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遂从苞受业。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遂从苞受业。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遂从苞受业。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书,入军机。
长明通古今,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户部奏天下钱粮杂项名目繁多,请并入地丁征收,长明曰:“今之杂项折征银,皆古正供也。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谓其物官所需,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统勋曰善,乃奏已之。大学士温福征大金川,欲长明从行,长明固辞。退,有咎之者,答曰:“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随往者皆尽。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然亦以是见嫉。其救罗浩源事,人尤喜称之。浩源,云南粮道也。分偿属吏汪应缴所亏帑金,有诏逾期即诛。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上下其议,时统勋主试礼部,秋曹无敢任其事者。长明因挝鼓入闱,见统勋,为言汪已捐复,将曳组绶出都,独坐浩源,义未协,宜仍责汪自缴。统勋曰:“具疏稿乎?”曰:“具。”即振袖出之,辞义明晰。疏入报可,狱遂解。其他事多类此。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三十六年,擢侍读。尝扈跸木兰,大雪中失橐扆并所装物,越日,故吏以扆至。问“何以知为吾物?”曰:“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长明劳而遣之。
后以忧归,遂不复出。客毕沅所,为定奏词。又主讲庐阳书院。博学强记,所读书,或举问,无不能对。为诗文用思周密,和易而当于情。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献徵馀录等书。(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七二·文苑二》)
【注释】①扈跸(bì):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②橐扆(tuóyǐ):一种较为少见的牲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亦以是嫉见:表现B.上其议下:交付,下达
C.独浩源坐:犯罪D.疏稿乎具:完备,详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既而温福果军溃死后忧归
B.随往皆尽秋曹无敢任其事
C.长明劳遣之和易当于情
D.定奏词诗文用思周密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严长明学术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3分)
A.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B.以诸生献赋,赐举人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C.又主讲庐阳书院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D.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严长明的求学过程中,他得到了如李绂、方苞、扬州马氏和刘统勋等人的赏识或帮助,最终功 成名就。
B.正是由于严长明的长远之见和刘统勋的奏请,户部要求把田赋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的奏请被及时阻止了。
C.严长明办事干练,极具正义之心,多有助人的义举;同时生活简朴,所有军机处官员中只有他穿羊皮衣服。
D.严长明博学强记,如果有人就他所读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他都能回答。他晚年在庐阳书院担任过主讲,著作颇丰。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4分)
                                                                            
(2)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3分)
                                                                             
(3)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A
小题5:(10分)(1)十一岁时,(严长明)受到李绂赏识,(李绂)告诉方苞说:“他是治国的人才!”(2)(严长明)富有谋术,擅长书写奏章,大学士刘统勋尤其认为他的才能奇特(或:最看重他的才能)。(3)罗浩源没有按规定数目上缴钱款,超过期限十天,写文书请求放宽期限。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B(A.见:被,表被动。C.坐:定罪,处罚。D.具:拟写。)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2:试题分析:B(……的人,代词。A.表修饰,连词;因为,介词。C.表顺承,连词;表并列,连词。D.替,介词;写作,动词。)
点评: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小题3:试题分析:D(A.分别表现他的勤奋好学和政治才能。B.分别表现他最初的从官经历和他的衣着简朴。C.分别表现他的学术才能和人们对他的敬重。)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直接说明贾谊才学优异,有的却是间接表现。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4:试题分析:A(刘统勋是在他做官期间对他十分赏识。)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5: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被动句式,(1分)补出两个省略的主语,(1分)判断句式,(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2)这个句子中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富有。(1分)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看重。(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3)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如:按照。(1分)牒:名词作动词,写文书。(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译文: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年幼时十分聪慧。十一岁时,他受到李绂赏识,李绂告诉方苞说:“他是治国的人才!” 严长明于是跟从方苞学习。不久做客旅居在扬州马氏的家中,读遍了他家所有的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时,严长明率领当地的生员献赋,被赐为举人,被任用在内阁中书,进入军机处。
严长明通晓古今,富有谋术,擅长书写奏章,大学士刘统勋尤其认为他的才能奇特。户部上奏说天下的田赋项目杂乱名目繁多,请求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严长明说:“现在各种名目的税赋由实物折价征收银钱,都是自古以来的法定赋税。如果去除了它的名目,以后的官吏如果忘记了这件事,说这些物资是官府所必需的,一定将会再次征收,这样会使百姓更加贫困。”刘统勋说很好,于是上奏停止了之前的请求。大学士温福出征大金川,想要严长明跟随他一起出行,严长明坚决地拒绝了。从朝廷上退下来后,有人责备他,严长明回答说:“这次出征将会被敌人歼灭,我为何要跟随他!”不久温福果然军队溃败而亡,跟随他出征的人都死了。
严长明在军机处七年,办事干练敏捷异于众人,这样也就因此被人嫉妒。他救罗浩源的事,人们尤其喜欢称道。罗浩源,是负责云南漕粮的官员。需要分担赔偿汪姓下属所亏欠的公款,朝廷有命令过期就要***头。罗浩源没有按规定数目上缴钱款,过了期限十天,写文书请求放宽期限。皇上将他的请求交付给官员们商议,当时刘统勋主管礼部,刑部没有人敢担任这件事。严长明于是击鼓经过宫中小门,见到刘统勋,说汪姓官员已经捐银恢复受处分降革的原官职,将带着官爵离京,只是定罗浩源的罪,道义上不符合,应该仍然追责汪姓官员自己缴纳亏空的公款。刘统勋说:“拟定好了奏疏的草稿吗?”严长明说:“写好了。”马上从袖子里拿出奏疏,文章的内容十分明晰。奏疏上报给皇帝之后被批准了,罗浩源的刑罚于是被解除了。其他的事情很多类似于此。有人画下他的像祭拜他。
乾隆三十六年,严长明被提拔为侍读。曾经随侍皇帝出行至木兰围场,在大雪当中丢失了坐骑以及所驮的物品,过了一天,以前的属下带着他的坐骑找到他。严长明问:“你凭什么知道这是我的东西呢?”属下回答说:“军机处的官员中穿羊皮衣服的只有您而已。”严长明慰劳了他,然后让他离开了。
之后,严长明因为父母去世而辞官归家,于是不再出来做官。客居在毕沅的府中,为他确定奏章的措辞。又在庐阳学院担任主讲。严长明博学强记,所阅读的书籍,如果有人就其中内容提出问题,没有他不能回答的。写作诗文思路周密严谨,措词温和平易,情感恰当。著有《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以及《献徵馀录》等书。
举一反三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茍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
【注】①贳(shì):赊买。②貣(tè):向人求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惟平独吊:慰问
B.非矢石之难被:蒙受
C.君自民谢:辞谢
D.吾系相国故:故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上暴露外,而君守于内以今者淮阴新反
B.民所上书皆与何夫置卫卫君,非宠君也
C.后何民请曰我不过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
D.陛下奈何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下何廷尉,械系之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 )
吕后用何计诛信②让封辞赏③悉以家私财佐军
④上至,何谒⑤后何为民请⑥跣入谢
A.②③⑥B.①②④C.①⑤⑥D.③④⑤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益封置卫”,“拜丞相为相国”,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乱之时,坐镇关中,安抚百姓,为高祖解了后顾之忧。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3分)
                                                                            
(2)夫职事,茍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3分)
                                                                           
(3)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掾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后除瑕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县人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千金,征还伏法,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盗泉之水。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时诏赐降胡子缣,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贳郎。
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
(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有删改)
[注] ①掾:属官,属员。②臧:“赃”的古字。③缣:细绢。④贳:赦免,宽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诏部送徒河内    前往,到……去
B.意人问状使(人)退避
C.臧千金因犯……罪
D.帝而问其故责怪,不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3分)(  )
①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②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③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 ④不忍加刑,遣令长休 ⑤遂令建进药而死 ⑥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A.①②⑥B.②③⑤
C.①③④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大司徒侯霸府时,钟离意命令属下遣送囚徒,当时正值寒冬,钟离意就动员弘农县给囚徒制作棉衣,县里不得已照办了。
B.面对服罪的檀建,钟离意没有处罚他,而是力排众议放他回去休长假。檀建回家后,父亲认为儿子的罪过应当以命相抵,就让他服药而死。
C.钟离意接受赏赐之物后不拜谢,皇帝觉得他很清正,不但不怪罪,反而加赏他库钱三十万作为奖励。
D.防广吃官司坐牢,其间母亲病亡,防广哭泣不食。钟离意被他的孝心感动,就放他回家为母亲办丧事。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最终被免除了死罪。
小题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罪自我归,义不累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秦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史记·张仪列传》节选)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已而楚相璧  亡:丢失B.因而数之曰  让:谦让
C.始吾从饮   若:你D.我顾且盗城  而:你的
小题2:下列各项加线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求益,反辱君既若
B.子之材能乘骐骥驰骋兮
C.然恐秦攻诸侯唯草木零落兮
D.吾恐乐小利而不遂静女娈,贻我彤管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线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3分)
A.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B.念莫可使用于秦者
C.因而数让之曰D.子毋读书游说
小题4: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张仪有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 (3分)
①视吾舌尚在不   ②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③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④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  ⑤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  ⑥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A.①②③B.②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⑤
小题5: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相怀疑张仪并拷打他,张仪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提醒他应该注意防范秦国进攻他的国家。
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最初苏秦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是为了让他帮助自己保住“合从”的结果。
C.对于苏秦的帮助,张仪表示理解,并且同意在苏秦在世的时候不取赵。
D.张仪为人能屈能伸,明晓形势,其才能并不象他自己谦虚的那样在苏秦之下。
小题6: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划   的一段文字断句。(4分)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2)翻译下面的句子。(共6分,每题3分)
①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
                                                                              
②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6分)
(一)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小题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暗含什么意思?(4分)
                                                                       
小题2:文段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表现出什么性格特点?(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朱云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世以是之高:崇敬
B.断佞臣一人以其余厉:严厉
C.以直臣旌:表彰
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做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勿易!辑之,以旌直臣宣备宾主礼, 留云宿
B.勇力闻丞相故安昌侯张禹帝师位特进
C.令充宗诸《易》家论诸儒莫能抗,
D.比干游地下云年七十余,终
小题3:以下四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朱云不惧权势的一组是(  )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④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⑤小生乃欲相吏邪             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①③⑥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云少时尚武,后又修文。他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和《论语》,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B.朱云有胆有识,能言善辩。他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驳倒五鹿充宗,故儒生很佩服他,朱云也由此升迁。
C.朱云忠心为国,直言进谏。他因在公卿面前指责张禹为佞臣而触怒汉成帝,成帝要***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陈述理由,皇上的怒气才消,免去了他的死罪。
D.朱云为官时是正直之臣,不复出仕后一心教授学生。他时常带着学生们乘牛车出门,他对探访的人都能做到恭敬侍奉,但是和丞相薛宣相见时拒绝了薛宣的盛情挽留。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4分)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3分)
(3)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