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龙渊义塾记(明)宋濂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龙渊义塾记 (明)宋濂 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敞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郁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 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卜地官山之阴卜地:选择地点 | B.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受业:传授学业 | C.俾无有所与俾:使 | D.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植:培植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章君办学之义举的一组是 ( ) ①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 ②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 ③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④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 ⑤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⑥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君秉承先辈遗志,设法筹资,在陈京兄弟的帮助下创办了龙渊义塾。 | B.章君订立了义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有专人负责财务,一年结算两次。 | C.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 | D.章君的办学举动得到了官府的支持,本文作者也希望义塾能一直办下去。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3分) ⑵ 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4分) ⑶ 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3分) |
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句中重要词语:去(距离)、或(有的) (2)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句中重要词语:以(来)。“子之幼者”是定语后置 (3)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 句中重要词语:丰(使……富足)、自私(自私自利)。 |
解析
小题1:B项“受业”应解释为“接受学业”。 小题1:①是章君先人所为;②是办学之前的语言。 小题1:C项“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错,原文“请濂记之”内容应指章君制定的条教。 小题1:参考译文:龙渊就是龙泉,避唐高祖李渊的名讳更改成现在的名字。相传这个地方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至今还有一条溪水叫做剑溪。这个地方山高深,河流险恶,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乡间子弟没有求学的地方。章君的先祖曾经因此苦恼忧虑,谋划创建桂山、仙岩两座书院,因为没有土地、田园、房屋等固定不变的产业,不久就停办了。章君为之深深忧虑,和儿子们商量说:“没有田产就没有书院,那怎么可以呢?”于是节省日常的开销,用节余下来的钱置办了一百五十亩田地。他妻子娘家亲族里的陈京兄弟听说这件事后,用曾祖父适斋先生所留下来的二百三十一亩多地来帮助章君办学。章君说:“我办学的事情成功了!”于是选择官山北面的土地,创建燕居堂来供奉先圣孔子,先师颜回享受配祀。春秋行舍菜之礼。后面开设正义堂,月初、十五鸣鼓,集聚众多贤士,来告诫五伦之教义。前面建一个大门,匾额上题字“龙渊义塾”,修了一条路,使东西畅通。丛生的灌木,美丽的竹林,前前后后遮蔽成阴,很茂盛的样子。 每年聘请经行修明的贤士来做讲师。诸位学生中学业有进步的,每月有奖赏;才能出众,家庭贫穷,不能缴纳粮食的,章君就资助他完成学业;那些不遵循政教的就惩罚他。田赋的进出,由主管书院的人来掌管。每天的用项都有账本,每月查考其盈亏,每年核算两次数字,有剩余就保存起来,增添置办田产来扩大其事业。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等他们长大了,就到龙渊义塾去从师学习。这是大概的情况。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听说这件事后很赏识章君,写信给本郡官员免除章君他们的徭役,使他们不再缴付什么。章君就列出条文教令,按着次序把它们刻在石头上,又害怕后来的官员不能始终贯彻,派使者去请宋濂记下这件事。 古代人建立学校,虽然建立的学校规模有大小之分,但其教导百姓正派,扶正世间风气这方面是一致的。章君对此有自己的见地,不效仿当时的风气,聚集钱财、吝啬贪婪、谋划发家之计的风气,竟开设书院,聘请老师,来继承先祖精妙的计谋,其立志甚是宏大,其功劳也甚是广大。陈京兄弟乐善好义,来资助章君成事,假若不是适斋先生的恩泽的滋润,岂能达到这样的地步?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不要做蛀虫,蛀蚀枝节开启争端,不要培植朋党一争高下,希望不辜负章君的志向。如果真的像这样,章君的书院可以永久地传承下去。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里就业就业:求学 | B.言甚称旨旨:心意 | C.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宠:受宠 | D.为首为讳乎?首:头领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世祖引允与论刑政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B.验之于今固一世之雄也 | C.悉以授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D.黑子请计于允曰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皇上的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反而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于是翟黑子对世祖不以实情坦白,世祖因此杀了他。 | D.郭善明想表现自已,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 小题4: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3分) (2)“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4分) |
文言文练习(9分) 小题1:给下列划线句用“/”断句。(3分)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小题2:翻译: ①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分) 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种世衡,字仲平,放之兄子也。少尚气节,昆弟有欲析其赀者,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西边用兵,守备不足。世衡建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朝廷从之,命董其役。夏人展出争,世衡且战且城之。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五十尺,始至于石,石工辞不可穿,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城成,赐名青涧城。迁内殿崇班、知城事。开营田二千顷,募商贾,贷以本钱,使通货赢其利,城遂富实。间出行部族,慰劳酋长,或解与所服带。尝会客饮,有得敌情来告者,即以饮器予之,由是属羌皆乐为用。再迁洛苑副使、知环州。蕃部有牛家族奴讹者,素屈强,未尝出谒郡守,闻世衡至,遽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是夕大雪,深三尺。左右曰:“地险不可往。”世衡曰:“吾方结诸羌以信,不可失期。”遂缘险而进。奴讹方卧帐中,谓世衡必不能至,世衡蹴而起,奴讹大惊曰:“前此未尝有官至吾部者,公乃不疑我耶!”率其族罗拜听命。尝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请某事,辄因中否而与夺之。人人自厉,皆精于射,由是数年敌不敢近环境。迁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辖。范仲淹檄令与蒋偕筑细腰城,世衡时卧病,即起,将所部甲士昼夜兴筑,城成而卒。世衡在边数年,积谷通货,所至不烦县官益兵增馈。善抚养士卒,病者遣一子专视其食饮汤剂,以故得人死力。及卒,羌酋朝夕临者数日,青涧及环人皆画象祠之。 (节选自《宋史·种世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昆弟有欲析其赀者析:分割。 | B.石工辞不可穿辞:推辞。 | C.间出行部族间:小路。 | D.尝课吏民射课:督促。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种世衡有军事才干的一项是(3分) ①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 ②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 ③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 ④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 ⑤遂缘险而进 ⑥所至不烦县官益兵增馈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种世衡具有军事才能。朝廷在西部边境用兵,守备力量不够,种世衡建议在延安东北重 新修建一座城来巩固边疆,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 | B.种世衡以信义结交各部羌人。他与蕃部中牛家族首领奴讹约定相会,为了不失约,他冒 着危险在雪中前行,去见素来倔强的牛家族首领。 | C.种世衡善于练兵,以巩固国防。他督促吏民射箭,对请辞事等,都以是否射中为标准, 所以人人擅射,数年中敌人不敢接近环州境界。 | D.种世衡有令则行。当范仲淹发檄文命令他和蒋偕筑细腰城时,种世衡虽然生病,但也立 | 即起身,带领士兵日夜修筑,城筑成而他却去世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会客饮,有得敌情来告者,即以饮器予之。 (2)善抚养士卒,病者遣一子专视其食饮汤剂。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①,而游处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讌。三诗人因避席隈映②,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曵,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辞多者,可以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妓讴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半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一乐府。”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众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中紫衣貌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诸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与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 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注:①风尘:形容处境艰辛困苦。未偶:未遇。②隈:角落里。映:隐现的样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讴:歌唱 | B.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物:事物 | C.吾即终身不敢与诸子争衡矣衡:高低,高下 | D.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喻:明白,知晓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诗人放浪形骸、风流高致的情怀的一组是( )(3分) ①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②三诗人因避席隈映②,拥炉火以观焉③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辞多者,可以为优矣④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⑤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众人曰⑥因指诸妓中紫衣貌最佳者曰⑦之涣即与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⑧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一篇唐传奇记述的是伶人们歌唱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诗篇而引发的小故事,虽然不一定真实,但这种情况可以看作是当时诗人生活的一种反映,从中也可以看出三位诗人放浪形骸、风流高致的情怀,以及他们的诗对当时的巨大影响。 | B.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齐名。王昌龄提出借伶人所唱来确定三人诗名的高下。先是决定由伶人歌唱篇数的多寡来确定高下,后王之涣提出由最漂亮的伶人所唱的,来决定他们之中谁是最佳者。 | C.借助伶人所唱,三人的诗名最终有了一个结果,即最漂亮的伶人唱的是王之涣的诗,故王之涣当推为第一;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故可认为位列第二;高适的诗只被唱了一首,只能叨陪三人末座了。 | D.王之涣说歌唱王昌龄、高适诗的伶人都是潦倒乐官,她们所唱的也都是《下里巴人》的粗俗的诗,而他自己的诗有如《阳春白雪》一样高雅,并不是这些潦倒的乐官所敢轻易接近的。其实这只是游戏之中的戏谑玩笑语,并不能当真。 |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4分)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曵,都冶颇极。 (2)(4分)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 |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除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 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①小使秋时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才吏也,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当大不恭。宰相武元衡婉辞诤,帝怒未置。度见延英殿,言寰无辜,帝恚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 元和十年,上谕急讨吴元济②,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已害宰相元衡,又击度,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议者欲罢度,安二镇反侧,帝怒曰:“度得全,天也!若罢之,是贼计适行。吾倚度,足破三贼矣!” 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帝独目度留,曰:“果为朕行乎?”度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门下侍郎、彰义军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③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 未几,李愬夜入蔡州,缚吴元济以报。度遣马总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抚定其人。度视事,下令唯盗贼、斗死抵法,余一蠲除。往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度以蔡牙卒侍帐下,或谓:“反侧未安,不可去备。”度笑曰:“吾为彰义节度,元恶已擒,人皆吾人也!”众感泣。 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年七十六而薨。 (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宣徽五坊:唐宪宗时,内廷宣徽院设有鹰、狗、雕、鹤、鹊五坊,其头目多由宦官担任。②吴元济:淮西藩镇节度使,其治所位于蔡州,此时已起兵叛乱。王承宗、李师道暗怀反心,与之暗中勾结。③中官:官名,这里指宦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过挠官司,厚得饷谢乃去挠:骚扰,打扰 | B.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缓:缓解,减缓 | C.帝独目度留目:使眼色示意 | D.反侧未安,不可去备备:装备,武器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 | B.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因人之力而敝之 | C.果为朕行乎 | D.抚定其人 | 既自以心为形役 其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县令裴寰因拒绝给小使送礼并痛骂其丑恶行径而被捕下狱,经裴度委婉开导,皇帝改变了主意,裴寰得以无罪释放。 | B.宰相武元衡被刺客杀死,裴度也险些蒙难,但裴度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安危,坚持讨伐反叛的节度使,以正朝纲。 | C.收复失地后,裴度处理政务态度宽宏,依法惩处盗贼及致人死命者,其余不问,往来不限昼夜,用人不疑,深得民心。 | D.裴度为官刚正,曾因严辞奏论皇帝宠信的权臣被外放为官;他才干卓越,亲自带兵平定叛乱,是一位难得的国家重臣。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