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学于长安,显名太学。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避乱江南者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学于长安,显名太学。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避乱江南者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学于长安,显名太学。
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避乱江南者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史曰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光武引见,赐马杂缯,令妻子留洛阳。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之礼。延乃移书属县,皆以年齿相匹,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左转睢阳令,九真吏人生为立祠。
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亲见之,戒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弟子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安息。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河西旧少雨泽,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皆蒙其利。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后汉书·循吏列传》)
[注]①功曹:官名。②修书记:写好书信。③议曹祭酒:官名。④交趾:地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卒,令耕公田省:裁减
B.苌病卒,延自临殡寻:招致
C.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焉宦:做官
D.龙丘先生躬德义履:实行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延令铸作田器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B.①年十二学长安,显名太学②乃设九宾礼
C.①敬待师友之礼②作《师说》贻之
D.①有原宪、伯夷节②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任延尊重、任用、培养人才的一组是
①会稽颇称多士                    ②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
③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      ④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⑤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⑥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⑥
小题4: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4分)
②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4分)
③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①九真民众习惯(风俗)以打猎为业,不懂得用牛耕种,民众常常到交趾去买粮,常常导致生活贫困。(以……为,告籴,<于>交址,致各1分)
②任延在九真郡干了四年,被朝廷征召回到洛阳,但因病留了下来(视事,征,诣,以, 各1分)
③后因擅自诛杀羌人,事先没有上奏(而获罪),降职为召陵令。(坐,诛,上,左转各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寻:不久。如:寻病终。(《桃花源记》)
点评:文言实词要结合上下文理解,但也可以从已学知识中迁移而来,本题中的“寻”,这样就会让学生学有所用,也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的运用能力。本题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
小题2:
试题分析:都是介词“在”;A连词,“于是”/副词,“竟然”;C介词,“用”,表方式/连词,表目的;D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
点评:本题所选的虚词均为常考虚词,并且涉及到虚词的用法很广。有副词、助词、介词、连词等。考生复习时要分清词类。
小题3:
试题分析:①介绍会稽士人多的情况;③是称赞成丘先生的话;⑤表现郡中贤士大夫愿意为他所用。
点评:这是一道文本筛选信息题,文言文信息的筛选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本题中“尊重、任用、培养人才”就是限制条件。命题者往往在选项中故意忽略题干中的限制条件而扩大答题范围。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①俗:民俗。籴:买粮。致:导致。以……为:把……当作。②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征:被征召。诣:到达。洛阳,以:因为。③坐:犯……罪。擅:擅自。上:上奏。左转:降职。
点评:本题句子选得较好,重点考查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意义。另外这两个句子很多地方要求考生结合上下文补充内容,所以考生平时学习要多培养语感,将句子翻译得更加通顺。
举一反三
颍阴侯灌婴者,睢阳贩缯者也。高祖之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章邯败杀项梁,而沛公还军于砀,婴初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于成武及秦军于扛里,疾斗,赐爵七大夫。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从还定三秦,下栎阳,降塞王。击项羽将龙且、魏相项他军定陶南,疾战,破之。赐婴爵列侯,号昌文侯,食杜平乡。
复以中谒者从降下砀,以至彭城。项羽击,大破汉王。汉王遁而西,婴从还,军于雍丘。王武、魏公申徒反,从击破之。攻下黄,西收兵,军于荥阳。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起阳武至襄邑。以骑渡河南,送汉王到洛阳,使北迎相国韩信军于邯郸。还至敖仓,婴迁为御史大夫。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余与他广通,为言高祖功臣之兴时若此云。
(节选自《史记· 列传第三十五》)
【注】①尸:尸乡,地名。②附骥之尾: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至雍丘下略:大概B.受诏击楚军后别:另外
C.汉王而西遁:逃跑D.于荥阳军:驻扎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高祖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②项伯夜驰沛公军
B.①汉王择军中可为骑将者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C.①受诏别击楚军后,绝饷道②吾还也
D.①余他广通②失其所,不知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B.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C.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D.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4分)
                                                                      
(2)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4分)
                                                                       
(3)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4分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1:给加线字词释义(4分)
纵一苇之所   (          )         万顷之茫然(      )  
浩浩乎如冯虚风(         )        歌而和之  (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輮使之也凌万顷之茫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而耻学
C.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师道不传也久矣
D.少,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积土成山,风雨兴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此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2分)
例:幽壑之潜蛟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B.是故益圣,愚益愚
C.李牧连D.吾从而
小题4:有人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徘徊”二字用得极妙。你能说说其妙在何处?(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傅青主善书画
[清]徐珂
傅青主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尝有友求画,傅谓:“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今重违君意,约以中秋夕为期,如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当准备纸笔。”
至日,果晴爽,友大喜,知其嗜酒,乃与痛饮,自晡至昳,始罢席。乃命侍者为研浓墨,骈两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谓俟月上东向,秉烛为之。少焉,月出,乐甚,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旁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傅狂叫,叹曰:“孺子败吾清兴,奈何!”遂掷笔搓纸而辍。友见其满头皆墨,汗下如雨,急取水为之浣濯,遣人送归。
京师打钟庵落成,僧慕傅名,丐书庵额。以僧无行,不许。僧谂某与傅善,啖以重金,令转乞。甲不敢遽达,又虑无以报僧,既思得一法,乃沽佳酝招饮,又预作五绝诗一首,以打钟庵三字嵌诗中,乘微醺,自握笔书此诗,屡书,屡自拉弃之。傅睨之而笑,甲曰:“家有屏。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时傅醉矣,曰:“我为汝代笔如何?”甲喜曰:“幸甚。”遽索纸,纵笔为之。甲请曰:“既赐书,即求署款。”傅笑而许之。甲刓此三字授僧,榜于门。
一日,傅偶过庵前,讶额署己款,笔意确是,注视之,沉思良久,忽忆前为甲书屏中有此三字,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节选自《清稗类钞·艺术类》)
[注] ①重违:难违。②昳:太阳偏西。③谂:通“审”,详细了解。④啖:利诱。⑤刓:剜,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谓月上东向      俟:等待
B.遂掷笔搓纸而辍:停止
C.书庵额丐:给予
D.傅之而笑睨:斜视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傅青主狂放不羁和刚正不阿的一组是(3分)(  )
A.①傅青主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 ②孺子败吾清兴,奈何
B.①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 ②以僧无行,不许
C.①屡书,屡自拉弃之 ②遽索纸,纵笔为之
D.①舞蹈踊跃,其状若狂 ②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傅青主对创作的时间有严格要求,每次创作都必须选择晴爽月明的中秋良辰。
B.友人为了求得傅青主的画,置酒与之痛饮,后来却因败坏了傅青主的清兴而无果。
C.甲为了回报和尚,设计骗取了傅青主的真迹,最后却因此断送了与傅青主的交情。
D.本文通过对傅青主的动作和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富有鲜明个性的书画家形象。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3)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按要求答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11)
小题1: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在治国的三个条件: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信任中,老百姓信任是最重要的。
B.孔子认为治理国家不能靠杀戮,而应该讲究道德教化,以身作则引导百姓向善。
C.孔子以“风”和“草”的关系作比,说明统治者不能高高在上,欺压百姓。
D.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建立正常的秩序,从国君到臣民都应该自觉地讲究礼节。
小题2:上面选段不同的回答中分别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请概括。(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送宗伯乔白岩序 (明)王守仁
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
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阳明子曰:“可哉!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①?” 
——选自《四部丛刊》本《王文成公全书》
① 警:以交情之深而忠告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阳明子而论学过:拜访
B.目无改观,耳无改听改观:改善
C.外是荆棘之蹊:小路
D.岂哉?易:容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字字求焉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B.文词技能于是乎出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C.公卿之不讲学久矣意北亦尚以口舌动
D.毋老耄而弃予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篇赠序。王守仁在阐述自己为学的主张的同时,也勉励朋友做学问要坚持不懈。
B.王守仁认为不管学习什么都是学习,只要真正做到“专”和“精”,“正”也就在其中了,距离“大道”也就不远了。
C.文章引用卫武公的话意在说明,研究学问要终身学习,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
D.王守仁认为为学最根本的在求道,如果不明大道,只在如词章、下棋这类技艺上用功夫学习,哪怕你学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聪明且具有良知的人。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学 弈 则 谓 之 学 学 文 则 谓 之 学 学 道 则 谓 之 学 然 而 其 归 远 也 道 大路 也 外 是 荆 棘 之 蹊 鲜 克 达 矣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3分)
(2)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