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朱珍,徐州丰人也。少与庞师古等俱从梁太祖为盗。珍为将,善治军选士,太祖初镇宣武,珍为太祖创立军制,选将练兵甚有法。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珍,徐州丰人也。少与庞师古等俱从梁太祖为盗。珍为将,善治军选士,太祖初镇宣武,珍为太祖创立军制,选将练兵甚有法。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珍选将五十余人,皆可用。梁败黄巢、破秦宗权、东并兖郓,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义成军乱,逐安师儒,师儒奔梁。太祖遣珍以兵趋滑州,道遇大雪,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遂乘其城。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秦宗权遣卢瑭、张晊等攻梁,是时梁兵尚少,数为宗权所困。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珍曰:“偏将欲专***邪?”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珍得所募兵万余以归,太祖大喜曰:“贼在吾郊,若践吾麦,奈何!今珍至,吾事济矣!且贼方息兵养勇,度吾兵少,而未知珍来,谓吾不过坚守而已,宜出其不意以击之。”乃出兵击败晊等,宗权由此败亡,而梁军威大振,以得珍兵故也。 珍从太祖取濮州,刺史朱裕奔于郓州。太祖乃还汴,留珍攻郓州。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郓人不出。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朱裕登陴,开门内珍军,珍军已入瓮城而垂门①发,郓人从城上磔石以投之,珍军皆死瓮城中,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唐宾者,陕人也。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唐宾部将严郊治厩失期,军吏督之,郊诉于唐宾,唐宾以让珍,珍怒,拔剑而起,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遣使者告唐宾反。使者至夜而见之,太祖大惊,然已夜矣,不能有所发。明日,珍迎谒,太祖命武士执之。诸将霍存等十余人叩头救珍,太祖大怒,举胡床掷之曰:“方珍***唐宾时,独不救之邪!”存等退,珍遂缢死。(节选自《新五代史·朱珍传》) 【注】①垂门:吊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珍为将,善治军选士善:喜爱。 | B.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趣:通“促”,催促 | C.请先斩而后白白:禀报。 | D.唐宾以让珍让:责备。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朱珍“善治军”和对敌时“勇猛过人”的一组是( )A.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 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 B.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 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 C.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 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 | D.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 | 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珍年轻时和庞师古等人都跟随梁太祖。梁打败黄巢、击溃秦宗权、向东吞并兖、郓二州,朱珍都参加了战斗。 | B.秦宗权派遣卢瑭、张晊等进攻梁,这时梁兵还很少,几次被秦宗权围困。梁太祖于是任命朱珍为淄州刺史,在淄、青二州招募士兵。 | C.在与卢瑭、张晊等人交锋的时候,梁太祖采取坚守城池的策略,让自己的士兵休息,养精蓄锐,等到朱珍带着招募的士兵前来支援之后才出兵击败卢瑭、张晊等人。 | D.朱珍***掉唐宾后,梁太祖十分气愤,他捉住了朱珍后,尽管霍存等人纷纷为朱珍求情,但梁太祖指责他们在朱珍***唐宾时没有为唐宾求情,于是霍存等人退下,朱珍到底被处死了。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②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 |
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①义成军认为正在下雪,没有料想到梁兵会来,没有防备,于是梁军攻下滑州。 ②朱裕假作降书,暗中派人告诉朱珍,约定打开城门作内应。朱珍相信了他,在夜里率领军队攻打郓城城门。 |
解析
小题1: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 小题1:朱珍***掉张仁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件事收拢人心,虽然手段比较毒辣,但也能看出他善于使用各种方法来赢得士卒的好感。“而常勇出诸将”一句更能直接看出他对敌时“勇猛过人” 小题1:“士兵休息,养精蓄锐”的不是梁太祖,而是“贼”,梁太祖也没有采取坚守城池的策略,那只是“贼”对梁太祖的军事实力的评价。 小题1:①雪:下雪,名词作动词(1分);意:料想(1分);遂:于是,就(1分);下:攻下,攻克(1分),整句句意(1分)。②诈:假作(1分,);阴:暗中(1分);叩:攻打(1分);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1分);整句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朱珍,徐州丰县人。年轻时和庞师古等人都跟随梁太祖做盗贼。朱珍作将领,善于治理军队挑选士兵,梁太祖最初镇守宣武军时,朱珍为梁太祖创立军队的制度,选将练兵很有办法。梁太祖获得的众将领招募的士兵和其他投降的士兵,都归朱珍统率,朱珍从中挑选将领五十多人,都能用。梁打败黄巢、击溃秦宗权、向东吞并兖、郓二州,朱珍都参加了战斗,他的勇猛常常超过众将领。 义成军内乱,驱逐安师儒,安师儒逃奔梁。梁太祖派朱珍率兵奔赴滑州,路上碰到大雪,朱珍催促军队快速前进,仅用一夜就赶到城下,于是登城。义成军认为正在下雪,没有料想到梁兵会来,没有防备,于是梁军攻下滑州。 秦宗权派遣卢瑭、张晊等进攻梁,这时梁兵还很少,几次被秦宗权围困。梁太祖于是拜朱珍为淄州刺史,在淄、青二州招募士兵。朱珍的副将张仁遇对朱珍说:“军中如有违犯命令的人,请求先斩后奏。”朱珍说:“副将想专权***人吗?”立即***掉张仁遇,将其尸体在军中展示,军中士兵都感动喜悦。朱珍率领招募到的士兵一万多人返回,梁太祖大喜说:“贼兵在我郊外,如果践踏我的麦田,怎么办!现在朱珍回来,我的事就好办了!何况贼军正让士兵休息,养精蓄锐,估计我的兵少,并不知道朱珍回来,说我不过是坚守罢了,应当出其不意攻击他们。”于是出兵打败张晊等,秦宗权从此败亡,而梁的军威大振,都是因为得到朱珍招募的士兵的缘故。 朱珍跟随粱太祖攻取濮州,刺史朱裕逃到郓州。梁太祖于是返回汴州,留下朱珍进攻郓州。朱珍离郓州二十里,派精兵挑战朱裕的军队,郓州人不敢出战。朱裕假作降书,暗中派人召唤朱珍,约定打开城门作内应。朱珍信以为真,趁夜率领军队叩击郓城城门,朱裕登上城上矮墙,开门让朱珍的军队入城,朱珍的军队进入瓮城后吊门起动,郓州人从城墙上投下乱石,朱珍的军队都死在瓮城中,朱珍仅仅免于一死,梁太祖并没有责备他。 李唐宾,陕州人。朱珍屯驻萧县,听说梁太祖将要到来,命令军中准备馆舍马房等待。李唐宾部下将领严郊整治马房超过期限,军吏催逼,严郊向李唐宾诉苦,李唐宾因此责备朱珍,朱珍发怒,拔剑而起,李唐宾挥动衣服奔向朱珍,朱珍当即***掉他,并派使臣报告李唐宾造反。使臣到晚上才见太祖,梁太祖大惊,但已是晚上了,不能做什么。第二天,假装逮捕李唐宾的妻子儿女入狱,于是前往朱珍的军队。离萧县三十里,朱珍迎见,梁太祖命令武士把朱珍逮捕。众将领霍存等十多人叩头为朱珍求情,梁太祖大怒,举起胡床砸向他们说:“朱珍***李唐宾的时候,为什么偏不救他呢!”霍存等人退下,朱珍于是被绞死。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②:‘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 《膝文公上》 【注】①契(xiè):传说中商的始祖,曾任舜的司徒,掌管教化。②放勋:尧的称号。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子认为当时人们的通病是只在意吃饱、穿暖、居住安逸却不在意教育。 | B.孟子认为百姓应当要懂得伦理道德,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 | C.慰劳百姓,纠正百姓,帮助百姓,使百姓自得其所,随后赈济百姓给百姓恩惠是圣人的职责。 | D.圣人不去耕作是因为他们有比耕作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教育百姓,使他们有别于禽兽。 | 小题2:阅读下面文段,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其中体现的儒家思想的理解。(3分) 子适卫,冉有仆③。子曰:“庶④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 【注】③仆:驾车。④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①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注] ①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数传而白为黑 数:多次 | B.乐正夔一足,信乎 信:相信 | C.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进:进用,任用 | D.吾穿井得一人穿:打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闻而审,则为福矣/则移其民于河东 | B.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C.闻之于宋君/士大夫之族 |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小题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3分) ①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②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③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④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⑤非也,是己亥也。 ⑥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 | 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 C.第四段先对前面的论证进行总结,再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 | D.作者在强调个人的感受和看法的同时通过不断的举例论证来以理服人,似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蕴。 |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3分) (2)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3分) |
下列各个文言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劲有力的筋骨,能够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 B.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译文:陈涉一个人聚众起义就让秦朝灭亡了,秦王自己死在别人手里,成为天下耻笑的人,是为什么呢? |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因为这一点吧? | D.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译文: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这(指跑五十步之后停止)也是逃跑啊。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颖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剪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岗,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贺若弼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属:劝请 | B.弼既退,轨让其背己让:忍让 | C.无若贺若弼者若:比得上 | D.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恨:痛恨 |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一组是( )(3分) ①弼少慷慨,有大志 ②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 ③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剪暴 ④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 ⑤军令严肃,秋毫不犯 ⑥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贺若弼的父亲因为说话不谨慎而被人加害,临刑前拿锥子刺伤了自己的舌头,告诫他今后要慎言谨行。后来在太子一事上他做到了慎言,新皇登基后保住了性命。 | B.贺若弼年少时慷慨激昂,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悉弓马,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北周的齐王宇文宪听说后很敬畏他,把他召来做官。不久他又被升任为小内史。 | C.隋高祖登基为帝,心怀吞并江南的志向,寻访可以担当这个重任的人。高颖推荐了贺若弼,高祖认为他推荐得好。大举伐陈时,就任命贺若弼做了行军总管。 | D.大军渡江前贺若弼酹江而祝,激励士气,故设疑阵,麻痹对方,然后渡江破敌。他军令威严整肃,对陈地秋毫无犯。有士兵抢掠百姓,贺若弼立即斩***了他。 | 小题4: 翻译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5分) 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 |
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以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酎金失侯。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建陵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然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选自《史记·卫绾列传》) 小题1:对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召上左右饮左右: 侍卫 | B.先帝赐臣剑凡六凡: 总共 | C.独至今乎独: 唯独 | D.可相少主相: 辅佐 | 小题2:下列各项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性格的一组是( ▲ )(3分) ①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 ②对曰:“死罪!实病。” ③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 ④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 ⑤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 ⑥朝奏事如职所奏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卫绾原是靠在车上玩杂技当上文帝的侍卫,后来立了功劳,慢慢升任为中郎将。 | B.景帝即位后,对当年卫绾不接受他的邀请一事还耿耿于怀,不过并没有因此责备他。 | C.因为护卫游上林苑有功,景帝要赐一把剑给卫绾,但他以景帝已经赐过六把剑给自己为由,谢绝接受。 | D.景帝七年,废除栗太子的时候,景帝怕卫绾心肠太软,就让他请假回家,而改派郅都去执行任务。 |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4分) (1)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3分) (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4分)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3分)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