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下面问题。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

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下面问题。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下面问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人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kūn)钳(qián),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宜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越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疲弊。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疲弊,不忍出战,而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虫出:指死不得葬。
小题1:对下面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箕踞骂之箕踞:席地而坐,像个簸箕,借指态度傲慢。
B.王长者,不德倍:背离,背叛
C.陛下,臣等当虫出微:假如没有。
D.士争临城死敌:敌人,仇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B.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身死之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C.孟舒岂故驱战
遇将军,可谓深矣
D.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
失其所,不知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长者也⑤王长者,不倍德
A.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答案

小题1:D. 敌:对抗            
小题1:A. 于是,就      B. 用因为     C. 他们单独        D. 和依附
小题1:A ①克己自信   ③忠义   ⑤忠义
小题1:D 事先并未做调查
解析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做人以严谨廉洁为乐,喜爱与众公交游。赵王张敖让他作了郎中。
汉高祖七年时,高祖路过赵地,赵王张敖亲自拿着案板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很傲慢地坐着而骂他。当时赵王相国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说:“您事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请求反叛他。”赵王把牙齿咬得出血说:“我们的祖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你们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于是贯高等人说:“赵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违背道德。”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皇上。恰逢事情败露被觉察,汉高祖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于是赵午等人都自***了,只有贯高被抓。这时汉高祖下诏说:“有敢追随赵王的赵人三族都要获罪。”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穿红衣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称是赵家的奴隶,跟随赵王张敖到长安。贯高的事情弄清楚后,赵王张敖得以出来,被废做了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说田叔等十余人。皇上全都召见了他们,同他们谈话,感到汉朝堂上没有能超出他们的人,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做了郡守、诸侯的相国。田叔做了汉中太守十多年。
孝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你知道谁是天下忠厚的人吗?”田叔叩头回答说:“以前的云中太守孟舒是忠厚的人。”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官。皇上说:“先帝让孟舒做云中守十多年了,敌人曾一度入侵,孟舒不能坚守城池,无故使战死的士卒有几百人。忠厚的人原本***人吗?你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贯高等人谋反,皇上发下明确的诏令:敢追随赵王的赵人,三族都要获罪。然而孟舒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随着赵王张敖到了他去的地方,想要为这件事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做云中太守呢!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很疲惫。匈奴冒顿刚使北方少数民族臣服,前后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战,士卒争着据城抵抗,如同儿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孝文帝)于是又召见孟舒让他做了云中太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曰:“乳母无恙乎?”乳母曰:“嗟乎!吾奈公子何?”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闻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倘言之,则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乳母曰:“吁!吾不知公子之处。”故臣曰:“我闻公子与乳母俱逃。”母曰:“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故臣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遂抱公予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注]之。”此之谓也
【注】墐:jì埋。
(节选自《列女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匿之者,罪至夷:灭族
B.则昆弟无矣类:幸存
C.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祠:供奉
D.废正义而行逆节哉逆节:违背节义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有能得公子,赐金千镒
乃使从衣褐
B.遂抱公子逃深泽之中
州司临门,急星火
C.乃卿礼葬之
斧斤时人山林
D.尚谁
乎遑遑欲何之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乳母坚守忠义的一组是
①  吾不知公子之处 ②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 ③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
④今持逆乱而以求利 ⑤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 ⑥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
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有删节)
【注释】①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②著作:即著作郎,古代官名。③隐囊:靠枕。④三九:即三公九卿,封建王朝执掌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员。⑤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冠:成年
B.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顾:拜访
C.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快:豪爽
D.是犹求饱而懒营馔馔:食物
小题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不学无术者的丑态的一组是     (   )
①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②耻涉农商,差务工伎
③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④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
⑤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                   ⑥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
A.②③④B.①⑤⑥C.①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鄙视腐化无能的南朝士族,认为那些没有学术的贵游子弟只会讲究华美服饰、排场
器用,一旦遭了乱离,将可能处境悲惨。
B.劝勉读书,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者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了有学问才艺的人可
以随处安身的道理,条分缕析,有说服力。
C.作者认为人活在世上,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士、农、工、商等阶层应该各司其职,平等
相待,做好自己的专业。
D.作者认为,时局动荡,要想安身立命只能靠自己的艰辛努力,多读书从而谋得一技之长,没有捷径可走。同时讽刺了那些依赖靠山的贵族子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16分)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太史公曰:余读《离***》、《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2)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贾谊作品),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且勇者不必节    死:             (2)而文采不于后也        表:       
(3)又屈原以彼其材  怪:             (4)生死,轻去就          同: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虚词。(4分)
(1)幽于粪土之中不辞者     而:                                 
(2)何不餔其糟歠其醨       而:                                
(3)少卿视仆妻子何如哉     于:                                 
(4)圣人不凝滞物           于:                                
小题3:从文段(三)看,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屈原的?(3分)
小题4:(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2分)
(2)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为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游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注】从子:侄子。 重牛心炙:把烤熟的牛心肉作为最高贵的食物。
骨鲠:性格耿直正派。 从伯:叔父。 重名:很高的名望。
小题1:对下列划线词语推断不正确的项是( )
A.顗察而之异:以……为异
B.顗先割羲之啖:给……吃
C.然闻至信:消息
D.导令就东厢观子弟遍:全面地,一个一个地
小题2: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司徒导从子也向所欣
B.以为飘若浮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使门生求女婿导赵氏求救
D.独不闻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十三岁时去拜见周顗,此后才慢慢地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崭露头角。
B.王羲之的性格正直让当时的人称道,但他最让人称道的还是他的隶书书法。
C.王敦把王羲之、王承和王悦看成王家有前途的三个少年,以羲之为最好。
D.王羲之在东床上袒露着肚子吃东西,与众不同,让太尉相中为婿。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9分)
(1)  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  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3)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2分)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①,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劭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方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兆也。”权辞谢焉。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殓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
(选自《三国志·吴书》)
注:①堂构:堂,立堂基。构,盖屋。比喻父兄的遗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划线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昭率群僚而辅之立:立即
B.而以陛下老臣属:嘱咐
C.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谏争:直言规劝
D.若乃垂心易虑,以偷荣取容取容:得到别人的欢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昭率群僚立辅之②臣病未至,请见谅
B.①若变心易虑②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C.①遣中使劳问,请见昭②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D.①“……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张昭“耿介忠正”的一组是(    )
①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②常笑而不答
③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
④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
⑤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⑥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④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A.张昭是三国时吴国孙策、孙权两代的大臣。孙策死前,将孙权托付给他,而他忠心耿耿辅佐孙权,时时以国家事业为重来开导孙权。
B.张昭对孙权的缺点错误,毫不留情地指出。对张昭的劝谏,孙权或是只承认不改正,或是避而不答。
C.丞相孙邵死后,百官都举荐张昭当丞相。孙权则认为张昭性情刚烈,对自己的话他不愿意听从,不能给他增加权力。
D.蜀国使者来吴,满口称颂蜀汉的美德,而吴国的群臣没有一人能对付得了。孙权想到了张昭,便派人去慰问并请求拜见张昭,但张昭表示仍旧不能改变耿介的品格。
小题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4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