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
(选自《柳河东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纵士卒无赖无赖:横暴不守法纪
B.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货:贿赂
C.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戢:约束
D.其与存者几何几何:几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段太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一组是(3分)
①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②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③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
④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⑤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⑥***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⑤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写汾阳王儿子郭晞军队无法无天,而邠宁节度使白孝德慑于汾阳王的权威而不敢过问,为段太尉的出场点明背景,渲染气氛。
B.段太尉斩***了郭晞手下十七个暴卒,郭晞军中一时大噪,士兵们都披上了铠甲准备报仇,段太尉从容来到郭晞军营晓之以理,最终使全军无一不心服口服。
C.段太尉对朱泚的拉拢行贿早有提防,告诫亲属拒受贿赂,最终将女婿不得已收来的大绫原封不动地安放在治事堂的房梁上。
D.这段文字选取段太尉典型的事迹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临财而不苟取的正直官吏的形象。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3分)
                                                                          
(2)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4分)
                                                                                 
(3)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译文:白孝德震惊恐慌,召见太尉说:“你打算怎么办?”(“震恐”“奈何”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译文:现在您放纵士兵干凶暴不法之事,凶暴将导致变乱。在天子身边制造变乱,要归罪于谁?罪将连累到副元帅。(“恣”“及”和特殊句式“欲谁归罪”各1分,句子通顺1分。)
(3)译文:第二天一大早,(两人)一起到白孝德住所,道歉说自己无能,请允许改正错误。(“俱”“谢不能”各1分,句子通顺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几何:多久。
小题2:
试题分析:④“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是段太尉用大义和利害晓喻郭晞的部分言辞。⑤“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是郭晞被段太尉说服后约束手下士兵的言辞。此两项均不能表现段太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特点。
小题3:
试题分析:“最终说服了全军”,选文中未作直接交代,且从郭晞用来约束手下士卒的言行和段太尉留宿军营中可以推知,并未全军被说服。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震恐: 震惊恐慌。奈何:怎么办。 (2) 恣:放纵;且:将要;及:连累;欲谁归罪:宾语前置,译为,将要归罪谁?(3)俱:一起;谢:道歉;请改过:请允许自己改正错误。
【参考译文】
太尉刚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住在蒲州。郭子仪儿子郭晞任尚书,代理郭子仪军营统领,驻军邠州,放纵其士卒横行不法。邠地懒惰、贪婪、凶残、邪恶之人,大都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队里,这样就可以胡作非为,官吏不能干涉。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在市场上勒索,不能满足,就奋力打断人家的手足,砸碎锅、鼎、坛子、瓦盆,把它丢满路上,袒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撞死孕妇。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忧虑不敢说。
太尉从泾州把有关情况禀告邠宁节度使衙门,希望能商议此事.到了节度使衙门就对白孝德说:“皇上把老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见老百姓被暴徒伤害,依然(竟然)安闲自在,如果引起大乱,怎么办?”白孝德说:“愿听从您的指教。”太尉说:“我任泾州刺史之职,很清闲,事不多。现在不忍心老百姓没有敌人侵扰反遭***害,从而使天子边地混乱。您若任命我担任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乱,使您的百姓不受侵害。”白孝德说:“很好。”就按太尉的请求任命他为都虞候。
太尉暂任都虞候一个月,郭晞手下的士兵十七人入城拿酒,又用刀刺伤了酿酒的技工,打坏了酿酒的器皿,酒流入沟中。太尉布置士兵逮捕了这十七人,把他们的头都砍下来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城门外。郭晞全营士兵大肆喧哗,全部披上铠甲。白孝德震惊恐慌,召见太尉说:“你打算怎么办?”太尉回答说:“不要紧,请让我到军营中去劝说。”白孝德派了几十个人跟随太尉,太尉把他们全部辞退了。解下佩刀,挑了一个年老而跛脚的牵马,来到郭晞军门下,营内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了出来,太尉笑着走了进去,说:“***一个老兵,何必全副武装?我顶着我的脑袋来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惊愕了。太尉于是开导他们说:“郭尚书难道亏待你们了吗?副元帅难道亏待你们了吗?为什么要以变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禀告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解释。”郭晞出来见太尉,太尉说:“副元帅功勋充满天地之间,应当力求全始全终。现在您放纵士兵干凶暴不法之事,凶暴将导致变乱。在天子身边制造变乱,要归罪于谁?罪将连累到副元帅。现在邠地邪恶之人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籍中,***害人,像这样不加以制止,还能有几天不会引起大乱?大乱从您军中产生,人们都会说您倚仗副元帅,不管束士兵,这样一来,那么郭家的功名还能保存多少呢?”话没说完,郭晞一再拜谢说:“有幸蒙您用大道理来教导我,恩惠很大,我愿意带领全军听从您的命令。”回头呵斥手下的士兵:“都解下铠甲解散回到队伍中去,胆敢再喧哗的处死!”太尉说:“我还没吃晚餐,请代为备办些粗劣的食物。”已经吃完了,说:“我的老病又犯了,想请您留我在军门下住一晚。”叫赶马的回去,明天再来。于是就睡在军营中。郭晞不脱衣,告诫负责警卫的卫兵打更以保护太尉。第二天一大早,(两人)一起到白孝德住所,道歉说自己无能,请允许改正错误。从这以后邠州没有发生祸乱。
到太尉自泾原节度使被征召为司农卿之时,告诫他的亲属说:“经过岐州时,朱泚万一赠送财物,千万不要接受。”待到过歧州之时,朱泚坚决要赠送大绫三百匹。太尉女婿韦晤坚决拒绝,得不到同意。到了京都,太尉大发脾气说:“你们果真没有听我的话?”韦晤谢罪说:“居于卑下的地位,没有办法拒绝。”太尉说:“但是终究不能将这些东西放在我们家里。”就把这三百匹大绫送到司农卿官府治事大堂,安放在梁木上面。朱泚谋反以后,太尉被***,官吏将“栖木梁上”之事告诉了朱泚,朱泚叫人将大绫取下来一看,只见原来封条上的标志都还保存着。
以上就是太尉的逸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无锡有奇士,曰华豫原。乙未岁,张公抚吴,坐事逮。部使者偕制府即讯于润州,而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门生故吏,无敢向迩者。豫原闻难,自无锡疾驰,一昼夜逾三百里,至京口唁焉。既抵庙门,不得入。而顾见有官人来,骑而从者数人,至门,门者皆却立,官人下马入,从者皆入,豫原则闯然随之入,数折而达,张公请室门外,即又不得入。徘徊往来,所以属其门者方故万端。然卒不得入。门者曰:“客何为者?始吾以客为从官人来,故不谁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不去且得罪,制府怒不可犯也。”豫原大笑应曰:“若乃以制府吓我耶!向令吾惴制府者,吾安得至此?且天下事不可知,往者张公尝与噶礼讼矣,部使者按事至再,无直张公者。赖天子明对,张公抚吴自如,而噶礼卒抵罪。今张公虽就逮,万一上复有旨欲全公,若等何面目复见张公?”言已,索笔大书其爵里姓名,付门者达张公所,曰:“可达,达之;不可,则以此纸上制府言状,惟制府死生。”
当是时,日渐西夕。既已无可奈何,则入白守者,而守者亦颇闻语色动,为言于张公。张公命之入,豫原乃入,慰劝若平生欢,良久乃去。越数日,部使者之祠报毁矣。
初,部使者视学江左有声,吴中人士为祠于江阴,歌舞之。当张公之与噶礼交讼也,部使者按事至吴,吴中自士大夫下,遮马首以千万数,愿无夺张公。而部使者颇不直张公,吴中人固怒甚。及是事也,部使者与制府劾张公欺谩,罪且当诛,吴中人咸涕泣不知所为,而会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则益汹汹然,顾无所发怒。豫原遂言曰:“狄梁公之有祠魏州也,其子景晖弗类其父,魏州人 毁之,不复祠。今日之事,得复有香火耶?”于是众数千人奔部使者祠下,争撤屋瓦投之,榱栋尽折,或焚烧其余,呼声动天。
明日,制府闻状,大骇,阴使人廉问主名,然竟无如何也。当是时,豫原几不免,亦以此名闻江淮间。豫原名希闵,著有《广事类赋》等书行世。其为人敛退,粥粥若无能者,而遇公发愤乃若此,上卒不用部使者议,而召张公,命以白衣领仓场职。
曲园居士曰:所言部使者,乃张文端也,曾以兵部侍郎视江苏学政。文端亦一代名臣,而此事不能无非议也。(选自葛存虚《清代名人轶事》,有删节)
[注]①粥粥:柔弱无能的样子。②白衣:受处分官员的身份。仓场:官方收纳粮食或其他物资的场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公抚吴,坐事逮坐:定罪
B.既已无可奈何,则入白守者白:禀告;报告
C.及是事也,部使者与制府劾张公欺谩劾:弹劾
D.上卒不用部使者议,而召张公卒:突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部使者颇不直张公,吴中人固怒甚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B.徘徊往来,所以属其门者方故万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所言部使者,乃张文端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也欤
D.若乃以制府吓我耶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公在吴中担任巡抚时因犯事被逮捕,他的门生故吏都不敢接近他,华豫原听说后很气愤,从无锡骑快马,一昼夜跑了三百多里赶到了京口。
B.张文端的祠庙被毁,华豫原不仅逃脱了责罚,还因此出了名。张文端虽为一代名臣,但在张公这件事上有失公道人心,不能不让人非议。
C.太阳快要下山时,华豫原混进一个大官的随从队进入了城隍庙,顺利见到了张公,就像他们平素是交好的朋友一样,很久才离开。
D.张公曾经与噶礼打官司,部使者张文端为查究这件事两次来到吴中,但并没有为张公主持公道,吴中的人非常愤怒,就毁掉了张文端的祠庙。
第Ⅱ卷(主观题,共114分
四、(28分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羁公城隍庙中,甲而守之,生狞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4分)
(2)客何为者?始吾以客为从官人来,故不谁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4分)
(3)会豫原自京口来,具言张公就逮良苦,则益汹汹然,顾无所发怒。(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动劳备至。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扬州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本国中正。以母忧去职。服阕,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而廷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及潭为庐江,延已为准陵太守。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以父墓毁去官。寻除尚书郎。
永宁初,出为郏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戎闻而善之,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甚有政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时石冰之党陆圭等屯据渚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以功封都亭侯,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逼。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谭不悟荣旨,露檄远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扬州剌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镇东将军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及甘卓讨馥,百姓奔散。甘卓尝为东海王越所捕,下令敢有匿者诛之,卓投潭而免。及此役也,卓遣人求之曰:“华侯安在?吾甘扬威使也。”谭答不知,遗绢二匹以遣之。使反,告卓。卓曰:“此华侯也。”‘复求之,谭已亡矣。后为纪瞻所荐,而为顾荣所止遏,遂数年不得调。
建兴初,元帝为命镇东军谘祭酒。谭博学多通,在府无事,乃著书三十卷,名曰《辨道》,上笺进之,帝亲自览焉。转丞相军谘祭酒,领郡大中正。谭荐干宝、范珧于朝,乃上笺求退曰:“谭闻霸主远听,以求才为务;僚属量身,以审己为分。谭自登清显,出入二载,执笔无赞事之功,拾遗无补阙之绩;过在纳言,暗于举善,狂冠未宾,复乏谋策。年向七十,志力日衰,素餐无劳,实宜辞退。”不听。久之,加散骑常侍,屡以疾辞。及王敦作逆,谭疾甚,不能入省,坐免,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母忧去职忧:担忧。B.出为郏令出:(官员)外调。
C.使反,告卓反:返回。D.狂寇未宾宾:归顺。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谭异而存之,遂见升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因法收谭,下寿阳狱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
C.在府无事,乃著书三十卷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僚属量身,以审己为分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谭一岁时就死了父亲,由母亲养大成人,他少时勤奋好学,已表现出论辩的才华。
B.华谭为官司能荐贤举能,并获得了“知人”的好名声,他先后举荐过张延、干宝等人。
C.华谭为官体恤百姓,卓有政绩,两次升任庐江内史;又为政谨严,常因此得罪上司。
D.华谭学识渊博,曾因著《辩道》而得到元帝常识,他又因职务清闲,多次提出辞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扬州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滨友之礼。(3分)
(2)谭不悟荣旨,露檄远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4分)
(3)志力日衰,素餐无劳,实宜辞退。(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照玄上人诗集序
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①,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后世太师职废②,于是夸毗戚施之徒③,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惛惛怓怓④,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⑤,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故为序其端焉。
【注解】①武库:储藏武器的仓库。此喻其诗歌之富于才识,于各体制无所不能。②太师职废:指停止采诗。③夸毗:谄媚,卑屈。意谓或以大言夸之,或以谀言阿附之。戚施:驼背,腰直不起来的人,以喻谄谀献媚之人。④惛惛怓怓:喧扰争吵。⑤诋訾(zi):诽谤非议。⑥梧,梧桐。槚,即楸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过:过分
B.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县:同“悬”
C.悉以诗将其谀将:助长
D.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狱:监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不赂者以赂者丧
C.莫不有裨于世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出了杭州诗坛一个怪现象:照玄上人之诗情辞并茂,“忧世感时”之情常溢于言表,却受到杭州人的冷落,而不为人知。
B.作者认为诗歌从宋代开始溢美多,讽谏少,形成了吟风弄月、取媚达官贵人,更相朋附、不问诗歌好坏的诗风。
C.作者把诗序的写作与对当时诗坛的尖锐批评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自然激发了读者要读一读本诗集的兴趣。
D.全篇行文流畅,夹叙夹议,引人人胜,在针砭时下诗风格调低下的同时,赞颂了照玄上人高尚的诗品,同时也凸现出照玄上人卓荦不群、刚正不阿的人品和节操。。
小题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3分)
呜 呼 有 伯 乐 而 后 识 马 有 匠 石 而 后 识 梧 横 自 古 以 及 于 今 伯 乐几 人 匠 石 几 人 耶 抱 奇 材 而 不 遇 以 泯 死 者 不 少 矣。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3分)
⑵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也。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
小题1:结合季康子两次问政材料,具体分析孔子的为政思想。(2分)
小题2:结合论语选文,就第四段文字,说说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8分)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武帝深恨之恨:嫉妒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优容:宽容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假:授,给予
D.命引出,将戮之引: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颜见远乃至于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世宗以为麟趾学士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乃代之仪署而行之悟已往之不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C.宣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帝***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3分)
(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