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日:“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倜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注释]①佣:受雇打工。②丞、尉:知县的佐职。③钧礼:平等之礼。④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⑥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端。⑦岂独一箸间:意谓不只辍箸不吃这点事。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影乃益瘦             益:更加             B.再进,生为之饱  再:第二次
C.织纺井臼,佐读勤苦   井:(从井里)汲水    D特怪老人虽知书  特:特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独与妪居渡口/君安与项伯有故
B.书生用甲第为相国/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C.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命妪煮芋以进/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B.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C.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D.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4分)
译文:                                                                     
                                                                      
(2)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4分)
译文:                                                                     
                                                                      
(3)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4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麼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麼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
(2)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
(3)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麼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吧!难道他真是名明白道理的人吗?有时,传闻会过头呢!
解析

小题1:(特:只是)
小题1:(A与:介词 和、跟 B 为:动词 做 C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以:前者为连词,表承接,来:后者介词,表原因,因为)
译文: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妻人再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著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因为科举考上高的等第,还当到宰相的地位。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麼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麼香,那麼甜呢!」於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麼从前吃的芋头就那麼香,那麼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麼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麼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於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他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於芋头了。这麼说来,世人由於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那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歉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於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我结尾赞许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绿,真是奇特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麼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吧!难道他真是名明白道理的人吗?有时,传闻会过头呢!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或诉于王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往。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而文统素忌谦,谟(谋划)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曰:“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于是蠲(juān免除)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
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为人刚明简重,几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召见,应对称旨称:符合
B.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见:看见
C.悉施行之悉:全、都
D.时论益以是多之多:称赞、重视
小题2:全都能体现张文谦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的一项是                         (  )
①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②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③***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④分命诸将毋妄***,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⑤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⑥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语句句读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
B.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
C.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
D.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
                                         
(2)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3)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9分)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郁离子·术使》)
小题1:解释加点字(4分)
①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    ②公所树与(      )
③相与俟狙公之寝(        )        ④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       )
小题2:下列加点字和“取其积”中“积”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B.公所树与
C.群狙皆畏苦之D.纠合骁健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而为之役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必部分众狙于庭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故不为乡曲所称D.胁以白刃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9分)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3分)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3分)
                                                                         
(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辛仲甫传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厚。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显德初,出镇澶渊,仍署旧职。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吏故稽其狱。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移鞫之,乃得实状。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六年,移知彭州。州卒诱营兵及诸屯戍,谋以长春节宴集日为乱。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烧薙之。凶党疑谋泄,有自首者。禽百余人,尽斩之。先是州少种树,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辽主问:“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仲甫曰: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辽主欲留之,仲甫曰:“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既至,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政尚宽简,蜀人安之。八年,加右谏议大夫。时彭州盗贼连结为害,诏捕未获。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真宗即位,加太子少傅。咸平三年卒,年七十四。   
(节选自《宋史·辛仲甫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课:督促
B.署仲甫掌书记署:委任
C.诱令自缚诣吏者诣:陈述
D.吏故稽其狱稽:拖延
小题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辛仲甫“能吏事”的一项是 (3分)(  )
①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                 
②请易吏以雪冤愤
③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
④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⑤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   
⑥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崇出镇澶渊,所辖百姓有被抢劫***害的,而贼寇的首领,就是捕盗的官吏,官府因此不敢追究。仲甫说服郭崇,最终郭崇醒悟发公文审查讯问,才查出实情。
B.彭州士兵谋划在长春节宴会之日进行叛乱被仲甫识破,他出城巡视,命人将护城河中很深的草烧光、拔除,避免贼人隐藏埋伏,叛乱者见辛阴谋败露前来自首,共捕获一百多人,辛仲甫将他们全部斩***。
C.太平兴国初年,辛仲甫担任起居舍人,奉命出使契丹。契丹皇帝请他评价党进是什么样的人,辛仲甫的回答收到了提升大宋国威的效果。
D.辛仲甫在成都时,上奏免除成都府每年上供的铜钱,废除官府对酒的专卖,为政崇尚宽厚简便,蜀人因此得以安居乐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是州少种树,暑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2)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番国旧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堂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放二十里外山中,—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后琅邪人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寻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一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注]丹朱: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质录其儿妇质录:抓去做人质。B.除后军将军除:授予,任命。
C.虽数忤旨,而蒙赏赐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D.好之愈笃笃:熟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愿“为人耿介”和“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
A.①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②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
B.①愿徐去无异容②愿更令远,乃不复归
C.①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②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D.①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②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及有才华,因而受到重用。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虞愿尽管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仍还是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虞愿除了勤于吏治外,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并且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皇帝也因此很器重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5分)
(2)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辛弃疾,宇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洲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墓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日:“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诸军之冠。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由来 。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垢,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止。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虞允文当国(主持)B.期一月飞虎营栅成(满,整)
C.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真才实干)D.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利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是(  )
①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主办
②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
③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④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⑤逮其责令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
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②⑤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皇上命令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军队的营房。
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灾工作。
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3分)
                                     
                                     
(2)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