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 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不为之礼,或执***之执:抓
B.数以此非诮高祖 诮:批评
C.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阴:私下里,偷偷地
D.高祖患之,为之幸邺幸:宠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容“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 (   )
A.天子宁有种邪 B.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重荣箕踞慢骂 屈中国以尊夷狄
C.重荣诱之入塞D.重荣怒,执拽剌
而充无厌之欲               此晋万世耻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其子,
继母则提剑***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死
他们,高祖屈已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非常气愤,坚决反对。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
和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
D.安重荣肖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
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
小题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
(2)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1) 译文:曾对人说:“天子难道有种吗?兵强马壮的人担任罢了。”安重荣虽然有谋反的想法,但没有机会发动叛乱。(6分)
(2) 译文:又写信送给朝廷大臣、四方藩镇长官,都说契丹可以攻取。(4分)
【参考译文】 安重荣,小字铁胡,是朔州人。安重荣孔武有力,擅长骑马射箭,担任振武巡边指挥使。安重荣虽然为一介武夫,但也通晓文吏事务,他的属下也不能欺骗过他。有一对诉讼自己的儿子不孝顺的夫妇,安重荣拔出佩剑,递给这个孩子的父亲,让他亲自***掉不孝顺的儿子,这个孩子的父亲哭着说:“我不忍心啊!”这个孩子的母亲在旁边诟骂他,然后夺过那佩剑追逐她儿子。安重荣问明情况,她竟然是继母。安重荣叱骂那孩子的继母,并逐出衙门。安重荣从军卒开始发迹,突然达到富贵,可看到晋高祖从藩属诸侯成为国君,曾对人说:“天子难道有种吗?兵强马壮的人担任罢了。”安重荣虽然怀有篡异之志,但始终没有发作。当时,晋高祖和契丹结为父子关系,契丹非常傲慢骄矜,晋高祖更加恭敬地尊奉他,安重荣愤怒地说道,“让偌大的中原大国屈服来尊重蛮夷之邦,困厄凋敝的人,满足贪得无厌的***,这是晋国子孙万代的耻辱啊!”于是,安重荣多次凭这件事非难讥诮晋高祖。契丹使者来往过镇州的时候,安重荣张开两腿坐着谩骂他们,不给他们应有的礼节,有时甚至抓住***掉他们。当时,吐浑白氏从属于契丹,他们深以契丹的暴虐为苦,安重荣便引诱他进入中原。契丹多次派遣使者责问晋高祖,并要求派使者回复。晋高祖对契丹使者点头哈腰,受到责问后更加恭敬,多用花言巧语来自我解脱,而对安重荣无原则地宽容,不追问土浑事。晋高祖天福六年夏天,契丹使者拽剌经过镇州,安重荣侵辱他,拽剌出言不逊,安重荣大怒,拘捕了拽剌。又写信送给朝廷大臣、四方藩镇长官,都说契丹可以攻取。晋高祖以之为患,因为这件事幸临邺地,告知安重荣:“前朝与虏和亲和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我用天下来臣服契丹,你凭一个镇州来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安重荣认为晋国不能如愿,反叛的意愿便决定了。安重荣虽拿契丹作借口,但暗中派人同幽州节度使刘晞相勾结。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安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安重荣同时受损。契丹想趁机窥伺中原,所以不再加怒于安重荣。这年冬天,安从进在襄阳谋反,安重荣听说这件事,于是也举兵谋反。这年,镇州大旱,又逢蝗灾,安重荣聚集几万饥民,驱赶着奔向邺地,声言攻入朝廷。晋高祖派杜重威迎击他,战斗已经开始了,安重荣的部将赵彦之与他有嫌怨,临阵脱逃,卷着旗子而奔向晋军。安重荣听说赵彦之投降晋国,非常害怕,只有凭吐浑几百骑兵防守牙城。杜重威派人擒拿他,斩其头颅来进献高祖,晋高祖在御楼接受安重荣的左耳,命令给他的头颅涂上漆(良策注:涂漆是侮辱死者,但更主要的目的是防腐),并送到契丹去。
解析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菱 溪 石 记
欧阳修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荇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吴时贵将,与荇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按:察看
B.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称:适合
C.骄于富贵佚欲而然邪?佚:遗失
D.亭负城而近负:靠近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而乃能知爱赏奇异
吾常终日而思矣


 
A aA

 

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B

 

石即刘氏之物也
养生丧死无憾也,王道之始也


 
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
去以六月息者也

 
C

 

D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重新安置菱溪石的目的是满足滁州百姓逢时过节玩赏,本文写作目的只是告诫世人不要玩物丧志。
B.菱溪石在刘金手中是私人藏品,在欧阳修手中供百姓观赏,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这说明二人境界悬殊。
C.刘金是一名勇猛之人,身处乱世,志向远大,事业有成,他收藏菱溪奇石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
D.作者介绍了刘金在世时的盛极一时,后叙述刘氏后代泯然无闻之状,两相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兴废之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4分)
                                                                            
(2)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2分,共8分)
金日磾①传
班固
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武帝元狩②中,骠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击匈奴右地③,多斩首,虏获休屠王祭天金人④,其夏,骠骑复西过居延,攻祁连山,大克获,于是单于怨昆邪。休屠居西方多为汉所破,召其王欲诛之,昆邪、休屠恐,谋降汉,休屠王后悔,昆邪王***之,并将其众降汉。封昆邪王为列侯。日磾以父不降见***,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骑马都尉光禄大夫。日磾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⑤,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
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署曰“休屠王阏氏”。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日磾子二人皆爱,为帝弄儿⑥,常在旁侧。弄儿或自后拥上项,日磾在前,见而目之。弄儿走且啼曰:“翁怒。”上谓日磾:“何怒吾儿为?”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弄儿,弄儿即日磾长子也。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谢,具言所以***弄儿状。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
(节选自《霍光金日磾传》)
【注】①金日磾:“日磾”读作(mì dī),汉代人。②元狩:汉武帝年号。③右地:西部地区。地理上以西为右。④金人:用铜铸的神像。⑤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⑥弄儿:供人狎玩取乐的孩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攻祁连山,大克获   克:战胜
B.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   乡:通“向”,面向,朝着
C.目不忤视者数十年   忤视:直视
D.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重:珍贵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B.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
C.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D.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金日磾“笃慎”的一组是(  )
①至日磾独不敢           ②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
③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弄儿  ④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
⑤日磾自在左右,目不敢忤视者数十年 ⑥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谢
A.①④⑤B.③⑤⑥
C.②④⑥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日磾本来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父亲被***后,与母亲阏氏、弟伦全被官府收为奴隶,他被送到黄门养马,当时年仅十四岁。
B.金日磾的母亲教育金日磾的两个儿子很有方法,两个孩子小时候长得非常逗人喜爱,常陪伴在武帝身边,深受武帝宠爱。
C.汉武帝游宴时,让几十个马奴牵出马来供他们观赏,当时有许多宫女在场,有些马奴忍不住偷看宫女,只有金日磾目不斜视。
D.金日磾并不因为儿子受到天子的宠爱而放任自流,当看到儿子行为不检点,和宫女相戏,就亲手***死了他,以绝后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园,宜以为后。”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鲧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注]标埒:标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 书:书信
B.恚望滋甚恚望:怨恨
C.刘晔佞谀不忠 佞谀:巧言谄媚
D.勋奏绌遣 绌:通“黜”,罢免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鲍勋“守正不挠”的一组是(  )(2分)
①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 ②勋不敢擅纵,具列上
③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 ④百僚严惮,罔不肃然
⑤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 ⑥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鲍勋在文帝即位前曾在东宫任职,那时文帝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文帝的请托,就更被文帝厌恨。
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右中郎将。
C.文帝抓住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张从重判刑,这使文帝十分愤怒。
D.文帝不顾大臣们的请求处死了鲍勋,不久,文帝也死了,人们都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鲍勋叹息和遗憾。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3分)
(2)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处,亦有未当处。弟谓雪声色俱厉。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曾记成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①待我之薄,温甫则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 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②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③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④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
注:
①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
②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
③吴主:三国时吴国君主孙亮。
④申夫:曾国藩的慕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难遽期其水乳遽:立刻,马上
B.余忝窃将相窃:谦词
C.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渠:第三人称“他”
D.时时自惕惕:勉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拔剑撞而破之
B.不待天之来概/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余以名位太隆/焉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3:下列各组中,均能体现曾国藩“修身自惕”的一项是(  )
①每苦于不自见,苦不自知
②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
③吾家亦盈时矣
④吾与诸弟当设法自概之
⑤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
⑥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小题5: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4分)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筦,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锦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狱无系民,民不知役役:徭役
B.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厚:增加
C.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引:牵拉
D.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绳:绳子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易于挺身为民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易于必召坐与食今王与百姓同乐
小题3:下列文言短文,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论语·季氏第十六》)
A.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B.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C.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D.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4分)
(2)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4分)
(3)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