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2分,共8分)金日磾①传班固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武帝元狩②中,骠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击匈奴右地③,多斩首,虏获休屠王祭天金人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2分,共8分)金日磾①传班固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武帝元狩②中,骠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击匈奴右地③,多斩首,虏获休屠王祭天金人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2分,共8分)
金日磾①传
班固
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武帝元狩②中,骠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击匈奴右地③,多斩首,虏获休屠王祭天金人④,其夏,骠骑复西过居延,攻祁连山,大克获,于是单于怨昆邪。休屠居西方多为汉所破,召其王欲诛之,昆邪、休屠恐,谋降汉,休屠王后悔,昆邪王杀之,并将其众降汉。封昆邪王为列侯。日磾以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骑马都尉光禄大夫。日磾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⑤,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
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署曰“休屠王阏氏”。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日磾子二人皆爱,为帝弄儿⑥,常在旁侧。弄儿或自后拥上项,日磾在前,见而目之。弄儿走且啼曰:“翁怒。”上谓日磾:“何怒吾儿为?”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弄儿即日磾长子也。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谢,具言所以杀弄儿状。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
(节选自《霍光金日磾传》)
【注】①金日磾:“日磾”读作(mì dī),汉代人。②元狩:汉武帝年号。③右地:西部地区。地理上以西为右。④金人:用铜铸的神像。⑤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⑥弄儿:供人狎玩取乐的孩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攻祁连山,大克获   克:战胜
B.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   乡:通“向”,面向,朝着
C.目不忤视者数十年   忤视:直视
D.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重:珍贵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B.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
C.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D.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金日磾“笃慎”的一组是(  )
①至日磾独不敢           ②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
③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  ④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
⑤日磾自在左右,目不敢忤视者数十年 ⑥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谢
A.①④⑤B.③⑤⑥
C.②④⑥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日磾本来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父亲被杀后,与母亲阏氏、弟伦全被官府收为奴隶,他被送到黄门养马,当时年仅十四岁。
B.金日磾的母亲教育金日磾的两个儿子很有方法,两个孩子小时候长得非常逗人喜爱,常陪伴在武帝身边,深受武帝宠爱。
C.汉武帝游宴时,让几十个马奴牵出马来供他们观赏,当时有许多宫女在场,有些马奴忍不住偷看宫女,只有金日磾目不斜视。
D.金日磾并不因为儿子受到天子的宠爱而放任自流,当看到儿子行为不检点,和宫女相戏,就亲手杀死了他,以绝后患。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B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园,宜以为后。”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鲧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注]标埒:标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 书:书信
B.恚望滋甚恚望:怨恨
C.刘晔佞谀不忠 佞谀:巧言谄媚
D.勋奏绌遣 绌:通“黜”,罢免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鲍勋“守正不挠”的一组是(  )(2分)
①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 ②勋不敢擅纵,具列上
③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 ④百僚严惮,罔不肃然
⑤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 ⑥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鲍勋在文帝即位前曾在东宫任职,那时文帝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文帝的请托,就更被文帝厌恨。
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右中郎将。
C.文帝抓住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张从重判刑,这使文帝十分愤怒。
D.文帝不顾大臣们的请求处死了鲍勋,不久,文帝也死了,人们都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鲍勋叹息和遗憾。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3分)
(2)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处,亦有未当处。弟谓雪声色俱厉。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曾记成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①待我之薄,温甫则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 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②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③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④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
注:
①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
②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
③吴主:三国时吴国君主孙亮。
④申夫:曾国藩的慕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难遽期其水乳遽:立刻,马上
B.余忝窃将相窃:谦词
C.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渠:第三人称“他”
D.时时自惕惕:勉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拔剑撞而破之
B.不待天之来概/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余以名位太隆/焉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3:下列各组中,均能体现曾国藩“修身自惕”的一项是(  )
①每苦于不自见,苦不自知
②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
③吾家亦盈时矣
④吾与诸弟当设法自概之
⑤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
⑥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小题5: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4分)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筦,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锦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狱无系民,民不知役役:徭役
B.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厚:增加
C.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引:牵拉
D.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绳:绳子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易于挺身为民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易于必召坐与食今王与百姓同乐
小题3:下列文言短文,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论语·季氏第十六》)
A.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B.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C.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D.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4分)
(2)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4分)
(3)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孤贫力学,有远志。太祖①幸西都,齐贤以布衣献策马前,召至行宫,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以为皆善,上怒,令武士拽出之。及还,语太宗曰:“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尔。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汝为相也。”
太宗擢进士,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鞫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自荆渚至桂州,水递铺夫数千户,困于邮役,衣食多不给,论奏减其半。
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冬,改右补阙,加正使。齐贤至官,询知饶、信、虔州土产铜、铁、铅、锡之所,推求前代铸法,取饶州永平监所铸以为定式,岁铸五十万贯,凡用铜八十五万斤,铅三十六万斤,锡十六万斤,诣阙面陈其事,敷奏详确,议者不能夺。
先是,诸州罪人多锢送阙下,路死者十常五六。齐贤道逢南剑、建昌、虔州所送,索牒视之,率非首犯,悉伸其冤抑。因力言于朝,后凡送囚至京,请委强明吏虑问,不实,则罪及原问官属。自是江南送罪人者为减太半。
先是,江南诸州小民,居官地者有地房钱,吉州缘江地虽沦没,犹纳勾栏地钱,编木而浮居者名水场钱,皆前代弊政,齐贤悉论免之。
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既内附,皆放归农。至是,言者以为此辈久在行伍,不乐耕农,乞遣使选充军伍,并其家属送阙下。齐贤上言:“江南义军,例皆良民,横遭黥配,无所逃避。克复之后,便放归农,久被皇风,并皆乐业。若逐户搜索,不无惊扰。法贵有常,政尚清净,前敕既放营农,不若且仍旧贯。”齐贤居使职,勤究民弊,务行宽大,江左人思之不忘。召还,拜枢密直学士,擢右谏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
归洛,得裴度午桥庄,有池榭松竹之盛,日与亲旧觞咏其间,意甚旷适。薨,年七十二。
                         (选自《宋史·张齐贤传》,有删改)
【注】①太祖:宋太祖赵匡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内四说称旨称:赞许  B.太宗擢进士擢:选拔
C.时州鞫劫盗,论皆死论:判罪  D.久被皇风,并皆乐业被: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齐贤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3分)  (      )
①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
②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
③推求前代铸法,取饶州永平监所铸以为定式
④索牒视之,率非首犯,悉伸其冤抑
⑤皆前代弊政,齐贤悉论免之
⑥齐贤居使职,勤究民弊,务行宽大
A.①⑤⑥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张齐贤出身贫苦,从小有大志向。宋太祖到西都时凭平民的身份献策,陈述了十项事件,其中四项得到宋太祖的肯定,并把他推荐给宋太宗。
B.张齐贤为官敢于担当。他担任江南西路转运正使时,了解到饶州、信州等地出产铜、铁等金属。就制定新的铸钱方法,并使别人无话可说。
C.张齐贤为官关心百姓。各州罪犯大都押送京城,途中常死亡十分之五六,在他的建议下,朝廷采取措施,严格审问,从此江南的犯罪减少大半。
D.张齐贤为官正直。李氏占据江南时,设立了义军,李氏归附后,这些义军都回乡务农,但有官员要求把他们编人军队,张齐贤上书据理力争。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诣阙面陈其事,敷奏详确,议者不能夺。(5分)
(2)有池榭松竹之盛,日与亲旧觞咏其间,意甚旷适。(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③阃寄:指边将领。④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⑤裒:póu,聚集。⑥作:激发。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诋:痛斥
B.以恣寇之出没恣:任凭
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矜:夸耀
D.至于文词之工与不工工:工巧
小题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3分)  (      )
①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②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③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
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A.①③⑤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沈青霞先生敢于直谏,受人尊重,后被陷害致死,他的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B.沈青霞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迫害他的官员和宰执也因陷害他被追究罪责而撤职。
C.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并使之流传。
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3分)
译文:                                                                                    
                                                                                   
(2)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4分)
译文:                                                                                    
                                                                         (3)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