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刘洁,长乐信都人也。昭成时,慕容氏献女,洁祖父生为公主家臣,乃随入魏。赐以妻妾,生子堤,位乐陵太守,封信都男。卒。洁袭堤爵。数从征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刘洁,长乐信都人也。昭成时,慕容氏献女,洁祖父生为公主家臣,乃随入魏。赐以妻妾,生子堤,位乐陵太守,封信都男。卒。洁袭堤爵。数从征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洁,长乐信都人也。昭成时,慕容氏献女,洁祖父生为公主家臣,乃随入魏。赐以妻妾,生子堤,位乐陵太守,封信都男。卒。洁袭堤爵。数从征讨,进爵会稽公。后与永安侯魏勤及功劳将军元屈等击吐京叛胡,为其所执,送赫连屈丐。洁声气不挠,呼其字而与之言,神色自若。屈丐壮而释之。后得还国,典东部事。明元寝疾,太武监国,洁与古弼等选侍东宫,对综机要。
太武即位,奇其有柱石用,委以大任。及议军国,朝臣咸推其能。迁尚书令,改为钜鹿公。车驾西伐,洁为前锋。沮渠牧犍弟董来距战于城南,洁信卜者之言,以日辰不协,击鼓却阵,故董来得入城。太武微嫌之。洁久在枢密,恃宠自专,帝心稍不平。
时议伐蠕蠕,洁言不如广农积谷,以待其来,群臣皆从其议。帝决行,乃从崔浩议。既出,与诸将期会鹿浑谷。而洁恨其计不用,欲沮诸将,乃矫诏更期,诸将不至。时虏众大乱,景穆欲击之,洁执不可。停鹿浑谷六日,诸将犹不集,贼已远遁,追至石水,不及而还。师次漠中,粮尽,士卒多死。洁阴使人惊军,劝帝弃军轻还,帝不从。洁以军行无功,奏归罪于崔浩。帝曰:“诸将后期,及贼不击,罪在诸将,岂在于浩?”又洁矫诏事遂发,舆驾至五原,收洁幽之。
太武之征也,洁私谓亲人曰:“若军出无功,车驾不返,即吾当立乐平王。”洁又使右丞张嵩求图谶,问:“刘氏应王,继国家后,我审有名姓不?”嵩对曰:“有姓而无名。”穷验款引,搜嵩家,果得谶书。洁与南康公秋邻及嵩等皆夷三族,死者百余人。洁既居势要,内外惮之,侧目而视。籍其家,财产钜万。太武追忿,言则切齿。 
(节选自《北史·刘洁传》)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书令迁:贬斥、放逐B.太武微之嫌:讨厌
C.收洁之幽:幽禁D.其家,财产钜万籍:登记、抄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内外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B.随入魏 遂私见樊於期
C.洁军行无功 是君子远庖厨也D.奏归罪崔浩 月出东山之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洁能文能武,太武帝认为他是国家柱石,朝中大臣也都认为他有才干。正因如此,刘洁得以久居高位,恃宠自专。
B.刘洁长于征战,在与董来作战时,居然听信占卜者的无稽之谈,鸣金收兵,贻误战机,致使太武帝对他心生不满。
C.在讨论征伐蠕蠕时,太武帝听从崔浩的建议,刘洁心生怨愤,横生掣肘,导致远征失败,后竟嫁祸崔浩,自食恶果。
D.太武帝对刘洁的问题早有发现,并心生厌恶,常给予警醒;刘洁充耳不闻,还阴谋篡逆,最终导致祸国败家的结局。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洁声气不挠,呼其字而与之言,神色自若。屈丐壮而释之。(4分)
(2) 帝日:“诸将后期,及贼不击,罪在诸将,岂在于浩?(4分)
(3)欲沮诸将,乃矫诏更期。 (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1)刘洁不屈不挠,喊着赫连屈丐的名字和他说话,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屈丐认为他勇敢而释放了他。
(2)皇帝说:“诸将在约定日期未到,致使没有打败贼人,罪在他们,怎么在崔浩呢?”
(3)(刘洁)想阻止诸将,便改动了诏书上所规定的日期。
解析

小题1:迁:升迁
小题1:A.代词,他;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B.副词,于是。C.介词,把;介词,因为。D.介词,在;介词,从。
小题1:太武帝对刘洁既没有敲警钟,也没有采取措施,而是照常重用,只是矫诏事发,才幽禁了他。
小题1:(1)“挠”“壮”“释”各1分,句意1分(2)后”“击”“岂”各1分,句意1分(3)“沮”“乃”“更”各1 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刘洁,长乐信都人。昭成帝时,慕容氏向魏进献女儿,刘洁的祖父刘生是侍奉公主的家臣,于是就随公主入魏。测生被赐给妻妾,生了儿子刘堤,刘斑官至乐陵太守,被封为信都男后去世。刘洁继承了刘堤的爵位,他多次跟随皇上出征,晋爵会稽公。后来,他和永安侯魏勤、功劳将军元屈等一起攻打吐京的叛胡,被叛胡抓去,送给赫连屈丐。刘洁不屈不挠,喊着赫连屈丐的名字和他说话,神色自若。屈丐因他的勇敢而释放了他。后来得以回国,主管东部诸事务。明元帝生病期间,太武帝主持国政,刘洁与古弼等人被选派服侍皇太子,帮他处理机要大事。
太武帝即位,认为刘洁是个像国家的柱石一样的奇才,委以重任。在议论军国大事时朝中大臣都认为刘洁有能力,他因此而升迁为尚书令,改为钜鹿公。不久,大军征伐西部的沮渠牧犍,刘洁为先锋。沮渠牧犍的弟弟董来在城南接战,刘洁相信了占卜者的无稽之谈,以日月和时辰不合击鼓收兵,使董来得以进城。太武帝因这件事对他有些不满。刘洁因长久主管枢密,自恃皇帝对他的宠幸,办事独断专行,太武帝为此心中也有些不安。
在商议征伐蠕蠕时,刘洁提出不如广积粮食,等待蠕蠕前来,大臣都赞成他的意见,但太武帝坚持出征,采用了崔浩的意见。出征时,皇帝和诸将约定了日期在鹿浑谷会集。刘洁因自己的计策未被采用,想阻止诸将,便改动了诏书上所规定的日期。到了约定的日期,各位大将都没到鹿浑谷。这时候,敌兵大乱,景穆帝打算带兵去袭击敌兵,刘洁不让他去。军队在鹿浑谷停留了六天,诸将还未到达,贼兵已逃远了,他们追到石水,没追上就回兵了。部队到达大漠中间,粮食已尽,士兵死了很多。刘沽暗地里派人***扰部队,趁机劝皇帝抛弃军队,带少数人轻装而回。皇帝不接受刘洁的建议。刘洁把这次军队出征失利的原因上奏皇帝,把罪过归于崔浩。皇帝说:“诸将在约定日期未到,罪在他们,怎么在崔浩呢?”后来刘洁更改诏书上的日期的事被揭发出来,当皇帝到五原时,就把刘洁幽禁起来。
太武帝这次出征时,刘洁曾私下对他的亲信说:“如果这次出师不利,太武帝不能回来,我应当立为乐平王。”刘洁又向右丞张嵩询问谶书,他问:“刘氏应当统治天下,以继魏国,不知有我名姓没有?”张嵩回答说:“有姓而无名。”(皇上)于是穷追查证,搜查张嵩的家,找到了那本谶书。刘洁和南康公秋邻、张嵩等都被夷灭三族,死的有一百多人。刘洁身居要职,朝廷内外都怕他,对他侧目而视。刘洁的家被抄没,抄出家产巨万。太武帝十分后悔和气愤,每次说起刘洁便咬牙切齿。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①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十日期:约定B.天疾风会:适逢
C.风而罢虞人犯:冒着D.而击之也过:经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攻原得卫假舆马
B.待公食信见疑
C.为鼓与百姓为戍洎牧谗诛
D.敌人旦暮至击汝若属为所虏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3分)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3分)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绍圣初,御史论轼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日数千言研究
B.闻者始哗不信服
C.使者发于官吏金钱
D.使官吏分以守堰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率徒持畚锸以出②卒全
B.①虽禁军且我尽力②当轴者所恨
C.①又事不便民者不敢言②积论事
D.①锻炼久不决②神宗独怜
小题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分别表现苏轼德和才的一组是(3分)
A.轼遂请外,通判杭州/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B.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
D.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自小随父母游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B.苏轼成年即已博学精通经传历史,后来读《庄子》,产生共鸣。
C.欧阳修见了苏轼的考场文章和求见信,大为赞赏。
D.“黄州—惠州—儋州”的苦难曲折的经历,反倒为我们展现了苏轼豁达的情怀。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②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①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材料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④,心善渊⑤,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注释:①启子比德: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②所恶:不喜欢的地方。③几于道:接近于道④善地:低下之地。⑤心善渊:心胸善于保持沉默,就像深渊一样。后面的几个“善”都是“善于”的意思。
小题1:孔子和老子都不满足于纯粹的观赏自然,而是试图沟通水之美与人类道德精神的内在联系,以探求水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并由此推衍出立身处世的道理和准则。试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比较一下当人处于逆境时,儒家和道家的处置方法有何不同。(6分)
小题2:比较孔子和老子笔下的水,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述理由。(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有删节)
柳宗元
宗元白:元生至,得弟书,甚善;诸所称道具之。元生又持部中庐父墓者所得石书,模其文示余,云若将闻于上,余故恐而疑焉。
仆早好观古书,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又二十年来,遍观长安贵人好事者所蓄,殆无遗焉。以是善知书,虽未尝见名氏,亦望而识其时也。又文章之形状,古今特异。弟之精敏通达,夫岂不究于此?今视石文,署其年曰“永嘉”,其书则今田野人所作也。虽支离其字,犹不能近古。为其“永”字等,颇效王氏变法,皆永嘉所未有。辞尤鄙近,若今所谓律诗者,晋时盖未尝为此声。大谬妄矣!又言植松鸟擢之怪,而掘其土得石,尤不经,难信。或者得无奸为之乎?
且古之言“葬者,藏也”。“壤树之”,而君子以为议。况庐而居者,其足尚之哉?圣人有制度,有法令,过则为辟。故立大中者不尚异,教人者欲其诚,是故恶夫饰且伪也。过制而不除丧,宜庐于庭;而矫于墓者,大中之罪人也。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然使伪可为而利可冒,则教益坏。若然者,勿与知焉可也,伏而不出之可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生又持部中父墓者庐:筑庐居住
B.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完备
C.而掘其土得石,尤不经:经过
D.而不出之可也伏:掩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矫墓者,大中之罪人也乃设九宾礼
B.圣人有制度,有法令,过为辟于其身也,耻师焉,或矣
C.或者得无奸为乎客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是故恶夫饰伪也若属皆为所虏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B.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C.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D.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小题4:本文主要写了柳宗元对一个在父亲坟墓旁建房子守孝的人所得到的石刻文字提出了种种质疑,质疑的根据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3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虽支离其字,犹不能近古。(3分)
(2)况庐而居者,其足尚之哉?(3分)
(3) 然使伪可为而利可冒,则教益坏。(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寄欧阳舍人书(节选)
曾 巩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作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又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于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欧阳舍人:即欧阳修;舍人,官名。②衋xì:悲伤苦痛。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者得致其严:威严
B.故虽恶人,皆务铭 勒:刻
C.有名于实 侈:超过、多
D.辨之不惑,议之不徇:徇私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体现作者推崇道德文章的一组是(3分)
①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②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③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
④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
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⑥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
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中提及“蒙赐书”及撰“铭”,点明写信之由;“反复观诵”,侧面写出欧文之精彩及作者爱不释手之情景;“感与惭并”,写作者对欧阳修的感激与敬佩。寥寥二十余字,言简意深。
B.作者认为铭文流传于世,其作用接近于史书,而作为史书,则是非常严谨而真实的。而今铭文所以不实,则因逝者的子孙一心想要颂扬他们的先辈,往往刻意隐瞒逝者的恶行,致使撰铭者不能明察。
C.作者先论及古代撰写墓志铭的社会意义,在于褒扬美善;进而论及今之墓铭的流弊,在论及流弊时,特别突出了撰铭人的作用,提出只有撰铭人“畜道德而能文章”,才能写出流传后世的铭文。
D.本文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祖父写墓志铭,提出了撰写铭志的两字原则——“公”和“是”,阐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3分)
(2)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3分)
(3)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3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郑 人 有 且 置 履 者 先 自 度 其 足 而 置 之 坐 至 之 市 而 忘 操 之 已 得履 乃 曰 吾 忘 持 度 反 归 取 之 及 反 市 罢 遂 不 得 履  (选自《韩非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