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自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昊书·张昭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弱冠察孝廉,不就就:就任 | B.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比:紧靠 | C.孤岂为子布有爱乎爱:喜欢 | D.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妄:胡乱 |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昭性情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3分) ①弱冠察孝廉,不就 ②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③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④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⑤后孙邵卒,百僚复举昭 ⑥昭容貌矜严,有威风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昭年轻时喜欢学习,擅长隶书,跟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广泛阅读,州里的有才之士陈琳等人都很称道他。 | B.张昭是孙策非常器重的大臣,国家的文武大事,全部委托给张昭。孙策临死时,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请他扶植。 | C.作为受孙策委托的大臣,张昭不折不扣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他经常对孙权进行劝谏,为此孙权对他言听计从。 | D.张昭容貌严肃,有威慑人的气质,孙权经常说:“寡人和张公说话,不敢妄也。”举国上下的人们都很害怕他。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4分) 译文: (2) 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3分) 译文: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做君主的人,指的是能够驾驭英雄,指挥群贤的人,哪里(难道)是指在原野上驱驰和猛兽较量的人呢?(岂……乎:难道(哪里)……吗?(1分),驱驶:指挥(1分),大意对(2分) (2孙权派人把张昭喊回来,对他说:“只是大家一起作乐嘛,先生为什么要生气呢?(为:是(1分),何为:为什么(1分)大意对(2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C项中“爱”应为“吝惜,爱惜” 点评:本题的优点是扣教材比较紧,所考实词均为常见词。但考查的面有点窄,考查的全都是一词多义,其实还可以出一个词类活用、通假字等,使考查的内容更为丰富。 小题2: 试题分析:③为张昭受孙策所托率领群臣立孙权并辅佐他;⑤说的是孙邵死后百官又推举张昭做丞相的情形,是百官的行为;⑥说的是张昭的容貌。 点评:本题既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也借张昭性情刚直不阿的品性给考生以思想上的教化,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小题3: 试题分析:C项中“为此孙权对他十分尊重,言听计从”错,从文中可知,孙权对张昭的态度是保持尊重,适当听取意见,但并非言出必从。 点评:本题通过几个选项将文本中较难理解的句子进行了解释,符合本题的命题意图。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学会利用文意理解题来理解文本。这类题的错误选项错误点的设置很小,比如本题仅仅是在“言出必从”上设了陷阱。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驱驶:指挥。岂……乎:难道(哪里)……吗? 校勇于猛兽:状语后置句。(2) 为:是。何为:为什么 点评:本题句子选得较好,有古今异义词(驱使),有常见词的不常见意义(校),还有固定结构(岂……乎、何为),还考到了判断句和状语后置句。 |
举一反三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①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②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③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胥(xū)靡:禁锢。②王:指鲁恭王刘余。③轺(yáo)传:一马或二马拉的驿站之车,供使者乘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教导 | B.戊不好学,疾申公嫉妒 | C.学官弟子行虽不备完美 | D.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不同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A.①申公者,鲁人也。②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 | B.①独王命召之乃往②臧乃上书宿卫上 | C.①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②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 | D.①申公耻之②天子问治乱之事 | 小题3: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申公“儒学之士”气质的一组是( ) (3分) ①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 ②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③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④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⑤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⑥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公带着弟子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 | B.申公到长安交游求学,与刘郢同师受业。后来刘郢做了楚王,就请申公教育他的儿子刘戊。 | C.刘戊被立为楚王后,就把申公禁锢起来。申公感到耻辱,辞职回了鲁国,隐退在家中教书,不出家门。 | D.申公的弟子中人才辈出,做博士官的有十多个人,官至大夫、郎中和掌故的人也有百余人。 | 小题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 公 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②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 |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 | B.凡六百一十六言 (凡是) |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 | D.命曰《琵琶行》 (命名)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其人,本长安倡女静女其姝 | B.转徒于江湖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C.委身为贾人妇 因为长句 | D.歌以赠之皆以美于徐公 | 小题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 B.遂命酒 | C.使快弹数曲 | D.歌以赠之 |
|
(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二)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 为关中之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小题1:与例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项是( )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C.此世所以不传也 | D.得璧,传之美人 | 小题2:下列句中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B.无备则制于人 | C.古之人不余欺也 |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小题3: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A.其可怪也欤? |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C.吾未见其明也 |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同的。 | B.本段既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还论述了从师的原则,还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 |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 D.本段从论证方式上来看,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 小题5:对下列各句加线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⑧陈胜瓮牖绳枢之子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 小题6: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D.秦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小题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铺陈的手法叙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 | B.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陶朱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 | C.“焚百家之言”中的是“言”指诸子百家的言论。 | D.秦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侯国。 | 小题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题3分)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3)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每小题3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慧 | B.而闻者彰彰:清楚 |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 D.君子生非异也生:习惯 | 小题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而寒于水 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而至千里A.两个“于”字相同,两个“而”字相同。 | B.两个“于”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 C.两个“于”字不同,两个“而”字不同。 | D.两个“于”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 小题3: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金就砺则利 ②、学不可以已A.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会锋利学习不可以停止 | B.金属靠拢在磨刀石上磨就会锋利学习不可以停止 | C.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会锋利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 D.金属靠拢在磨刀石上磨就会锋利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 小题4:对上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文三处提到了“君子”。而其意义不同,按照顺序他们分别是“有学问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和“统治者”。 | B.第一段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强调人的知识和道德修养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后天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 C.第二段形象的论证并强调了后天的学习在获取知识和培养品德中的巨大作用。 | D.上文反复运用了同类事物设喻,比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等,论证了同一个道理。 |
|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乃行略①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汉王二年春,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于外黄。汉王拜彭越为魏相国,擅②将其兵,略定梁地。三年,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五年秋,项王之南走阳夏,彭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③,以给汉王食。汉王败,使使召彭越并力击楚。越曰:“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留侯曰:“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为魏相国,今豹死毋后,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与此两国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于是汉王如留候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捕梁王,囚之洛阳。赦以为庶人,传④处蜀青衣。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有删改) [注]①略:夺取。 ②擅:独揽。 ③斛:十斗为一斛。 ④传:贬职、废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臣不愿与诸君 与:加入 | B.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 引:拉出 | C.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 游兵:游动出击 | D.以给汉王食 食:食物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彭越“智略”的一组是( ) ①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 ②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③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 ④彭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 ⑤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 ⑥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越出身江洋大盗,却极富军事才能。面对“泽间少年”及其众人,他以“后期者斩”予以约束;以诛最后者一人,来***一儆百,震慑了这伙亡命之徒。 | B.汉王二年春天,彭越被任命为魏国国相,独揽兵权,平定梁地。他以往来出没攻击楚军的方式,在梁地断绝楚军的后援粮草。汉五年秋,彭越还缴获谷物十多万斛。 | C.刘邦打了败仗,派使者叫彭越合力攻打楚军。彭越以“魏地刚刚平定,还畏惧楚军”拒绝。刘邦为了调集人马,只好采用了张良的“捐地许人”的策略,最后灭了项籍。 | D.彭越攻城略地,屡立战功,一生轰轰烈烈,仅仅因汉王征兵未亲自前往就获罪,后又由于吕后设下圈套,并进“诛之”言,而遭到夷其宗族的命运。 |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5分) (2)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5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