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李謩①  (唐)卢肇謩,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李謩①  (唐)卢肇謩,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李謩  (唐)卢肇
謩,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至是遂以应命。
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时轻云蒙笼,微风拂浪,波澜陡起。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曀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鬼神之来。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以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
独孤曰:“公试吹《涼州》。”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乃换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
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去。
[注] ①謩mò ②入破:唐朝大曲一般有十多遍,可以分为三段,即散序、中序、破。前两段音乐舒缓,只歌不舞,“破”的第一遍为“入破”,入破后丝鼓合鸣,节奏急促,舞者开始入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私宴,以观其妙更:交替,轮换。
B.时州客进士者十人举:提拔,推举。
C.公如是,是轻薄轻薄:轻视,鄙薄。
D.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献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日晚方记得秦攻取之外
B.仿佛如有鬼神来予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C.独孤生无一言于是遂去,令张良留谢
D.竟不知其去某,而母立于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廷乐师李謩的演奏独步天下,一次偶然的机缘,让他遇到了身怀绝技却不为人知的独孤生,懂得了学无止境、天外有天的道理。
B.小说善于运用铺垫衬托的艺术手法,以“宾”衬“主”,以高衬高,用不同凡响的李謩,衬托出独孤生的神妙超绝。
C.作者善于创造意境,营造了一个与音乐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湖光山色的描摹或渲染气氛,或烘托演技,写景写人,情景相生。
D.为了突出独孤生这一人物形象,作者把着力点放在对他的笛声的描摹上,用响遏行云、吹裂笛子来刻画他演技的高超,用听众的反应来突出演奏艺术的震撼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小题4: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遂 吹 声 发 入 云 四 座 震 栗 李 生 蹙 踖 不 敢 动 至 第 十 三 叠 揭 示 谬 误 之 处 敬 伏 将 拜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3分)
(2)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
小题1:⑴独孤老丈常年独居在偏远的乡村,很少进城,对音乐之类,全都一窍不通。(“)
⑵你也算是吹得很好的了,然而,笛声中掺杂有夷人的声调,莫非你有龟兹一带的朋友?
解析

小题1:举:考中科举
小题1:B取独。A因为/凭借  C却/只  D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处所,地方
小题1:错在“把着力点放在对他的笛声的描摹上”。为了突出独孤生技艺的高超,作者没有笨拙地继续描述他更高妙的笛声,而是让他指出李謩吹奏中有夷乐,并断定李謩师事龟兹人,还指出李謩演奏的失误,更“神机妙算”断定李謩的笛子都不管用。最后才描述独孤生的笛声。
小题1:每划对两个得1分
小题1:⑴处”译为“居住”1分,“率”译为“都”“全都”,1分。语句通顺1分。⑵“杂”译为“掺杂”1分,“得无”译为“莫非”“莫不是”“难不成”“难道”“恐怕”1分。语句通顺1分。
举一反三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小题。(6分)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第十四》)
【注】①管仲,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帮助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经鲍叔牙保举,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管仲为卿。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②“被”,通“披”;“左衽”,衣襟向左边开,这时狄夷的打扮,形容落后的少数民族。③诚信,遵守信用。④自经,自缢,上吊自***。⑤渎,小沟渠。
小题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2分)
小题2:试评价孔子对仁者的看法。(4分)
小题3:(2分)子贡认为管仲没有为公子纠而殉死,反而投靠了齐桓公,那就是背叛了公子纠,因而不
是一个仁者;孔子肯定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使老百姓得到好处的作为,认为管仲是一个
仁者。
小题4:(4分)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是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
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通达知变得思想,做到了具体人物具体分析地客观评价,(2分)这
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所以,我们在看待人和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
地分析对待。(1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
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烹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及绛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阳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小题1:下列加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时兄事陵微:卑微
B.陵亦聚党数千人,南阳居:占领
C.罢朝,陵平、勃让:责备
D.乃迁陵为帝太傅阳:通“佯”,假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愿老妾语陵② 化而鸟,其名为鹏
B.①及汉王还击项籍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C.①遂伏剑死②惑不从师
D.①何面目见高帝地下乎②沛公居山东时,贪财货,好美姬
小题3: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
B.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
C.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
D.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4分)
(2)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 (4分)
(3)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牛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弘之裔。幼孤,下杜樊乡有赐田数顷,依以为生。工属文,第进士。元和初,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皇甫浞俱第一,条指失政,其言鲠讦,不避宰相。宰相怒,僧孺调伊阙尉,改河南,迁监察御史,进累考工员外郎、集贤殿直学士。
穆宗初,以库部郎中知制诰。徙御史中丞,按治不法,内外澄肃。宿州刺史李直臣坐赇当死,赂宦侍为助。具狱上;帝曰:“直臣有才,朕欲贷而用之。”僧孺曰:“彼不才者,持禄取容耳。天子制法,所以束缚有才者。禄山、朱泚以才过人,故乱天下。”帝异其言,乃止。赐金紫服,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始,韩弘入朝,其子公武用财赂权贵,杜塞言者。俄而弘、公武卒,孙弱不能事,帝遣使者至其家,悉收赀簿,校计出入。所以饷中朝臣者皆在,至僧孺,独注其左曰:“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帝善之,谓左右曰:“吾不谬知人。”由是遂以相。
敬宗立,进封奇章郡公。是时政出近幸,僧孺数表去位,帝为于鄂州置武昌军,授武昌节度使、同平章事。鄂城土恶亟圮,岁增筑,赋蓑茅于民,吏倚为扰。僧孺陶甓从城,五年毕,鄂人无复岁费。又废沔州以省冗官。
文宗立,是时,吐蕃请和约弛兵,而大酋悉怛谋举维州入之剑南,于是李德裕上言:“韦皋经略西山,至死恨不能致,今以生羌二千人烧十三桥,捣虏之虚,可以得志。”帝使君臣大议,请如德裕策。僧孺持不可,曰:“吐蕃绵地万里,失一维州,无害其强。今修好使者尚未至,遽反其言。且中国御戎,守信为上,应敌次之。彼来责曰:‘何故失信?’赞普牧马蔚茹川,若东袭陇阪,以骑缀回中,不三日抵成阳桥,则京师戒严,虽得百维州何益!”帝然之,遂诏返降者。时皆谓僧孺挟素怨,横议沮解之,帝亦以为不直
会昌元年,汉水溢,坏城郭,坐不谨防,下迁太子少保。进少师。明年,以太子太傅留守东都。刘稹诛,而石雄军吏得从谏与僧孺、李宗闵交结状。又河南少尹吕述言:“僧孺闻稹诛,恨叹之。”武宗怒,黜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累贬循州长史。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赠太尉,年六十九。谥曰文简。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甓Pì,砖。②悉怛谋,人名。③赞普:吐蕃王号。④从谏:刘稹叔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持禄取耳容:宽容
B.僧孺陶甓以城:筑城
C.至死不能致恨:遗憾
D.不谨防坐:因……而获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帝于鄂州置武昌军南取百越之地,以桂林、象郡。
B.岁增筑,赋蓑茅民学于余,不拘
C.中国御戎,守信为上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东袭陇阪,以骑缀回中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牛僧孺为牛弘的后代,早年丧父。初及第时骨鲠正直,指陈时弊,无所回避,因而得罪宰相,仕途一度受阻。
B.牛僧孺严于执法,在任御史中丞时,追究查办违法之事。且为官清廉,曾因拒收贿赂而得到穆宗称赞重用。
C.牛僧孺心系国家百姓。治理鄂州时,关心百姓疾苦,修缮倒塌的房屋;撤去沔州的设置,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D.石雄军吏掌握了刘从谏跟牛僧孺私下交往的情况,再加上河南少尹吕述的检举揭发,僧孺 因刘稹案被降职。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具狱上,帝曰:“直臣有才,朕欲贷而用之。”(4分)
(2)帝然之,遂诏返降者。时皆谓僧孺挟素怨,横议沮解之,帝亦以为不直。(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縲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於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縲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縲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晏子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不及之,即行危:危险
B.方吾在缧绁中缧绁:拘禁
C.免子於厄:灾难
D.所慕焉忻:高兴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晏子令人敬重的一组是(  )
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②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③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④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⑤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⑥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B.越石父被抓,晏子将他赎出来,越石父回来之后,不但没有表示感谢,还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又感到不理解。
C.晏子的驾车人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的指责,有了改变,晏子于是推荐他担任大夫。
D.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倘若晏子在世,非常乐意做他的驾车人,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无限敬仰,也包含着深沉的感慨。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縲绁之中。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帆山子传
(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狭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                                (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嗢噱(Wà jué):笑谈,笑话。 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持论快    彻:透彻
B.圣人我矣    诏:教导
C.叙先贤遗迹     遗迹:留下踪迹
D.自称无方之民    无方:不行礼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②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③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                        ④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⑤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            ⑥椭狭零星,手自摹拭
A.①②④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B.文章结尾说帆山子有仁爱之心,故而在他死后,他的好朋友江吟香每逢寒食节就会在寺庙中设灵位祭祀他。
C.帆山子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他却风趣幽默地解释说自己合乎圣人之道。
D.帆山子是一位隐士,为人豪放不羁而又自尊自爱,谈吐、举止都显示出他是—个“真气盎然”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3分)
(2)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3分)
(3)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3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3分)
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 日 幅 巾 杖 屦 独 游 山 寺 遇 数 客 盛 谈 文 史 词辨 纷 然 公 坐 其 下 人 莫 之 顾 。有一客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选自《青琐高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