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重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重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耳畏***,因固谢,不敢入固:坚持
B.重耳安之安:安于享受
C.穷而来此穷: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谢:辞谢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3分)
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重耳  ②饥而从野人乞食   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          ⑤过曹,曹共公不礼 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4分)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乎?且言何以易之! (6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1)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4分)
(2)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遭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了呢?况且他的话又可以换成什么说法呢?( 6分)
解析

小题1:"穷"的释义是"处境艰难"。
小题1:④是别人的行为。⑥是自卑。排除这两项就能选出答案。
小题1:重耳是被齐女及他的随从灌醉后用车拉走离开齐国的。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注意关键词(1)疾、窃、羞、句意各一分。(2)贤、困、久、从、庸、何以各一分。
附参考译文: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献公于二十一年(前656)时,***死了太子申生,骊姬进谗言,重耳害怕,与献公不辞而别就跑回蒲城据守。献公二十二年(前655),献公让宦者履鞮赶快***死重耳。重耳爬墙逃跑,宦者追赶,砍掉重耳的袖子。重耳就逃到狄。
重耳在狄住了五年,晋献公就逝世了,里克已***死奚齐、悼子,让人迎接重耳,想拥立重耳。重耳怕被***,因此坚决辞谢,不敢回晋。后来,晋国又迎接重耳的弟弟夷吾并拥立了他,这就是惠公。惠公七年(前644)时,因害怕重耳,就让宦者履鞮带着勇士去谋***重耳。重耳知道情况后,就与赵衰等人商量说:"我当初逃到狄,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帮助,而是因为路途近容易达到,所以暂且在此歇脚。歇脚久了,就希望迁到大国去。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现在听说管仲、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很不礼貌。离开卫,经过五鹿时,饿了,向村民讨饭,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陪送十二辆驷马车,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重耳在齐住了两年,桓公去世,正赶上竖刀(diāo,刁)等人发起内乱,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重耳在齐总共住了五年。重耳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赵衰、咎犯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齐之事。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后偷偷告诉了主人。主人竟把侍女***死,劝告重耳赶快走。重耳说:"人生来就是寻求安逸享乐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齐,不能走。"妻子说:"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不去追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
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赵衰说:"你不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成王很好地接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成王说:"您将来回国后,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不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成王说:"虽然如此,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请为王退避三舍。"楚国大将子玉生气地说:"君王对待晋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了他。"成王说:"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了呢?况且他的话又该怎样去说呢?"
重耳到了秦国,秦缪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原公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重耳不打算接受公子圉妻,司空季子说:"他的国家都将去攻打了,何况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竟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的羞耻!"重耳于是接受了公子圉妻。秦缪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这时是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在九月死去。十二月,晋国大夫栾枝、郤穀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回晋国,作内应的人很多。于是秦缪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最终返回晋国,这时已六十二岁了,晋人大多都归向他。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编类礼书,复留之会:恰巧,适逢
B.鲁曰:袭帕误耳让:谦让,退让
C.使者过,即令易去谢:认错,道歉
D.是年十二月,引疾归引疾:称病辞职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纳贡称藩不奉正朔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岛夷狡狯如此耶今其智反不能及
C.鲁复如此,文运昌乎皆出于此乎
D.舌为笔者曾得之也勇气闻于诸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鲁小时候博通古今,凡几千年的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能够道出的,他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
B.洪武初年,曾鲁为撰修《元史》总裁官,修成《元史》,曾鲁居首功。后来曾鲁又奉命编修归类礼书,当时议论礼的人很多,曾鲁在众人中扬言:“某礼应依据某说则对,依从某说则不对。”有与他争辨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
C.安南陈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曾鲁察知阴谋,马上诘问使者,安南使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皇帝从此器重曾鲁。
D.洪武五年二月,皇帝破格提升曾鲁六个品级,拜他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就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未获吏部批准。甘露降临钟山,群臣敬献诗赋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
小题4: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5分)
(2)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    (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应升诫子书①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直言祸招致
B.祖父母拱璧汝看见
C.衣食甘很少
D.以我志担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长而弗改上进无望
B.不复汝相见须妆田百亩
C.汝长成日及狱中幽囚痛苦状也
D.贵公子待汝当待同胞
小题3:下列各句,全部属于李应升对儿子的“告诫”的一组是(    )
① 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
②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
③ 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④ 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⑤ 内外出入,谨其防闲
⑥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祖 父 母 爱 汝 汝 狎 而 忘 敬 汝 母 训 汝 汝傲而 弗 亲 今 吾不 测 汝 代 吾 为 子 可 不 仰 体 祖 父 母 之 心 乎 至 于 汝 母 更 倚 何 人 汝 若 不 孝 神 明 殛 之矣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②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也。父静,周沧州刺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占候。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尉迟迥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邺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驰马奋击,***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
尔朱绩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戍主试令驰射而工,戍主笑曰:“小人定可。”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辄入突厥数百里,名振北夷。窦荣定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由是拜上仪同,领车骑将军。平陈之役,又以功加上开府。
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万岁率众二千,自东阳别道而进,逾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前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万岁以水陆阻绝,信使不通,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汲者得之,以言于素。素大悦,上其事。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还拜左领军将军。
开皇末,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上令晋王广及杨素出灵武道,汉王谅与万岁出马邑道。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等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达头遣使问曰:“隋将为谁?”候骑报:“史万岁也。”突厥复问曰:“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骑曰:“是也。”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节选自《隋史·史万岁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万岁令左右趣装急去治:整理;备办。
B.军冯翊,见群雁飞来次:驻扎
C.射行中第三者。请:命令
D.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坐:定罪或因犯……罪
小题2:下列选项全都能直接表现史万岁“实怀智勇”的一组是       (  )
A.①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 ②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 
B.①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②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 
C.①万岁诣辕门请自效②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D.①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②攻陷溪洞不可胜数
小题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不久,周军大败,他的父亲因此对他感到很惊异。
B.士卒何罪过,令***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士卒有什么罪过,你令人射***他们,只应当各派一名壮士一决胜负罢了。
C.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中间没有音信十旬,远近的人都以为万岁全军覆没。
D.突厥复问曰:“得非敦煌戍卒乎?”——突厥又问:“莫不是那个敦煌戍卒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19分)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旧唐书房玄龄传》)
柳芳曰: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①不言功,王②、魏③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④、卫⑤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注:①杜如晦。②王圭。③魏征。④李世勣 ⑤李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草隶,善属文精妙B.太宗地渭北 曲从、偏私
C.文约理足够D.每为我儿陈事,必人心了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隐太子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②引为流觞曲水
B.①将至御座下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
C.①谮于高祖②顷之未发,太子迟
D.①由是如晦并被驱斥②刘备天下枭雄,操有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李世民驱斥。后又被召回。
B.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具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C.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厚待。
D.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5分)
(2)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李绅传
李绅者,本赵人,徙家吴中。元和元年,节度使宗臣锜(宗臣,与君主同宗之臣。锜,指李锜)在吴,绅以进士及第,还,过谒锜。锜舍之,与宴游昼夜。锜能其才,留执书记(书记,掌管文书记录之官)。明年,锜以骄闻,有诏召,称疾不欲行,宾客莫敢言。绅坚为言,不入,又不得去。会留后使(留后使,朝廷设置牵制节度使之官) 王澹,专职为锜具行,锜蓄怒,始发于澹,阴教士食之。初,士卒当劳赐者皆会府中,受赐与中贵人(命王宠信的宦官)临视。以至日中军士,得赐者俱不散,齐呼曰:“澹逆,可食。”即尽。即执中贵人胁曰:“尔宁遂众欲?宁饱众腹?”曰:“请所欲。”曰:“为我众书报天子,幸得复锜位。”贵人惧,伪诺之。召书记以疏。绅闻之,亡之锜内匿,众索,不得。及中贵人至,促锜行,锜益怒,急召绅,授纸笔,令操书上牍。绅坐锜前,佯惴怖,战管摇纸,下札皆不能字,辄涂去。累数十行,又如是,几尽纸。锜怒骂曰:“是何敢如是!汝欲下从于先人耶?”对曰:“绅不敢恶生,直以少养长儒家,未尝闻金革鸣,今暴及此,且不知精神在所。诚得死,若在前,幸耳!” 锜复制以兵刃,令易纸,复然。旁一人为锜言曰:“闻有许侍御纵者,尤能军中书,绅不足与等。”请召纵,纵至,锜锐自举授词,操书无不可锜意。遂幽绅于润之分狱,兵散,乃出。纵竟逆死。
赞曰李锜之贼江东也,其抗节者有李云、李绅。云则山中刘腾为书以大之。迹未及称,且绅职锜肘腋下,举动顾盼有一不诚,则支体立尽众手,而绅亦不顾。而晓然自效如此。可谓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文苑英华·李绅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锜之,与宴游昼夜舍:留……居住
B.王澹专职为锜行具:准备,备办
C.得复锜位幸:幸运
D.迹未及称:被称道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李绅“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一组是(3分)(    )
①绅坚为言,不入,又不得去
②佯惴怖战,管摇纸下,札皆不能字,辄涂去
③诚得死,若在前,幸耳
④操书无不可锜意
⑤锜复制以兵刃,令易纸,复然
⑥绅亦不顾,而晓然自效如此
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绅考中进士,回到吴地后拜见李锜。李锜让李绅住下,和他整天游玩宴饮,称赏他的才能,留他担任书记。
B.李锜骄横暴敛,他暗中唆使兵士把王澹分着吃了,并以吃掉中贵人向威胁,逼迫中贵人替他上书天子,恢复自己的职位。
C.李绅不愿为李锜起草奏章,就向李锜推荐了许纵。许纵操笔就书,没有不合李锜心意的到李锜的军队解散以后,许纵最终因从逆被处死。
D.李绅供职于李李锜亲近之处,能坚守高尚的节操,明白地表现自己的态度,虽然事迹在当时未被称道,但作者却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临大节而不可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明年,锜以骄闻,有诏召,称疾不欲行,宾客莫敢言。
⑵锜复制以兵刃,令易纸,复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