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①,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为殷仲堪参军,深被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①,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为殷仲堪参军,深被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①,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为殷仲堪参军,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选自《晋书•• 文苑》,有删改)
【注释】①琴:指嵇康的《琴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或之      奇怪
B.此子宜丘壑中     放置,摆放
C.仲堪有目病,辞 坚固
D.桓玄尝以一柳叶之   欺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3分)
A.人问会稽山川之状挟飞仙遨游
B.仲堪从之今其智反不能及
C.恺之致其情坐法华西亭
D.皆其深珍惜者 不如须臾之学也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顾恺之“画绝”和“痴绝”的一组是(3分)
A.①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②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
B.①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②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C.①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②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
D.①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②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顾恺之博学而有才气。他绘声绘色地向人描述会稽山水的状貌,以“渐入佳境”妙释自己总是从根部开始吃甘蔗的原因。
B.顾恺之特别擅长人物画,谢安认为顾恺之的人物画前无古人。恺之画人物最重视点睛,认为眼睛最能生动逼真地表现人物。
C.顾恺之画像善于点染衬托。他画谢鲲像,“在石岩里”;画有目病的殷仲堪,“明点瞳子,飞白拂上”。
D.顾恺之吟咏诗赋,自以为具有先贤的风制。他曾在月色下长声吟咏,受到邻居谢瞻的捉弄,恺之自力忘倦,一直吟咏到天亮才停下。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3分)
答:                                                               
(2)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4分)  
答:                                                                
(3)窃取画,缄闭如旧以还之。(3分)
答: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A
小题5:(1)他回到荆州后,人们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
(2)谢安非常推重他,认为自古以来还没有人能像他这样。
(3)偷走了画,再像原来一样封闭好后归还顾恺之。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C.固,坚决。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2:试题分析:A.用/来; B.于是,就/却; C.趁机/于是; D. 所,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点评: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小题3:试题分析:C(①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善点染;②被人捉弄而不知,呆傻。A①能表现其“画绝”,②表现其狡黠的一面。B两句均表现其“痴绝”。D①表现其“才绝”。)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画绝”和“痴绝”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顾恺之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的“画绝”和“痴绝”,有的可能只体现“画绝”和“痴绝”中的某一方面。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4:试题分析: A“总是从根部开始吃甘蔗”有误,顾恺之每次吃甘蔗,总是从末端吃到根部。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5: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还”指回来,“状”是指状貌,这两个关键词各一分,句意完整1分。(2)这个句子中“深”是非常,“重”是推重的意思,“未之有”指从来没有,这三个关键词各占1分,句意完整1分。(3)这个句子中“窃取”指偷走画,“缄闭如旧”是像原来一样封闭好的意思,这两个关键词各占1分,句意完整1分。
点评: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第一个句子里有四个词是活用的,第二句里有一个省略句,这些都是得分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少:稍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5分)
译: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5分)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1)蹊:践踏。(2)策:通“册”。(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7)被:披。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依僧寺居 无从致书
B.安阳韩性闻而异负栋
C.暮归,亡牛 天之苍苍,正色耶
D.录弟子或异二者之,何哉?
小题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小题3: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2)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太山贼叔孙无忌侵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公车特征规,拜太山太守;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贼悉平。至冬,羌遂大合;朝廷为忧。三公举规为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破之,斩首八百级。诸羌慕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明年,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而道路隔绝,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东羌遂遣使乞降,凉州复通。先是,安定太守受取狼籍,凉州刺史、汉阳太守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规到州界,悉条奏其罪,或免或诛。羌人闻之,翕然反善。
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功。还督乡里,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天子玺书诮让相属。规惧不免,上疏自讼曰:“云臣私报诸羌,谢其钱货。若臣以私财,则家无担石;如物出于官,则文簿易考。就臣愚惑,信如言者,前世尚遗匈奴以宫姬,镇乌孙以公主。今臣但费千万,以怀叛羌。则良臣之才略,兵家之所贵,将有何罪,负义违者乎?今见覆没,耻痛实深。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
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论曰:孔子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为不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见贤不军事恤:忧虑,担忧
B.其钱货谢:谢绝,推辞
C.故禄不为贪干:求取,追求
D.称己不疑伐:夸耀,炫耀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分别表现皇甫规“有威望”、“讲操守”的一组是 (   )(3分)
A.①羌人闻之,翕然反善②恶绝宦官,不与交通
B.①广设方略,寇贼悉平②上书荐如郎将张奂以自代
C.①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②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D.①相劝降者十余万②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西羌大举进攻安定城,皇甫规此时虽为平民百姓,却能大胆上书朝廷,陈述自己对边疆战事的看法,自此开启了他的戎马人生。
B.皇甫规调动西羌骑兵一起讨伐陇右,中途军中发生瘟疫,他不顾个人安危,前往羌人营帐巡察看望将士,三军为之动容,敌人也为此派使请降。
C.在作者看来,皇甫规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能有立足之地,一是他能准确审视自己的才能,果敢地投身仕途,二是他看到更贤能的人,能不图虚名,主动让贤。
D.面对自己遭人诬陷的情形,皇甫规无所畏惧,上书皇帝,据理力争,摆明事实,为自己洗罪名,辩曲直。
小题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凉州刺史、汉阳太守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3分)
                                                                                 
(2)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天子玺书诮让相属。(4分)
                                                                 
(3)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绛字子华,开封雍丘人也。举进士甲科,通判陈州。历户部判官。江南饥,为体量安抚使,行便民事数十条;宣州守廖询贪暴不法,下吏置诸理,民大悦。仁宗谓绛曰:“用卿出自朕,卿凡论事,不宜过激,当存朝廷大体,要令可行,毋使朕为不听谏者。”
帝祷茅山求嗣,绛草祝辞,因劝帝汰出宫人,及限内臣养子,以重绝人之世,皆从之。真定守吕溱犯法,从官通章请贳之,绛曰:“法行当自贵者始,更相请援,则公道废矣。”并劾诸请者,溱遂绌。
数月,以翰林侍读学士知庆州。熟羌据堡为乱,即日讨平之。加端明殿学士、知成都府。张咏镇蜀日,春粜米,秋粜盐,官给券以惠贫弱,历岁久,权归豪右;中人奉使至蜀,使酒吏主贸易,因附益以取悦,绛悉奏罢之。召知开封府,为三司使。请以川、陕职田谷输常平仓,而随其事任道里差次给直。帝叹曰:“众方姑息,卿独不能徇时邪!”即行之。内诸司吏数干恩泽,绛辄执不可。为帝言:“身犯众怒,惧有飞语。”帝曰:“朕在藩邸日,颇闻有司以国事为人情。卿所守固善,何惮于谗?
神宗立,拜枢密副使。始请建审官西院,掌武臣升朝者,以息吏奸。元丰元年,拜建雄军节度使、知定州。入为西太一宫使。六年,知河南府。夏,大雨,伊、洛间民被溺者十五六。绛发廪振恤,环城筑堤,数月,水复至,民赖以免。哲宗立,更镇江军节度使,封康国公,为北京留守。河决小吴,都水议傍魏城凿渠东趋金堤,役甚棘。绛曰:“功必不成,徒耗费国力,而使魏人流徙,非计也。”三奏,讫罢之。
元祐二年,请老,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明年,卒,年七十七。赠太傅,谥曰献肃。
(选自《宋史·韩绛传》,有删改)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绛祝辞草拟
B.内诸司吏数恩泽干涉
C.以吏奸消除
D.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退休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韩绛“秉公执政”的一组是(   )(3分)
①行便民事数十条
②并劾诸请者,溱遂绌
③官给券以惠贫弱
④绛悉奏罢之
⑤内诸司吏数干恩泽,绛辄执不可
⑥绛发廪振恤,环城筑堤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绛善于治事安民。面对江南饥荒、熟羌作乱、伊洛大水等天灾人祸,他都能妥善处理,安定民心。
B.韩绛为官刚正,对犯法官吏严惩不贷。他亲自审理贪婪残暴的宣州太守廖询,还贬退真定太守吕溱。
C.韩绛善言敢谏。他借写祝辞之机谏言皇帝减少宫人,限制内臣收养儿子;他请求终止一项劳民伤财的劳役。
D.韩绛深得仁宗器重。仁宗提拔任用韩绛,还嘱咐他言事不要过激;当韩绛遇到困惑时,仁宗鼓励他。
小题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法行当自贵者始,更相请援,则公道废矣。(4分)
(2)朕在藩邸日,颇闻有司以国事为人情。卿所守固善,何惮于谗?(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本农家子,以财役里闾。至德、乾元中,数出赀助边,得为州长史。西川节度使严武知其才,署押街,迂恒王府司马,委以军府众务。武卒,罢归。起为兴、凤两州团练使,好兴利除害。迁山南西道节度使。朱泚反,遣腹心穆廷光等遗帛书诱之,震即斩以闻。是时,李怀光与贼连和,奉天危蹙,帝欲徒跸山南,震闻,驰表奉迎,遣大将张用诚以兵五千捍卫。用诚至周至有反计,帝忧之,会震牙将马勋嗣至,帝告以故,勋曰:“臣请归取节度符召之,即不受,斩其首以复命。”帝悦。勋还得符,请壮士五人与偕,出骆谷,用诚以为未知其谋,以数百骑迓①勋馆之,左右严侍。勋未发,阴令焚草馆外,士寒争附火,勋从容引符示之,曰:“大夫召君。”用诚惧,将走,壮士自后禽之。用诚子斫勋伤首,左右捍刀得免,遂仆用诚,而格杀其子。勋即军中,士皆擐甲矣。勋昌言曰:“若父母妻子在梁州,今弃之而反,何所利邪?大夫取用诚尔,若等无与!”众乃服,不敢动。即缚用诚送于震,杖杀之,而拔其副以统师。天子至梁州,宰相以为地贫无所仰给,请进幸成都。震曰;“山南密迩畿辅,李晟锐于收复,方藉六师为声援,今引而西,则诸将顾望,责功无期。”帝未决,会晟表至,亦请驻辟梁、洋,议遂定。然梁、汉间刀耕火耨,民采稆为食,虽领十五郡,而赋入才比东方数大县。自安、史后,山贼剽掠,户口流散,震随宜劝课,鸠②敛有法,民不烦扰,而行在供亿具焉。。车驾将还,加检校尚书左仆射。久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贞元十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保,谥曰忠穆。(节选自《新唐书。严震传》)
【注】①迓(ya):迎接。②鸠:通“匍”,聚,聚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对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川节度使严武知其才,押衙署:暂代。
B.会震牙将马勋至嗣:随后。
C.宰相以为地贫无所给仰:仰望。
D.而赋人才东方数大县比:等同。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严震“兴利除害”的一组是(   )(3分)
①本农家子,以财役里闾
②数出赀助边
③震即斩以闻
④驰表奉迎,遣大将张用诚以兵五千捍卫
⑤遂仆用诚,而格杀其子
⑥随宜劝课,鸠敛有法
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严震为人慷慨,才能出众。他出身农家,家境富裕,曾多次出钱资助边舫;严武知其才能,在升任恒王府司马后,就把军府中的许多事务交给他办理。
B.严震处事果敢,忠于朝廷。他斩杀了朱泚派来劝诱的穆廷光,送表章迎奉并派人保驾想移驾山南的皇帝,对谋反不成的属下张用诚毫不留情地予以杖杀。
C.严震富有远见,敢于进言。宰相认为梁州“地贫无所仰给”,请皇上去成都,严震则认为山南接近京郊,皇上驻此有助收复京城,否则就会求胜无期。
D.严震发展农耕,体恤百姓。梁、汉百姓采稆为食,加之山贼抢掠,人口流散,经济十分落后;严震则鼓励百姓从事农桑,收敛适度,使驻地供应充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诚以为未知其谋,以数百骑迓勋馆之,左右严侍。
(2)若父母妻子在梁州,今弃之而反,何所利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