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烈妇传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①陷忭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

杨烈妇传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①陷忭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杨烈妇传
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①陷忭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②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高愍女③、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注】①李希烈:唐代宗时为蔡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淮西节度留后,唐德宗时为淮宁节度史。建中三年,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建中四年叛唐。十二月,攻陷汴州(今河南开封)。兵败后,被部将毒死。②爨:烧饭。③高愍女:指作者所作的《高愍女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俘其男女累:抓捕
B.县令,主也诚:诚然
C.众皆泣,之许:答应
D.君不在,则人谁肯矣固:坚固
小题2: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烈妇“智勇双全、忠于国家”的一项是(3分)
①君县令,寇至当守
②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③吏人百姓,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⑤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⑥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希烈叛军连下两州,又兵临项城,县令李侃先是“不知所为”,继而又“伤而归”,在妻子杨氏的鼓励下,终于坚定了抗敌之志。
B.在叛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杨氏挺身而出,帮助县令丈夫谋划抗敌对策,激励差吏和百姓抗敌守城,终于取得了项城之战的胜利。
C.杨氏向丈夫和差吏、百姓细陈守与不守的利害得失,又登城喊话瓦解敌军,关键时刻充分展示了她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D.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李侃与杨氏对比,突出杨氏的形象。
小题4:翻译。(3分)
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虽然这样,(但是县令)任期满后就要离职而去,不像县衙差吏和百姓那样。(虽然,1分;若……然,1分;句子通顺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固:坚持。“谁肯固矣”中“固”作谓语,作“坚持”解,以“坚固”作“谁”的谓语明显不通。
点评:文言实词要结合上下文理解,但也可以从已学知识中迁移而来,如本题中的“诚”“许”,这样就会让学生学有所用,也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的运用能力。本题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
小题2:
试题分析:①②③④正确,⑤指李侃,⑥指有人。
点评:本题既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也借杨烈妇“智勇双全、忠于国家”的品性给考生以思想上的教化,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小题3:
试题分析:C项,杨氏没有登城喊话瓦解敌军。
点评:本题在原文有选择性的设置了一个小陷阱。没牵涉到更多的方面,所以难度不大。只要学生比对原文就比较容易看出来,符合考纲中“浅易”的要求。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虽然:虽然这样(古今异义词)。岁:任期(一词多义)。罢去:离职而去。若……然:像……那样。
点评:本题较好,仅仅一句话,考查到的文言现象有一词多义、丰今异义、固定词组等。考生平时训练时,应有意识地多翻译文言现象丰富的语句。
举一反三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①,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②,风泠泠,可以蠲③烦析酲④,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⑤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⑥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注】①寻:古以八尺为一寻。②渟渟(tíng):水停滞,平静的样子。③蠲:出去,免除。④酲(chéng):酒醒后所感到的疲惫如病的状态。⑤矧(shēn):况且。⑥ 仆射(yè):尚书省长官。
小题1:对下列加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灵隐寺为尤,优异、突出B.地搜胜:概要
C.卧而之者狎,亲近D.山树为盖:伞
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眼耳之尘,心舌之垢”是指曾经入耳入目的秽物恶音,以及不好的思想和言论。
B.“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意为这就是冷泉亭在余杭和灵隐堪称第一的原因。
C.“佳境殚矣,能事毕矣”是说天下美景皆集于此,建亭者已黔驴技穷,本领有限,再也造不出新亭了。
D.“故吾继之,述而不作”,意思是所以我只继承沿循,只记述不再添造新的亭子。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之日”,草木欣欣向荣,可以“畅人血气”,启发人积极向上。
B.“夏之夜”,泉平水净,风凉气清,能使人得到一种超尘脱俗、除污去垢后的快感。
C.作者赞美冷泉亭的原因,全在其客观景物之美,而不注重景物对人的精神的感召作用。
D.本文的感人之处在于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内心感受。
小题4:翻译(6分)
①潜利阴益,可胜言哉?
②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题。(6分)
①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②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论语·述而》)
【注】①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②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小题1:从教育的角度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诲人不倦”有何区别?(2分)
小题2:启发式教学对老师和学生分别有什么要求?请结合语段①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之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诚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拘,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释]①城旦:古代徒刑,此处作“徒刑”苦役的代称。②屏(bǐng)居:隐藏行踪而居。③锾:古代重量单位,一锾等于六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自歌以之     偿:回报
B.尝一夜博赌千金立  尽:完
C.公子盍之      叩:询问
D.因辞去,不复    通:通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偿之B.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谨拜表闻年九十
C.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D.皆能尽音节
外无期功强近亲                    吾还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母亲贞丽与阳羡陈贞慧交往密切,李姬被陈贞慧收为养女,李姬深受他们影响,也有侠义之心,聪明有才智,还略知诗书,能辨识士大夫贤佞。
B.李姬对侯生一片真情,希望侯生要始终做个才学与品行皆优的人,侯生失意远行之际,置酒送行,唱《琵琶》词、说蔡中郎事告诫他。
C.侯生在金陵之所以能保持清白的名声,是与李姬的规劝分不开的,正是由于李姬的及时规劝,侯生才断绝了同佞人阮大铖的交往。
D.李姬不仅“侠而慧”,有辨识力,能明辨贤佞,而且忠于爱情,有忠贞气节,不为田仰的权势、重金所动,不愧是歌伎中的奇女子。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4分)
(2)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4分)
(3)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而望矣跂:踮起脚B.舆马者假:利用
C.而不舍锲:雕刻D.而江河绝:断绝
小题2: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线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思矣
A.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C.蟹六跪二螯D.我决起飞,抢榆枋而止
小题3: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
C.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
D.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