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渺渺兮予怀渺沧海之一粟
B.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
C.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
D.举匏尊以相属举酒属客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哀吾生之须臾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而今安在哉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其声呜呜然其皆出于此乎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善假于物也。
小题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小学而大遗
B.泣孤舟之嫠妇始指异之
C.侣鱼虾而友麋鹿粪土当年万户侯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小题4: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而又何羡乎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渺渺兮予怀D.月出于东山之上
小题5:翻译下列各句(共5分)
⑴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分)
                                                                               
⑵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3分)
                                                                               
小题6:分别概括最后两段文字的主旨。(2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他本是一代英豪,如今又在哪里呢。(“固” 1分,倒装句式1分)
(2)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东西。(“是”1分,“藏” 1分,“食”1分)
小题1:第一段:怀古伤时,借“客”之口流露了一种人生短促无常、消极虚无的感慨。(1分)
第二段:由“变”与“不变”的辩论,表达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1分)
解析

小题1:D劝酒(A悠远/小 B动词,歌唱/名词,歌声 C……的样子/这样)
小题1:B表转折(A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无义。C代词,代“箫” /表猜测语气,大概。D介词,在/介词,引出动作对象)
小题1:C名词意动。(A正:形作动,使动;小:形作名。B泣:动词使动;异:形容词意动。D西:名作状;师:名作动。)
小题1:A宾语前置(B定语后置,C主谓倒装,D状语后置)
小题1:略
小题1: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用斜线(/)给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疾 耕 则 家 富 家 富 则 市 得 良 犬 于 是 猎 兽 之 获 常 过 人 矣 非 独 猎 也 百 事 也 尽 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加:更加
B.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C.犹有未树也树:树敌
D.而彼且奚适也适:到、往
小题2: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夫列子御风而行
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③奚以知其然也
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小题3: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子?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为了说明宋荣子、列子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
B.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
C.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子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们均有所待却也是可以肯定和学习的人物。
D.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是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理想的境界是一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小题4: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讲,《逍遥游》都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
B.本文宣扬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只是庄子头脑中的一种幻想,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无的态度。
D.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从这点来看,庄子代表了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张。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分)
(2)  故夫知效一、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3)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0,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秦晋殽之战》)
小题1:《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1分)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蹇叔之子与师(      )       (2)穆公访诸蹇叔(      ) 
(3)秦伯素服郊次(      )       (4)乡师而哭(      )
小题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吾其还也
B.劳师以袭远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C.君见师之出为吾子之将行也
D.余收尔骨焉 复驾言兮焉求
小题4:把上文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小题5:同为“哭师”,蹇叔与秦伯的“哭”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小题6:举例分析课文《秦晋殽之战》叙写战争的主要特点。(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净因院画记
苏轼
①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②与可①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迭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②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
③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③,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师,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师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
【注】①与可:文同,字与可,当时著名画家,作者表兄。②厌:满足。③方丈:佛寺长老或住持居室。
小题1:苏轼,字       ,高中阶段我们学过他的作品       。(2分)
小题2:第一段“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一句中,“工人”的意思是       。(2分)
小题3:以下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与可的画作不合常形却合常理。
B.与可为净因院前后共计作了两幅画。
C.作者认为与可的画既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特征又体现内在神韵。
D.本文是作者应道臻师的邀请而写作的。
小题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3分)
小题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小题1: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2分)
臣死有余僇         僇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殆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向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微           
小题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
①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②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