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攻祁连山,大克获 克:战胜 |
B.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 乡:通“向”,面向,朝着 |
C.目不忤视者数十年 忤视:直视 |
D.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重:珍贵 |
A.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 | B.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 |
C.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 D.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 |
A.①④⑤ | B.③⑤⑥ |
C.②④⑥ | D.①③⑤ |
A.金日磾本来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父亲被杀后,与母亲阏氏、弟伦全被官府收为奴隶,他被送到黄门养马,当时年仅十四岁。 |
B.金日磾的母亲教育金日磾的两个儿子很有方法,两个孩子小时候长得非常逗人喜爱,常陪伴在武帝身边,深受武帝宠爱。 |
C.汉武帝游宴时,让几十个马奴牵出马来供他们观赏,当时有许多宫女在场,有些马奴忍不住偷看宫女,只有金日磾目不斜视。 |
D.金日磾并不因为儿子受到天子的宠爱而放任自流,当看到儿子行为不检点,和宫女相戏,就亲手杀死了他,以绝后患。 |
A.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 书:书信 |
B.恚望滋甚恚望:怨恨 |
C.刘晔佞谀不忠 佞谀:巧言谄媚 |
D.勋奏绌遣 绌:通“黜”,罢免 |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⑤⑥ | D.②③④ |
A.鲍勋在文帝即位前曾在东宫任职,那时文帝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文帝的请托,就更被文帝厌恨。 |
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右中郎将。 |
C.文帝抓住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张从重判刑,这使文帝十分愤怒。 |
D.文帝不顾大臣们的请求处死了鲍勋,不久,文帝也死了,人们都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鲍勋叹息和遗憾。 |
A.难遽期其水乳遽:立刻,马上 |
B.余忝窃将相窃:谦词 |
C.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渠:第三人称“他” |
D.时时自惕惕:勉励 |
A.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拔剑撞而破之 |
B.不待天之来概/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C.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D.余以名位太隆/焉用亡郑以陪邻 |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③④⑥ | D.②⑤⑥ |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 |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
A.狱无系民,民不知役役:徭役 |
B.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厚:增加 |
C.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引:牵拉 |
D.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绳:绳子 |
A.以易于挺身为民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B.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C.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D.易于必召坐与食今王与百姓同乐 |
A.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
B.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
C.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
D.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
A.内四说称旨称:赞许 | B.太宗擢进士擢:选拔 |
C.时州鞫劫盗,论皆死论:判罪 | D.久被皇风,并皆乐业被:受 |
A.①⑤⑥ | B.②④⑤ | C.②③④ | D.①③⑥ |
A.张齐贤出身贫苦,从小有大志向。宋太祖到西都时凭平民的身份献策,陈述了十项事件,其中四项得到宋太祖的肯定,并把他推荐给宋太宗。 |
B.张齐贤为官敢于担当。他担任江南西路转运正使时,了解到饶州、信州等地出产铜、铁等金属。就制定新的铸钱方法,并使别人无话可说。 |
C.张齐贤为官关心百姓。各州罪犯大都押送京城,途中常死亡十分之五六,在他的建议下,朝廷采取措施,严格审问,从此江南的犯罪减少大半。 |
D.张齐贤为官正直。李氏占据江南时,设立了义军,李氏归附后,这些义军都回乡务农,但有官员要求把他们编人军队,张齐贤上书据理力争。 |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诋:痛斥 |
B.以恣寇之出没恣:任凭 |
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矜:夸耀 |
D.至于文词之工与不工工:工巧 |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④⑤⑥ | D.②③⑥ |
A.沈青霞先生敢于直谏,受人尊重,后被陷害致死,他的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
B.沈青霞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迫害他的官员和宰执也因陷害他被追究罪责而撤职。 |
C.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并使之流传。 |
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