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 B.假舆马者假:借助。 | C.臂非加长也加:增加。 | D.虽有槁暴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①故木受绳则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 C.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 D.①蛟龙生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 小题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B.圣心备焉 |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小题4: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 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 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 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 | 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小题5: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A 小题5: (1)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到的广阔。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
解析
小题1: 小题2:(A.从;被。B. 就。C. 表修饰;表承接。D.兼词,于之;语气词。) 小题3:(博学:广泛地学习。圣心:圣人的心境。须臾:片刻。寄托:寄居。) 小题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比喻论证)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5分,每题3分) 宋人有酤①酒者,升概②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③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④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酤(gū):同“沽”,卖。②升:量酒器。概:古代刮平斗斛等量具的器具。③县:同“悬”,挂。帜:指酒旗。④社:古指土地神,民间常筑坛植树而祀,以祈求幸福。社鼠:在社坛下掘穴而居的老鼠。⑤阤(zhì):崩塌。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焉得无壅壅:堵塞。 | B.而狗迓而龁之龁:咬。 | C.治国最奚患奚:何。 | D.著然不售售:卖。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 B.①君亦见夫为社者乎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何为其然也 | C.①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 D.①明为己者必利 |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小题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怪其故怪: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 B.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内:名作状,对内。 | C.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怀:名作动,怀藏。 | D.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明:阐明。 |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揭露和鞭笞封建社会中常见丑恶现象的一组是 ①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 ②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 ③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 ④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 ⑤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 ⑥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常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 B.两个故事中都穿***抒情,激情洋溢。在形式上,前一个故事是作者的直抒胸臆,后者则是融情于管仲对齐桓公的回答中。 | C.最后一段综合两个故事的寓意,文末用两个反问句强调了问题的严重性,向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 D.寓言故事本身还包含着这样的哲理:看问题要有全面的观点,如果我们在观察问题时遗漏了某个重要环节,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
|
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10分)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①。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③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④。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释] ①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④枝梧,抵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胜则兵罢罢,通“疲” | B.故不如先斗秦、赵斗,使……相斗 | C.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身,亲自 | D.楚王阴令羽诛之阴,阴沉地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B.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C.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D.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小题3:下几句话,编成为四组,都能表明项羽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 ①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②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③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④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⑤项羽为鲁公,为次将 ⑥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苏角,虏王离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A.“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 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不体恤士卒,却去钻营私利,“久 留不行”,所以项羽***了他。 |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 | 了秦军和诸候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的臣服。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3分) 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3分) ⑶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2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形影相吊(慰问) | B.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 C.夙婴疾病(经常) | D.则刘病日笃(沉重)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臣具以表闻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C.欲苟顺私情苟非吾之所有 |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 B.本文开篇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表明孝比忠重要,明确表示不愿应诏,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 C.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 D.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 小题4: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文言文(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10分)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褐(hè,粗布短衣) | B.孺子(rúzǐ,孩子,年轻人) | C.强忍(qiáng,勉强) | D.长跪履之(lǚ鞋子。这里作动词用,替老人穿鞋) |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褐(名词作动词用,穿) | B.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名词作状语,修饰“游”) | C.良殊大惊,随目之(名词作动词用,看) | D.良因怪之,跪曰:“诺。”(名词作动词用,怪异) | 小题3: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0分,每小题5分) (1)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 留侯论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世人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1)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古文观止》卷之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见:表现 | B.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轻:轻率 | C.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敝:通“弊”,弊端 | D.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称:相称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言简意赅,分析透彻,作者广征史实,不仅引用勾践卧薪尝胆等善于隐忍的正面典型,而且引用项羽等不善于隐忍的反面典型,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 B.本文开篇亮出中心论点,即“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指出成功者往往有高尚圣洁的节操。 | C.对张良“圯上受书”之说,作者大胆“翻案”;一是除去“圯上老人”身上的神奇诡异之气,二是指出老人“其意不在书”,而在折其刚锐之气,使张良能忍小忿而就大谋。 | D.张良一生可写可论者甚多,作者只选取圯上受书和辅佐高祖两桩,前者说明张良之“忍”的难能可贵,后者强调张良之“忍”的巨大作用,选材紧扣题旨,行文不枝不蔓。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 老 人 者 以 为 子 房 才 有 余 而 忧 其 度 量 之 不 足 故 深 折 其 少 年 刚 锐 之 气 使 之 忍 小 忿 而 就 大 谋 何 则 非 有 平 生 之 素 卒 然 相 遇 于 草 野 之 间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4分) 译文: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分) 译文: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