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子厚诗雄深简澹,回拔流俗,至味自高,直揖陶谢,然似入武库,但觉森严。摩诘诗浑厚一段,覆盖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子厚诗雄深简澹,回拔流俗,至味自高,直揖陶谢,然似入武库,但觉森严。摩诘诗浑厚一段,覆盖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子厚诗雄深简澹,回拔流俗,至味自高,直揖陶谢,然似入武库,但觉森严。摩诘诗浑厚一段,覆盖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少陵诗自与造化同流,孰可拟议。至若君子高处廊庙,动成法言,恨终欠风韵。黄太史诗妙脱蹊迳,言侔鬼神,唯胸中无一点尘,故能吐出世间语,所恨务高,一似参曹洞下禅,尚堕在玄妙窟里。东坡公诗天才宏放,宜与日月争光,凡古人所不到处发明殆尽万斛泉源未为过也然颇恨方朔极谏时杂滑稽故罕逢蕴藉
(蔡绦《西清诗话》)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小题2:写出上文中评及的三位著名唐代诗人姓名。(2分)
小题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对黄太史诗的批评意见。(2分)
答案

小题1:凡古人所不到处/发明殆尽/万斛泉源/未为过也/然颇恨方朔极谏/时杂滑稽/故罕逢蕴藉。(6分)
小题2:柳宗元 王维 杜甫 (三人答齐得2分,二人得1分)
小题3:务求高深,如老僧参禅,堕入玄妙难解之境。(各1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骐骥碌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已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盆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注]①休:停止。此句是指其下笔没完没了。②齐气:古代齐国其俗文体舒缓,此言徐干为文亦染有这种地方习气。③检:法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鲜:少
B.以此相服,亦良难矣良:很
C.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匹:这类人
D.二者必至之常期期:规定的时日,期限
小题2:下列哪些内容是属于作者所批评的文学现象(    )
①文人相轻 ②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 ③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④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⑤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⑥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A.①③⑤B.③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总体上高度评价了“建安七子”,认为他们都有学问,都有创造才能,其中,对王粲的评价最高。
B.《典论·论文》的论述思路,先由人及文,因为文是人的创作;然后由末及本,因为本唯由末以得见,由此再及于文之用。
C.作者以“建安七子”因才性不同而各有所偏的事实证明真正全才之人是很少的,从而含蓄地批评了“文人相轻”这种文学现象。
D.文章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由“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可知,“气”指的是作家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表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3分)
                                                                          
                                                                          
(2)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4分)
                                                                                                                                                    
(3)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韩愈《祭十二郎文》)(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酒,斟酒。
C.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嘱托。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享受,享用。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苏子愀然                        ②何为其然也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托遗响于悲风
A.①和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哲理思考和对时光易逝的伤感。
B.苏子的回答,借用了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由眼前的水与月联想开去,阐述了
自然界“变与不变”的道理。
C.作者善于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抒情的形式表现出来。
D.这是一篇有高度艺术技巧的散文赋,文中借用了汉赋中主客问答的形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兰亭集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兴:引起,发生B.及其所之既倦倦:厌倦
C.或因寄所托因:因为D.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小题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不知道衰老即将要到来。
B.情随事迁,慨系之矣---------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就知道一切生死都是虚妄的。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吧。
小题3:对这部分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部分文字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语言作结,有无穷意趣。
B.第一段文字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的伤痛。
C.第二段文字在上文基础上表明了作者对生死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观点,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D.总观这部分文字,紧扣“死生”二字行文,表现了作者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理性思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共6分)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
(节选《史记》)
                                                                                      
【注】面雍树:大人面向小孩,小孩抱着大人的脖子好象悬在树上一样,可理解为安排好孩子,面,面向,面对;雍,通“拥”,抱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告故不伤婴,婴证之                         证:证实
B.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                     坐:因为
C.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困                        北:被打败的敌人
D.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 德:感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B.与高祖相爱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C.终以是脱高祖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D.高后崩,代王之来                 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9分)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玄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查。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昌坐槛车叫,玄由是著名。举孝廉,补洛阳左尉。时梁不疑为河南尹,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后四迁为齐相,坐事为城旦。刑竟,征,再迁上谷太守,又为汉阳太守。时上郡令皇甫祯有臧罪,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一境皆震。郡人上邦姜岐,守道隐居,名闻西州。玄召以为吏。称疾不就。玄怒,敕督邮尹益逼致之,曰:“岐若不至,趣嫁其母。”益固争不能得,遽晓譬岐。岐坚卧不起。郡内士大夫亦竞往谏,玄乃止。时颇以为讥。后谢病免,复公车征为司徒长史。灵帝初,征入为河南尹,转少府、大鸿胪。建宁三年,迁司空,转司徒。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及在公位,而荐球为廷尉。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遂策罢。岁余,拜尚书令。时太中大夫盖升与帝有旧恩,前为南阳太守,臧数亿以上。玄奏免升禁锢,没入财贿。帝不从,而迁升侍中。玄托病免,拜光禄大夫。光和元年,迁太尉。数月,复以疾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有顷,司隶校尉阳球率河南尹、洛阳令围守玄家。球等恐并***其子,未欲迫之。玄嗔目呼曰:“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促令兵进。于是攻之,玄子亦死。玄乃诣阙谢罪,乞下天下:“凡有劫质,皆并***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诏书下其章。初自安帝以后,法禁稍散,京师劫质,不避豪贵,自是遂绝。玄以光和六年卒,时年七十五。
(选自《梁书》)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穷案其奸案:整治
B.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诣:到
C.趣嫁其母趣:急促
D.就玄求货货:财物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桥玄严明的一组是(3分)
①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
②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
③时上郡令皇甫祯有臧罪,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
④玄奏免升禁锢,没入财贿
⑤球等恐并***其子,未欲迫之
⑥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桥玄追究陈相羊昌的罪行,大将军梁冀急发檄文救羊昌,周景也顺从梁冀欲召回桥玄,但桥玄不为所动,且追查羊昌更急,最后用囚车将羊昌押解进京。
B.上邦人姜歧,守道隐居,名声很大。桥玄召他为吏,姜歧称病不去,惹得桥玄生气,威胁要让他的母亲改嫁,郡内士大夫争相劝谏,桥玄才停做这件事。
C.桥玄位列公位时,推荐与自己素有矛盾的南阳太守陈球做廷尉,又奏请皇帝免去与皇帝有旧恩的太中大夫盖升之职并将其关押起来,皇帝没有同意。
D.桥玄10岁的小儿子被人劫持,绑匪索要财物,桥玄不许,并催促已包围劫匪的士兵发起进攻,自己儿子遂被***死。但从此劫持人质的事件再也没有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景壮玄意,署而遣之。(2分)
                                                                                
(2)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4分)
                                                                                
(3)凡有劫质,皆并***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