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严绶,蜀人。大历中登进士第,累佐使府。贞元中,由侍御史充宣翕团练副使,深为其使刘赞委遇,政事多所咨访。十二年,赞卒,绶掌宣歙留务,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严绶,蜀人。大历中登进士第,累佐使府。贞元中,由侍御史充宣翕团练副使,深为其使刘赞委遇,政事多所咨访。十二年,赞卒,绶掌宣歙留务,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严绶,蜀人。大历中登进士第,累佐使府。贞元中,由侍御史充宣翕团练副使,深为其使刘赞委遇,政事多所咨访。十二年,赞卒,绶掌宣歙留务,倾府藏以进献,由是有恩,召为尚书刑部员外郎。
未几,河东节度使李说婴疾,行军司马郑儋代综军政;既而说卒,因授儋河东节度使。儋既为帅,德宗选朝士可以代儋为行军司马者。因绶前日进献,上颇记之,故命检校司封郎中,充河东行军司马。元和元年,杨惠琳叛于夏州,刘辟叛于成都,绶表请出师讨伐。绶悉选精甲,付牙将李光颜兄弟,光颜累立战功,蜀、夏平。绶在镇九年,以宽惠为政,士马蕃息,境内称治。
绶虽名家子,为吏有方略,然锐于势利,不存名节,人士以此薄之。尝预百僚廊下食上令中使马江朝赐樱桃绶居两班之首在方镇时识江朝叙语次不觉屈膝而拜是日为御史所劾绶待罪于朝命释之翌日责江朝降官一等。寻出镇荆南,进封郑国公。有溆州蛮首张伯靖者,杀长吏,据辰、锦等州,连九洞以自固,诏绶出兵讨之。绶遣部将李忠烈赍书晓谕,尽招降之。
九年,吴元济叛,朝议加兵,以绶有弘恕之称,可委以戎柄,乃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寻加淮西招抚使。绶自帅师压贼境,无威略以制寇;到军日,遽发公藏以赏士卒,累年蓄积,一旦而尽。又厚赂中贵人以招声援。师徒万余,闭壁而已,经年无尺寸功。裴度见上,屡言绶非将帅之才,不可责以戎事,乃拜太子少保代归。久之,进位太傅,食封至三千户。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东节度使李说疾婴:被……所缠
B.士马息,境内称治蕃:增多
C.绶请出师讨伐表:表示
D.绶自师压贼境帅:率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连九洞自固②不可责戎事
B.①授儋河东节度使②绶前日进献
C.①以绶有弘恕称②久,进位太傅
D.①授山南东道节度使 ②拜太子少保代归
小题3:下列各句组中,全都能直接表现严绶“为吏有方略”的一组是(  )(3分)
①深为其使刘赞委遇                 ②倾府藏以进献
③绶悉选精甲,付牙将李光颜兄弟      ④绶在镇九年,以宽惠为政
⑤绶遣部将李忠烈赍书晓谕,尽招降之  ⑥厚赂中贵人以招声援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严绶在担任宣翕团练副使时很受团练使刘赞的重用,刘赞死后,他倾尽自己所有的财物向皇上进献,因此受到恩宠,入朝当官。
B.在挑选可以代替行军司马郑儋的职务的人选时,皇上想起了前日进献的严绶,于是让他充任了河东行军司马。
C.严绶虽然是名家子弟,做官有方略,但因为他对势利的人很严厉,不在意自己的名节,因此受到士人的鄙视。
D.严绶在率兵讨伐叛军吴元济时,因他本非将帅之才,既无威望又缺乏军事谋略,一整年没有立正一点功劳,最后被撤职而回。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尝预百僚廊下食上令中使马江朝赐樱桃绶居两班之首在方镇时识江朝叙语次不觉屈膝而拜是日为御史所劾绶待罪于朝命释之翌日责江朝降官一等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儋既为帅,德宗选朝士可以代儋为行军司马者。(3分)
②到军日,遽发公藏以赏士卒,累年蓄积,一旦而尽。(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尝预百僚廊下食/上令中使马江朝赐樱桃/绶居两班之首/在方镇时识江朝/叙语次/不觉屈膝而拜/是日/为御史所劾/绶待罪于朝/命释之/翌日/责江朝/降官一等
小题1:①郑儋担任节度使(统帅)以后,德宗挑选可以接替郑儋做行军司马的朝官。
②(严绶)到达军中那天,立即散发官府储藏的财物来赏赐士兵,多年的积蓄,在一日里(或:一下子)被用尽。
解析

小题1:表,上表。
小题1:副词,于是,就。A.连词,来,用来/介词,用,拿;B.副词,于是/连词,因为;C.结构助词,的/语缀助词,无义
小题1:①非直接,是“有方略”的结果;②是假公济私使自己得以升迁的行为,不能视为“方略”;⑥是其“无威略以制寇”的表现。
小题1:A.“倾尽自己所有的财物”应为“倾尽公家府库所藏的财物”;C.“对势利的人很严厉”错,应是严绶“一心追求权势得益”;D.“被撤职而回”错,原文“拜太子少保代归”不是被撤职。
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小题1:①关键词“既”,1分;准确翻译定语后置句式,1分;句意1分②关键词“遽”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严绶,蜀人。贞元年间,由侍御史充任宣歙团练副使,很受团练使刘赞的重用,府中政事经常询问他。十二年,刘赞死,严绶执掌宣歙留后事务,用尽府库所藏的财物进献皇上,因此受到恩宠,召入朝担任尚书刑部员外郎。
不久,河东节度使李说患病,政事大多耽误废弛,行军司马郑儋代他统管军政;不久李说病逝,于是授任郑儋为河东节度使。郑儋任节帅以后,德宗又挑选可以接替郑儋做行军司马的朝官,因为严绶以前经常进献,皇上印象很深,因此任命他为检校司封郎中,充任河东行军司马。元和元年,杨惠琳在夏州反叛,刘辟在成都反叛,严绶上表请求出兵讨伐。严绶挑选出全部精锐,交给牙将李光颜兄弟统领,李光颜多次立有战功。蜀,夏平定。严绶在镇所共九年,执政宽厚仁爱,兵马增多,境内得到治理。
严绶虽然是名家子弟,做官有办法,但一心追求权势利益,不在意名节,士人因此而鄙视他。曾经参预百官的例行廊下会食,皇上命令宦官使者马江朝赐他樱桃。严绶官居两班之首,在方镇时认识马江朝,交谈之间,不觉屈膝跪拜。当天,受到御史弹劾,严绶在朝廷等待治罪,皇上命令赦免了他。不久出京镇守荆南,进封郑国公。有个溆州蛮首领叫张伯靖,杀害长史,占据辰、锦等州,联络九洞蛮人拥兵自守,朝廷下诏命严绶出兵讨伐。严绶派部将李忠烈带着文书前去劝说,将他们全部招降。
大历九年,吴元济反叛,朝廷商议用兵,因为人称严绶宽宏忠厚,可以交给他兵权,于是授任他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不久加任淮西招抚使。严绶亲自率兵进逼到叛贼地界,但他缺乏对付敌寇的声威与谋略,到达军中那天,立即散发官府库藏来赏赐士兵,多年积蓄,一日用尽;又用大量财物贿赂显贵宦官求作声援。军队一万多人,坚壁固守而已,一年都没有取得丝毫功绩。裴度拜见皇上,多次说严绶不具备将帅的才干,不能交付他管军事,于是任命他为太子少保交卸职务回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善会,字敬仁,弘农华阴人也。父初,官至毗陵太守。善会大业中为鄃令,以清正闻。
俄而山东饥馑,百姓相聚为盗,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皆克捷。其后贼帅张金称众数万,屯于县界,屠城剽邑,郡县莫能御。善会率励所领,与贼搏战,或日有数合,每挫其锋。炀帝遣将军段达来讨金称,善会进计达,达不能用,军竟败焉。达深谢善会。后复与贼战,进止一以谋之,于是大克。
金称复引渤海贼孙宣雅、高士达等众数十万,破黎阳而还,军锋甚盛。善会以劲兵千人邀击,破之,擢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金称稍更屯聚,以轻兵掠冠氏。善会与平原通守杨元弘步骑数万众,袭其本营。武贲郎将王辩军亦至,金称释冠氏来援,因与辩战,不利,善会选精锐五百赴之,所当皆靡,辩军复振。贼退守本营,诸军各还。
于时山东思乱,从盗如市,郡县微弱,陷没相继。能抗贼者,唯善会而已。前后七百余阵,未尝负败,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会太仆杨义臣讨金称,复为贼所败,退保临清。取善会之策,频与决战,贼乃退走。乘胜遂破其营,尽俘其众。金称将数百人遁逃,后归漳南,招集余党。善会追捕斩之,传首行在所。帝赐以尚方甲槊弓剑,进拜清河通守。其年,从杨义臣斩漳南贼帅高士达,传首江都宫,帝下诏褒扬之。
士达所部将窦建德,自号长乐王,来攻信都。临清贼王安拥兵数千,与建德相影响。善会袭安斩之。建德既下信都,复扰清河,善会逆拒之,反为所败,婴城固守。贼围之四旬,城陷,为贼所执。建德释而礼之,用为贝州刺史。善会骂曰老贼何敢拟议国士恨吾力劣不能擒汝等我岂是汝屠酤儿辈敢欲更相吏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凛然有节。建德犹欲活之,为其部下所请,又知终不为己用,于是害之。清河士庶莫不伤痛焉。
——选自《隋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众寡悬殊,未能灭贼遗憾
B.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提升,提拔
C.复扰清河,善会拒之抵触,不顺从
D.反为所败,城固守绕,围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乘胜遂破营,尽俘其众年,从杨义臣斩漳南贼帅高士达
B.善会大业中鄃令复贼所败,退保临清
C.破黎阳还,军锋甚盛建德释礼之,用为贝州刺史
D.善会率励领,与贼搏战当皆靡,辩军复振
小题3: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会进计(于)达,达不能用
B.金称释冠氏来援,因与辩战,(金称)不利
C.取善会之策,频与(金称)决战
D.善会逆拒之,反为(建德)所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军段达讨伐金称,善会进献计谋,未予采纳,段达失败。后来的战斗中,段达采纳了善会的谋略,大败了金称。
B.那时崤山以东地区时局混乱,百姓纷从盗贼,官府势力微弱,很多郡县被盗贼攻陷。当时能够抵抗强盗的人,只有善会。
C.善会英勇善战,斩杀了金称,将金称的首级送到了皇帝所在的地方;跟从杨义臣斩杀了士达,将士达的首级送到江都宫。
D.建德打败了善会后,因为部下的请求,想让善会存活下来,但又考虑到善会终究不能为自己所用,最终还是杀害了善会。
小题5: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4分)
善 会 骂 曰 老 贼 何 敢 拟 议 国 士 恨 吾 力 劣 不 能 擒 汝 等 我 岂 是 汝 屠 酤 儿 辈 敢 欲 更 相 吏 邪 临 之 以 兵 辞 气 不 挠 凛 然 有 节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皆克捷。(3分)
②贼围之四旬,城陷,为贼所执。(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富公讳弼,字彦国,幼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识之,曰:“此王佐才也。”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会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且上言:“元昊遣使求割地,邀金帛,而词甚倨,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议者以为有宰相气。擢知谏院。
元昊寇鄜延,中贵人黄德和引兵先走,刘平战死。而德和诬奏平降贼,诏以兵围守其家。公言:“平引兵来援,以奸臣不救,故败,竟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枢密院奏方用兵,狱不可遂。公言:“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德和竟坐腰斩。
改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时有用伪牒为僧者,事觉,乃堂吏为之。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公白执政,请以吏付狱。执政指其坐曰:“公即居此,无为近名。”公正色不受其言,曰:“必得吏乃止。”执政滋不悦,故荐公使契丹。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庆历三年,晏殊为相,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与公副之。鲁人石介作《庆历圣德诗》,历颂群臣,曰:“维仲淹、弼,一夔一契。”天下不以为过。
公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其为文章,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世以为知人。
方契丹求割地上命宰相历问近臣孰能为使虏者皆以事辞免公独慨然请行使事既毕上欲用公公逡巡退避不敢居而向之辞免者自耻其不行则惟公之怨比而谗公无所不至。仁宗徐而察之,尽辨其诬,卒以公为相。及英宗、神宗之世,公已老矣,勋在史官,德在生民。
(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有删改)
注:①中贵人:帝王所宠幸的近臣或宦官,这里指宦官。后文有“中官”,意同此。②知制诰:官名。③一夔一契: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之喻良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词甚傲慢
B.元昊鄜延入侵
C.开封余人而不及吏追究、查办
D.执政不悦滋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范仲淹见识之B.殊即女妻之
其为文章,辩不华请吏付狱
C.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D.堂吏为之
以为有宰相气                  必得吏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富弼是“王佐才”的一组是(3分)
①会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             ②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
③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             ④维仲淹、弼,一夔一契
⑤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         ⑥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
A.②④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④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弼少时刻苦学习,志向远大,受到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怀揣他的文章向晏殊推荐,晏殊也很赏识他。
B.元昊反叛,派遣使者向宋要求割地和金帛,富弼指出当立斩其使者,体现了他政治上的果敢和远见卓识。
C.富弼负责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时,得知有官员让人凭伪造的簿录成为僧人,他就下令逮捕该官员。
D.石介作诗称颂范仲淹和富弼可比舜时的贤臣夔和契。虽有人嫉恨富弼,但皇帝最终能明辨是非,重用富弼。
小题5: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方契丹求割地上命宰相历问近臣孰能为使虏者皆以事辞免公独慨然请行使事既毕上欲用公公逡巡退避不敢居而向之辞免者自耻其不行则惟公之怨比而谗公无所不至
小题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3分)
②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颖士,字茂挺,梁鄱阳王恢七世孙。颖士四岁属文,十岁补太学生。观书一览即诵,通百家谱系、书籀学。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对策第一。父旻,以莒丞抵罪,颖士往诉于府佐张惟一,惟一曰:“旻有佳儿,吾以旻获谴不憾。”
天宝初,颖士补秘书正字。于时裴耀卿、席豫、张均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方父丧,不诣。林甫尝至故人舍邀颖士,颖士前往,哭门内以待,林甫不得已,前吊乃去。怒其不下已,调广陵参军事,颖士急中不能堪,作《伐樱桃树赋》以讥林甫云。史官韦述荐颖士自代,召诣史馆待制,颖士乘传诣京师。而林甫方威福自擅,颖士遂不屈,愈见疾,俄免官。林甫死,更调河南府参军事。
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已而禄山反,颖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忽不用,叹曰:“肉食者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辟掌书,贼攻襄阳,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官兵守潼关,财用急,必待江、淮转饷乃足,饷道由汉、沔,则襄阳乃今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且列郡数十,人百万,训兵攘寇,社稷之功也。”洧乃按甲不出。亦会禄山死,贼解去。
颖士乐闻人善,以推引后进为己任,如李阳、李幼卿等数十人,由奖目,皆为名士。天下推知人,称萧功曹。尝兄事元德秀,而友殷寅、颜真卿。尝与(李)华、(陆)据游洛龙门,读路旁碑,颖士即诵,华再阅,据三乃能尽记。闻者谓三人才高下,此其分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莒丞抵罪抵罪:犯罪
B.怒其不己下:谦恭待人
C.肉食者儿戏御剧贼剧贼:势力强大的贼寇
D.而殷寅、颜真卿友:友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吾旻获谴不憾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颖士往诉府佐张惟一又杂植兰桂竹木
C.一日不守,大事去矣其负大舟也无力
D.洧按甲不出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颖士聪明异常,四岁能文,十岁被录取为太学生。后来与朋友游览洛阳龙门,看路旁碑文,他读一遍即能成诵,记忆力明显高出他人。
B.宰相李林甫想见萧颖士,被萧颖士以守父丧为由拒绝;后来李林甫邀萧颖士到一朋友家见面,萧颖士前往却“哭门内以待”,可见他处事机智得体。
C.萧颖士对柳并说“胡人恃宠而骄,乱不久矣”,这表现出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萧颖士对源洧说的一番话,则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D.萧颖士天资聪颖,为人刚直,才能卓著,颇受“先进”的赏识。但也因为他的傲气和不屈,使得他连连遭贬,为此他痛悔不已。
小题4:把第I 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于时裴耀卿、席豫、张均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3分)
(2)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史记·乐毅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未尝一日而忘齐也报:报复
B.乃去赵魏适:到……去
C.于是屈身士下:降职
D.皆为郡县以燕属:归属,从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诸侯皆欲背秦而服齐西摧三晋观津
B.乐毅于是魏昭王使于燕使乐毅上将军
C.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先礼郭隗招贤者
D.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事齐田单闻之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乐毅有军事谋略和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赵人举之
②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③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④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⑤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
⑥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A.①③⑤B.③④⑥C.①②⑥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国多方争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高自大,百姓不能忍受。
B.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派他攻打齐国。
C.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故意不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臣服投降。
D.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问计,结果惠王剥夺了乐毅的军权。
小题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乐 毅 者 其 先 祖 曰 乐 羊 乐 羊 为 魏 文 侯 将 伐 取 中 山 魏 文 侯 封 乐 羊 以 灵 寿 乐 羊 死 葬 于 灵 寿 其 后 子 孙 因 家 焉 中 山 复 国 至 赵 武 灵 王 时 复 灭 中 山 而 乐 氏 后 有 乐 毅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
②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小题1:下列对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叶沃若沃若:润泽的样子
B.于嗟女兮于嗟:叹息,“于”通“吁”
C.女也不爽不爽:指不爽快
D.靡室劳矣室劳:家里的劳苦活儿
小题2:选出对有关诗句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诗通过对男、女双方对爱情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态度的描述,奉劝年轻的女子千万不要沉溺于情爱之中,否则将会追悔莫及。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句诗中女主人公含蓄地表露了对丈夫过分行为的不满,淇水河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作为一个丈夫做事怎么能没有一定的限度而由着性子任意而为呢?
C.“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这句诗写出了女主人公静下心来思考的情状,表现出她对自己一生的深刻反思,显示出她对有着相同不幸遭遇的妇女们的深切同情。
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种长歌当哭般的呼号,既是“我”从多年婚嫁生活中得出的惨痛教训,也是全诗主旨之所在,充分显示出“我”对一去不复返的以往情爱的深重痛惜与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
小题3:下列各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