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攻鲁,至其郊,望见野妇人抱一儿、携一儿而行。军且及之,弃其所抱,抱其所携而走于山。儿随而啼,妇人疾行不顾。齐将问儿曰:“走者尔母耶?”曰:“是也。”“母所抱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齐攻鲁,至其郊,望见野妇人抱一儿、携一儿而行。军且及之,弃其所抱,抱其所携而走于山。儿随而啼,妇人疾行不顾。齐将问儿曰:“走者尔母耶?”曰:“是也。”“母所抱者谁也?”曰:“不知也。” 齐将乃追之。军士引弓将射之,曰:“止!不止,吾将射尔。”妇人乃还。齐将问之曰:“所抱者谁也?所弃者谁也?”妇人对曰:“所抱者,妾兄之子也;弃者,妾之子也。见军之至,将及于追,力不能两护,故弃妾之子。”齐将曰:“子之于母,其亲爱也,痛甚于心,今释之而反抱兄之子,何也?”妇人曰:“己之子,私爱也。兄之子,公义也。夫背公义而向私爱,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免,则鲁君不吾畜,大夫不吾养,庶民国人不吾与也。夫如是,则胁肩无所容,而累足无所履也。子虽痛乎,独谓义何?故忍弃子而行义。不能无义而视鲁国。” 于是齐将案兵而止,使人言于齐君曰:“鲁未可伐。乃至于境,山泽之妇人耳,犹知持节行义,不以私害公,而况于朝臣士大夫乎?请还。”齐君许之。鲁君闻之,赐束帛百端,号曰“义姑姊”。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妇人疾行不顾顾:考虑 | B.军且及之及:赶上 | C.今释之而反抱兄之子释:丢弃 | D.不能无义而视鲁国视:面对 |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A.使人言于齐君 | B.赐束帛百端 | C.庶民国人不吾与也 | D.己之子,私爱也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妇人弃私爱而向公义,当然是因其具有良好的道德自觉,同时也与强大有力的社会道德舆论环境有关。 | B.妇人对两小儿的态度,看似违背常情,实则符合社会大义,并因此震动了侵略者。 | C.齐国军队在入侵鲁国时,连在山野行走的妇孺也不放过,足见其残暴无行。后在妇人高尚道德情操的影响和感召下,放弃了对鲁国的侵略。 | D.一个山野妇人的无心之举解救了鲁国的危难,从中可以看出深藏民心的良好的道德情操的巨大力量,这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软实力”。 | 小题4:翻译文言选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1)弃其所抱,抱其所携而走于山。(4分) 译文: (2)山泽之妇人耳,犹知持节行义,不以私害公,而况于朝臣士大夫乎?(4分) 译文: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1)(那妇女)放下怀里抱着的孩子,抱起手里牵着的小孩逃到山里。(2)连山野妇人都懂得守节操行道义,不因私利损害公利,而况他们的朝臣和士大夫呢?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顾:回头,回头看 小题2:例句为宾语前置,A、状语后置;B、省略句;D、一般陈述句。 小题3:“齐国军队在入侵鲁国时,连在山野行走的妇孺也不放过,足见其残暴无行”错。 小题4: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所抱:所字结构。走:奔跑,意译为“逃跑”。(2)连山野妇人都懂得守节操行道义,不因私利损害公利,而况他们的朝臣和士大夫呢?(犹:尚且。持节:坚守节操。以:因为。况……乎:更何况……呢? 点评:一、所选文章思想性很强,妇人之义为人称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二、文章内容与教材衔接紧密。三、题目设置较好,与课内知识结合得好,如“顾”的解释。 |
举一反三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小题1:对下列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明年秋,送客盆浦口明年:第二年 | B.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原来(是) |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 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快弹:畅快地弹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铮铮然有京都声/苏子愀然(选自苏轼的《赤壁赋》) | B.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选自李白的《蜀道难》) |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选自林觉民的《与妻书》) |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 |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选自《诗经·邶风·静女》) |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选自《诗经·卫风·氓》) | D.灭六国者,六国也。(选自杜牧的《阿房宫赋》) |
|
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翻译(5分) (1)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2分) (2)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3分) |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存曰:“此吾职也。”入言之。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有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召为吏部尚书。时朝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由是复与任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 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存至,按以州吏受赇按:按照 | B.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俟:等候 | C.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薄:减轻 | D.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夺:改变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存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 ①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 ②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 ③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 ④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 ⑤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 ⑥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存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辞别亲人前往外地求学,他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学术界 前辈的高度肯定,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 B.王存不因私人关系和官位而影响对政事的看法,王安石执政时多次邀请他去谈论政事, 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 C.京城沿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河堤来扩大住地,侵占官道,王存请求朝廷命令他们恢复大 堤原貌,撤离官道,受到百姓的欢迎。 | D.面对朝廷愈演愈烈的朋党之论,王存进谏时引用历史事实,希望皇帝明察进言,不要 | 冤枉好人,却因此得罪了当时掌权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3分) (2)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3分) (3)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3分) |
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倕,倕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又尝诣徵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刺①,无容拜谒。”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寻领大著作。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性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而谓曰:“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 (选自唐·姚思廉《陈书 卷十九》有删改) 注:①板刺,即名片。古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雅相钦重雅:向来 | B.帝命勒之于馆勒:收藏 | C.淡然无营营:谋求 | D.当时荣之荣:认为……是荣耀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复驾言兮焉求 | B.王以荔有高尚之志去以六月息者也 | C.荔乃制碑乃瞻衡宇 | D.而居止俭素泉涓涓而始流 |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 B.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 C.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 D.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⑴ 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 ⑵ 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 ⑶ 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 |
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二十二年,改庶吉士。 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珅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而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十七年,卒。 仁宗亲政,诛和珅,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珅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余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充军机处章京 充:充当,担任 | B.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辞:辞别 | C.锡宝疏至,上诘和珅诘:责问 | D.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第:只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B.驰以告和珅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C.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D.是锡宝所劾不虚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曹锡宝是一个谏诤之臣的一组是( ) ①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 ②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 ③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 ④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⑤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 ⑥家有瓮,焚谏草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锡宝因别人的奏举推荐,进入四库全书馆工作。《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 | B.上海南汇人吴省钦和曹锡宝是同乡,他得知曹锡宝将要弹劾和珅之后,立即将消息告诉了和珅。 | C.和珅装模作样地“乞严察重惩”后,立即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因此曹锡宝派人到刘全家查看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只好承认自己鲁莽轻率。 | D.敢于直言的曹锡宝在和珅气焰嚣张、声势凌人的当权时期,挺身而出,弹劾举报和珅,虽然失败,但仍不愧为一个谏诤之臣。 |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