分)
②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3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天 下 不 诉 而 无 冤 不 谒 而 得 其 所 欲 此 尧 舜 之 盛 也 其 次 不 能 无 诉 诉 而 必 见 察 不 能 无 谒 谒 而 必 见 省。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①因罗艺一向有威名,北夷害怕他,(高祖)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带领天节官兵镇守泾州。(每句1分)②(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恢复了他本来的姓氏——罗氏。(“枭”1分;“复”1分;省略句1分。)
小题5: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察/不能无谒/谒而必见省。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预:通“与”,参加,加入。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此题的答案B即为古今异义,答案C即为词类活用,答案D即为通假字。答题的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D原文“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翻译为“(皇帝)下召封他为燕王,赐姓李氏,预留太宗宗正属籍”显然不通顺。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首先要知道“桀黠”是“凶暴、狡黠”的意思②讲的是罗艺为凌侮别人而付出的代价;③表现罗艺的“勇于攻战”都和“桀黠”无关,排除这两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B对应的原文“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高祖在这件事上释怀的原因,文中没有交代,强加因果,事件有误。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
①素——一向,“为所”——被动句,惮——害怕;②枭——悬首示众,复——恢复(介宾短语后置句)。
小题5:
试题分析:天 下 不 诉 而 无 冤 不 谒 而 得 其 所 欲 此 尧 舜 之 盛 也 其 次 不 能 无 诉 诉 而 必 见 察 不 能 无 谒 谒 而 必 见 省。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也”后面断开,“不谒”“此”陈述对象变化,前面断开,两个“诉”“谒”中间断开。
【参考译文】
罗艺字子延,本是襄阳人。寄居在京兆的云阳。父亲名叫罗荣,曾做过隋朝的监门将军。罗艺生性凶暴狡黠,倔强固执,不讲仁义,在攻伐争战方面勇猛,擅长射箭。大业年间,(罗艺)屡次凭借战功,官做到了虎贲郎将。隋炀帝下令授予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使北平督军一职。罗艺少年时谙习兵事,统帅部队纪律严明,可是放任意气。(罗艺)每每凌侮李景,(可是)频频被李景凌侮,罗艺对他怀有很深的怨恨。
后来遇到天下大乱,涿郡物阜民丰,加上有值得夸耀的历史悠久的兵器,粮仓充盈,多据财宝,屯兵数万,众多贼子竟然前来侵扰掠夺。留守的官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人都不能抵抗,只有罗艺独自出战,杀敌不可胜数,威望越来越大。赵十住等人非常忌恨罗艺。罗艺私下得知他们将要作乱的消息,于是向众人宣布说:“我们这些人讨伐贼子非常有功效,城中的仓库里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君命(处理东西的权利)在留守官员的手里,但他们无心救济贫困百姓。这难道是慰问体恤之心吗?”用这些话激怒城中的百姓,百姓都怨恨。不久,罗艺率兵回城,郡丞出城迎候罗艺。罗艺趁机拿下郡丞,摆开阵势,赵十住等人害怕都前来听命。于是罗艺分发府库财物,来赐给将士,打开粮仓赈济穷困之人,境内军民都十分高兴。
武德三年,(罗艺)奉表回到京都,(皇帝)下召封他为燕王,赐姓李氏,加入太宗宗正属籍。太宗攻打刘黑闼,罗艺带兵数万,在徐河攻破刘黑闼弟刘什善的军队,俘获和斩首的共有八千人。第二年,刘黑闼协同突厥军队前来侵犯,罗艺再一次带兵与太子(谥号“隐”)建成在洺州会师,于是请求入朝拜见高祖,(高祖)厚待他。不久,拜为左翊卫大将军。太宗的亲信曾到他的营中,罗艺无缘无故地殴打了太宗的亲信。高祖因他是属吏大怒,很长时间才释怀,待他像以前一样。当时突厥屡次成为侵扰的祸患,因罗艺一向有威名,北夷害怕他,(高祖)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带领天节官兵镇守泾州。
太宗即位,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可是罗艺因害怕内心不安,于是到泾州欺骗说检阅队伍,矫诏奉密旨带兵入朝,(于是)率众军士到了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道罗艺谋反,骑马出城迎拜罗艺。罗艺于是入主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王师未到,赵慈皓与统军杨岌私下谋划攻击罗艺,事情泄露。罗艺拿下赵慈皓关进监狱,杨岌当时在城外发觉有变化,匆忙带兵攻打罗艺。罗艺大败,丢弃妻子、孩子和数百随从,投奔到突厥,到了宁州边界,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离开,罗艺的随从斩杀了他,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恢复了他本来的姓氏——罗氏。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及善以父死事死:使…死
B.太子谢之谢:道歉,谢罪
C.密赞其谋赞:辅助
D.时二张怙宠怙:依仗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节的一组  (3分)   (     )
①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      ②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
③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④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
⑤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 ⑥及善数裁抑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 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
C.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是祸乱的元凶,必须予以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D.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便罢了他的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5分)
                                                                  
(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伍被,楚人也。或言其先伍子胥后也。被以材能称,为淮南中郎。是时淮南王安好术学,折节下士,招致英隽以百数,被为冠首。
久之,淮南王阴有邪谋,被数谏。后王坐东宫,召被欲与计事。被曰:“昔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于是王怒,被父母,囚之三月。
王复召被曰:“将军寡人乎?”被曰:“不,臣将为大王画计耳。臣闻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故圣人万举而万全。文王壹动而功显万世,列为三王,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王曰:“方今汉庭治乎?乱乎?”被曰:“天下治。”王不说,曰:“公何言治也?”被对曰:“被窃观朝廷,诸序皆得其理,风俗纪纲未有所缺。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交易之道行。南越北匈皆宾服有加,虽未及古太平时,然犹为治。”王怒,被死罪。
后王复召问被:“苟如公言,不可以侥幸邪?”被曰:“必不得已,被有愚计。”王曰:“奈何?”被曰:“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朔方之郡土地广美,地方数千里,民徙者不足以实其地。可伪丞相、御史请书,徙郡国豪桀及耐罪以上,以赦令除。家产五十万以上者,皆徙其家属朔方之郡,益发甲卒,急其会日。又伪为左右都司空、上林中都官诏狱书,逮诸侯太子及幸臣。其如是,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士随而说诸侯为乱,或可以侥幸。”王曰:“此可也。虽然,吾以不至若此,专发而已。”后事发觉,被诣吏自告与淮南王谋反踪迹如此。天子以伍被雅辞多引汉美,欲勿诛。张汤进曰:“被首为王画反计,罪无赦。”遂诛被。
节选自《汉书·伍被传》
【注】①“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②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淮南王阴有邪谋,被数谏微:略微
B.将军寡人乎许:答应
C.于是王怒,被父母系:囚禁
D.王怒,被死罪谢:道歉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伍被正言不阿的一组是(    )(3分)
①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②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     
③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      ④被曰:“天下治。”
⑤被诣吏自告与淮南王谋反踪迹如此  ⑥被窃观朝廷,诸序皆得其理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伍被其人很有才能,在当时以屈身礼贤而闻名的淮南王府,伍被就列居招集的上百英俊博学士人之首。
B.淮南王心存反意而与伍被画计之时,伍被冒着危险劝谏,用“麋鹿游姑苏台”的典故影射其不接受谏言的后果,欲打消其叛反念头。
C.因为淮南王系伍被父母,所以伍被迫不得已而为其画反计,意欲将太平之景搅为乱世之象,从而为刘安谋反创造机会。
D.谋反事泄后,虽伍被到官府自首,供出与淮南王谋反的情况,且汉天子认为伍被平时的话多对汉朝有溢美之辞,欲不诛,但终因张汤坚持进言未能被赦免。
小题4:请将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朔方之郡土地广美,地方数千里,民徙者不足以实其地。(5分)
(2)其如是,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士随而说诸侯为乱,或可以侥幸。(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①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注】①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B.乃令群臣习肄:学习,练习
C.九行,谒者言“罢酒”觞:斟酒,劝饮
D.朝置酒竟:竟然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汉王败而西,竟从汉②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臣愿征鲁诸生,臣弟子共起朝仪②我点也
C.①谒者治礼,引次入殿门②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①度吾能行为之②数十年,竟为秦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仪仗,并竖起旗帜
D.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于是拜谢叔孙通,并任命其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的文言文断句(5分)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也。太祖平幽州,召为司空军谋掾。初丧乱时,礼与母相失,同郡马台求得礼母,礼推家财尽以与台。台后法当死,礼私导令逾狱自首,既而曰:“臣无逃亡之义。”径诣刺奸主簿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
后除河间郡丞,稍迁荥阳都尉。鲁山中贼数百人,保固险阻,为民作害;乃徙礼为鲁相。礼至官,出俸谷,发吏民,募首级,招纳降附,使还为间,应时平泰。历山阳、平原、平昌、琅邪太守。从大司马曹休征吴于夹石,礼谏以为不可深入,不从而败。迁阳平太守,入为尚书。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和,天下少谷。礼固争,罢役,诏曰:“敬纳谠言①,促遣民。”时李惠监作,复奏留一月,有所成讫。礼径至作所,不复重奏,称诏罢民,帝奇其意而不责也。
帝猎于大石山,虎趋乘舆,礼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明帝临崩之时,以曹爽为大将军,宜得良佐,于床下受遗诏,拜礼大将军长史,加散骑常侍。礼亮直不挠,爽弗便也,以为扬州刺史,加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全琮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礼犯蹈白刃,马被数创,手秉枹鼓,奋不顾身,贼众乃退。诏书慰劳,赐绢七百匹。礼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皆以绢付亡者家,无以入身。
时匈奴王刘靖部众强盛,而鲜卑数寇边,乃以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往见太傅司马宣王,有忿色而无言。宣王曰:“卿得并州,少邪?今当远别,何不欢也!”礼曰:“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爽诛后,入为司隶校尉,凡临七郡五州,皆有威信。迁司空,封大利亭侯,邑一百户。嘉平二年薨,谥曰景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孙礼传》)
[注]①谠言:正直的言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台后法当死坐:因犯……罪,触犯
B.敬纳谠言,促遣民作:劳作,此处指“耕田种地”
C.礼亮直不挠,爽弗便也便:更改
D.吴大将全琮数万众来侵寇帅:统帅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明孙礼“亮直”的一组是(3分)
①礼私导令逾狱自首           ②出俸谷,发吏民,募首级,招纳降附  
③礼谏以为不可深入             ④礼径至作所,不复重奏,称诏罢民  
⑤礼犯蹈白刃,马被数创         ⑥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
A.①②③B.①②⑤C.③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礼知恩图报。战乱之中与母亲走失,同郡之人马台帮助孙礼找到母亲,当时孙礼拿出全部家产赠与马台,后来马台被处以死刑之时,孙礼又帮助马台越狱逃跑。
B.孙礼治理有方。在鲁地山贼依险危害一方时,他被调任鲁地相国,拿出官银和粮食,发动官吏和百姓,悬赏山贼脑袋,再让投降的人回去刺探情况,鲁地不久就恢复了太平。
C.孙礼爱民忠君。当明帝修建宫室之际,恰遇节气失调,粮食歉收,于是孙礼力争免去百姓修筑宫室的劳役回家务农,也得到明帝的同意。
D.孙礼为人耿直。他被派往并州任职,持节行驶匈奴中郎将职权,当面见太傅司马宣王之时,因司马宣王未能使国家摆脱危险之境而面带怒色。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大司马曹休征吴于夹石,礼谏以为不可深入,不从而败。(5分)
(2)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