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当时传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

郑当时传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郑当时传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史记》一二○卷)
注:①算:竹器   ②一致
小题1:下列各句加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存诸故人,请宾客谢:答谢
B.执宾主之礼,以其下人贵:高贵的身份
C.然其馈人,不过算器食遗:遗弃
D.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其事发:揭发
小题2: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郑庄任侠自喜夜继日
B.庄好黄老言闻人善言
C.常引以为贤己脱张羽厄,
D.庄以此陷罪,赎庶人其先郑君尝项籍将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不能反映郑庄清廉节俭的一组是( )
①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②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③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④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⑤郑庄行,千里不赍粮
⑥卒后家无余赀财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3分)
(2)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D
小题5:(1)客人到来,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立即通报),不要让他滞留在门口等侯。(无贵
贱:无论地位高低,2分,大意1分)
(2)崤山以东的士人们因此一致称赞郑庄。(山东:崤山以东,1分;称:称赞1分;
大意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遗:赠给。“遗”作“赠送”解是常见义。从前面的“馈”也可以推断出来。
点评:文言实词重点考语境义,本题选词较好,几个词都可通过语境来推断其含义,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考到了考生灵活运用课内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如“谢”“遗”的意义。
小题2:
试题分析:A.介词,凭借介词,/用;B.助词,的/助词,的;C.介词,比/介词,在;D.动词,做、成为/动词,担任
点评:本题所选的虚词均为常考虚词,并且涉及到虚词的用法很广。有副词、助词、介词等。考生复习时要分清词类。
小题3:
试题分析:①是说他好交友;④是说他为国荐贤;⑤是说他交游广泛
点评:本题既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也借郑庄清廉节俭的品性给考生以思想上的教化,体现了高考提倡高雅追求、弘扬正气的原则。
小题4:
试题分析:“意见不合”和“乘隙诬陷”,在文中无根据。
点评: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
小题5: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无:无论。(无贵无贱)贵贱:地位高低。(2)山东:古今异义词,崤山以东。翕然:一致。称:称赞。
点评:本题考查的点很丰富,特别是有些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意义并不常见,如“翕然”,还考到了两处重要的古今异义词,“无”“山东”。考生平时学习要多培养语感,能结合上下文准确翻译句子。
举一反三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既望,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无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华性孝,士论之多:赞美。
B.击之湖中,无不胜矣逆:迎战。
C.宸濠舟胶浅,仓卒舟遁易:容易。
D.守仁不赴,请归省:探望。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守仁“多智善谋”的一组是(3分)   ( )
①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 ②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 ③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 ④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⑤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⑥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守仁有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有风度,有才华,很受皇帝器重。他自己更是早早就中了进士。他的父亲被谪龙场时,开创了“阳明学”,自成一家。
B.王守仁的出生及童年非常有传奇色彩。他在母腹中待的时间较长,名字是异人所赐,直到五岁被异人拍打而且改名后,才开口会说话。
C.王守仁个性有刚有柔。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主持正义,结果被廷杖遭贬谪。张忠、许泰等人故意刁难时,他又隐忍宽仁,最终感化了京兵。
D.王守仁文武兼备。他不仅通晓兵法战策,在平定宁王造反的过程中,多出奇计,指挥若定;而且善于射箭,曾以“三发三中”赢得京军欢呼。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七月既望,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 (3分)
(2)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
籍奏,诏可,当行。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与老子,尊其术。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误置其代伍中藉:登记B.灵文园法比:比照
C.而王后所生四男病死更:更加D.其县名及姓  识:懂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窦姬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之赐诸王
B.家贫,人所略卖    至宜阳,其主入山作炭
C.识县名及姓      从家之长安
D.窦皇后言之文帝    封公昆弟,家长安
小题3:下面各组内容,都能体现窦后“孝悌”品格的是(3分)
①“必置我籍赵之伍中。” ②代王独幸窦姬      ③欲如赵近家
④丐沐沐我   ⑤请食饭我   ⑥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
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窦姬曾经主动向宦官要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但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导致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B.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
C.代王成为皇帝之后,王后和所生的四个男孩都病死,窦姬的长子就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第二年,窦姬的小儿子被封为代王。
D.窦皇后进宫之前,家道艰难,曾带幼弟上山采桑,其弟跌伤,与弟诀别于驿站宿舍,讨来米汁给幼弟洗头,又要来食物给幼弟充饥,然后才离去。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4分)
译:                                                                    
②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4分)
译:                                                                    
③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2分)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遂从苞受业。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书,入军机。
长明通古今,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户部奏天下钱粮杂项名目繁多,请并入地丁征收,长明曰:“今之杂项折征银,皆古正供也。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谓其物官所需,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统勋曰善,乃奏已之。大学士温福征大金川,欲长明从行,长明固辞。退,有咎之者,答曰:“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随往者皆尽。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然亦以是见嫉。其救罗浩源事,人尤喜称之。浩源,云南粮道也。分偿属吏汪应缴所亏帑金,有诏逾期即诛。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上下其议,时统勋主试礼部,秋曹无敢任其事者。长明因挝鼓入闱,见统勋,为言汪已捐复,将曳组绶出都,独坐浩源,义未协,宜仍责汪自缴。统勋曰:“具疏稿乎?”曰:“具。”即振袖出之,辞义明晰。疏入报可,狱遂解。其他事多类此。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三十六年,擢侍读。尝扈跸木兰,大雪中失橐扆并所装物,越日,故吏以扆至。问“何以知为吾物?”曰:“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长明劳而遣之。
后以忧归,遂不复出。客毕沅所,为定奏词。又主讲庐阳书院。博学强记,所读书,或举问,无不能对。为诗文用思周密,和易而当于情。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献徵馀录等书。(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七二·文苑二》)
【注释】①扈跸(bì):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②橐扆(tuóyǐ):一种较为少见的牲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亦以是嫉见:表现B.上其议下:交付,下达
C.独浩源坐:犯罪D.疏稿乎具:完备,详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既而温福果军溃死后忧归
B.随往皆尽秋曹无敢任其事
C.长明劳遣之和易当于情
D.定奏词诗文用思周密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严长明学术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3分)
A.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B.以诸生献赋,赐举人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C.又主讲庐阳书院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D.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严长明的求学过程中,他得到了如李绂、方苞、扬州马氏和刘统勋等人的赏识或帮助,最终功 成名就。
B.正是由于严长明的长远之见和刘统勋的奏请,户部要求把田赋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的奏请被及时阻止了。
C.严长明办事干练,极具正义之心,多有助人的义举;同时生活简朴,所有军机处官员中只有他穿羊皮衣服。
D.严长明博学强记,如果有人就他所读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他都能回答。他晚年在庐阳书院担任过主讲,著作颇丰。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4分)
                                                                            
(2)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3分)
                                                                             
(3)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茍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
【注】①贳(shì):赊买。②貣(tè):向人求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惟平独吊:慰问
B.非矢石之难被:蒙受
C.君自民谢:辞谢
D.吾系相国故:故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上暴露外,而君守于内以今者淮阴新反
B.民所上书皆与何夫置卫卫君,非宠君也
C.后何民请曰我不过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
D.陛下奈何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下何廷尉,械系之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 )
吕后用何计诛信②让封辞赏③悉以家私财佐军
④上至,何谒⑤后何为民请⑥跣入谢
A.②③⑥B.①②④C.①⑤⑥D.③④⑤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益封置卫”,“拜丞相为相国”,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乱之时,坐镇关中,安抚百姓,为高祖解了后顾之忧。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3分)
                                                                            
(2)夫职事,茍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3分)
                                                                           
(3)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掾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后除瑕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县人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千金,征还伏法,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盗泉之水。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时诏赐降胡子缣,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贳郎。
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
(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有删改)
[注] ①掾:属官,属员。②臧:“赃”的古字。③缣:细绢。④贳:赦免,宽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诏部送徒河内    前往,到……去
B.意人问状使(人)退避
C.臧千金因犯……罪
D.帝而问其故责怪,不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3分)(  )
①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②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③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 ④不忍加刑,遣令长休 ⑤遂令建进药而死 ⑥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A.①②⑥B.②③⑤
C.①③④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大司徒侯霸府时,钟离意命令属下遣送囚徒,当时正值寒冬,钟离意就动员弘农县给囚徒制作棉衣,县里不得已照办了。
B.面对服罪的檀建,钟离意没有处罚他,而是力排众议放他回去休长假。檀建回家后,父亲认为儿子的罪过应当以命相抵,就让他服药而死。
C.钟离意接受赏赐之物后不拜谢,皇帝觉得他很清正,不但不怪罪,反而加赏他库钱三十万作为奖励。
D.防广吃官司坐牢,其间母亲病亡,防广哭泣不食。钟离意被他的孝心感动,就放他回家为母亲办丧事。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最终被免除了死罪。
小题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罪自我归,义不累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