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16分)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16分)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太史公曰:余读《离***》、《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2)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贾谊作品),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且勇者不必死节 死: (2)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表: (3)又怪屈原以彼其材 怪: (4)同生死,轻去就 同: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虚词。(4分)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而: (2)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而: (3)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于: (4)圣人不凝滞于物 于: 小题3:从文段(三)看,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屈原的?(3分) 小题4:(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2分) (2)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3分) |
答案
小题1:(1)为……而死;(2)显露;(3)疑惑,奇怪;(4)把……看得相同 小题1:(1)却,表转折;(2)却,表转折;;(3)对于,介词;(4)表被动 小题1:(1)从“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可看出司马迁对屈原的仰慕钦敬;(2)起初是不赞成屈原死,为他的死感到可惜;后来读了贾谊的《鵩鸟赋》,了解了屈原的生死观,又否定了自己先前的看法,对屈原的选择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小题1: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发的人又有所不同,那是有不得已之处。 小题1:我到长沙,寻访屈原投江的地方,不禁黯然垂泪,追怀屈原高尚的为人。 |
解析
小题1:(1)为动用法,为……而死;(2)显露;(3)责怪、奇怪;(4)把……看得相同。 小题2:(1)却,连词表转折(2)并且,连词表并列(3)对于,介词(4)被,被动句。 小题3:(1)“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可看出司马迁对屈原的仰慕钦敬之情。(2)从“余读《离***》、《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可看出司马迁对屈原的死感到可惜。(3)从“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不赞成屈原死。(4)读了贾谊的《鵩鸟赋》,了解了屈原的生死观,对屈原的选择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小题4:(1)于:被,被动句。义理:正义和真理。不然:不:不是。然:这样。乃:是。 (2)适:到…去。涕:眼泪。想:追怀。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为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游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注】从子:侄子。 重牛心炙:把烤熟的牛心肉作为最高贵的食物。 骨鲠:性格耿直正派。 从伯:叔父。 重名:很高的名望。 小题1:对下列划线词语推断不正确的项是( )A.顗察而异之异:以……为异 | B.顗先割啖羲之啖:给……吃 | C.然闻信至信:消息 | D.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遍:全面地,一个一个地 | 小题2: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司徒导之从子也向之所欣 | B.以为飘若浮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C.使门生求女婿于导赵氏求救于齐 | D.独若不闻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十三岁时去拜见周顗,此后才慢慢地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崭露头角。 | B.王羲之的性格正直让当时的人称道,但他最让人称道的还是他的隶书书法。 | C.王敦把王羲之、王承和王悦看成王家有前途的三个少年,以羲之为最好。 | D.王羲之在东床上袒露着肚子吃东西,与众不同,让太尉相中为婿。 |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9分) (1) 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 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3)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
文言文阅读(22分)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①,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劭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方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兆也。”权辞谢焉。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殓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 (选自《三国志·吴书》) 注:①堂构:堂,立堂基。构,盖屋。比喻父兄的遗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划线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率群僚立而辅之立:立即 | B.而以陛下属老臣属:嘱咐 | C.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谏争:直言规劝 | D.若乃垂心易虑,以偷荣取容取容:得到别人的欢喜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昭率群僚立而辅之②臣病而未至,请见谅 | B.①若乃变心易虑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C.①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D.①“……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张昭“耿介忠正”的一组是( ) ①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②常笑而不答 ③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 ④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 ⑤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⑥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A.张昭是三国时吴国孙策、孙权两代的大臣。孙策死前,将孙权托付给他,而他忠心耿耿辅佐孙权,时时以国家事业为重来开导孙权。 | B.张昭对孙权的缺点错误,毫不留情地指出。对张昭的劝谏,孙权或是只承认不改正,或是避而不答。 | C.丞相孙邵死后,百官都举荐张昭当丞相。孙权则认为张昭性情刚烈,对自己的话他不愿意听从,不能给他增加权力。 | D.蜀国使者来吴,满口称颂蜀汉的美德,而吴国的群臣没有一人能对付得了。孙权想到了张昭,便派人去慰问并请求拜见张昭,但张昭表示仍旧不能改变耿介的品格。 | 小题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4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珪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议日: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夫枕干雠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然后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然按之国章,***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日能刑,未可以训。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选自陈子昂《复仇议状》,略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进:提拔 | B.元庆宜伏辜辜:罪 | C.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苟:马虎 | D.然后旌其闾墓旌:表彰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居礼者不以法伤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 | B.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已亭亭如盖矣 | C.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D.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苟全性命于乱世 |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 B.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患生而及于德也/伶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 C.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 D.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日:“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②。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③,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④以闻,还奏事。上甚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⑤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繻,用作通行证的帛。③传,凭证。④便宜,利益、好处。⑤横草,使草倒下。⑥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属:写作 | B.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徙:提拔 | C.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辞:托辞 | D.窃不胜愤懑窃:私下 |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终军志向的一项是 ( ) (3分) ①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 ②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 ③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④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⑤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 ⑥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终军年少时以好的口才闻名,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不同一般,他的能言善辩在驳斥徐偃狡辩时得到了充分体现。 | B.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让胶东、鲁国一带熬盐炼铁,对张汤的弹劾巧言狡辩。终军审理此案,接连诘问.使徐偃理屈词穷。 | 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 | D.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弑君篡位,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 |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5分) (2)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8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侍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 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定乎内外之分定:安定。 | B.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泠:轻妙飘然 | C.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相:做相国。 | D.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止:栖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 B.庄子往见之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C.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 | D.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臣具以表闻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 B.旬有五日而后反 | C.而御六气之辩 | D.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起前四种人,列子和宋荣子能区别“小大之辩”,都可算是达到了“逍 遥游”的境界。 | B.“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要求。 | C.《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 功名利禄的思想。 | D.《庄子》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分)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