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也。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 小题1:结合季康子两次问政材料,具体分析孔子的为政思想。(2分) 小题2:结合论语选文,就第四段文字,说说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3分) |
答案
小题1:第一次问政,孔子否定了季康子为政用***的方法,提出德服人的为政思想。第二次问政,孔子指明只要统治者做到庄重、孝慈、用人唯才就能使百姓尽、勤勉。由此可知,在孔子的为政思想中,他特别强调统治者的表率作用,正人必先正已。(2分) 小题2:孔孟之道,继承是必然的。孟子的“行仁政而王””的政治主张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认为“仁则荣,不仁则辱”,统治者应该修明政治,不应放纵享乐,否则只能自取其辱,这些思想,就是对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继承。(3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因为所给文段为古文,在解答此题时要先理解材料的含义。分析题目,找出第二、三则材料中孔子的回答,理解其含义并归纳出两段话的共同点“他特别强调统治者的表率作用,正人必先正已”组织语言,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重点分析第四则材料,理解其含义,并联系第一则材料,找出二者的统一性“统治者应该修明政治,不应放纵享乐,否则只能自取其辱”组织语言,意思接近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8分)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武帝深恨之恨:嫉妒 |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优容:宽容 |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假:授,给予 | D.命引出,将戮之引:拉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颜见远乃至于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世宗以为麟趾学士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C.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D.乃代之仪署而行之悟已往之不谏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 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 C.宣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帝***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3分) (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4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材料二: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小题1:颜渊为何感叹“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请根据文段,简要概括。(1分) 小题2:从材料二看,孔子培养人才的最理想的目标是什么?请结合现实,加以评析。(4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成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给:衣食充足,丰裕 | B.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寇:侵扰,劫掠。 | C.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许:夸耀,自夸 | D.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笃:忠厚.诚实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每之田中,号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B.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C.群盗闻而避焉纤歌凝而白云遏 | D.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明彻英雄本色的一项是 ( ) ①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 ②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③计口平分,同其丰俭 ④躬擐甲胄,四面疾攻 ⑤兵贵在速,……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⑥知事不济,遂从之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 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4分) (2)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4分) (3)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①,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②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遗,至乃***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选自《后汉书·李膺传》) 李膺恒以疾不送迎宾客,二十日乃一通客。唯陈仲弓③来,辄乘舆出门迎之。 膺居阳城时,门生在门下者,’恒有四五百人。膺每作一文出手,门下共争之,不得堕地。陈仲弓初令大儿元方来见,膺与言语讫,遣厨中食。元方喜,以为合意,当复得见焉。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卒如其言。 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时岁日,翊引杯曰:“正朝从小起。”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膺乃叹曰:“汉其亡矣,汉其亡矣!夫善人天地之纪,而多害之,何以存国?”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亢:高傲。 ②张让:东汉末年专权的宦官。 ③陈仲弓,即上文中的陈寔。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谢:表示歉意。 | B.考死,妻子徙边考:通“拷”,拷打 | C.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语:告诉 | D.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 坐:犯……罪;受……牵连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李膺“性简亢”的一组是(3分) ①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④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②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⑤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③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 ⑥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小题3: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膺接交往来的人很少,但他的声名很高,社会上仰慕他的人很多。当时很多人希望能成为他的门徒,荀爽甚至以给他驾一次车为荣耀。 | B.李膺做官威猛严峻,不畏惧权势。他做司隶校尉时,宦官张让权倾一时,其弟张朔依仗其势为非作歹,李膺带将吏把他从张让家夹壁墙里搜出逮捕,并依法***掉。 | C.李膺很有文才,他的文章被学生们争着阅读。他还善于识别人才,虽然聂季宝出身低微,但一谈话他就断定聂季宝是国家的栋梁。 | D.李膺为人高傲,他不仅敢于打击宦官的嚣张气焰,甚至敢于冒犯皇帝。他把皇帝身边的太监吓得不敢出官门,把能得到他接纳的人称为“登龙门”,并因此获罪。 |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3分) (2)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3分) (3)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陈仲举雅重徐孺子为豫章太守至便欲先诣之主簿曰群情欲令一府君先入拜陈曰:“武王轼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选自《商芸小说》) |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祭田横①墓文 韩愈 贞元十一年九月,愈如东京,道出田横墓下,感横义高能得士,因取酒以祭,为文而吊之,其辞曰: 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非今世之所稀,孰为使余欷歔而不可禁?余既博观乎天下,曷有庶几乎夫子②之所为?死者不复生,嗟余去此其从谁?当秦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何五百人之扰扰,而不能脱夫子於剑铓?抑所宝之非贤,亦天命之有常。昔阙里③之多士,孔圣亦云其遑遑④。苟余行之不迷,虽颠沛其何伤?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跽陈辞而荐酒,魂仿佛而来享。 【注】①田横:继田儋之后为齐王,是我国古代著名义士。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横不顾齐国的灭亡,同他的战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个孤岛。汉高祖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但那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也自***在田横的墓穴中。汉高祖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他们听到田横自刎,便都蹈海而死。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②夫子:指田横。③阙里:孔丘少时所居之地,此处借指孔子门下。④遑遑:匆忙不安之状,此指孔子之道不行于时。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实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取酒以祭,为文而吊之吊:安慰 | B.当秦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王:称王 | C.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蛰:本指冬眠,此处比喻国民沉默 | D.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丐:请求 | 小题2:下列语句全都属于作者孙文对黄花岗起义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评价的一项是 ①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②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③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④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⑤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⑥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小题3:下列选项对两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慕名前往,绕道去拜访了田横之墓,为之写了祭文,表达了自己的“旷百世而相感”的情感。 | B.在《祭田横墓文》中,作者既表达了对田横等忠勇之士的敬仰和悼念,也表达了作者人生的迷茫。 | C.孙文在序言中回顾了死事的惨烈,肯定了起义的意义和价值,并对国人给予勉励,全文情感悲壮。 | D.孙文引用史载田横事与黄花岗起义作对比,主要目的是为了歌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精神。 | 小题4:请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中划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余既博观乎天下,曷有庶几乎夫子之所为?(3分) ②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3分) ③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