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8分,每题2分)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8分,每题2分) 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王闻而止之。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①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②,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③,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节选自《史记·勾践世家》) 【注】①逢同:越国大夫。②鲍氏:齐国大夫鲍牧。③“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自《诗经》,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让:谦让。 | B.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役反:从(齐国)回来完差。 | C.请成越王曰:……请成:请求跟……讲和 | D.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君:统治,治理 |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 B.伍员貌忠而实忍人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 C.越其可逆天乎倔生下,故久立与其客语 |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吴国伍员和越国范蠡忠方直谏的一项是A.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 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 B.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 C.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 |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伍员谏吴王释齐灭越,吴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 | B.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 | C.四年后,越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迫使吴王向越国求和以图保命。 | D.范蠡谏越王: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终灭吴。 | 小题5: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3分) ⑵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3分) |
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⑴我听说勾践吃饭不上两样好菜,能和老百姓同甘共苦。 ⑵伍员表面上忠诚,实际上却是个狠心肠的人,他对自己的父兄都不顾,怎能关心大王呢? |
解析
小题1:让:责备。 小题1:两个“以”均为连词,连接方式、手段与目的,“来”“用来”。(A项中前“乃”为副词,“于是,就”;后“乃”为判断动词,“是”。B项中前“而”为转接连词,“然而、可是”;后“而”为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地”“着”。C项前“其”为副词,表反诘,“岂、难道”;后“其”为代词,“他的”。 小题1:A项前句是伍员的忠言直谏,后句是吴王的使者公孙雄向越王求和的话;C项前句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谗言说的话,后句是范蠡的忠言直谏;D项前句是伍员失信于吴王以后所说的话,是对吴国前途的一种预测,并非谏言;后句是范蠡在越王犹豫时所说的话,是犯颜直谏。 小题1:吴王并非自始至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太宰嚭等进谗言,“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后来听说伍员“托子于鲍氏”,才大怒。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点:⑴食、重、句意各一分。⑵貌、忍、安能各一分。 附:参考译文 吴王要讨伐齐国。伍子胥劝阻说:“不行。我听说勾践吃饭不上两样好菜,能和老百姓同甘共苦。这个人不死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祸根。吴国有了越国,是心腹大患;齐国对于吴国,只是像疥癣一样的小病。希望大王放弃出兵齐国,先去进攻越国。”吴王不听,就去讨伐齐国,打败齐军于艾陵,俘虏子齐国的高张和国夏而回。吴王责怪伍子胥。伍子胥说:“大王不要太高兴了!”吴王发怒,伍子胥想要自***,吴王听到后制止了。伍子胥说道:“君王不听我的规劝,三年后,吴国恐怕要成为一片废墟!”太宰伯嚭听了这话,就多次跟伍子胥争论对付越国的策略,他还趁机(在吴王面前)说伍子胥的坏话:“伍员表面上忠诚,实际上却是个狠心肠的人,他对自己的父兄都不顾,怎能关心大王呢?大王以前打算讨伐齐国,伍员极力劝阻,结果有战功,因此反而怨恨大王。大王如果不防备伍员,伍员一定会作乱。”后来太宰伯嚭和逢同串通一气,在吴王面前进伍子胥的谗言。吴王开始不相信,于是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不久)吴王听到了伍子胥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教养,才大发怒火说:“伍员果真欺骗我!”(待到伍员)完差返回吴国,吴王派人赐给他一把“属镂”剑来让他自***。伍子胥大笑说:“我助你父亲称霸,又拥立你,你当初想要分半个吴国给我,我没有接受,没过多久,如今你反而听信谗言诛***我。唉,唉!你一个人必定不能独自立国。”并告诉使者说:“一定要挖取我的眼珠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用来观看越军的入城!”这时,吴王任用太宰伯嚭执政。 这以后四年,越国再次讨伐吴国。吴国的士兵和民众疲惫不堪,精锐部队都在和齐、晋的战争中牺牲。而越国大破吴国,越国于是又把吴王围困在姑苏山上。吴王派公孙雄裸露肢体,跪地前行,向越王求和说:“失势无援的臣子夫差冒昧地吐露心里话,以前曾在会稽得罪了您,当年我不敢违背您的命令,能够和您讲和,放您回去。现在君王高抬贵足来惩罚空困的臣子,穷困的臣子绝对听从您的命令,想来(您)也会像(我)当年在会稽对您一样饶恕我的罪过吧?”勾践下不了狠心,想答应他。范蠡说:“会稽的事,上天把越国赐给了吴国,而吴国不去拿它。今天,上天把吴国赐给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况且,君王一大早就上朝,很晚才休息,不就是为了吴国吗?谋划了二十二年的事,一旦要放弃它,可以吗?况且上天赐予而不接受,会要受到上天的惩罚。《诗经》上说:‘砍伐一个新的斧柄,它的样子就在手头’,您忘记会稽的灾难了吗?”勾践说:“我想听您的话,但我实在不忍心如此对待他的使者。”范蠡便击鼓进兵说:“君王已经把政事委托给管事的我了。(吴国)使者赶快离开,如果您不这样就将获罪!”吴国的使者流着泪走了。勾践怜悯他,就派人对吴王说:“我把您安置到甬东,统治一百户人家。”吴王辞谢说:“我老了,不能服事君王了!”于是自***。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县人也。……龙德三年四月晦,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五月,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拜命之日,促装以赴滑台。遂自杨村寨浮河而下,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1)之浮梁,攻南城,拔之,晋人遂弃北城,并军保杨刘。彦章以舟师沿流而下,晋人尽弃北城,析屋木编筏,置步军于其上,与彦章各行一岸,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或舟筏覆没,比及杨刘(2),凡百余战。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息,晋人极力固守,垂陷者数四。六月,晋王(3)亲援其城,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晋王乃于博州东岸筑垒,以应郓州。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会晋王以大兵来援,彦章乃退。七月,晋王至杨刘,彦章军不利。遂罢彦章兵权,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 先是,赵、张二族挠乱朝政,彦章深恶之,性复刚直,不能缄忍。及授招讨之命,因谓所亲曰:“待我立功之后,回军之日,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赵、张闻之,私相谓曰:“我辈宁死于沙陀之手,不当为彦章所***。”因协力以倾之。时段凝以贿赂交结,自求兵柄,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竟退彦章而用段凝,未及十旬,国以之亡矣。 [注](1)德胜:即德胜渡,当时黄河上一处重要渡口。 (2)杨刘:即杨刘镇,在今山东东阿东北古黄河南岸。 (3)晋王:即李存勖,其父李克用被唐封为晋王,李存勖袭封。 小题1: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促装以赴滑台促装:催促收拾行李 | B.析屋木编筏析:拆毁 | C.垂陷者数四垂:接近、快要 | D.彦章之军重壕复垒重:读chóng,重叠,一层层 | 小题2:下面最能表现彦章善于作战的一项是( )A.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之浮梁 | B.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 | C.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 | D.驰军而至,急攻其栅 | 小题3:下面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彦章受命于危难之中,凭着自己的作战才能,挽狂澜于既倒,一下子扭转了颓势。 | B.彦章能征惯战、骁勇忠烈,但遇上了晋王,终于不敌,也因此被罢了兵权。 | C.彦章生性刚烈耿直,曾对亲近的人表示要***尽败坏朝政的奸臣。 | D.段凝谋取兵权成功,当了招讨使。可不到一百天,国家就灭亡了。 | 小题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 (1)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5分) (2)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矜,与武决去。 小题1:下列划线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空以身膏草野 | B.反欲斗两主 | C.空自苦亡人之地 | D.诚甘乐之 | 小题2:下列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A.又非亲属 | B.皆为陛下所成就 | C.太夫人已不幸 | D.且陛下春秋高 | 小题3:对课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同是劝降,卫律的语言粗俗而直露,李陵的劝降却是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娓娓动听,这体现了作者对人物语言把握的功力 | B.“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动辄***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 | C.班固用重墨渲染李陵的劝降,其原因是苏武因李陵而获罪,李陵这样做是知恩图报的表现。 | D.写李陵称苏武为“义士”,并为他的精神感动至“泣下霑衿”,从侧面映衬出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从而使主人公的形象更为丰满。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3分) (2)因泣下霑矜,与武决去。(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 居士集卷二十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 B.处穷达,临祸福穷:困窘。 | C.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直:一直 | D.舁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3分)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 B.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 C.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 |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都未能施行。 | D.师鲁在潞州任职,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敢于秉公执法,因而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但是那里的百姓一直都思念他。 |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5分) (2)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5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小题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姓怙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 | B.阴结党欲为内应阴:阴谋 |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 D.焚香南向拜舞南向:面对南方 |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的一组是( )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3分) (2)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3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山浙江归安人。乾隆十六年进士。二十年,知彰化县,下车谒庙①毕,视狱,问狱吏曰:“彼系囚者得无巨盗乎?”对曰:“小窃尔。”曰:“小窃何足系?”悉召于庭而纵之,各予十金,使治生。曰:“吾与汝约,再犯无赦。”亡何获一贼,讯之,则前所纵也。山语役曰:“初法必行,当杖毙之。”亡何复毙一贼,邑人惊骇,相戒曰:“是真健吏,毋犯法。” 亡何又获贼,方喝杖,见其面有泪痕,山曰:“犯法者死,何哭为?”对曰:“小人自知必死,适与母诀,故悲尔。”侦之,果有一妪之抱席哭者,将裹尸去。山曰:“渠有孝心,尚可改。”再予十金,且严饬曰:“汝持贩他方,求衣食,毋居此,为老捕捉也。”其人叩头去。 山为政谨慎,听讼时,但集两造于庭而判之,案无积牍。彰署固有私款,岁入数千金,山不受。言曰:“正供而外,则属横征,为民牧者岂可使民贫困乎?”巡道德文视彰,故事供帐甚奢,山不可,但馈米十石、羊四羫,文衔之。俄而檄下,命册丈田。山力争曰:“彰地初辟,半斥卤,与他邑异。前时清丈,曾留余地,以舒贫苦。今若再丈,将大病民,山不忍为也。”而文催愈急,邑人士谋赂万金以免,山不可。曰:“吾在此,断不使诸公贿上游也。”遽令夺镪橐归。文闻之,大怒,劾山私收采买。报罢,山被逮,邑人数万争揭竿逐委员,势汹汹。山挥手止,语且泣曰:“诸百姓苟以我故而抗王章,是***我,非爱我也。”百姓曰若然则我等护公往鞫有不测愿同死甫登舟而担馈糗粮者投舱几满。 系省月余,福建将军谂其冤,请赦。召见,复原官,再迁滦州知州。将之任,途赴里门,见非故庐,不敢入。已而妻子出迎,曰:“嘻!此君前年罢官时,彰化士民送我家居此者也。”出券视之,购价万金。 (出自《台湾通史》,有删改) 注解:①庙:妈祖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法必行,当杖毙之杖:用木杖 | B.故事供帐甚奢故事:旧例 | C.今若再丈,将大病民病:使…生病 | D.但馈米十石、羊四羫,文衔之衔: 不满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文催愈急诸百姓苟以我故而抗王章 | B.讯之,则前所纵也。将大病民,山不忍为也 | C.若然,则我等护公往鞫,今若再丈,将大病民 | D.毋居此,为老捕捉也为民牧者岂可使民贫困乎? | 小题3:下列句子体现朱山是一位为政谨慎的健吏的一组是( ) ①小窃何足系 ②但集两造于庭而判之,案无积牍③初法必行,当杖毙之 ④遽令夺镪橐归⑤邑人士谋赂万金以免,山不可⑥吾与汝约,再犯无赦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A.朱山任彰化县知县时,用杖打死小偷,县里人惊惧,互相告诫:朱山是一位真正的强健有力的酷吏! | B.朱山治政谨慎,每天两次到庭审理,因此案件没有积压。审理案件时有人私下送钱给他,朱山不接受。 | C.朱山在做滦州知州时很得民心,因巡道德文陷害而遭到逮捕时,当地百姓纷纷誓死相护。 | D.朱山不同意朝廷下达的造册丈量田地的文告,是因为曾经留有多余的土地如果再造册丈量,百姓就要多缴赋税 ,这将大大伤害百姓。 |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百 姓 曰 若 然 则 我 等 护 公 往 鞫 有 不 测 愿 同 死 甫 登 舟 而 担 馈 糗 粮 者 投 舱 几 满。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侦之,果有一妪之抱席哭者,将裹尸去。山曰:“渠有孝心,尚可改。”(3分) ②诸百姓苟以我故而抗王章,是***我,非爱我也。(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