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8分)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

文言文阅读(18分)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文言文阅读(18分)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技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刍言:草野之人的意见
B.技不进,数被让:责备
C.陛下其性命,引置枢密矜:怜悯
D.引置枢密,以忠效责:职责、责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臣同德,海内安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B.其善善而恶恶也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卿皆我腹心,附下罔上于是大王斋戒五日,使臣奉壁
D.陛下矜性命,引置枢密今者项庄拔剑舞,意常在沛公也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②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 ④ ⑤B.② ③ ④C.① ⑤ ⑥D.② ③ 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珪为人正直。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吸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C.王珪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珪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D.王珪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小题5:“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
A.我虽然不贤明,但希望你们各位大臣能多多进谏一些正确的意见,但愿这样可以使夫下太平。
B.我虽然不贤明,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差不多使天下太平了。
C.我虽然不贤明,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天下太平。
D.我虽然不贤明,但希望你们各位大臣能多多进谏一些正确的意见,也许能使天下太平。
小题6:“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
A.详细地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不对却不停止去做啊。
B.清楚地知道他是错的(但还要依附他),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他是恶人却不肯离开他啊。
C.详细地知道他是错的(但还要依附他),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他是恶人却不肯离开他啊。
D.清楚地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不对却不停止去做啊。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D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1:以:连词,表原因,“因为”。A、则:连词,表承接关系,“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却”。C、乃:副词,表前后的逆接相背,“竟”/副词,表前后的顺接或紧接,“就”。D、其: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小题1:①是王珪向皇上表示诚意与忠心的。⑤是说太宗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是王珪向皇上表明自己忠心劝谏的理由。⑥是交代王珪辅政的事实。故①⑤⑥都不是表现“雅正”的。
小题1:郭公并非“善恶不分”而是明知故犯。
小题1:略
小题1:译文:
  王珪,字叔玠,性情沉静恬淡,为人正直,安于所遇,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当时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太宗曾经说:“君臣同心同德,那么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夫下太平吧。”王珪进言说:“古时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现在陛下发扬你的美德,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效力辅佐陛下。”王珪推诚尽忠,进荐善言,并常常存心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
一天,王珪进见,看见有一美人在皇上身边侍候。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行道义,***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妄,怎么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上说:“***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姓:”郭公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喜欢善的厌恶恶的。"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吓?"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清楚地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说的知道不对却不停止去做啊。”太宗十分欣赏他说的话。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王珪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十分愤怒地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说情吗?”彦博惧怕,谢罪,但王珪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辜负陛下。”皇上默不作声,感到惭愧,于是就不再追究了。
当时,王珪与玄龄等一同辅佐朝政。太宗对他说:“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王珪回答:“勤恳奉公为国,朝中事情没有不关心处理的,我不如玄龄;文才武略,将相之才兼备,我不如李靖;上奏详尽明了,传达皇帝的命令,反映下面的情况,思虑恰当,我不如彦博;治理繁重事务,事事必办妥,我不如戴胄;把谏诤作为自己的职责,以国君不及尧舜为耻辱,我不如魏征。至于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疾恨邪恶喜好善美,我和他们相比有一点点长处。”太宗称好。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小题。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述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观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知此那!”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编类礼书,复留之会:恰巧,适逢
B.鲁曰:袭帕误耳让:谦让,退让
C.使者过,即令易去谢:认错,道歉
D.是年十二月,引疾归引疾:称病辞职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纳贡称藩不奉正朔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岛夷狡狯如此耶今其智反不能及
C.鲁复如此,文运昌乎皆出于此
D.舌为笔者曾得之也勇气闻于诸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鲁小时候博通古今,凡几千年的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能够道出的,他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
B.洪武初年,曾鲁为撰修《元史》总裁官,修成《元史》,曾鲁居首功。后来曾鲁又奉命编修归类礼书,当时议论礼的人很多,曾鲁在众人中扬言:“某礼应依据某说则对,依从某说则不对。”有与他争辨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
C.安南陈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曾鲁察知阴谋,马上诘问使者,安南使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皇帝从此器重曾鲁。
D.洪武五年二月,皇帝破格提升曾鲁六个品级,拜他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就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未获吏部批准。甘露降临钟山,群臣敬献诗赋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
小题4: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3分)
(2)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龙渊义塾记
(明)宋濂
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敞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郁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 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丰己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卜地官山之阴卜地:选择地点
B.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受业:传授学业
C.无有所与俾:使
D.毋朋党而互相低昂植:培植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章君办学之义举的一组是   (  )
①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                    ②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
③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④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
⑤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⑥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章君秉承先辈遗志,设法筹资,在陈京兄弟的帮助下创办了龙渊义塾。
B.章君订立了义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有专人负责财务,一年结算两次。
C.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
D.章君的办学举动得到了官府的支持,本文作者也希望义塾能一直办下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3分)
⑵ 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4分)
⑶ 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论刑政,言甚称。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允曰:“主上问我,为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里就业就业:求学
B.言甚称旨:心意
C.辽东公翟黑子世祖宠:受宠
D.为为讳乎?首:头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世祖引允论刑政嬴而不助五国也
B.验于今固一世雄也
C.悉授民若舍郑为东道主
D.黑子请计允曰冉有季路见孔子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皇上的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反而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于是翟黑子对世祖不以实情坦白,世祖因此***了他。
D.郭善明想表现自已,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小题4: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3分)
(2)“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练习(9分)
小题1:给下列划线句用“/”断句。(3分)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小题2:翻译:
①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分)
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种世衡,字仲平,放之兄子也。少尚气节,昆弟有欲其赀者,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西边用兵,守备不足。世衡建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朝廷从之,命董其役。夏人展出争,世衡且战且城之。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五十尺,始至于石,石工不可穿,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城成,赐名青涧城。迁内殿崇班、知城事。开营田二千顷,募商贾,贷以本钱,使通货赢其利,城遂富实。出行部族,慰劳酋长,或解与所服带。尝会客饮,有得敌情来告者,即以饮器予之,由是属羌皆乐为用。再迁洛苑副使、知环州。蕃部有牛家族奴讹者,素屈强,未尝出谒郡守,闻世衡至,遽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是夕大雪,深三尺。左右曰:“地险不可往。”世衡曰:“吾方结诸羌以信,不可失期。”遂缘险而进。奴讹方卧帐中,谓世衡必不能至,世衡蹴而起,奴讹大惊曰:“前此未尝有官至吾部者,公乃不疑我耶!”率其族罗拜听命。尝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请某事,辄因中否而与夺之。人人自厉,皆精于射,由是数年敌不敢近环境。迁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辖。范仲淹檄令与蒋偕筑细腰城,世衡时卧病,即起,将所部甲士昼夜兴筑,城成而卒。世衡在边数年,积谷通货,所至不烦县官益兵增馈。善抚养士卒,病者遣一子专视其食饮汤剂,以故得人死力。及卒,羌酋朝夕临者数日,青涧及环人皆画象祠之。
(节选自《宋史·种世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昆弟有欲其赀者析:分割。B.石工不可穿辞:推辞。
C.出行部族间:小路。D.尝吏民射课:督促。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种世衡有军事才***一项是(3分)
①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          ②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
③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        ④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
⑤遂缘险而进                      ⑥所至不烦县官益兵增馈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世衡具有军事才能。朝廷在西部边境用兵,守备力量不够,种世衡建议在延安东北重
新修建一座城来巩固边疆,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
B.种世衡以信义结交各部羌人。他与蕃部中牛家族首领奴讹约定相会,为了不失约,他冒
着危险在雪中前行,去见素来倔强的牛家族首领。
C.种世衡善于练兵,以巩固国防。他督促吏民射箭,对请辞事等,都以是否射中为标准,
所以人人擅射,数年中敌人不敢接近环州境界。
D.种世衡有令则行。当范仲淹发檄文命令他和蒋偕筑细腰城时,种世衡虽然生病,但也立
即起身,带领士兵日夜修筑,城筑成而他却去世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会客饮,有得敌情来告者,即以饮器予之。
(2)善抚养士卒,病者遣一子专视其食饮汤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