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适周适:前往 | B.去子之骄气与多欲去:抛弃 | C.言道家之用用:使用 | D.因家于齐焉家:安家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问礼于老子子路宿于石门 | B.居周久之请损之,月攘一鸡 | C.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以为文则吉 | D.或曰儋即老子或不免于洴澼絖 |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可以用来说明“老子,隐君子也”的一组是( ) 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②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③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④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⑤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⑥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身考虑较少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 | 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象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行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的愚钝。 | C.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心虚怀若谷、温良恭俭,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 D.本文记载当时有三位可能是道家的老子,一是李耳(早于孔子),再是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三是太史儋(后于孔子)。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3分) 译文: 。 (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3分) 译文: 。 (3)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4分) 译文: 。 |
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1)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2)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3)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
解析
小题1:用:作用。 小题1:代词,有的人A介词,引出动词“礼”的对象,可译为向;介词,引出地点,可译为在。B 助词,凑音节,无意;代词,代指“攘”C介词,因为;动词,把。] 小题1:①明确指出老子的籍贯,②是老子对孔子提到的人的看法,③④⑤均指出老子品行出众、自隐无名,⑥是老子后代假的行为。] 小题1:老子认为君子遇到时机就出来做官,赶不上时机就隐居起来,老子这个说法与《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勇于担当、积极入世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小题1:(1)[本题考查两个“其”的用法,“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中的“其”为代词,代指龙;“其犹龙邪”中的“其”表猜测的语气,大概:] (2)[本题主要考查“始”意为“当初”、“合”意为“合并”,“离”意为“分离”,“霸王者”意为“称王称霸的人”:] (3)[本题主要考查“绌”意为“贬低”、“相”意为“彼此”、“是”代词意为“这种情况”:] 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
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晋怀帝永嘉末,邓攸被石勒俘虏。然而石勒一向忌恨享受俸禄两千石的官吏,听说邓攸在营中,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死他。邓攸到达石勒门前,门干正是邓攸为郎时的干,认识邓攸,邓攸就求他找来纸笔,给石勒写上一封书信。门干等石勒高兴时,呈上邓攸的书信。石勒赏识邓攸的文辞,才没有***死他。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推荐邓攸。石勒把邓攸召到帐下,与他谈话,谈后很高兴,就以他为参军,给他车马。石勒每次外出征伐,就把邓攸安置在车营中。石勒夜间禁止点火,违犯者要处死。邓攸的车子与胡人相邻,胡人夜里失火烧毁车辆。官吏来调查,胡人就诬陷邓攸。邓攸自知无法与他争辩,就回答说是因弟媳妇服药,必须把酒温热而引起失火,石勒知道后,下令宽赦邓攸。以后胡人深感邓攸的恩德,捆上自己去见石勒,以辩明邓攸的冤情。而且胡人暗中送给邓攸马、驴,胡人们听说后,无不叹息敬服邓攸。 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予。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讼:诉讼 | B.没于石勒没:俘虏 | C.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比:比较 | D.俄而有诏原之原:原谅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够说明邓攸受人赏识的一组是(3分)( ) ①混奇之,以女妻焉 ②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③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 ④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 ⑤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 ⑥乃劾攸以擅出谷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攸身世悲苦,亲人先后去世,守孝前后达九年之久,遂以孝著称。他因为为人平易和气、生活简朴、正直廉洁而被许多人喜欢。 | B.石勒曾经捉住过邓攸,因为赏识邓攸的文辞,不但没有***死他,而且每次外出征伐,还把邓攸安置在车营里。 | C.吴郡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赈灾,但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拯救饥民。由此,遭人弹劾而被贬了官职。 | D.邓攸一生数次迁职,总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没有喜欢或怨怒的表情。他善于与人交往,但有时对权贵有些敬媚。 |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3分) (诣、讼事,决,句意) (2)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之。(3分) (3)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4分)(牵、进、发,句意。) |
阅读下面文言文。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 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 |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又喜将军之去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C.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D.于涪大会,置酒作乐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小题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3分)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3分) (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出知单州,民刻石颂德。至元十年,佥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司事。益都宁海饥,绍发粟赈之。 十九年,诏割隆兴为东宫分地,皇太子选署总管,召至京师,为刑部尚书。万亿库吏盗绒四两,时相欲置之重典,绍言:“物情俱轻,宜从贷减。”乃决杖释之。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所全活几百人。二十四年,分立尚书省,擢拜参知政事,赐中统钞五千缗。时更印至元钞,前信州三务提举杜璠言至元钞公私非便。平章政事桑哥怒曰:“杜璠何人,敢沮(jǔ,阻止)吾钞法耶!”欲当以重罪。绍从容言曰:“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今重罪之,岂不与诏书违戾乎?”璠得免。拜尚书左丞。亲王戍边,其士卒有过支廪米者,有司以闻,帝欲究问加罪。绍言:“方边庭用兵,罪之,惧失将士心。所支逾数者,当嗣年之数可也。”制可。 宗亲海都作乱,其民来归者七十余万,散居云、朔间。桑哥议徙之内地就食,绍持不可。桑哥怒曰:“马左丞爱惜汉人,欲令馁死此辈耶?”绍徐曰:“南土地燠(yù,燥热),北人居之,虑生疾疫。若恐馁死,曷若计口给羊马之资,俾还本土,则未归者孰不欣慕。言有异同,丞相何以怒为?宜取圣裁。”乃如绍言以闻,帝曰:“马秀才所言是也。”桑哥集诸路总管三十人,导之入见,欲以趣办财赋之多寡为殿最。帝曰:“财赋办集,非民力困竭必不能。然朕之府军,岂少此哉!”绍退至省,追录圣训,付太史书之。议增盐课,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议增赋,绍曰:“苟不节浮费,虽重敛数倍,亦不足也。”事遂寝。都城种苜蓿地,分给居民,权势因取为己有,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桑哥欲奏请赐绍,绍辞曰:“绍以非才居政府,恒忧不能塞责,讵敢徼非分之福,以速罪戾!”桑哥败,迹其所尝行赂者,索其籍阅之,独无绍名。桑哥既败,乃曰:“使吾早信马左丞之言,必不至今日之祸。”帝曰:“马左丞忠洁可尚,其复旧职。” 尚书省罢,改中书左丞,居再岁,移疾还家。元贞元年,迁中书右丞,行江浙省事。大德三年,移河南省。明年卒。有诗文数百篇。 (《元史·卷一百七十三》,原文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情俱轻,宜从贷减 贷:饶恕,宽恕 | B.岂不与诏书违戾乎 戾:违背,违反 | C.迹其所尝行赂者 迹:捉拿,擒获 | D.马左丞忠洁可尚 尚:尊敬,仰慕 |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马绍宽厚爱人的一项是( ) ①益都宁海饥,绍发粟赈之 ②物情俱轻,宜从贷减 ③追录圣训,付太史书之 ④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 ⑤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世祖时的丞相安童建议,朝廷应选用儒士讲解经史,以便增加见闻。在这样的时机下,马绍被张启元举荐,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 B.马绍任参知政事期间,原信州三务提举杜璠因谈论改印至元钞的弊端而惹怒了平章政事桑哥,马绍从容地为杜璠辩解,使他免于重罚。 | C.海都叛乱时,桑哥建议将那些逃回的汉人安置到内地;马绍则认为不如按人口资助他们一些购买牲畜的钱,使他们回归故土。皇帝赞同马绍的意见。 | D.马绍面对权重势大的桑哥也敢于据理力争,表现出刚正不阿的性格。桑哥倒台后的一番忏悔之言,更是从另一角度对马绍忠正廉明品格的褒扬。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所全活几百人。(3分) 答: (2)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4分) 答: (3)苟不节浮费,虽重敛数倍,亦不足也。(3分) 答: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 ”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l)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17分)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日:“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②,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③,子不倜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④,朝分尚食⑤,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⑥,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⑦。!”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注释]①佣:受雇打工。②丞、尉:知县的佐职。③钧礼:平等之礼。④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⑥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端。⑦岂独一箸间:意谓不只辍箸不吃这点事。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影乃益瘦( ) (2)再进,生为之饱( ) (3)织纺井臼,佐读勤苦( ) (4)相国遽惊谢日(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独与妪居渡口/谓老人与相国有旧 | B.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及为吏 | C.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时、位之移人也 | D.命妪煮芋以进/以污贿不饬罢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2)尚何芋是甘乎? 小题4:文中老人所言三事说明的道理是: 。(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小题5:根据文意,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